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大学之道》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 文档编号:5708596
  • 上传时间:2023-05-0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9.9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大学之道》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大学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5-2 大学之道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三纲”“八目”的内涵及关系。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追求。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理解“三纲”“八目”的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三纲”“八目”的内涵及“三纲”“八目”的内在关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几张图片,这些图片拍摄的都是不同大学的校训,你们知道这些校训分别是哪所学校的吗?那你们知道这些校训出自哪

    2、里吗? 生:出自礼记。 师:是的,就是出自礼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这些智慧结晶直至今天依旧对我们的个人成长、社会发展起着极大作用。那古代中国人到底是如何连接自我、家族、民族、国家和天下观念的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选自礼记大学的一段文字,感受古代圣贤的智慧。 二、文学常识及作品介绍 (一)四书之首 大学本出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相传为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经西汉戴圣汇编成书。在流传过程中,经董仲舒、郑玄、孔颖达和宋代理学家如程颢、程颐等大儒的推崇,礼记在儒家政教系统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朱熹把大学中庸两篇从礼记中抽离出来

    3、并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合成四书章句集注。宋元以降,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封建科举考试的钦定书,而大学则是四书之首。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二)“大学”与“小学” “大学”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大人: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 “小学”主要教授学生“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礼节和文化基础知识(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 大学只有两千一百多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分,只占全文篇幅十分之一左右,但是大学的总纲,后世学者常

    4、用“三纲八目”来概括。 (三)了解曾子: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 ,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

    5、圣”颜渊。 三、研读活动 (一)标注读音,并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标注读音,自主朗读,把课文读通顺。 (二)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下方注释,回忆所学过的文言文翻译方法,自主进行文章大意的疏通。 2.划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句,与同桌思考探究。 请同学们勾画出难以理解、无法自主翻译的字、词、句,和同桌共同讨论探究。 第一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动词,彰明 明:形容词,美好的 亲:亲近。一说“亲”当作“新”,即去旧立新、去恶向善。 止:达到 至善: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善的最

    6、高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知道 止:达到的“至善”境界 定:志向坚定不移 静:心不妄动 安:性情安和 虑:思虑精祥 得:处事合宜 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近:动词,接近 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第二段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齐:使整齐有序 要想治理

    7、好自己的国家,先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修:修养 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正:端正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诚:使真诚 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获得 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 致知在格物。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获得知识的办法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推究事物的原理之后就能对外物之理认识

    8、充分,充分认识了外物之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庶人:平民百姓 壹是:一概,一律 本:根本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一律都要把修养品性作为根本。 (三)问题导学 问题导学一: 1、大学之道(宗旨)是什么?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2、“三纲领”具体指什么? 明明德:彰明美德 亲民:亲近爱抚民众。/新民:去旧立新,去恶向善。 止于至善: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3、如何看待“三纲”之间的关系? 明明德 完善自

    9、我,改进自我 对己 立德 止于至善 亲民 爱民顺民,引导百姓自我完善。 对人 爱人 朱子认为大学之道的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王阳明则认为三者构成大学之道的整个体系,上下一贯,不能并列为三纲。此三者虽不能并列为三个纲领,至少亦可说是构成大学之道的三个要则。 这三个纲领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 问题导学二: 1、欲明明德于天下,应该怎么做呢? 格物:探究事物原理 致知:获得知识

    10、诚意:使心意诚实 正心:端正内心 修身:修养自身 齐家:整治家庭 治国:治理国家 平天下:使天下归于太平 【认识“八目”】(根据班级情况选择讲解) 格物、致知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诚意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

    11、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正心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修身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齐家 所谓治国必

    12、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 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治国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平天下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

    13、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2、“八目”中哪一条是核心? “修身”是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格物、致知”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 “诚意、正心、修身”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三步,对应的是“用”。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 “齐有、治国、平天下”是安人。 格物、致知 知 内修 修己 独善其身 修身立德 诚意、正心、修身 修 齐家、治国、平天下 用 外治 安人 兼善天下 致用亲民 “八目”包括“内修”和“外治”两

    14、大方面,前面“四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目”即“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接“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条目连在一起,是“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条目连在一起,是“善天下”。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把生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这“八目”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其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问题导学三:“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三纲”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是为实现“三纲”而必

    15、须经历的八个由浅入深,由低至高的阶段。二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四、思维导图 五、课堂小结 大学之道提出“三纲”“八目”,强调修身是根本,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修养的一致性。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密切。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并无具体刻意化分割,因而得以连接。 六、思维提升: 1、结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你觉得“大学之道”是讲修身的学问还是传道?请谈谈你的看法。 我认为“大学之道”是讲修身的学问。“

    16、明德”相当于道德经中的上德,也就是最上等、最高明之德,甚至可以说是接近、等同于道的德,而“明明德”的第一个“明”,以及“亲民”可以这样理解,假如把“大学”只视为修身之学,那第一个“明”就是探索明了,而“亲民”是对自身的要求。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大学之道在探索、掌握明德,并要去亲近民众,把这些事都做到最好是修身的最高境界。 我认为“大学之道”是指传道。“大学”不只是修身的学问,其根本精神在传道,“明明德”的第一个“明”可以理解为揭示、昭示,而“亲民”是让“明德”去亲近民众。这句话就应该理解为“大学之道”在于揭示明德,让其昭示天下,让“明德”去亲近民众,使民众都能了解掌握它。“平天下”就是让明德昭示于

    17、天下,使民众都掌握明德,人人都成为圣贤,那天下自然太平。 2、钱理群先生曾提出,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即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谋取个人利益。针对此类社会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传统知识分子道德修养缺失所致,对此,你是否认同 请结合本课所学加以阐释。 示例:我认同。 大学之道开宗明义,提出“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道德高尚的人。之后,大学之道又具体阐明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目”。这“八目”由推究事物的原理依

    18、次扩展,到处理家族关系,最终到“平天下”,即承担社会责任,以天下为己任,这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也是儒学为人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两千多年来,它已经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所攀登的人生阶梯。 反观当下一些学校的教育,急功近利,过度重视对知识的灌输和对技能的培养,而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放到了次要的地位,所以才出现了清华学子向狗熊泼硫酸、复旦学子给室友投毒这些由极度自私引发的令人发指的案件。而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归根结底还是缺少责任意识,缺少家国情怀。 在礼记这类传统典籍里,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培养人的最终目的是令其承担社会责任。这对当下一些过度重

    19、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而轻视道德培养的学校来说,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鼓励青年学生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能强化他们的道德自律,同时能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引导他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而不是只以个人利益为唯一的考量。 结语: 请记住:文化修养是一个人无形的名片,它虽然不能装进口袋里,却能够展现在脸庞上,流淌在语言间,体现在行动中。你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无不透露出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人生境界。 播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种子,它便会生出“修身”之根,进而长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枝干,最终结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之果实。希望同学们能一生谨记:修身立

    20、德,不忘初心!愿你们的生命之树都能开出绚烂之花,结出大道之果! 七、课堂检测 1、选择题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 B.课文提出的人生观要求注重个人修养,怀抱积极的奋斗目标,这一修养和要求与儒家的关于“入世与出世”的观点是相悖的。 C.朱熹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称为“大学之纲领”,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之条目”,简称“三纲八目”。 D.本文虽然充满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却有重要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论述,如

    21、提出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就认知到事物发展的先和后。 答案:B 解析:课文中提出的人生观与儒家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观的进一步扩展,且这一修养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观为主要内涵的。 2、理解性默写 1、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_,_,_。” 2、大学之道中,用“_”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 3、大学之道中,用“_,_”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 4、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_”,修身的前提条件是“_”。 5、大学之道中,对所有人提出个人修养要求的两句是_。 七、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分层作业。 2、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社会现实,思考大学之道在实现人生价值中的指导意义,写篇演讲稿跟同学进行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大学之道》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08596.html
    一起向未来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