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福建省漳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漳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福建省 漳州市 2020 届高三 毕业班 第三次 教学质量 检测 文科 综合 历史试题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漳州市漳州市 2020 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文科综合试题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历史部分 24.据逸周书记载,周公在营建王城时,因郊区地域广阔,故“分以百县,县有四郡”。 这说明周王室 A.推行郡国并行制度 B.创新基层管理模式 C.普遍设置郡县机构 D.尚未推行分封制用 25.公元前 110 年起,汉武帝前后举行了 5 次犬规模的登泰出封禅,祭天地活动,这一系 列活动 A. 开创“大统”的政治局面 B.践行“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 C.彰显君权神授理论的合法性 D 震慑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企图 26.唐玄宗时,敕令男满 15 岁、女满 13 岁,听婚嫁,“刺
2、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 汲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这一敕令 A.保证唐朝社会持久繁荣 B. 延续唐初休养生息政策 C.巩固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D.埋下藩镇割据战乱祸根 27.徐光启的崇祯历书集中体现了他在天文学方面引进西学的成果,以计算和分析的方 法令人信服地证实了“天地圆体”说; 农政全书则运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来 进行农业试验和研究。这表明了 A.全球性文化交流影响明末的学术视野 B.持续到现代的西学东渐进程由此开启 C.空疏无物的理学学术思想被时代抛弃 D. 西方科技的引进推动了明清经济发展 28 1864 年,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奕许就普鲁士公便李福斯扣
3、押丹麦在华商船事提出抗议, 并拒绝在普国公使表示悔政前接纳该公使。最终迫使李福斯释放丹麦商船,并支付了 1500 美元的赔偿金。这表明清政府 A.着力改变弱国形象 B.推行以夷制夷的策略 C.完善朝贡外变体系 D. 蕴含近代的外交理念 29.1914 年申报报道,上海家庭的祭祖仪式,首先悬列祖先像于中堂之上,具体祭祖仪 式如下:“一,肃立。二,向祖先行礼。三,家长献花。四,报告说明纪念意义。五行辞岁礼, 卑幼向家长鞠躬。六,合家欢宴。”这一仪式 A.颠覆了传统的伦理纲常秩序 B.受到辛亥革命移风易俗的影响 C.是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产物 D.大大加速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30.1944 年, 毛泽
4、东认为“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工厂 (社会生产,公营的与私营的)与 合作社,不是分散的个体经济”;“现在的农村是暂时的根据地,不是也不能是整个中国民主 社会的主要基础。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这一论断 A.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 丰富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 C.有利于国家工业化迅速开展 D.体现建设规划抗日根据地的方针政策 31. 1979 年盛受时节。深圳蛇口码头建设工地一片死气沉沉。10 月,工地实行定额超产奖 励制度,工人每天必须装运 40 车的石料,但超过这个定额后,多拉一 车就奖励 4 分钱,工 程进度大大加快。但这种超产奖励制度很快被有关部门叫停,工
5、程进度又慢了下来。这一现 象说明 A.分配体制改革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 B.人民公社体制弊端影响经济发展速度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势在必行 D.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历史的发展趋势 32.十二铜表法规定: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会议的权力。 这一规定蕴含的原则是 A.社会契约 B.天赋人权 C.法律至上 D.司法独立 33. 表 1 1870-1900 年的铁路公里数(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 210 105 93 8 2 2 1880 372 169 175 16 5 8 1890 617 224 331 34 9 1
6、9 1900 760 284 402 60 20 24 据表 1 判断 A. 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美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迅猛 34.有学者认为,德国统一的道路对德国宪政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 不是自由主义者所设想的将普鲁士包容于德意志联邦, 而是将普鲁士王国扩大到整个德意志 联邦。这一立论的依据是 A.德意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猛发展 B.普鲁士容克贵族主导了德意志的统 C.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度 D.普鲁士军国主义思想打展至整个帝国 35. 1975 年,46 个发展中国家同欧共体签署了洛美协定 。据此,这些国
7、家绝大部分产品 可以不限量免税进人欧共体;欧共体的商品进人这些国家可享最思因待遇,但不免税,并对 这些国家的主要初级产品国跌价或自然灾害遭受的损失予以补偿。该协定有利于 A. 改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处境 B 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促进了资本的国际性流动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 分) 材料一 表 2 人地关系的核心内涵及表征 时间轴 核心需求 主要人类活动 核心要素 人对“地”作用的 维度/强度 人对“地”的认 知 农业 文明 生存安全需 求 农耕等 土地 一元人地关系/浮 动中 人地相称 工业 文明 以工业品为 工业生产、能矿 开发,城市扩张 等 能
8、源、矿 产、土地、 淡水 无边界的多维(围 绕土地、 水、 能源、 矿产等) 范围和 强度急速扩大 人定胜天 生态 文明 以生态品为 主导的精神 需求 区分主体功能, 核算生态价值等 生态环境 以生态环境容量 作为约束边界 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李小云、杨宇、刘毅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材料二 1979 年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在 1983 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环境保 护被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9 年,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 化环境管理三大政策,出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 制度和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八项管理制度。 同期
9、, 还陆续制定并颁布包括 水污染防治法 大 气污染防治法 海洋环境保护法 森林法 草原法 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资源保护方面 的法律,初步构成了一个环境保护的法律框架。2007 年 7 月起,中国金融行业实施“绿色信 贷”政策,截至 2010 年底,国家开发银行和国有 4 大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已达 14506 亿元。 摘编自曲格平中国环境保护四十年回顾及思考(回顾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原因。(10 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文明对“人地关系”的重要影响。根据材料一、二, 概括我国 1979 年以来为协调“人地关系”而做出
10、的努力。(15 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 在远古时代约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和西方文明经历了学术争鸣地方分治,然后沿 着帝制的趋同道路前进。但从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到 19 世纪初期,中西方文明彻底分 道扬镳。在这一时期,中国仍沿着远古时代建立的基础演化,历经隋唐宋元明等朝代;而西方 则沿着一条与远古时代完全不同的道路前行, 进入中世纪时期。 这个第一次趋异的漫长时期, 为中西方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英国工业革命标志着第二次彻底趋异的开始,这个趋异时代 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末期。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中西方进入一个复兴经济的趋同期。 摘编自彼得。 诺兰中国与
11、西方长期发展中的趋同与趋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发展中的“趋同“國趋异”,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5.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 宋代政治、 经济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使操纵在大官僚大地主手中的科举制度不 仅有了改革的必要,也具备了改革的可能。北宋的科举改革大致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所 段重点是严格科举制度,改革考校程式,提倡公平竞争,保证取士权宋牢掌握在皇常手中。 第二阶段重点是改革考试内容和取士科目,为封建统治阶级造就和选拔有用人才。改革后的 宋代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