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 文档编号:5708147
  • 上传时间:2023-05-04
  • 格式:PPTX
  • 页数:84
  • 大小:2.5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课件.pptx》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版 中考 语文 记叙文 阅读 课件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人教部编版中考中 考语 文2019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知识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专题一记叙文阅读知识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一种文体。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即通过记叙事件、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使人读后受到感染和影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这六要素在文中可以直接交代,也可以间接交代。如背影一文:时间那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地点南京车站;人物父亲、“我”;起因“我”回北京念书,父亲到车站送“我”;经过父亲穿过铁道、攀爬月台给“我

    2、”买橘子;结果“我”看着父亲的背影流下泪来。线索是文章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它的作用在于把表现中心思想的主要材料贯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知识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知识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一种文体。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即通过记叙事件、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使人读后受到感染和影响。知识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知识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知识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知识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中考考查的修辞手法一般是常见的八种。其中,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拟人和拟物)、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排比、对偶、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主要

    3、有反问和设问。比喻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本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喻体;用来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比喻词。如: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最后一课)知识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恰当运用比拟,不仅能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

    4、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故乡)河南中考对拟物一般不做考查,故只重点讲解拟人。知识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对人或事做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以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特点的修辞手法。如: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皇帝的新装)知识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以加强语言的气势和感情的表达。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知识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对偶俗称“对对子”,就是把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或相反的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给人以音

    5、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知识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反复是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某种结构,以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知识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反问也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反问一般是用肯定形式表达否定的意思,用否定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如: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敬业与乐业)知识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设问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用于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并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变化。如: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

    6、物。(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知识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一)按描写对象分知识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知识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知识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知识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表达方式,主要着眼于文章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分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和抒情。知识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知识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知识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知识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父亲的长笛2018河南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

    7、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儿,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哎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里。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

    8、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上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制止。渐渐地,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老师把这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

    9、敏,你爸好酷啊,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了!”“啪”的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

    10、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摩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

    11、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去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唉!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作者:赵文静。有删改)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1.2018河南,7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

    12、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4分)审题指导抓关键词:以长笛为线索(明确了答题主线)、从父亲的角度(明确了答题角度)、父女之间(明确了答题对象)、四件事(明确了答题内容)。注意分值:题干已点明四件事,即一件事1分,考生注意归纳的简洁性与全面性。参考答案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父亲因女儿给他买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失分点未抓住关键词“从父亲的角度”,而是从女儿的角度或旁观者的角度。未以“长笛”为线索,概括了其他情节,如父亲在女儿学校周边街区当环卫工。事件概

    13、括不明晰、不具体,或并非以父女为事件核心人物。如老师把父亲吹长笛被电视台记者录进镜头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或母亲告诉女儿父亲断腿的缘由等。未分条概括,或虽分条概括,但内容重复,或遗漏要点。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变式提问请以长笛为线索,从女儿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请简要概括文中女儿对父亲吹长笛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请用一句话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事情。考点1 梳理故事情节10年8考,20142018,20102012年考查一、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这类试题实质是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大意和从文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

    14、力。由此可归纳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第二步:锁定答题区域,用摘抄、整合和归纳法筛选答案。摘抄法:根据题干提示锁定答案位置,摘抄原句回答即可。整合法:将文中关键语句、中心词抄录整合。需要说明的是,“整合”不是词语、句子的简单相加,而是把握本质,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概括共同点。归纳法:对文章内容分析整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第三步:抓住关键信息,力争要点全面。要想将“点”答全,必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第四步:根据要求整合答案,列序号分点作答,要力求规

    15、范。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段意合并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主体部分是并列结构的文章,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要素串联法。即在写人叙事类的文章里,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结果等基本要素串联起来,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3.问题概括法。阅读时抓住文章讲述的主要问题,把主要问题的陈述内容概括起来,就能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4.文题拓展法。有的文章题目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可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掌握以上步骤后,还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概括的要点要全面。一篇文章的内容往往有几个要点,要概括全面,不能

    16、丢要点。二是语言要简明,不啰唆。要把文章的“水分”去掉,使内容更简洁明了。三是语言要规范,不使用口语化字词和方言字词。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1)概括多个事件:人物+事件。多个事件概括时要注意保持主语即主要人物的一致性。(2)概括整体情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内容+事件结果,即谁(何时何地)干了,结 果;或(事物)怎样(抒发了感情)。(3)概括人物的情感变化:人物(因某事而产生了)情感。注意抓住关键词,可直接摘录原文语句。注意有的情感是外现的,即表现在神态、动作上 等;有的情感是内化的,即表现在人物的心理上或通过他人的评价来反映。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

    17、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2.2018河南,8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4分)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审题指导抓关键词:如何描写笛声(明确了答题内容)、简要赏析(既要答出赏析角度,又要结合语句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注意分值:4分,往往需要从两个或四个不同方面赏析。参考答案示例1: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1分)

    18、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1分)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示例2:正面(直接)描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意思对即可。2分)侧面(间接)描写。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意思对即可。2分)(共4分)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 失分点只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赏析角度有误,如答“

    19、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运用了动作描写,或答“嬉闹”一词运用了动作描写等,或答比喻的修辞手法时,本体和喻体描述不正确。只答出赏析角度,不结合语句具体赏析,或虽结合语句赏析,但赏析内容不准确。变式提问请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词语运用等)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下面句子的描写对象是笛声,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听众?下面的句子极富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具体赏析。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考点2 理解、赏析词句10年8考,2018、2017、20092014年考查一、理解词句的含义(一)理解词语的含义 首先,要理解词

    20、语的本义,因为词语的语境义一般是在词语本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然后,要分析语境义,即结合具体语境去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有时该词可能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考生也应结合语境理解其修辞义。最后,要从整体上感知,词语的含义通常与作品的整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有关。因此,可根据上下文,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推断这个词语的具体的意思。(二)理解句子的含意 首先找准句子中的关键词,分析其语境义,从而把握句子的表层含意。然后联系文章主旨具体分析。作者写文章时,为了凸显文章的主旨,常常会采用含意深远的句子来深化主题,使某些句子意味深远。因此对其深层含意的把握,可从文章主旨入手。二

    21、、赏析词语、句子(一)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含描写对象和描写角度)、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首先,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的特点以及辨别的技巧。然后,了解常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的一般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最后,采用“修辞作用(或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的作用)+内容”的格式来回答。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时,有时也会要求考生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见本书P222。(二)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赏析的词语(即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拟

    22、声词、叠词等,它们常常揭示事物的本质或者状态等重要信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这些词语或体现作者观点,或蕴含深层含义,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要注意,分析时不能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要在具体语境中推断、确定词语的含义。常见词语的表达效果如下:动词:能准确地描摹出人物/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强调了描写对象的特点。拟声词: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描写具有画面感。叠词:使描写对象更加形象。(三)从句式或语气的角度进行赏析首先要判断句子运用了哪种句式或哪种语气,然后结合句式或语气的特点,联系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常见的句式或语气的表达效果如下:真题串考点 课

    23、时突破一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感叹句(感叹语气):感情强烈。疑问句(疑问语气):引人深思。反问句:起强调作用。长句:层层修饰,表意严密。短句:节奏感强,简洁有力。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散句:自由灵活,便于抒情。题型一:理解词语的含义“”一词本义是,这里是指,生动形象(意味深长、细致传神)地写出了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品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题型二:理解句子的含意该句的表层含意是,写出了内容。深层含意是,运用的手法,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题型三: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运用修辞手法/描

    24、写方法/表现手法,写出了(人物/事物)的特点/形象(或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或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或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或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题型四: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从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拟声词/叠词等角度分析词语的特点;词语写出了内容,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题型五:从句式或语气的角度进行赏析点明运用了哪种句式或语气。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写出了内容。分析使用这种句式或语气的表达效果。真题串考点 课时

    25、突破一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3.2018河南,9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4分)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 放在嘴边。审题指导抓关键词:她和父亲(明确了答题对象,两个人物都要答)、心理(明确了答题内容)。注意分值:4分。即一个人物2分,每个人物至少答出两种心理。参考答案她的心理:得知父亲断腿的真相后,伤心自责(为父亲对自己的隐忍和宽容而感动)。(1分)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流泪,想让父母开心(想活跃气氛)。(1分)父亲的心理:为女儿的理解、体贴而欣慰。

    26、(1分)为自己能重新吹长笛而高兴。(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失分点未审清题干,只分析她或者父亲一个人物的心理。心理分析有误,如由“赶紧抹一把泪”揣摩出她懦弱,由“父亲似问似答”揣摩出父亲惊慌失措。不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只答了心理内容。或只答了一种心理,概括归纳不全面。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变式提问请品读下面的语句,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父亲(或她)的心理的。下面的语句表现了父亲(或她)怎样的心理?请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请品读下面的语句,仔细揣摩加点词语表现了父亲(或她)怎样的心理。考点3 分析人

    27、物心理10年2考,2018、2016年考查1.从描写方法入手。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句子,分析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2.从关键词语入手。抓住能体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动词和形容词,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心理活动。3.从修饰、限制性词语或关联词语入手。在故事情节中,人物的心理往往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因而抓住修饰、限制性词语或关联词语,往往可以分析出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4.原创文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审题指导抓关键词:父亲(明确了答题对象)、形象(明确了答题内

    28、容)、简要分析(要结合语句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注意分值:4分。即答出两点或四点。参考答案吹笛技艺高。从“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可以看出。家庭责任感强。从父亲在左腿残疾后还要去工作可以看出。疼爱女儿。从父亲冒着大雪送货挣钱给女儿买电子琴可以看出。宽容。从女儿向父亲道歉,父亲一笑,说“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可以看出。(任答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共4分)失分点要点不全,只答出一点;或答出两点(及以上),但形象特点重复。只答出形象特点,未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分析内容与形象特点不符。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

    29、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变式提问文中的父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文中的“她”既是女儿,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请据此分析文中“她”的形象特点。作者在刻画父亲这个形象时,主要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考点4 分析人物形象10年4考,2015、2012、2011、2009年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最

    30、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性格。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环境下活动的。这里说的环境,既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前者或渲染气氛,或交代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刻画人物形象起强化作用;后者是影响人物命运、性格的外因。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分析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环。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人物的行为、心理状态等必须通过具体的情节才能展现出来,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4.探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的品味,准确把握

    31、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5.品读作者评价,探寻人物性格。作者对人物的评价直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答题时要注意:要抓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精神特征,至少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表述;要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并结合典型事件来分析人物具体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人物的性格、精神特征可从文中筛选准确的词句或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是一个的人。从文中可以看出。或从文中可以看出是一个的人。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5.

    32、2018河南,10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审题指导抓关键词:母亲(明确了答题对象)、作用(明确了答题内容)、简要分析(要结合语句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注意分值:4分。从不同的角度答出四点。参考答案从情节看,母亲的话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疑问;(1分)又是母亲的话交代父亲断腿的原因,使情节有波澜、更完整合理。(1分)从人物形象看,母亲打她、训斥她与父亲的沉默形成对比,表现父亲的隐忍和对女儿的爱,突出父亲的形象。(1分)从主题看,母亲在听父亲吹长笛和她哼唱时流露出的幸福之情,突出了家庭的和谐、温馨,丰富了文章的主题。(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失分点将母亲作为

    33、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只答出一两个角度,或虽然分多个角度赏析,但赏析点重复。只答“作用”,未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分析内容有误,如对母亲具体言行的理解不准确。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 变式提问文章多次写到母亲的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作者在文中塑造母亲这一形象,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本文主要记叙了女儿和父亲之间有关长笛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花费不少的笔墨来刻画母亲的形象?请简要分析。本文主要记叙了女儿和父亲之间有关长笛的故事,刻画母亲的形象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

    34、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考点5 分析次要人物10年2考,2018、2015年考查第一步:区分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描写一般较多,他是主题的集中表现者,在情节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第二步:找出文中描写次要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心理、动作等的语句,或通过梳理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与结局,找出文中与该次要人物有关的内容。第三步: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次要人物在故事情节、叙述方式、人物关系(形象)、环境背景、主题上的作用。第四步:根据不同题干的要求,整合信息,概括作答。力求答案要点全面。题型一: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或塑造次要人物的用意)情节上:充当线索,交代了内容

    35、,为做铺垫(或制造波澜、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疑问等。叙述方式上:便于抒情,让读者感觉真实可信。人物关系(形象)上:通过对比或从侧面衬托主要人物的思想品质,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环境背景上:暗示的内容,为做铺垫。主题上:次要人物的行为,表现了的思想品质,丰富(点明、深化)了文章的主题。题型二:文中这一(次要)人物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表态(通常回答不多余)。分析该次要人物的作用。题型三:区分文章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先点明主要人物是A(或次要人物是B)。分析原因。如从文章内容看,文章以A的

    36、视角展开叙述,主要写了A和的故事;从行文篇幅看,文章主要围绕A展开叙述,A在情节发展中占主导地位;从文章主题看,A是文章主题的集中表现者;从人物关系看,文章写B是为了衬托A的思想品质,突出A的形象。有时也会考查小说中次要人物“我”的作用。详见本书P218。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唯有垂杨管别离2017河南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之前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都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的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

    37、都没踏足过。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

    38、老师的问题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

    39、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后,她夜夜难眠。深夜,借着走廊上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文单词。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草草地结束了。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

    40、,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了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垂杨管别离!”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大哭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

    41、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作者:李修文。有删改)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1.2017河南,8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4分)审题指导抓关键词:岳老师两次大哭(明确了答题对象)、原因(明确了答题内容)、分别(说明两次大哭的原因不一样)、具体分析(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不能泛泛而谈)。注意分值:4分。即两次大哭的原因各2分,每次大哭的原因答出两条。参考答案第一次大哭的原因:小病号“反正活不了几年了”的话深深刺痛了她。为自己只顾教学,忽视了小病号的感受而自责。第二次大哭的原因:为与小病号分

    42、别而伤感。为小病号背出诗而欣慰、感动。(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失分点未审清题干,只答出其中一次大哭的原因。原因分析不到位。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考点6 理解文章内容10年5考,2017、2014、2013、2011、2009年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类试题一般都能在文中找到答案,这就需要考生仔细阅读文章,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第一步:审读题干,找出关键词,明确答题区域。先看题干是否点明作答区域,再提取关键词。若点明作答区域,则根据关键词仔细分析该区域内容;若没有点明,则先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词句或内容,然后进行分

    43、析。第二步: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语句。首先从情节角度进行分析,看写了什么事,有什么作用。接着从情感角度进行分析,看表达了“谁”“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从文章主题角度分析,看对表达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最后联系实际进行分析。第三步:整合内容,按条理简要作答。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2.2017河南,10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审题指导抓关键词:有何妙处(明确了答题内容)、简要分析(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不能泛泛而谈)。注意分值:4分,即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作答。参考答案暗示文章的主要

    44、情节是岳老师教小病号背诵这句诗。奠定了全文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凝聚了小病号对岳老师的留恋、感激之情。诗意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面对厄运,唯有抗争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共4分。)失分点未审清题干,只分析了标题的含义。只答了其中一个角度,或虽答出了多个角度,但角度重复。只答出术语,未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具体分析时表述有误。如文章主旨概括不准确,全文的感情基调分析有误等。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 变式提问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本文标题“唯有垂杨管别

    45、离”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本文为何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请简要分析。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唯有垂杨管别离”的理解。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为本文拟一个诗意的标题,并说明理由。本文的标题“唯有垂杨管别离”能否改为“”?请简要分析。文章原标题为“”,现在改为“唯有垂杨管别离”,你认为哪一个好?请简要分析。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考点7 分析文章标题10年2考,2017、2012年考查一、拟写文章标题常见的拟标题的角度有:从主要人物的角度拟标题。从中心事件角度拟标题。从文章中心角度拟标题。从线索事物角度

    46、拟标题。此外,拟写标题时还应注意标题的语言一般要求简洁、生动、形象。二、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可按照“联系表层含义体会深层含义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的思路分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分析标题的字词。从理解标题的关键字词的本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分析标题的修辞义。有些文章标题中运用了修辞手法,这就需要考生先将它的本义还原后再进行分析。把握文章线索、主要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有些文章的标题与文章的线索、主要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有关,把握住了这三点也就能理解文章的标题了。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

    47、考点 课时突破三寻找文章的文眼,把握文章的主旨。有些文章的文眼和主旨阐释了标题的含义。分析标题的双关义。有些标题有双关义。考生在理解标题含义时就要先找出其表层含义,再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挖掘其深层含义。三、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可从以下角度入手:内容上:概括了文章内容,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等,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结构上: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标题展开。主旨上:暗示(点明、揭示、凸显)了文章主旨,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手法上:运用修辞等表现手法,生动、形象。效果上: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运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吸引读者;用词

    48、新颖别致,吸引读者;引用古诗词(歌词、俗语),富有文学色彩(富有诗意),营造的氛围,吸引读者。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 题型一: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标题表层含义(围绕标题概括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深层含义(联系文章内容分析标题表达/暗含的文章主旨)。题型二: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从内容、结构、主旨、手法、效果等角度具体分析。题型三:分析文章标题的妙处标题的含义+标题的作用题型四:文章标题能否换成“”?(或文章原标题是“”,现在改为“”,你认为哪一个标题好?)为什么?表态(通常是不能替换或现标题好)。从含义和作用两个角

    49、度比较两个标题的不同点。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3.原创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审题指导抓关键词:“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这一情节(明确了答题对象)、作用(明确了答题内容)、简要分析(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不能泛泛而谈)。注意分值:4分,即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作答。参考答案与“岳老师教小病号背诗”这一文章线索一脉相承,贯串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与上文和标题相照应,首尾圆合。推动情节的发展,将岳老师和小病号之间的情感推向高潮。揭示了文章

    50、的主旨:面对厄运,唯有抗争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共4分。)失分点未审清题干,分析了前文岳老师教小病号背诗这一情节。只答了其中一个角度,或虽答出了多个角度,但角度重复。只答出术语,未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 具体分析时表述有误。如文章线索概括错误,文章主旨概括不准确等。变式提问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多次写到小病号背诗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方法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真题串考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0814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