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针灸学》最完整考点总结(DOC 42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考研《针灸学》最完整考点总结(DOC 42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针灸学 考研针灸学最完整考点总结DOC 42页 考研 针灸 完整 考点 总结 DOC 42
- 资源描述:
-
1、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经络输穴学总结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到,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1、 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别部。2、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3、 十二经脉的命名是由三部分组成:手足、阴阳、脏腑。一阴一阳演化为三阴三阳,以区分阴阳气的盛衰与多少:阴气中太阴最盛,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中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4、 十二经脉着,内属于脏腑
2、,外络于肢节。5、 膀胱一线1.5寸,膀胱二线3寸。6、 阴经为里,属于脏,阳经为表,属于腑。十二经脉间存在着表里相连的关系。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7、 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位交接,阳经与阳经在头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腹部交接。 肺经与大肠经 食指;心经与小肠经 小指;心包经与三焦经 无名指;胃经与脾经 足大趾内侧;膀胱经与肾经 足小趾; 8、 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阳蹻脉、阴阳维脉。作用为 统率联络经络、调节气血盛衰。9、 任脉督脉冲脉同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成为“一源三歧”。10、 十二经别,又称为“别行之正经”。一般从四
3、肢肘膝关节上下的正经分出,分布于胸腹腔和头 部其间有“离、合、出、入”的特点离,即从十二经脉分出;入,即进入胸腹腔;合,即与表里经同行;出,即在头项部出来。手足三阴三阳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组成六对,称为“六合”。11、 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去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十五络脉”。又有孙络、浮络和血络之分。孙络为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浮络是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血络则是细小的血管。12、 十二经筋,是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起分布范围大体与十二经脉一致。13、 十二皮部 六经皮部名称 太阳关枢;阳明害蜚;少阳枢持;太阴关蛰; 少阴枢懦;厥阴害肩。
4、14、 灵枢经脉指出:经络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15、 经络的作用:沟通内外,网络全身,运行气血,调整阴阳,抗御病邪,反应症候,传导感应,调整虚实16、 医学入门: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业者不可不熟!17、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18、 一般将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称为“经穴”,未归入十四经的补充穴称“经外奇穴”,还有按压痛点取穴的称“阿是穴”。19、 经穴都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共361个穴位(依据是李学川的针灸逢源)。20、 奇穴,一有具体的名称和位置,但未归入十
5、四经中,举例 华佗夹脊穴、八邪、八风、十宣, 四花是胆俞、膈腧四穴。21、 阿是穴,又称不定穴,天应穴。22、 灵枢邪客: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23、 张介宾类经: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膝之间有所结聚,故当于节之会处索而刺之。24、 腧穴的治疗作用有三个特点:临近作用 远道作用 整体作用。25、 远道作用举例:合谷穴不仅能够治疗上肢病症,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症;足三里不仅能治下肢病症,而且能治疗肠胃以及更高部位的疾病。“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经络总论表1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经络名称联络的脏腑联络的器官手太阴肺经属
6、肺,络大肠,还循胃口, 上膈喉咙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 入缺盆,上膈入下齿中,夹口、鼻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 入缺盆,下至气街中,下膈起于鼻,入上齿,还口夹唇,循喉咙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流注心中,上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上肺,下膈夹咽,连目系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抵胃循咽,至目内外眦,入耳中,抵鼻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起于目内眦,至耳上角,入脑络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上贯肝,入肺中,络心循喉咙,夹舌本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下膈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下膈,入缺盆系耳后,出耳上角,入耳中,至目锐眦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入缺盆,出气街起于目锐眦,下耳
7、后,入耳中,出耳前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夹胃,注肺,上贯膈过阴器,连目系,环唇内经络总论表2 奇经八脉循行分布和功能脉名循行分布概况功能任脉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故称“阴脉之海”督脉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故称“阳脉之海”带脉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束带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冲脉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涵蓄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或“血海”阴维脉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调节六阴经经气阳维脉足跗外侧, 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项后会合于督脉调节六阳经经气阴跷脉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
8、跷脉会合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阳跷脉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腧穴总论表1 十四经穴分经主治规律经脉类别经名本经主治特点二经相同主治三经相同主治手三阴经手太阴经肺、喉病胸部病手厥阴经心、胃病神志病手少阴经心病手三阳经手阳明经前头、鼻、口、齿病咽喉病,热病手少阳经侧头、胁肋病目病、耳病手太阳经后头、肩胛病,神志病足三阳经足阳明经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眼病、神志病、热病足少阳经侧头、耳病、胁肋病足太阳经后头、背腰病(背俞并治脏腑病)足三阴经足太阴经脾胃病前阴病,妇科病足厥阴经肝病足少阴经肾病、肺病、咽喉病任督二脉任脉回阳,固脱,有强壮作用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督脉中风、
9、昏迷、热病、头面病腧穴总论表2 常用骨度分寸表部位起止点折寸量法说明头 面 部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直寸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3直寸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至后发际正中3直寸用于确定前或后发际及其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眉间(印堂)至后发际正中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18直寸前额两发角(头维)之间9横寸用于确定头前部经穴的横向距离而后两乳突(完骨)之间9横寸用于确定头后部经穴的横向距离胸腹胁肋部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歧骨)9直寸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经穴的纵向距离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至脐中8直寸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5直寸用于确定下腹部
10、经穴的纵向距离两乳头之间8横寸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章门)12直寸用于确定胁肋部经穴的纵向距离背腰部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3横寸用于确定背腰部经穴的横向距离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横寸用于确定肩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上肢部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9直寸用于确定上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12直寸用于确定前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直寸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13直寸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直寸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臀沟至腘横纹相当于14寸)腘横纹至外
11、踝尖16直寸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经络腧穴各论表1 手太阴肺经 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腧穴名特定穴定位主治刺灸方法肺之募穴在胸前臂的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证;肩背痛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合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郄穴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肘臂挛痛直刺0.5-1寸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在
12、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向上斜刺0.5-0.8寸经渠经穴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咳嗽、气喘、等肺系病证;咽喉肿痛;手腕痛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输穴;原穴;八会穴脉会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咳嗽、气喘等肺系疾患;无脉症;腕臂痛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荥穴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小儿疳积直刺0.5-0.8寸。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井穴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咽喉肿痛、鼻衄、
13、高热等肺系实热证;癫狂、昏迷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经络腧穴各论表2 手阳明大肠经 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腧穴名特定穴定位主治刺灸方法set安置setset井穴在手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hang挂hunghung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二间hold拿住heldheld荥穴seek寻觅soughtsought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咽喉肿痛、齿痛、目痛、鼻衄; 热病quit放弃quit / quittedquit / quitted直刺0.20.3寸hit打hithit三间输穴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
14、)后桡侧凹陷处 咽喉肿痛、齿痛、目痛; melt融化meltedmelted /molten热病 3. 以n结尾的词,在词后加t。如:meanmeant, burnburnt, learnlearnt手背肿痛arise出现arosearisen直刺0.50.8寸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shine发光shoneshone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阳溪经穴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头痛、目赤
15、肿痛、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直刺0.50.8寸络穴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耳鸣、鼻衄等五官疾患;手臂酸痛;腹部胀满;水肿直刺或斜刺0.5-0.8寸温溜郄穴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头痛、面肿、咽喉肿痛 肠鸣腹痛 肩背酸痛直刺0.51.0寸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肩臂麻痛、上肢不遂 腹痛、腹泻 齿痛颊肿直刺0.81.2寸合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隐疹、湿疹、瘰疬等皮肤、
16、外科疾患直刺0.5-1寸臂臑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自然垂臂时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肩臂麻痛、瘰疬目疾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在肩部,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证;隐疹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肩周炎宜向肩关节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鼻塞、鼽衄、口歪等局部病证;胆道蛔虫症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经络腧穴各论表3 足阳明胃经 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腧穴名特定穴定位主治刺灸方法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眼睑瞤动、迎风流泪、
17、夜盲、近视等目疾;口眼歪斜,面肌痉挛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稍加按压以防出血四白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目赤肿痛面痛口呙头痛眩晕直刺0.3-0.5寸;或沿头皮透刺睛明;或向外上方斜刺0.5寸入眶下孔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痛等局部病证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处,按之凹陷处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角歪斜等局部病证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寸。可向地仓穴透刺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耳
18、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合口有孔,张口即闭】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齿痛、口眼歪斜等面口病证;耳聋、耳鸣、聤耳等耳疾直刺0.5-1寸。留针时不可做张口动作,以免折针。在头侧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证平刺0.5-1寸在上腹部,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纳少、胃痛、呕吐等胃疾直刺0.8-1.2寸。过饱者禁针,不宜作大幅度提插大肠之墓穴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直刺1-1.5寸归来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腹痛、疝气 闭经、月经不调直刺1-1.5寸伏兔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
19、上,髌底上6寸腰膝冷痛,下肢痿痹 疝气直刺1.0-2.0寸郄穴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2寸急性胃病;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乳痈、乳痛等乳疾直刺1-1.2寸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又名外膝眼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膝关节疾患向后内斜刺0.5-1寸合穴胃下合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癫狂等神志病;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直刺1-2寸。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大肠下合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肠鸣、腹痛、腹泻、便秘、肠
20、痈、痢疾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直刺1-2寸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下肢痿痹,转筋;肩臂痛;脘腹疼痛直刺1-1.5寸下巨虚小肠下合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小腹痛,腰脊痛泄泻,痢疾 下肢痿痹直刺1-1.5寸络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2横指处头痛,眩晕;癫狂;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下肢痿痹;腹胀,便秘直刺1-1.5寸经穴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下肢痿痹、踝关节病、足下垂等下肢、踝关节疾患;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直刺0.5-1寸冲阳原穴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