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之古代散文阅读训练卷-通用(DOC 71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之古代散文阅读训练卷-通用(DOC 71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之古代散文阅读训练卷-通用DOC 71页 高考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训练 古代 散文 通用 DOC 71 下载 _各科综合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之古代散文阅读训练卷 通用2009届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古代散文阅读训练清远市第五中学庆元春(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李斯论 (清)姚鼐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20070327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
2、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
3、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注释宴然:安闲的样子。谏逐客:秦始皇曾发布逐客令,驱逐六国来到秦国做官的人
4、,李斯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提出了反对意见。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中:符合B灭三代法而尚督责尚:崇尚C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劝:鼓励D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易:交换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秦国地形便利 不如因普遇之B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C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不亦远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B而大体得治世之要C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D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12下列各句中对文章
5、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认为李斯以荀卿之学辅佐秦朝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乱,作者则认为李斯是完全舍弃了荀子的说学,李斯的做法只不过是追随时势罢了。B作者由论李斯事秦进而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不应为自身的富贵而阿附甚至助长之。C此文主旨在于指出秦行暴政是君王自身的原因,作者所论的不可“趋时”,“中侈君张吾之宠”的道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D文章开门见山,摆出苏轼的观点,然后通过对秦国发展历史的分析,驳斥了苏说的谬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证严密,逐层深入,是一篇典范的史论。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秦之甘
6、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译文: (2)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译文: (3)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
7、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东
8、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逾远而弥存也 弥:久长B不见于言可也 言:著作C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 荣华:茂盛D稍稍见称于人 稍稍:渐渐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B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而散亡磨灭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D亦因以自警焉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1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9、,不正确的一项是A修于身者,无所不获:只要修于身,就能施于事,见于言。B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建立个人功业,往往受社会环境条件的限制。C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行文传世,往往受到个人天赋能力的限制。D今之学者,皆可悲也:以竭尽文辞技艺求不朽,悲哀在于其舍本逐末。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B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不能传
10、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激励人自省自醒。15完成下面两题。(8分)(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译: 。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译: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
11、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
12、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予之穷于世穷:贫穷 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了:全然 C而贞甫不予易也易:轻易 D予甚畏其志畏:畏惧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志之勤而止于斯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B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
13、乎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 B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 C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D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1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有光,明代后期散文家,他继承了西汉和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当时浮饰雕琢的文风。本文和项脊轩志都显得文笔质朴简洁,情感真挚动人。B作者以自己同沈贞甫的交谊为线索,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最后简介其卒年,并以铭文作结。 C文章在平实质朴的
14、记叙中,揭示了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躁学风的性格特点。这正是平凡读书人的不平凡之处。 D本文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自己狼狈不堪却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恸;畏其志,忧其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昔同啜茗论文,今独处寂寞,不能不叹;最后赞其勤学不倦,至死方休的精神。15翻译与断句(8分) (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译文:_ 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译文:_ (2) 为下面一段话中划线处断句并加以恰当的标点。(3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15、?”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张益州画像记 苏洵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万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虽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
16、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
17、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注张益州:古人往往称官吏,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朔:农历每月初一日。繄:yi,犹“实”。砧斧:是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齐
18、民:齐等的民众,指无辜的善良百姓。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威劫齐民 劫:抢劫,掠夺B故其思之于心也固 固:长久,久远C重足屏息之民 息:气息,出气D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绳:管束,处置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B孰为能处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C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又不可以武竟故王之不王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益州治蜀,反对施行严刑竣法。他认为,施行严刑竣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
19、盗贼为伍,酿成大乱;反之,用礼义、法律来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B作者认为,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自己还未曾见过;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C张益州是“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有文治武功之才,采取安抚办法宽政爱民,使之安居乐业,博得人心。D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京师震惊”之际,临危受命,赶赴蜀地。由于措施得当,祸乱很快被平息,“蜀人相庆如他日”,从此,蜀地相安无事。11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4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