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力学实验汇总汇编(DOC 32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力学实验汇总汇编(DOC 32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力学实验汇总汇编DOC 32页 高考 力学 实验 汇总 汇编 DOC 32 下载 _各科综合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学习-好资料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目的:1.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2. 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方法。3. 学习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和加速度。实验原理与方法:1. 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计时仪器,使用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4-6V的交流电压,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V交流电压。2. 通过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之差相等,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3. 通过纸带求物体运动速度求平均速度: ,求瞬时速度: 4. 通过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公式法: ,v-t图像法: 实验的关键点、思考题即考点:1.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该先接通电源,待打点
2、稳定后,再释放小车。为什么?2. 小车所挂钩码数应该适当,避免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点过少,或者加速度太小而使各段位移差异太小。3. 要区分打点时间间隔和计数点时间间隔。电源频率是50Hz时,“每5个自然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时间间隔是多大?4. 当电源频率低于50Hz时,若仍按50Hz打点计算,算出的速度比真实速度大还是小?算出的加速度比真实值大还是小?练习题: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打点计时器在小车拖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以此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1)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是 s。(2)图8为某次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其中1、2、3
3、、4为依次选中的计数点(各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迹)。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在打出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0.02(2分);(2)0.64(2分);6.4(2分) 实验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AO刻度尺实验目的:1.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定量关系2. 练习用列表法、图像法处理数据实验器材: 铁架台、弹簧、钩码、刻度尺实验步骤:1. 如图所示,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自然长度L0。2. 在弹簧的下端挂质量为m1的钩码,测出对应的弹簧长度L1,求出
4、弹簧的伸长量x1=L1-L0。3. 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为mn,测出对应的弹簧长度Ln。求出每次弹簧的伸长量xn=Ln-L0。4. 以弹力F(F=mg)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实验关键点:1. 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2. 测量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进行。3. 描点画图线时,一定要让尽量多的点在直线上,并使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线两侧。4. 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稍微大一些,从而使坐标上描出的点尽可能稀疏,这样作出的图线精准。思考题即考点:1. 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 测
5、量弹簧长度时,直尺的零刻度未对齐弹簧上端的固定点,对实验结论有无影响?3. 弹力与弹簧伸长量函数图像的截距与斜率分别表示什么?4. 如果所挂钩码质量不清楚,只知道钩码的质量相同,还能进行探究吗?如何做?5. 刻度尺的正确度数是本实验的考点之一。6. 本实验可以做F-x图像,也可以做m-x图像,或F-L图像,各图像是什么样的?斜率和截距表示什么?7. 用数据描点作图的能力8. 根据图像求斜率的基本能力练习题:1(5分)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竖直悬挂的弹簧长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并逐个增加钩码,同时分别测出加挂不同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在处理测量数据时,他将
6、所有测得的弹簧伸长量x与相应的弹簧的弹力F(F的大小等于所挂钩码受到的重力)的各组数据逐点标注在图8所示的坐标纸上。(1)请你在图8中画出此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图线。(2)(通过做出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图线可知,弹簧的弹力F)和弹簧伸长量x 之间的关系是:。答案:(5分)(1)如图所示(2分); (2)成正比关系(3分)(答出“”或其他形式正比函数的得3分;答出“一次函数关系”或“线性关系”的得2分)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原理: 用两个力F1和F2一起将一端固定的橡皮条拉伸到某点O,再用一个力F,将此橡皮条拉伸到相同
7、的位置O点,则F,为F1和F2的合力。用力的图示的方法将F,、F1和F2图示出来,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将F1和F2的合力F图示出来,比较的F,和F的大小和方向,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一段、细绳、弹簧测力计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实验步骤:1. 用图钉将白纸钉在水平的木板上。2. 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用两条细绳套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3.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4. 用铅笔描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并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在白
8、纸上按照比例作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F的方向并测量计算出其大小。(这是通过理论求出的合力。)5. 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倒相同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按照同样的比例用刻度尺从O点起图示出这个拉力F,。(这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合力。)6. 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7. 改变两个分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再重复实验两次,比较每次的F,和F的大小和方向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实验关键点:1. 选取弹簧测力计时,应将无零误差的两个弹簧测力计自由端钩住沿水平方向拉伸,看两个读数是否相
9、同,选择两个读数相同的测力计。2. 测力计示数尽量大一些,减小读数误差。3. 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结点位置O必须保持不变。4. 画力的合成图时,选定标度要合适,尽可能使图画得大一些,减小作图误差。思考题即考点:1. 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结点位置O必须保持不变。为什么?(只有使F与F1和F2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才可以说F是F1和F2的合力。所以,拉至同一点是为了保证作用效果相同。)2. 为什么要用同一标度画出各力的图示?3. 本实验哪个力是理论上的合力,哪个力是测定的合力?练习题: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8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
10、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图乙中的_是为F1和F2的合力的理论值;_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2)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_。(选填“变”或“不变”)2如图甲所示,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是: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绳套,每根绳套分别连着一个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某一位置,将此位置标记为O点,读取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记录两个拉力F1、F2的大小。再用笔在两绳的拉力方向上分别标记a、b两点,并分
11、别将其与O点连接,表示两力的方向。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记录其拉力F的大小并用上述方法记录其方向。(1)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这样做的目的是 。(2)这位同学在实验中确定分力方向时,图甲所示的a点标记得不妥,其原因是 。(3)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力的图示,其中 是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3图8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图。(1)请将下面实验的主要步骤补充完整。 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绳套,每根绳套分别连着一个弹簧测力计; 沿着两个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某一位置,将此位置标记为O点
12、,并记录两个拉力的大小及方向; 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记录_ 。(2)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这样做的目的是_。4某同学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一根橡皮筋、细绳套、三角板及贴有白纸的方木板等器材,进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图3所示是该同学依据实验记录作图的示意图。其中A点是橡皮筋在白纸上的固定点,O点是此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拉伸到的位置。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需记录拉力的大小B拉力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C图3中F表示理论的合力,F表示实验测出的合力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并作出多个平行四边形,但每个四边形中的O
13、点位置不一定相同答案:(1)F;F (3分)(2)不变 (2分)答案:(5分)(1)与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2分)说明:只要能表达出效果相同的含义即可给分。(2)O、a两点太近,误差大 (2分)(3)F (1分) 答案:(1)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及方向(1分)(2)使这两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效果相同(2分)答案:BD实验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目的: 验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实验原理:1. 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小桶内的砂的质量,从而改变细线对小车的牵引力,测出小车对应的加速度,作出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图线,验证加速度是否与外力成正比。2. 保持小桶
14、和砂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作出加速度与质量倒数的关系图线,验证加速度是否与质量成反比。实验器材: 小车、砝码、小桶、砂、细线、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导线、纸带、天平、米尺。实验步骤:1. 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小桶的质量M,并做记录。2. 把木板、小车、纸带、打点计时器安装好。3. 在木板的不带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垫木,反复移动垫木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从纸带上打的点是否均匀来判断)。4. 在小车上加砝码,小桶里放入适量的砂,把砝码的质量m,桶中砂的质量m,记录下来。5. 把细线系在小桶
15、上,绕过滑轮悬挂小桶,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出纸带,关闭电源,取下纸带,在纸带上写上编号,标明m,的值。6. 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不变,改变砂的质量,重复步骤4,5.7. 算出每条纸带上的加速度值。8. 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作用力,即砂和桶的总重力(M,+m,)g,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的相应的点并作图线。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就证明物体质量不变时其加速度与所受外力成正比。9. 保持砂和小桶的质量不变,即保持作用力不变,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上面的实验,做好记录。求出每条纸带的加速度,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用横坐标表示车和车内砝码总质量的倒数1/(M+m),在坐标平面上根
16、据实验结果描出相应的点并作图线。若图线是过原点的直线,就证明了作用力不变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实验关键点:1. 砂和小桶的总质量不要超过小车和砝码质量的十分之一,保证小车所受合外力近似等于桶与砂的总重力。2. 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悬挂小桶,但小车应连接纸带并接通电源。3. 作图时应使所作的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尽可能对称的分布在直线两侧,个别偏离很大的点应舍去。思考题即考点:1. 为何要平衡摩擦力?2. 为何要保证小桶和砂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及砝码的总质量?若果不满足这个条件,得到的a-F图线是什么样的?练习题:1、某同学用如图9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请回答下列有关此
17、实验的问题:(1)该同学在实验前准备了图9中所示的实验装置及下列辅助器材: A交流电源、导线 B天平(含配套砝码) C秒表D刻度尺E细线、砂和小砂桶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 (填代号)。(2)打点计时器在小车拖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以此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其中一部分纸带上的点迹情况如图10甲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s,测得A点到B、C点的距离分别为x1=5.99cm、x2=13.59cm,则在打下点迹B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B= m/s;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在验证“质量一定,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
18、据作出了如图10乙所示的a-F图象,其中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图线在末端弯曲的原因是 。 2、在验证“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时,给出如下器材: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木板(如图10所示),小车一个,计时器一个,刻度尺一把。实验步骤如下: 让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t。用刻度尺测量A1与A2之间的距离x。用刻度尺测量A1相对于A2的高度h。改变斜面的倾角,保持A1与A2之间的距离不变,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并记录相关数据h、t。以h为纵坐标,1/t2为横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若在此实验中,如能得到一条过坐标系原点
19、的直线,则可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和说明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摩擦力影响,用已知量和测得量符号表示)(1)设小车所受的重力为mg,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F= 。(2)请你写出物体从斜面上释放高度h与下滑时间t的关系式 。答案:(7分)(1)C (1分) (2)0.680 (1分); 1.61 (2分)(3)平衡摩擦力过度 (1分) 砂和小砂桶的总质量m不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 (2分)答案: 7分(1)或g(2分), mg或m(2分) (2)h=(3分)实验五: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目的:1. 学习描绘曲线运
20、动轨迹的方法。2. 测定平抛小球的初速度。实验器材: 斜槽轨道、支架、木板、刻度尺、卡槽、金属球、复写纸、白纸、铅笔、图钉、铅锤。实验步骤:1. 用图钉把复写纸、白纸钉在竖直的木板上。2. 在紧靠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斜槽末端调节水平。3. 确定小球飞出时的初始位置O,过O点用重锤线确定竖直坐标轴。4. 把卡槽固定在某一水平位置,使小球从某一固定点滚下,落在卡槽上挤压白纸留下印记。5. 调节卡槽位置,重复上一步骤。6. 取下白纸,以O为原点,竖直向下为y轴,水平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用平滑曲线穿过白纸上的印记,描绘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7. 在轨迹上任取一点,测出该点的坐标(x,y),计算小球的
21、初速度,多取几点分别计算初速度,再求平均值。计算初速度的公式: 。思考题即考点:1. 如何检测轨道末端是否水平?2. 如何保证小球每次从槽口飞出的速度是相同的?3. 确定轨迹上点的坐标后,求初速度的依据是什么?4. 如何通过频闪照相获得的运动图求小球的初速度?练习题:1、某同学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的实验中,在已经判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后,再来用图9甲所示实验装置研究水平方向的运动。他先调整斜槽轨道槽口末端水平,然后在方格纸(甲图中未画出方格)上建立好直角坐标系xOy,将方格纸上的坐标原点O与轨道槽口末端重合,Oy轴与重垂线重合,Ox轴水平。实验中使小球每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