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阅读大全+文言文练习题(DOC 17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阅读大全+文言文练习题(DOC 17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阅读大全+文言文练习题DOC 17页 最新 中考 初中 文言文 阅读 大全 练习题 DOC 17 下载 _各科综合资料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中考初中文言文阅读大全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手?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嗜: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2用原文
2、回答。(4分) “赞语”中“ , ”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传文”中的“ ,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 ”,“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爱好,“ , ”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3“亲旧知其如此”中的“此”指代的是(用原文回答) (1分)4请联系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和饮酒,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2分)(二)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
3、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分)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分)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2分)(三)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分)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 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
5、、好客。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3. 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注释】肆:尽力。靡(m):没有。 暧( ):隐蔽。 俎(z):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 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A. 前面选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 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
6、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 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一)答案(一)五柳先生传 1特别爱好 到,往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分)闲静少言不慕荣利(1分)好读书性嗜酒(1分)环堵萧然不蔽风日(1分) 3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4“志”是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二)记承天寺夜游12分 A 23分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
7、3分 (即“庭下盖竹柏影也”)(1分)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42分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 “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三)桃花源记1. 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 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 百姓能安居乐业 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2. D(2分)3. C(3分)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一)答案(一)五柳先生传 1特别爱好 到,往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分)闲静少言不慕荣利(1分)好读书性嗜酒(1分)环堵萧然不蔽风日(1分) 3性嗜酒,家
8、贫不能常得, 4“志”是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二)记承天寺夜游12分 A 23分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3分 (即“庭下盖竹柏影也”)(1分)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42分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 “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三)桃花源记1. 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 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 百姓能安居乐业 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2. D(2分)3. C(3分)二、初中文言文练习题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
9、甲】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 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节选自礼记学记)【乙】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节选自礼记学记)【注】道:引导。强:劝勉。庸:功劳,说:通“脱”,解脱。(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故君子之教喻也_师逸而功倍_(2)翻译下面的句子。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3)说说【乙】文是怎样阐明
10、“进学之道”的? (4)我们学过的虽有嘉肴也出自礼记学记,你如何理解其中“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答案】 (1)所以;闲适,轻松(2)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考。(3)先以“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坚木”设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4)“教学相长”是指学与教相互促进,通过学习,丰富学识,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不足,又会促进自己深入学习。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故”,因此,所以。“逸”,闲适,轻松
11、。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既:已经;之所由:之所以的方法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 道: 引导 ;和:和谐,融洽;强: 劝勉;开: 启发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考。 (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这句话把“善学者”与“不善学者”进行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12、”这句话把“善问者”和“不善问者”进行对比,并且以“攻坚木”设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因此教与学相互促进。 故答案为:所以;闲适,轻松 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考。 先以“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坚木”设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
13、,循序渐进。 “教学相长”是指学与教相互促进,通过学习,丰富学识,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不足,又会促进自己深入学习。【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4、 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然后认真研读所给内容,辨明其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最后围绕中心论点或本段论点,并结合这种论证方法本身的特点,分析其作用。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理解。【译文】 君子知道了教育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也明白了教育之所以失败的道理,这以后就可以做一个称职的老师了。所以,称职的老师在施行教育的时候,是善于告诉学生并且让学生明白的。第一是只注重引导,而不是强
15、行牵拉着学生走,去强迫学生做不愿意做的事情;第二是督促勉励学生,但是不要过于严厉,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思考,使他们丧失自己;第三是适当给学生以点拨,但是不要直接把答案交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如果只作引导,而并不去逼迫学生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那么,就能够亲和的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让学习过程愉悦和谐起来;教师如果严格要求学生,而并不去强制压抑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那么,就能够让学生自由发挥,个性志趣都能充分发展;教师如果只加以点拨提示,开启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兴趣,而并不是答案直接交给学生,使得学生学习被动,那么,就能够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习惯了。能够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热情上进,个
16、性创新,独立研学,那么,就可以算作是称职的教师了。 对善于学习的学生,老师教得轻松,毫不费力,学生却学习得很好,并且跟老师一样轻松,还能对老师教学有方非常钦佩。对不善于学习的学生,老师教得费力,非常劳累,学生却学得不好,并且跟老师一样劳累,还会对老师严厉的督责心生埋怨。善于提问的老师,向学生提问好像用斧头劈砍坚硬的木材一样,先从容易劈砍的地方砍起,最后才去劈砍木材的关节、根部;等到这样做的次数多了,难于劈砍的关节、根部就可以得心应手的劈砍开了。不善于提问的老师呢,恰恰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对待问题的解答,就好比和尚撞钟一样。如果,敲击钟所用的力气小,轻轻的敲,钟的响声就小;如果,敲击钟
17、所用的力气大,重重的敲,钟的响声就大;无论轻重,老师都要在从容把钟敲打完了后,还要优游不迫的等待钟声慢慢消失。而不善回答问题的老师呢,恰恰与此相反。这两点讲的都是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过合浦苏轼 余自海康适合浦,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自兴廉村净行院下,乘小舟至官寨,闻自此西皆涨水,无复桥船,或劝乘疍并海即白石。是日六月晦 , 无月,碇宿大海中。天水相接,星河满天,起坐四顾太息:“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稚子过在旁酣睡,呼不应。所撰书、易、论语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本。抚之而叹曰:“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已而果然。七月四日
18、合浦记,时元符三年也。【注】合浦:郡名,即廉州,治所为今广西省合浦县。廉州,辖今广西省合浦县西南。海康:郡名,即雷州。其下“廉村”、“官寨”、“白石”、“徐闻”皆地名。乘疍:乘坐疍船(指南方少数民族的船舶)。并海:依海,沿着海路。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过:苏轼幼子苏过,字叔党,人称小坡。苏过亦为北宋文学家,自号斜川居士,有斜川集留世。(1)文言文字词解释。 或:或劝乘疍并海即白石_ 而或长烟一空_适:余自海康适合浦_ 而此地适与余近_碇:形声,字从石,定从声。“定”意为平息静止。“石”指石块或石墩。故“碇”本义表示稳定船身或系船的石墩;在“碇宿大海中”句中,“碇”意思是_。(2)用“/”给下
19、面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3)翻译文中画线句。 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4)文中写了两次叹息,“四顾太息”和“抚之而叹”,作者“叹息”的是_,更“叹”_。 (5)研读全文,分析苏轼的心境变化。 【答案】 (1)有的人;有时;到;恰好;船停泊或下碇(2)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3)老天要是没打算把你们带走,那我们此次一定能度过一难”结果还真是灵验。(4)自己命运如此不济,屡遭险境;自己所修订的书易论语怕是难度此险,不能传于世间(5)苏轼的人生经历了乌台诗案后的三起三落,被贬到海南这样的一个荒凉之地,生活非常困苦。从海康到合浦,多日大雨冲毁了桥梁
20、,无法通行,漫无边际的洪水让苏轼的内心忧虑不已。中途,船被迫停泊在大海之中,虽星河满天,但内心却明朗不起来,非常迷茫,想不通自己为何会屡次遭遇险境,对自己的人生境遇充满了感叹。但这样的苏轼却不沉溺在迷惘之中,“吾辈必济”,看到了一个不畏艰险,对未来充满坚定信念的苏轼。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前一句话的意思是:有人劝我坐小海船沿着海岸线到白石(从雷州半岛西海岸官寨到广西合浦的东海岸白石)。故“或”,有人。后一句话的意思是: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故“或”,有时。前一句的意思是:我从海康去合浦。故“适”,到。后一句的意思是:这个地方恰好离我很近。故“适”,恰好
21、。这句话的意思是:船停泊在海上。故 “碇”, 船停泊或下碇。 (2)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为什么要这样屡屡把自己处于危险境地,从海南岛都已渡海来到雷州半岛的徐闻,怎么又让自己处于如此险境?”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 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 (3)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天:上天;使:让;从:跟从;济:救济。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老天要是没打算把你们带走,那我们此次一定能度过一难”。 (4)结合语境分析, 起坐四顾太息的内容是:“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意思是:我为什么要这样屡屡把自己处于危险境地
22、,从海南岛都已渡海来到雷州半岛的徐闻,怎么又让自己处于如此险境?但是苏轼遇险时,所撰书、易、论语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本,作者担心这些书怕是难度此险,那样的话就不能传于世间。据此分析答题。 (5)结合苏轼当时的处境及文章内容分析,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海南这样的一个荒凉之地,生活非常困苦。而从海康到合浦的途中又遇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无法通行,漫无边际的洪水让苏轼的内心忧虑不已。但他并没有绝望,从“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 可以看出他对未来充满坚定的信念。 故答案为:有的人;有时到;恰好;船停泊或下碇 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 老天要是没打算把你们带走,那我们此次一定能度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