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33个考点真题练习资料.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33个考点真题练习资料.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中化学 中考 33 考点 练习 资料 下载 _中考其它复习资料_中考专区_化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一、物质的变化(2012)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粮食酿酒 B铁钉生锈 C蜡烛燃烧 D水的蒸发(2013) 1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利用化学反应获得电能的是 A风力发电B水力发电 C火力发电D太阳能发电(2014)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蒸馏 B升华 C爆炸 D燃烧(2015)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风力发电 B石油蒸馏得到汽油等 C海水晒盐 D煤分解得到煤焦油等 二、 环境保护问题(2013)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 A二氧化硫浓度B氮气浓度 C二氧化氮浓度DPM2.5浓度
2、(2014)2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 】 ASO2 BO2 CCO DNO2(2015)1、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 ASO2浓度 BO2浓度 CN2浓度 DH2O浓度 三、物质的构成(2012)3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黄金 C金刚石 D干冰(2013)15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用硫酸铜的构成粒子是 _(填化学符号)(2014)5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 】A金和金刚石 B水和氨气C汞和氯化钠 D干冰和硫酸铜(2015)52015年世
3、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B硬水和软水可用石蕊溶液来区分C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D水电解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四、化学与生活(2012)5我们的衣、食、住、行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衣料中的棉、羊毛等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B食用加碘食盐和强化铁酱油可补充某些人体必需微量元素C建造高楼大厦时所用到的钢和生铁属于铁的两种合金D宇通客车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燃料可减少空气污染(2012)18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1) 洗涤剂能除去油污,是因为它具有_功能。2015)5、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其制作材
4、料属于合金的是 【 】A塑料袋 B玻璃杯 C不锈钢锅 D涤纶风衣五、六大营养素(2012)12牡丹花可观赏,亦可食用,同水果、蔬菜一样,它能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2013)42013年5月在郑州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上,河南大枣等果蔬类产品颇受青睐。下列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主要由水果、蔬菜提供的是 【 】A 维生素 B油脂 C淀粉D蛋白质(2014)4河南名吃胡辣汤营养美味,下列用到的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小麦粉 B大葱 C牛肉 D红薯粉条(2015)13“鲤鱼焙面”是豫菜名品。鱼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面粉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与水发生反应,最终变成 (化学式为C6
5、H12O6)。六、物质的分类(2012)2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提倡垃圾分类回收。下列生活垃圾可与铝制易拉罐归为同一类加以回收的是【 】A废旧电池 B空玻璃酒瓶 C废弃铁锅 D一次性塑料饭盒2013)6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醋酸和干冰都属于有机物 B不锈钢和金刚石都属于合金C尿素和硝酸钾都属于复合肥料D锌和碘都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2014)8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A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 B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氢二铵C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D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2015) 7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
6、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用作干燥剂 B铁、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CCH4、C2H5OH、CH3COOH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DKNO3、CO(NH2)2、NH4H2PO4 都属于复合肥料 七、化学发展史(2014)3发明了“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是 【 】A侯德榜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张青莲八、实验仪器及操作(2012)6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012)19(4分)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1)仪器X的名称是_。(2013)7下列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
7、燃烧C天平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014)7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高锰酸钾制02时,反应试管的管口应略向下倾斜B做铁在02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应先放少量水或细沙C配制稀硫酸时,可在盛浓硫酸的烧杯中慢慢倒人蒸馏水D用金属和酸制H2时,可采用与制C02相同的发生装置(2014)23.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1)下列实验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_(填字母代号)。 a烧杯 b量筒 c试管 d蒸发皿(2015)6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点燃酒精灯 B闻气体气味 C稀释浓硫酸 D测溶液的pH九、 燃烧与灭
8、火(2012)4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 【 】 A铁丝 B硫 C镁条 D木炭(2012)11请 从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_ ;极易燃烧,被认为是最清洁燃料的是_.(2012)13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_.(2013)15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2)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2013)17(3分)氧气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 。(1)如何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什么
9、?(3)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或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任举一例甲乙说明。(2014)19.(2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 可燃物燃烧除需氧气外,还需满足什么条件? (2)氢能源已被广泛关注。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什么?(答出一条即可)(2015)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黑色固体的是 【 】 A木炭 B铁丝 C镁条 D红磷 (2015)15.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其灭火的原理是 ;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答出一条即可)。十、 溶解度曲线2012)7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
10、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20 时,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 gD40 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2013)14右图是A、B的溶解度曲线。t2时分别将100g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治理A_B(填“”、“”或“”);把t2时15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_ g。(2014)9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t1时,30 g乙加到100 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Ct2时,各100 g饱和溶液降温至tl析出固体甲多于乙Dt2时,75 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
11、 g水得到20%的溶液温度20304050溶解度/gKCl34.037.040.042.6KNO331.645.863.985.5(2015) 11右表是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 时,K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 之间C40 时,5 g KCl加到10 g水中可得33.3溶液D50 时,10 g KNO3加到2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30 ,有KNO3固体析出十一、 分子的性质(2012)12洛阳牡丹天下闻名。牡丹花开时满城飘香,从分子角度解释,是因为 _;(2014)11.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
12、确的是 【 】 A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B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与OH- 结合生成了H2O D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实质是表面生成了致密氧化膜起保护作用(2015)20(2分)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1)酒香不怕巷子深。(2) 加压时,6 000 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十二、化学反应类型(2012)8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2MgCO2点燃2MgOC B2Na2H2O2NaOHH2 CCl22NaBr2NaClBr2 D2Na2O22H2O4NaOHO2(2013)8有化合
13、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015)9工业制镁的方法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过滤;在氢氧化镁中加入盐酸,结晶;电解熔融的氯化镁。该方法中的化学反应不包【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十三、水的组成和净化(2012)15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 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水澄清;除去硬水中过多的_(填离子符号)和Mg2+就可得到软水。(2013)13硬水中含较多的Ca2、Mg2,常用_区分硬水和软水;(2014)15. 过滤所用玻璃仪器有
14、烧杯、玻璃棒和_.(2014)23.(3)操作I和操作中都要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操作中的作用是什么?(2014)20.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原理。 (1)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2015)52015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 B硬水和软水可用石蕊溶液来区分 C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D水电解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十四、 化学元素(2012)14右图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知,葡萄糖由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2013)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2014)13.元素周期
15、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右图是表中的一格,其中A表示_;B表示_。(2014)14.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_。8 O氧16.009 F氟19.0010 Ne_20.18(2015)14右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原子序数为10的元素名称为 ;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等质量的氧气和氟气中,所含原子数较少的是_十五、 溶液的配制和稀释(2012)14右图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要把10 g这种葡萄糖溶液稀释为2%的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_ g。(2013)14右图是A、B的溶解度曲线。把t2时15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_ g。(2014)21.(3
16、分)生产、生活中常需配制溶液。(1)配制一瓶右图所示溶液需氯化钠_g。(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哪些操作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请说明偏小的原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2015)(3)配制一瓶右图的溶液需氯化钠 g;配制50 g 6%的氯化钠溶液,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正确),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6%(填“”、“”或“=”)。 十六、 气体的制备(2012)19(4分)下图是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1)仪器X的名称是_。(2)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
17、式。(3)B和C装置均可制取CO2,其中C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如果打开弹簧夹,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便能发生。请简述使C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4)若用D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O2,请简述操作步骤。(2013)19(4分)在实验室中可选择下图装置制取气体。(1)若选择A、F组合一套装置制取了某气体,请写出有 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其发生装置可选择B或C,与B相比较,C的主要优点是什么?(3)若用金属与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应选择以上哪些装置?(写出一套即可)(2014)23(2)某化学小组选用以下装置和药品进行探究实验。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若
18、将A、B连接,A中产生的气体并不能使B中的溶液变浑浊,这是为什么? 若要制取一瓶较为纯净、干燥的CO2,所选用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接_、_接_、_接_。(2015)22(4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装置。(1)写出一个用A装置或B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2)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 制取氨气应选用的一套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十七、结构示意图(2012)21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1)右图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A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B在化合物中铝通常显+3价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铝可作导线是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