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总汇.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总汇.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记叙文 阅读 答题 技巧 总汇 下载 _各科综合资料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一)在做阅读题时必须有四种意识: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文本意识:坚信一切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题目意识:注意答在问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和答题要点和要求,注意按分值答题(二)做阅读题的流程: 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初看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准备
2、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读准题目,找准“题眼”。 ()、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 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0、 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2、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
3、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如: 文章以 ”线索,中间串写了“ ”、“ |”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13、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6)作者情感 1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
4、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使故事情节更集中。 15、 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 (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 (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朴实无华形象生动 清新优美 简洁凝练 准确严密 精辟深刻 通俗易懂 音韵和谐 节奏感强 言简意赅,朴素自然语言简洁 文字洗练 意境深邃 节奏明快 文笔凝练 刻画传神
5、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深婉隐约,耐人寻味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6.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像、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 的手法, 地写出了 的 特点,抒发了作者强烈的 感情,使文章写得“ ”写作手法:(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
6、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
7、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17、 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地表现了 (人/物/景)的 特点,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使文章写得“ ”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夸张:
8、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增强语势, 使语言更有表现力。(5) 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18、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
9、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19、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20、分析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
10、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答题模式:这句话运用了 (修辞/写作)手法, 地表现了 (人/物/景)的 特点,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使文章写得“ ” 21、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在文章开头:开篇点题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引起下文,为下文 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渲染 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在文章中间: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 ,引出下文 为后文
11、作铺垫;埋下伏笔 (环境/事物/景物)渲染 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独立成段)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点明中心,突出主题,升华中心 画龙点睛 (环境/事物/景物)渲染 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如果使用修辞或写作手法,需从二者作答。答题步骤:回答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常见好处结合文章的意思来分析这个修辞放在文章当中的具体的意思。22、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题套路: 一词原义 ,这句中指 ,起到了 的作用。
12、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关于“标题”的考题在记叙文阅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此类题目的常见题型有四个:(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作用主要有: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3)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要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不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看开头、
13、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以贯穿文章的线索为题,以写作对象(即关键的人、物)为题,以文章的主旨为题,以主要情节为题等。另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个字左右。(4)为什么以此为标题。要完成此类题目,必须在把握文章内容、主旨和情感的基础上,从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两个方面来答。 24、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自己的话复述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受、看法或哲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25、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必须用第一人称;、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26、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必须包含两个要
14、素:人物事情;()、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2)学会概括段意、层意。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29、记叙文的人称作用: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情感交流,加强了语言的感染力。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30、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
15、写。(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 地写出 的景物特点),渲染 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形象)、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
16、 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 环境气氛。衬托人物 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揭示人物性格和命运产生的原因。32、记叙文中议论: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3、 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 情
17、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2)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照应可以分为:开头(起段)与题目的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即文章前后照应,或称:相互照应)、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迭式照应。36、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37、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一般是往前找;()、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
18、读一读,看是否适合。38、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39、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
19、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
20、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快速读懂题意法中考记叙文选文往往是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或叙事性散文或小说等)。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考生要做到准确答题,必须懂得记叙文阅读答题的基本技巧。读懂主旨 1.快速把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考生要明
21、白,作者着力刻画主要人物的目的,往往是在这人物身上体现出自己的思想倾向,而这思想倾向往往就是作品的中心思想。 2.快速把握情节。所谓情节,“就是表现人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抓住了主要情节,就把握住了文章主要的内容。3.快速概括文章内容。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考生在浏览阅读材料后,要学会能以最简洁的语句反映出这个材料主要叙述的内容,这样就会对选文有一个正确的总体印象,以利主题的把握。其方法是“谁做了什么”。 读懂题意读懂了阅读材料后,考生还须读懂题目的意思。它问的是什么?从什么角度提问的?题目里蕴藏着哪些考点?读懂了题意,才能正确答题。1、审读题干的语言。中考试卷命题者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