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综合练习题附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综合练习题附答案.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数学 反比例 函数 综合 练习题 答案 下载 _各科综合资料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一、反比例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如图,一次函数y=x+4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k为常数,且k0)的图象交于A(1,a),B(b,1)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在x轴上找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求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 (3)求PAB的面积 【答案】(1)解:当x=1时,a=x+4=3,点A的坐标为(1,3)将点A(1,3)代入y= 中,3= ,解得:k=3,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2)解:当y=b+4=1时,b=3,点B的坐标为(3,1)作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接AD,交x轴于点P,此时PA+PB的值最小,如图所示点B的坐标为(3,1),点D的
2、坐标为(3,1)设直线AD的函数表达式为y=mx+n,将点A(1,3)、D(3,1)代入y=mx+n中, ,解得: ,直线AD的函数表达式为y=2x+5当y=2x+5=0时,x= ,点P的坐标为( ,0)(3)解:SPAB=SABDSBDP= 22 2 = 【解析】【分析】(1)由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A的坐标,根据点A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B的坐标,作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接AD,交x轴于点P,此时PA+PB的值最小,由点B的坐标可得出点D的坐标,根据点A、D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AB的函数表
3、达式,再由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3)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SPAB=SABDSBDP , 即可得出结论2已知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A( ,1) (1)试确定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点O是坐标原点,将线段OA绕O点顺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OB判断点B是否在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 (3)已知点P(m, m+6)也在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其中m0),过P点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M若线段PM上存在一点Q,使得OQM的面积是 ,设Q点的纵坐标为n,求n22 n+9的值 【答案】(1)解:由题意得1= ,解得k=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2)解:过
4、点A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C在RtAOC中,OC= ,AC=1,OA= =2,AOC=30,将线段OA绕O点顺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OB,AOB=30,OB=OA=2,BOC=60过点B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D在RtBOD中,BD=OBsinBOD= ,OD= OB=1,B点坐标为(1, ),将x=1代入y= 中,得y= ,点B(1, )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3)解:由y= 得xy= ,点P(m, m+6)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其中m0,m( m+6)= ,m2+2 m+1=0,PQx轴,Q点的坐标为(m,n)OQM的面积是 , OMQM= ,m0,mn=1,m2n2+2 mn2+n
5、2=0,n22 n=1,n22 n+9=8 【解析】【分析】(1)由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A( ,1),运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首先由点A的坐标,可求出OA的长度,AOC的大小,然后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AOB=30,OB=OA,再求出点B的坐标,进而判断点B是否在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3)把点P(m, m+6)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得到关于m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题意,可得Q点的坐标为(m,n),再由OQM的面积是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m0,得出mn的值,最后将所求的代数式变形,把mn的值代入,即可求出n22 n+9的值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
6、数y=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交于点A(2,3)和点B(m,2)(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直线x=1上有一点P,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有一点Q,若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以AB为边的平行四边形,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 【答案】(1)解:点A(2,3)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形上,k=23=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点B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形上,2m=6,m=3,B(3,2),点A,B在直线y=ax+b的图象上, ,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2)解: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以AB为边的平行四边形,AB=PQ,ABPQ,设直线PQ的解析式为y=x
7、+c,设点Q(n, ), =n+c,c=n ,直线PQ的解析式为y=x+n ,P(1,n 1),PQ2=(n1)2+(n 1+ )2=2(n1)2 , A(2,3)B(3,2),AB2=50,AB=PQ,50=2(n1)2 , n=4或6,Q(4. )或(6,1) 【解析】【分析】(1)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进而求出点B的坐标,再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解析式;(2)先判断出AB=PQ,ABPQ,设出点Q的坐标,进而得出点P的坐标,即可求出PQ,最后用PQ=AB建立方程即可得出结论4给出如下规定:两个图形G1和G2 , 点P为G1上任一点,点Q为G2上任一点,如果线段PQ的长度存在
8、最小值,就称该最小值为两个图形G1和G2之间的距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为坐标原点(1)点A的坐标为A(1,0),则点B(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_,点C(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_; (2)如果直线y=x+1和双曲线y= 之间的距离为 ,那么k=_;(可在图1中进行研究) (3)点E的坐标为(1, ),将射线OE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120,得到射线OF,在坐标平面内所有和射线OE,OF之间的距离相等的点所组成的图形记为图形M请在图2中画出图形M,并描述图形M的组成部分;(若涉及平面中某个区域时可以用阴影表示)将射线OE,OF组成的图形记为图形W,直线y=2x4与图形M的公共部
9、分记为图形N,请求出图形W和图形N之间的距离 【答案】(1)3;(2)4(3)解:如图,x轴正半轴,GOH的边及其内部的所有点(OH、OG分别与OE、OF垂直),;由知OH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 x,OG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 x,由 得 ,即点M( , ),由 得: ,即点N( , ),则 x ,图形N(即线段MN)上点的坐标可设为(x,2x4),即图形W与图形N之间的距离为d,d= = = 当x= 时,d的最小值为 = ,即图形W和图形N之间的距离 【解析】【解答】解:(1)点(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3,点(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 = ,故答案分别为:3, ;(2)直线y=x+
10、1和双曲线y= k x 之间的距离为 ,k0(否则直线y=x+1和双曲线y= 相交,它们之间的距离为0)过点O作直线y=x+1的垂线y=x,与双曲线y= 交于点E、F,过点E作EGx轴,如图1,由 得 ,即点F( , ),则OF= = ,OE=OF+EF=2 ,在RtOEG中,EOG=OEG=45,OE=2 ,则有OG=EG= OE=2,点E的坐标为(2,2),k=22=4,故答案为:4;【分析】(1)由题意可得出点B(2,3)到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B点纵坐标,根据新定义得点C(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2)根据题意即可得k0(否则直线y=x+1和双曲线y= k x 相交,它们之间的距离
11、为0)过点O作直线y=x+1的垂线y=x,与双曲线y= k x 交于点E、F,过点E作EGx轴,如图1,将其联立即可得点F坐标,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得OF长,再由OE=OF+EF求出OE长,在RtOEG中,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点E的坐标为(2,2),将E点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出k值.(3)如图,x轴正半轴,GOH的边及其内部的所有点(OH、OG分别与OE、OF垂直);由知OH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 x,OG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 x,分别联立即可得出点M、N坐标,从而得出x取值范围,根据题意图形N(即线段MN)上点的坐标可设为(x,2x4),从而求出图形W与图形N之间的距离为d,由二
12、次函数性质知d最小值.5如图1,已知一次函数y=a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反比例函数y= 经过点M(1)若M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当a=3时,设点M的横坐标为m,求k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一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有唯一公共点M,且OM= ,求a的值 (3)当a=2时,将RtAOB在第一象限内沿直线y=x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RtAOB,如图2,M是RtAOB斜边上的一个动点,求k的取值范围【答案】(1)解:当a=3时,y=3x+2,当y=0时,3x+2=0,x= ,点M的横坐标为m,且M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
13、0m ,DANG则 ,3x+2= ,当x=m时,3m+2= ,k=3m2+2m(0m )(2)解:由题意得: ,ax+2= ,ax2+2xk=0,直线y=ax+2(a0)与双曲线y= 有唯一公共点M时,=4+4ak=0,ak=1,k= ,则 ,解得: ,OM= ,12+( )2=( )2 , a= (3)解:当a=2时,y=2x+2,点A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0,2),将RtAOB在第一象限内沿直线y=x平移 个单位得到RtAOB,A(2,1),B(1,3),点M是RtAOB斜边上一动点,当点M与A重合时,k=2,当点M与B重合时,k=3,k的取值范围是2k3 【解析】【分析】(1
14、)当a=3时,直线解析式为y=3x+2,求出A点的横坐标,由于点M的横坐标为m,且M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从而得到m的取值范围,由3x+2=,由X=m得k=3m2+2m(0m);(2)由ax+2=得ax2+2xk=0,直线y=ax+2(a0)与双曲线y= 有唯一公共点M时,=4+4ak=0,ak=1,由勾股定理即可;(3)当a=2时,y=2x+2,从而求出A、B两点的坐标,由平移的知识知A,B点的坐标,从而得到k的取值范围。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交于二四象限内的A、B 两点,与x轴交于C点,点B的坐标为(6,
15、n),线段OA=5,E为x轴负半轴上一点,且sinAOE= (1)求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AOC的面积; (3)直接写出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解:作ADx轴于D,如图, 在RtOAD中,sinAOD= = ,AD= OA=4,OD= =3,A(3,4),把A(3,4)代入y= 得m=43=12,所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把B(6,n)代入y= 得6n=12,解得n=2,把A(3,4)、B(6,2)分别代入y=kx+b得 ,解得 ,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2(2)解:当y=0时, x+2=0,解得x=3,则C(3,0), 所以
16、SAOC= 43=6(3)解:当x3或0x6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 【解析】【分析】(1)作ADx轴于D,如图,先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确定A(3,4),再把A点坐标代入y= 可求得m=12,则可得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接着把B(6,n)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n,然后把A和B点坐标分别代入y=kx+b得到关于a、b的方程组,再解方程组求出a和b的值,从而可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2)先确定C点坐标,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3)观察函数图象,找出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所对应的自变量的范围即可7如图,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反比例函数 与 (x0,0mn)的图象上,对角线
17、BDy轴,且BDAC于点P 已知点B的横坐标为4(1)当m=4,n=20时若点P的纵坐标为2,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若点P是BD的中点,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四边形ABCD能否成为正方形?若能,求此时m , n之间的数量关系;若不能,试说明理由 【答案】(1)当x=4时, 点B的坐标是(4,1)当y=2时,由得 得x=2点A的坐标是(2,2)设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为 解得 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为 四边形ABCD为菱形,理由如下:如图,由得点B(4,1),点D(4,5)点P为线段BD的中点点P的坐标为(4,3)当y=3时,由 得 ,由 得 ,PA= ,PC= PA=PC而P
18、B=PD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又BDAC四边形ABCD是菱形(2)四边形ABCD能成为正方形当四边形ABCD时正方形时,PA=PB=PC=PD(设为t,t0),当x=4时, 点B的坐标是(4, )则点A的坐标是(4-t, ) ,化简得t= 点D的纵坐标为 则点D的坐标为(4, )所以 ,整理得m+n=32【解析】【分析】(1)分别求出点A,B的坐标,运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AB的表达示;由特殊的四边形可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是菱形和正方形,则可猜测这个四边形是菱形或是正方形,先证明其为菱形先,则需要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运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证明会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