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考文言文答题技巧及中考中主要的实词和虚词汇总.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696697
  • 上传时间:2023-05-04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59.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考文言文答题技巧及中考中主要的实词和虚词汇总.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考 文言文 答题 技巧 主要 实词 虚词 汇总 下载 _各科综合资料_初中
    资源描述:

    1、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第一部分:读懂文言文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一、怎么去读(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

    3、: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第二部分:如何答题一、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相关知识】一词多义的产生: 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

    4、(拉开弓)。 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 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 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 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附录:考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根据义项之间的以上5种内在关系识记)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二、内容归纳题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

    5、,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三、文言翻译题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赋分点: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备查知识1:常见文言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2)名词活用为使动:有“

    6、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4)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2)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怎么样。)形容

    7、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使明显);(3)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备查知识2:常见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二)被动句:(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

    8、所杀”(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3)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四)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4)方位词、

    9、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五)定语后置:(1)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备查知识3:常见固定结构(熟记黑体字部分)一、表示疑问何以?(凭什么?)何所?(所是什么?)奈何?(怎么办?为什么?)如何;奈何?(把怎样呢?)孰与?(与比,哪个更?)独耶?(难道吗?)二、表示反问何

    10、哉(也)?(怎么能呢?)何为?(干什么呢?)何之有?(有什么呢?)如之何?(怎么能呢)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安哉(乎)?(哪里呢?)不亦乎?(不是吗?)非欤?(不是吗?)宁耶?(哪里呢?)(10)顾哉?(难道吗?)(11)独哉?(难道吗?)三、表示感叹何其也!(怎么那么啊!)直耳!(只不过罢了!)惟耳!(只罢了!)一何(多么啊!)亦哉!(也真是啊!)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四、表揣度无乃乎(欤)(恐怕吧?);得无(微)乎?(该不吧?)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庶几欤?(或许吧?)五、表示选择与其孰若?(与其,哪如?)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其?其?(是呢?

    11、还是呢?)六,其它否则:如果不就。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既而:随后,不久。既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然而:这样却;但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谓:所说的,所认为。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之谓:说的就是。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初中文言实词归类整理爱 1爱惜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安 1.安适,安逸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反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安求其能千里也。

    12、被 动词,通“披”。将军身被坚执锐同舍生皆被绮绣本 1.事物的根本,最主要的此之谓失其本心。请循其本。2.副词,原本,本来。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鄙 1.鄙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兵 1.兵器,武器兵革非不坚利也,2,军队上使外将兵。3,士卒,兵士。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察 1.审查,考察咨诹善道,察纳雅言2,明察,了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朝而往,暮而归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3朝见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曾 1动词,通“增”。所以动心忍性(13),曾益(14)其所不能。2,竟然,简直,还以君之力,曾不

    13、能损魁父之丘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乘 1动词,驾车公与之乘。2,一车四马为一乘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3,动词,驾车,引申为“坐,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诚 2,真诚,真心实意。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3,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真的”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除 去除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辞 1,言语,辞令。未尝稍降辞色。2,辞别,告辞。停数日,辞去。3,推辞,谢绝。蒙辞以军中多务。道 1.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得 1,得到,取得争而不得,不可谓

    14、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2,通“德”,感恩。所识穷乏者得我欤?3,表示反问,可译为“莫非,是不是”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度 1,推测,估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2,衡量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非 副词,不是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复 1副词,又,再而复问其妾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复行数十步不复出焉余人各

    15、复延至其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复到舅家问焉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恢复攘除奸凶,兴复汉室3,回答不敢出一言以复负 1,用脊背背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故 1,缘故,原因。楚王问其故3,故意,特意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4,原来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顾 1,拜访将军宜枉驾顾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固 1,从来,素来吾义固不杀人。2,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3,本来,原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归 1,归附微斯人,吾谁与归? 2,聚集云归而岩穴暝,3,返回,回

    16、来朝而往,暮而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过 1,犯错误人恒过,然后能改。2,经过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及鲁肃过寻阳3,过失,错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过分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6,超过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恨 1,怨,不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2,遗憾,抱憾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胡 1,作状语,可译为“为什么”“怎么”然胡不已乎?胡不见我于王?患 1,灾难,祸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故患有所不避也。2,忧虑,担心又患无研师、名人与游,或 3,或者而或长烟一空,4.大概,或许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17、何哉?5,表假设,相当于“如果”或王命急宣,疾 1,缺点,毛病“必为有窃疾矣。”2,病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3,迅速,敏捷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及 1,比得上徐公何能及公也!2,到,到达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及鲁肃过寻阳3,到时候及下船,舟子喃喃曰即 1,就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余幼时即嗜学。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即书诗四句,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即公大兄无奕女既 2,不久既而渐近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既而儿醒,大啼。假 1,借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虚假,不真实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间 1,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间或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3,暗中,悄悄地又间吴广之

    18、次所旁丛祠中,4,一定时间内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5,一定的空间内骈死于槽枥之间6.离开,隔离遂与外人间隔。7.夹杂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见 1,会见见公输盘。2,使见胡不见我于王?3,拜见子墨子见王庄子往见之。曹刿请见。乃入见。于是入朝见威王4,召见于是见公输盘5,显露。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6了解,见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解 1,解开,脱下子墨子解带为城解衣欲睡2,解释,解答先主解之曰3,理解,懂得好读书,不求甚解。4,解冻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举 2举行,施行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绝 1,尽,完虽杀臣,不能绝也。3,停顿,间断猿则百叫无绝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9、。5,断绝沿溯阻绝6,消失,尽,完哀转久绝。群响毕绝。湖中人鸟声俱绝。7,极点,非常以为妙绝。克 类 1,依类相推的道理不可谓知类2,类型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佛印绝类弥勒莫 1,不宋莫能守时人莫之许也2,没有什么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没有人朝廷之臣莫不畏王4,不要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期 1,满一年期年之后2,期限度已失期。3,期望造饮辄尽,期在必醉。4,相约与人期行奇 2,奇才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3,表零数,余数,零头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迁 1,降职远调的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请 3,请教俯身倾耳以请穷 2穷尽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欲穷其林。3,深冬穷冬烈风

    20、,大雪深数尺,劝 1,勉励孙权劝学如 1,及,比得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又弗如远甚2,如果,假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像,如同思贤如渴诚如是,亲旧知其如此,闻水声,如鸣佩环悉如外人手指卷,如有所语庭下如积水空明,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若 1,及,比得上徐公不若君之美也!2,像,如群臣进谏,门庭若市3,人称代词,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善 2,善行,优点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3,好的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少 1,少数人义不杀少而杀众,2,年轻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3,不多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4,缺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稍微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1、胜 2,尽不可胜数。3,经得起臣不胜受恩感激。4,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识 认识未尝识书具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使 1假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让,叫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出使唐雎不辱使命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面的使是“让”的意思)3,派遣,命令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是 1,这,这样当是时,妇手拍儿声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表判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书1,文书,公文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2,写即书诗四句乃丹

    22、书帛曰“陈胜王3,书信得鱼腹中书,答谢中书书属 1,类,种类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部属召令徒属曰3,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4,类似神情与苏、黄不属。数 1,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停数日,辞去。2,屡次扶苏以数谏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3,计算珠可历历数也。 率 1,率领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勉励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说 1,解说请说之。2,高兴,愉悦秦王不说。私 1偏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素 1,平素,向来吴广素爱人汤 1,热水媵人持汤沃灌涕 1,眼泪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徒 1,门徒召令徒属曰2,光着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3,只,只是徒以有先

    23、生也。4,步行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亡 1, 灭亡,亡国国恒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3,逃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4,丢失暮而果大亡其财望 1,远看,向远处看登轼而望之2,名声,名望先达德隆望尊,恶 1,厌恶死亦我所恶微 1,轻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2如果没有,表假设微斯人,吾谁与归?3稍微,略微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悉 1,全部,全都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谢 1,道歉,谢罪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信 1,诚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2,相信忌不自信3,

    24、伸张欲信大义于天兴 1兴盛,复兴大楚兴,陈胜王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行 1,行走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2,品行,德行将军向宠,性行淑均修 1,长邹忌修八尺有余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治理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3,修建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许 1,答应安陵君其许寡人!时人莫之许也。遂许先帝以驱驰。2,表概数,左右,上下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3,地方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要 1,通“邀”邀请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宜 1,应当,应该诚宜开张圣听,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遗 1,遗留,留下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2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贻 1,赠

    25、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知 1,知道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了解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致 1,招纳,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2得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质 1询问,质询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治 1,惩治不效则治臣之罪2,治理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诸 1,相当于“之于”投诸渤海之尾2,各诸郡县苦秦吏者族 1,宗族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卒 1,士兵爱士卒,走 1,跑录毕,走送之,夸父与日逐走2,逃跑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坐1,坐着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2,通“座”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中考文言文虚

    26、词用法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十则) 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十则)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十则) 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27、) 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何陋之有?(陋室铭) 宋何罪之有?(墨

    28、子.公输)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十则)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十则)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十则)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而且”“并且

    29、”或不译。 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冯婉贞)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敏而好学。(十则)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黄生借书说)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等。 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

    30、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土,士以故归之。(读孟尝君传)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3、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用、按照”等。 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马说)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二、连词 1、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出

    31、师表) 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2、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3、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 属予作文以记之。 三、动词:译为“认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于 文言文中“于”一般用作介词,表示处所、时间、对象、被动、比较等。 1、表示处所,译为:从,在。例: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 2、表示时间,译为:到。例: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3、表示对象,译为:对,向。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4、表示被动,译为:被。例:则人之食于虎也。

    32、(说虎) 5、表示比较,译为:比。例: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其 1、作人称代词,代人,与后面的动词、形容词一起作宾语。译为:他,他们。例:百姓多闻其贤。(陈涉世家) 2、作人称代词,代人,作定语。译为:他的,他们的。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3、作人称代词,代物,与后面的动词、形容词一起作宾语。译为:它,它们。例: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4、作人称代词,代物,作定语。译为:它的,它们的。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5、作指示代词,近指。译为:这(种)。例:专其利三世也。(捕蛇者说) 6、作指示代词,近指。译为:其中。例:其一犬坐于前。(狼) 7、作指示代词,远指。译为:那。例: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8、作副词,常用于句首,表示委婉语气、反问语气等。译为:恐怕,大概,难道。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考文言文答题技巧及中考中主要的实词和虚词汇总.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9669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