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一轮复习课件:5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一轮复习课件:5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高中物理 一轮 复习 课件 52 动能 定理 及其 应用
- 资源描述:
-
1、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2019/7/3111.1.定义:物体由于定义:物体由于_而具有的能而具有的能2.2.表达式:表达式:Ek=_Ek=_3.3.物理意义:动能是状态量,是物理意义:动能是状态量,是_.(_.(填填“矢量矢量”或或“标量标量”)4.4.单位:动能的单位是单位:动能的单位是_考点考点1 1 动能动能21mv2标量标量焦耳焦耳运动运动2019/7/3121.1.动能的相对性:由于速度具有相对性,所以动能也具有相对动能的相对性:由于速度具有相对性,所以动能也具有相对性,大小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中学物理中,一般选取地面为性,大小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中学物理中,一般选取地面为参考系参
2、考系2.2.动能的变化:指物体末动能与初动能之差动能的变化:指物体末动能与初动能之差即即说明:说明:(1)(1)表达式中表达式中v1v1、v2v2分别指初、末状态的瞬时速度分别指初、末状态的瞬时速度.(2)Ek0(2)Ek0,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大,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大.Ek0Ekm2,xLm1m2,xLB.B.若若m1=m2m1=m2,x=Lx=LC.C.若若m1Lm1LD.D.无论无论m1m1、m2m2大小关系如何,都应该大小关系如何,都应该x=Lx=L【解析解析】选选D.D.设两物块进入粗糙表面的初速度均为设两物块进入粗糙表面的初速度均为v0v0,由动能定理得:由动能定理得:-mgs=0-mg
3、s=0-故故 与与m m无关,所以无关,所以D D对对.201mv2,20vs2 g2019/7/3111 用动能定理求解变力的功用动能定理求解变力的功 【例证例证1 1】(南昌模拟南昌模拟)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平台上有一个质量为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平台上有一个质量为m m的物块,站在地面上的人用跨过定滑轮的绳子向右拉动物块,的物块,站在地面上的人用跨过定滑轮的绳子向右拉动物块,当人以速度当人以速度v v从平台的边缘处向右匀速前进位移从平台的边缘处向右匀速前进位移x x,不计绳和滑,不计绳和滑轮的质量及滑轮的摩擦,且平台边缘离人手作用点竖直高度始轮的质量及滑轮的摩擦,且平台边缘离人手作用点竖直高度
4、始终为终为h h,则,则()()2019/7/3112A.A.在该过程中,物块的运动可能是匀速的在该过程中,物块的运动可能是匀速的B.B.在该过程中,人对物块做的功为在该过程中,人对物块做的功为C.C.在该过程中,人对物块做的功为在该过程中,人对物块做的功为D.D.人前进人前进x x时,物块的运动速率为时,物块的运动速率为【解题指南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1)人运动的速率与物块运动速率的关系人运动的速率与物块运动速率的关系.(2)(2)人对物块的拉力为变力人对物块的拉力为变力.2222mv x2(hx)21mv222vhhx2019/7/3113【
5、自主解答自主解答】选选B.B.设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设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则物块运动的则物块运动的速度速度v v物物=vcos,=vcos,而而 故故 可见物块可见物块的速度随的速度随x x的增大而增大,的增大而增大,A A、D D均错误;人对物块的拉力为变均错误;人对物块的拉力为变力,变力的功可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即力,变力的功可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即B B正确,正确,C C错误错误.22xcoshx,22vxvhx物,21Wmv2物2222mv x,2(hx)2019/7/3114【总结提升总结提升】应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的三点注意应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的三点注意(1)(1)所求的变力的
6、功不一定为总功,故所求的变力的功不一定等所求的变力的功不一定为总功,故所求的变力的功不一定等于于Ek.Ek.(2)(2)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对应物体动能的变化,而不是对应物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对应物体动能的变化,而不是对应物体的动能体的动能.(3)(3)若有多个力做功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待求的变力若有多个力做功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待求的变力的功若为负功,可以设克服该力做功为的功若为负功,可以设克服该力做功为W W,则表达式中应用,则表达式中应用-W;-W;也可以设变力的功为也可以设变力的功为W,W,则字母则字母W W本身含有负号本身含有负号.2019/7/3115【变式训练变式
7、训练】(多选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如图所示,质量为m m的小车在水平恒力的小车在水平恒力F F推推动下,从山坡动下,从山坡(粗糙粗糙)底部底部A A处由静止起运动至高为处由静止起运动至高为h h的坡顶的坡顶B B,获,获得速度为得速度为v,Av,A、B B之间的水平距离为之间的水平距离为x,x,重力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为g.g.下列说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正确的是()()2019/7/3116A.A.小车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小车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mghmghB.B.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是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是C.C.推力对小车做的功是推力对小车做的功是 +mgh+mghD.D.阻力对小车做的功是阻力对小车
8、做的功是 +mgh-Fx+mgh-Fx21mv221mv221mv22019/7/3117【解析解析】选选A A、B B、D.D.小车克服重力做功小车克服重力做功W=Gh=mgh,AW=Gh=mgh,A正确;由动正确;由动能定理,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小车动能的增量,能定理,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小车动能的增量,B B正确;由动能定理,正确;由动能定理,W W合合=W=W推推+W+W重重+W+W阻阻=所以推力做的功所以推力做的功W W推推=+mgh-W=+mgh-W阻阻=Fx.W=Fx.W阻阻=+mgh-Fx,=+mgh-Fx,故故D D正确,正确,C C错误错误.2k1WEmv,2
9、合21mv,221mv221mv22019/7/3118【变式备选变式备选】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 k的弹簧下端悬挂一个质量的弹簧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为m m的重物,处于静止状态的重物,处于静止状态.手托重物使之缓慢上移,直到弹簧手托重物使之缓慢上移,直到弹簧恢复原长,手对重物做的功为恢复原长,手对重物做的功为W1.W1.然后放手使重物从静止开始下然后放手使重物从静止开始下落,重物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落,重物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v,不计空气阻力不计空气阻力.重物从静止重物从静止开始下落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弹簧对重物做的功为开始下落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弹簧对重物做的功为
10、W2W2,则,则()()2019/7/3119A.A.B.B.C.C.D.D.【解析解析】选选B.B.设设x x为弹簧伸长的长度,由胡克定律得:为弹簧伸长的长度,由胡克定律得:mg=kx.mg=kx.手手托重物使之缓慢上移,直到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托重物使之缓慢上移,直到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得:W1+WW1+W弹弹-WG=0-WG=0,又,又WG=mgx=m2g2/k,WWG=mgx=m2g2/k,W弹弹00,故手对重物做的功,故手对重物做的功W1m2g2/kW1m2g2/k,选项,选项B B正确正确.由动能定理知由动能定理知 则则C C、D D错错.221m gWk2
11、21Wmv2221m gWk2222m g1Wmvk22222m g1Wmv,k22019/7/3120 利用动能定理规范求解多过程问题利用动能定理规范求解多过程问题 【例证例证2 2】(苏北四市模拟苏北四市模拟)(15)(15分分)如图所示装置由如图所示装置由ABAB、BCBC、CDCD三段轨道组成,轨道交接处均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其中三段轨道组成,轨道交接处均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其中轨道轨道ABAB、CDCD段是光滑的,水平轨道段是光滑的,水平轨道BCBC的长度的长度x=5 m,x=5 m,轨道轨道CDCD足够足够长且倾角长且倾角=37=37,A,A、D D两点离轨道两点离轨道BCBC
12、的高度分别为的高度分别为h1=4.30 mh1=4.30 m、h2=1.35 m.h2=1.35 m.现让质量为现让质量为m m的小滑块自的小滑块自A A点由静止释放点由静止释放.已知小滑块已知小滑块与轨道与轨道BCBC间的动摩擦因数间的动摩擦因数=0.5,=0.5,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g g取取10 m/s210 m/s2,sin37sin37=0.6=0.6,cos37cos37=0.8.=0.8.求:求:2019/7/31212019/7/3122(1)(1)小滑块第一次到达小滑块第一次到达D D点时的速度大小;点时的速度大小;(2)(2)小滑块第一次与第二次通过小滑块第一次与第二次通过
13、C C点的时间间隔;点的时间间隔;(3)(3)小滑块最终停止的位置距小滑块最终停止的位置距B B点的距离点的距离.【解题指南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1)重力做功与摩擦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与摩擦力做功的特点;(2)(2)所选择的研究过程与动能定理关系式的对应所选择的研究过程与动能定理关系式的对应.2019/7/3123【规范解答规范解答】(1)(1)小滑块从小滑块从ABCDABCD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3(3分分)将将h1h1、h2h2、x x、g g代入得:代入得:vD=3 m/svD=3 m/s(2(2分分)212D
14、1mg hhmgxmv022019/7/3124(2)(2)小滑块从小滑块从ABCABC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h1-mgx=mgh1-mgx=(1(1分分)将将h1h1、x x、g g代入得:代入得:vC=6 m/svC=6 m/s(1(1分分)小滑块沿小滑块沿CDCD段上滑的加速度大小段上滑的加速度大小a=gsin=6 m/s2a=gsin=6 m/s2(1(1分分)小滑块沿小滑块沿CDCD段上滑到最高点的时间段上滑到最高点的时间 =1 s=1 s(1(1分分)由对称性可知小滑块从最高点滑回由对称性可知小滑块从最高点滑回C C点的时间点的时间t2=t1=1 st2=t1
15、=1 s故小滑块第一次与第二次通过故小滑块第一次与第二次通过C C点的时间间隔点的时间间隔t=t1+t2=2 st=t1+t2=2 s(1(1分分)2C1mv2C1vta2019/7/3125(3)(3)对小滑块运动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设小滑块在水平轨道上对小滑块运动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设小滑块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总路程为运动的总路程为x x总总有:有:mgh1=mgxmgh1=mgx总总(2(2分分)将将h1h1、代入得代入得x x总总=8.6 m=8.6 m(2(2分分)故小滑块最终停止的位置距故小滑块最终停止的位置距B B点的距离为点的距离为2x-x2x-x总总=1.4 m(1=1.4 m
16、(1分分)答案:答案:(1)3 m/s (2)2 s (3)1.4 m(1)3 m/s (2)2 s (3)1.4 m2019/7/3126【互动探究互动探究】若轨道若轨道CDCD段不光滑,动摩擦因数也为段不光滑,动摩擦因数也为=0.5,=0.5,试求试求小滑块在小滑块在CDCD段上滑的最大高度段上滑的最大高度h3.h3.【解析解析】由动能定理可知,由动能定理可知,mg(h1-h3)-mg(h1-h3)-mgx-mgx-mgcosmgcos =0,=0,解得解得:h3=1.08 m.:h3=1.08 m.答案:答案:1.08 m1.08 m3hsin2019/7/3127【总结提升总结提升】动
17、能定理综合应用问题的规范解答动能定理综合应用问题的规范解答1.1.基本步骤基本步骤(1)(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2)(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的做功情况: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的做功情况:2019/7/3128(3)(3)明确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始末状态的动能明确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始末状态的动能Ek1Ek1和和Ek2Ek2;(4)(4)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W W合合=Ek2-Ek1=Ek2-Ek1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进行求解.2019/7/31292.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1)动能定理
18、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一物体,或者是可以看做单一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一物体,或者是可以看做单一物体的物体系统物体的物体系统.(2)(2)动能定理是求解物体的位移或速率的简捷公式动能定理是求解物体的位移或速率的简捷公式.当题目中涉当题目中涉及到位移和速度而不涉及时间时可优先考虑动能定理;处理曲及到位移和速度而不涉及时间时可优先考虑动能定理;处理曲线运动中的速率问题时也要优先考虑动能定理线运动中的速率问题时也要优先考虑动能定理.(3)(3)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分段考虑,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分段考虑,也可整个过程考虑也可整个过程考虑.2019/7/31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