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出师表的教学设计方案(DOC 17页).docx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693787
  • 上传时间:2023-05-0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3.0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出师表的教学设计方案(DOC 17页).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出师表的教学设计方案DOC 17页 出师表 教学 设计方案 DOC 17
    资源描述:

    1、出师表的教学设计方案出师表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解题、背景、作者、表指导阅读、分段分析理解、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教材分析重点难点:阅读、分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2、板书课题)二、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三、检查预习:要求一生简介“表”的有关常识一人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一人简介诸葛亮四、指导划分层次结构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问题),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第三,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的决心?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同组交流,取长补短(段意不要求

    3、统一)抽样提问,师生共评(同时板书)第一部分()指明危机,提出建议第二部分()追忆往事,陈述理由第三部分()分清责任,表明决心五、理解分析第、自然段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段(问题、),教师补充以下词语:疲弊:指国家贫穷衰弱秋:关键时刻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盖:原来提问四人各对译课文、段,学生进行评价更正,教师肯定小结思考问题:()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表现?内外大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问题)教师抽个别中下生提问,再请中下生补充,不行再请中上生小结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指导分

    4、析“以”的连接用法()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分析“以”连词的用法学生思考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教师提问,学生不同意见可补充板书: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指导背诵:()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学生试着自己背()抽优生背()全班齐背老师总结:引导学生学生诸葛亮的爱国精神。六、布置作业:熟练习背诵段,准备默写预习翻译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分析课文段,归结第一部分内容;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学习、段。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

    5、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指导自己的行为重点难点: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教具;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教学过程:一、检查默写段一人上黑板,其他在下面写二、分析课文段指导朗读,要求有层次感二优生分别读第第段后齐读第段。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问题)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抽查:是以:痛恨:所以:计日而待:良实:亲贤臣,远小人思考:第、两段写什么?第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议?(问题、)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

    6、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小结第一部分:()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三、分析第二部分:创设情境: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激,平时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下面我们再学习、两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教师补充几下注释,学生思考自译课文:躬耕:亲自耕种闻达:声名远扬庶竭:希望竭尽尔来:从那时到现在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复述诸葛亮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要求一位

    7、表达能力强一点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独立思考问题:两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叙述的对象以及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扣课文中句子回答)昔日:生平志向感激原因廿年经历报先帝忠陛下当今:出师理由讲解“寓情于叙”如下所述,这两主要是追述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抒发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段在叙述生平志向、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讨论问题:“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今天应该怎样认识?引导学生从作者忠君的同时看到作者的责

    8、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小结第三部分层次: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表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五、布置作业:课后背诵课文段;预习翻译、段:默写课文段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分析理解、段。培养说话艺术(委婉)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背诵,练习巩固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抽一中等生背诵课文第自然段二、理解分析第三部分学生齐读、段,要求读出作者感情及诚意,创设情境,进入新课。指导翻译第段:这一段翻译较难,老师要多做些点拨学生先独立翻译,教师给予指点,后集体讨论解决分析第段层次:师生共析:第句是自请“出师”,表达“讨贼兴复”的决心,意志坚定第句是两个分句,是分清责任,提出期望第句表达感激

    9、之情板书:请命出师表决心叮嘱陛下:用贤臣兴德之言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遗诏表达感激之情讨论:如果第句话后面用分号,“以彰其咎”后面用句号,好不好?明确:不好。一是不能分清内外责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三是内外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不致使刘禅反感。自由发言,有道理就行三、朗读指导,进行背诵:同样要求注意层次性,采用多种方式背诵相结合四、布置作业、默写全文(可分段进行)、熟练背诵全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学生视角】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书信,它包含着一个孩子渴望和平的真挚情感,读文后使学生

    10、对战争产生强烈的愤恨,同时使学生心中涌出对和平的强烈渴望。【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懂得和平的重要性。【教师思考】课文形象地描绘出一位优秀维和战士的儿子对失去父亲的悲痛和对父亲深深的怀念,由此表达对和平的强烈呼吁。教学中紧紧围绕理解词然这一重点引导学生质疑,通过自能读书,课前收集的资料,自主尝试解决问题。【教学重点】通过理解内容,了解语言中的呼吁,体会对父亲的怀念。【设计特色】激活学生潜在的内动力,使之在自主的阅读实践各,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思路,逐步积累成有效的学习体验,提高利用不同途径庥资料,交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渐入自能读书的佳境,为今后的主动发展打

    11、下坚实的基础。【信息资料】当今世界所发生的战争,世界地图,战争火花。【教学课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认识并能正确读准本课生字,新词的音。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流程一、导入利用谈话自然引入新课。二、自主读书,初读感知、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并把难读部分作好记号,反复读。(还学生自主权调动其积极性,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交流读书情况。读书过程中还没解决的困难。(合作学生,让学生把课文读准确)、检测读书情况。(了解学生读书情况,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研读体悟,合作探究鼓励质疑,疏导并解决疑难。让学生质疑,教师帮助学生

    12、找出关键的词语,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为什么说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利用集的资料结合地图理解弥漫及此句意思。、结合上下文理解二十一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的资料,合作探究,理解重点词及句子的含义,感悟文章的内涵,培养学生独立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引导学生解疑时注意以下问题:教师适时鼓励多读多思,利用多种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善于引导学生归纳、疏理问题。(使问题的呈现,由易到难,由分析对综合,不断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起探究的需要并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环节之

    13、间衔接紧密,使用民主性的语方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去体验、互动解决问题。在交流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涵,从而有事情朗读。(在疑中读,疑中交流,交流中悟,悟中读,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边读、边议、边悟。四、导向实践,深化认识、深入感悟内容后,引导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五、教师总结【板书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要和平,不要战争!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历乘法的意义的产生,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来解

    14、决实际生活中的乘法数学问题。2、认识乘法中的乘号,知道乘号与加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传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教学重点: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教学难点: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数学小资料:1、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于1631年(距今三百多年)在其著作数学之钥中首次以“”表示两数相乘,即现代的乘号。2、在五百年前,有一位德国数学家,叫魏德曼.他在横线上加了一个竖,成为“+”,他用这个符号表示增加的意思;他又在加号上去掉一个竖,成为“-”,表示减少.兄弟两个就诞生了.但是“+”和“-”正式被大家所公认,用来作为加、减运算符号,是从1541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的,以后逐渐普及,

    15、沿用到现在.教学策略:在比较中认识新知识。教学步骤:一、口算。12+24=36+6=42+14=32+16=15+25=35+10=复习加法的知识。+这个符号叫做什么号,它是怎么产生的。加号前面的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也叫做加数,算出来的结果叫做和,表示两个加数的总数。二、引入新课1、出示加法算法:2+2表示什么意思,2个2相加2+2+2呢,3个2相加2+2+2+2呢4个2相加2+2+2+2+2呢5个2相加这组加法算式与一般的加法的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加数都是相同的,加数的个数有2个或者2个以上。相同的地方呢,都是表示求总数的意思。如果这样的2有50个呢,加法算式可以怎么写?2+2+2+2+2

    16、+。全部写下来会很麻烦。所以古代的数学家,想了个聪明的办法,把这样的加法算式改写成新的一种算式,哪个小朋友知道,你来介绍下。2、介绍乘法算式的写法。把加号改成乘号“”,把相同的加数写在乘号的前面,把加数的个数写在乘号的后面。2+2写成乘法算式是22读成2乘22+2+2写成乘法算式是23读成2乘32+2+2+2写成乘法算式是24读成2乘42+2+2+2+2写成乘法算式是25读成2乘53、拓展深化。50个2相加呢?写成乘法算式是250或者502,因为得数都是100。所以都可以写。4、归纳乘法的意义。把几个几相加,用乘法算式来表示有什么好处?可以把写得很长的加法算式改写成很短的乘法算式。那么2+2写

    17、成22,有简便吗,看不出。短的看不出,长的算式有简便的意思。2+3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不能,因为2+3表示把2和3合起来的意思。不是表示几个几的意思。三、下面的加法算式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能的话请说出乘法算式3+34+4+45+5+5+56+6+6+6+67+7+7+7+7+7+832435465(不能完全用乘法算式来写出,可能会有写出76+8当然要表扬了。)说说这些乘法算式的意思,2个3,3个4,5个4,6个5,()如果学生说成是3个2,4个3,4个5,5个6也可。)122表示什么意思,13314415516617+18四、归纳小结乘法的意义加法和乘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求总数的意思加法和

    18、乘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加法的有的算式比较长,乘法的算式比较短,有比加法简便的地方,乘号与加号的样子也差不多,是把加号转一点过来的意思。所以说古代的数学家也很聪明的,把加法与乘法的相差不多的关系通过符号表达出来了。五、生活应用1、小朋友最喜欢去公园玩了,游乐场里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你能结合今天上课的内容,说说这些数学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吗。(1)摩天轮上有几个小朋友?用加法怎么算,用乘法怎么算。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2)激流勇进有几个小朋友?(3)过山车上有几个小朋友?(4)把几把小椅子?2、通过摆小棒来说说乘法算式。摆3个五角星用了几根小棒,摆4把小伞呢,摆6个三角形呢。3、说说生活中的乘

    19、法算式。如每个人左手有5根手指头,2个手共有几根手指头?教室的电风扇每个有3块转板,5个电风扇共有几块转板?每个盘里有4个苹果,6个盘里有几个苹果?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乘号,乘法算式。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的联系和区别,知道了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七、布置作业练习九1-4做在书上。八、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节内容放在教学乘法口诀的前面,是很重要的一堂课,但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讲理解乘法的意义比较困难,乘法的数学思想也是比较难建立的。我们高年级的老师在测试小朋友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的小朋友会把“算2个3相加的总数是多少,”用“2+3”来算,他们多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有加,有

    20、总数,就是做加法,也就是说小朋友是从文字来认识建立算式的。而不是从数学思考的角度来做题目的。说明二年级的小朋友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建立是比较肤浅的。如何帮助二年级的小朋友建立乘法的意义,如果单从文字到文字,从算式到算式恐怕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在设计时考虑到把数学文化结合进去,通过对加号与乘号的联系和区别,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因为人类孩童的认知过程也就是人类最初的认知过程,总是从具象到抽象,从实际上升为理论的过程,所以让学生通过对加法符号改写成乘法符号的过程,来促进儿童对数学学习兴趣和热爱。再通过对加法和乘法的比较中来理解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从复杂到简单来体会乘

    21、法思想的精髓。最后从生活实际应用来帮助学生建立乘法的模型,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和应用。五年级语文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以生为本、以读为本,把阅读教学活动视为宽松愉悦的读书交流会,提供充裕的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自主而不自流,有模式但不模式化。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注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老师、文本、作者、生活等多维度的对话互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教学目标】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22、配乐磁带、课文插图、文本内容。【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谈话切入想像揭题激发兴趣1、月是故乡明,家乡-始终是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有关思念家乡的课文,出示课题:小桥流水人家。2、看了这个题目,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生自由畅说)3、请同学们看着自己想像中的优美画面,读读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题目吧!5、作者的家乡真的如题目这么富有诗情画意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桥流水人家吧!(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并在此基础上美读题目,使学生在未学文前就先进入诗一般的美丽情境中,为学习课文作孕伏。然后设下悬念,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

    23、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二、梳理步骤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平时你是怎样学习这类课文的?(指名说),师给予肯定并梳理阅读步骤:(1)读准读顺;(2)读思结合(参照连接语中的问题);(3)圈画批注;(4)交流讨论。(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指出: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在学生自学前,梳理出富有弹性的学习步骤,减少自主学习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2、请同学们先独立阅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3、师走到学生中间,抽读字音拗口或易读错的字;对学困生多关注;纠正不良的读书姿势等。(设计意图:读准读顺是理解感悟课文的前提,虽为高年级,但还应予以重视。)4、

    24、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热爱家乡)。5、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古往今来,人们的思乡之情都是一样的,但怀念寄托的对象却因人而异。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致久久不能衬兀浚菅幕卮鹗槟刹迨椋?quot;家乡景色、家乡生活。)(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捕捉课文重要信息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及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三、读悟交融顺学而导领悟写法1、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爱乡之情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在相应的地方圈画批注。)2、生自读自悟,师走下讲台当顾问,了解学情,随时帮助学生排忧解疑。3、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所得,要求注意倾听

    25、,互评互学。(设计意图:紧扣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参照连结语中的提示,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经验,与文本对话,进行个性化解读。而后再与同伴交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读书所得。)4、全班交流。师顺学而导,或点拨偏差、或引发讨论、或指导朗读、或归纳方法等。预设如下:(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体会得较到位,师不必作过多的引导。)(1)课文第一自然段,作者把家乡的景色写得很美丽,从中可体会到他对家乡的热爱。A、出示第一自然段。B、通过描写家乡的美景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这样的抒情方式叫作什么?(间接抒情)间接抒发感情的语句,我们只有深入研读,才能体会得到。再读读课文,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情感?C

    26、、引导学生从清澈见底、长长的柔软的柳枝、婀娜的舞姿等来体会家乡景色的美,从而看出作者是多么的爱家乡!D、师点明学法。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是读书的一个好方法!E、师动情地描述: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环绕着村庄,婀娜的垂柳画着粼粼的波纹,水鸟婉啭的叫声与哗哗的流水声相唱和着,在你的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引读)F、出示课文插图1,这么美的景色谁不喜欢呢?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乐曲声再一次走进这诗一般的图画中吧!(配乐朗读)。(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想像中读、在读中想像,无不体现以读为本。在多样化的朗读中,学生经历由对文字的整体感知到抓重点词句品读再到想像配乐美读,环环相扣,既

    27、品味了语言、体会了情感,还从中领悟了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2)从第五自然段的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这几句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爱。A、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来体会。B、出示插图2,在作者眼里,家乡的日出、清风;家乡的小溪、小桥、杨柳都是美的。让我们迎着凉爽的清风,透过东窗,来欣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吧!(感情朗读)(3)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从这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作者非常热爱家乡。A、我爱我的老家、但我非常爱它,这样的抒情方式是什么?(直接抒情)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读一读就能明白作者的情感。B、但是,如果说家乡的美丽景色使作者

    28、十分爱恋,这好理解,可低矮的平房,阴暗的光线,潮湿的地面,这样简陋的房子会让人喜欢吗?可作者却非常爱它,你是怎么理解?C、真是谁不说俺家乡好呀!不管景色美不美、条件好不好,只要是家乡的,作者都喜欢。这更进一步说明了什么?(作者对家乡的无比热爱,爱它不须任何理由!)D、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深的爱恋之情读读这几句话吧!(4)第二自然段的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童年时期的事作者至今仍记得这么清楚,可见作者一直怀念着家乡、深爱着家乡。A、课文中哪些片断也是描写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B、引出第三自然段的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第四自然段的

    29、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C、读读以上几个片断,作者都是采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间接抒情)D、间接抒情的句子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想像去补充。请选择你最感兴趣或熟悉的一个片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让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E、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这种方法能使我们更容易走进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与作者共享欢乐。F、寻找小鱼、小虾,丢野花,摘茶叶都是那么的快乐有趣。家乡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作者怎能不爱它念它呢?选择你喜欢的片断读读,读出你的情感来。(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既可以把静止的文本变成充满情趣与生活气息的立体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与作者同欢共乐;又

    30、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5)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从中可以直接感受到作者一直爱恋着家乡!A、多少的思念、多少的眷恋,使作者油然发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通过这节课的读书交流,现在,你知道那段日子,是指什么样的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是哪些美好的印象吗?B、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借助板书)来理解。(那段日子,指的是童年在家乡生活的那段时间。那些美好的印象,一指家乡美好的景色,二指童年玩耍的情景,三指家乡人们的太平生活。)C、美丽的家乡景色、快乐的家乡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字-爱!

    31、感情引读课文最后两句话。(设计意图:教学是一个丰富多变、动态发展的过程,预设是生成的有效前提,生成使预设精彩高效。在以上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老师、学生、文本、作者、生活多向对话互动,使学生的自读自悟有一个质的提升,润物细无声地把感悟语言、体会情感、指导学法、领悟学法等融于教学过程中,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揉合。)四、回归整体小结学法积累延伸1、师生共同总结课文。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之情,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学生看板书回答)。但不管是间接抒情还是直接抒情,都同样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2、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

    32、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那诗一样的生活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3、小结学法。书是读懂的,但要有恰当的读书方法。这节课,大家都用了哪些读书方法?(学生简要举例说明,如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等)。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灵活运用各种读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总结课文、领悟写法、小结学法,既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什么、表达了什么,也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么写的、怎么表达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将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达到学以致用。)4、积累语言:(1)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2)摘录文中

    33、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并尽量做到熟读成诵。(设计意图:设置作业超市,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所长,展露自己的才华,在轻松惬意的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激发热爱家乡之情。)【特别建议】本文为略读课文,语言清新优美,字里行间直接或间接流露着作者对家乡无限的怀念和热爱。教学时应根据教材特点,第一,老师自己要倾情融入到课文所描述的绵绵的思乡情境中,语言要饱含深情,充盈着赞美与爱恋,使整个课堂洋溢着浓浓的爱(乡)的气息,才能以情激情、以情燃情,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强烈欲望,进而入情入境地去阅读课文,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第二,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老师要大胆放手,确实给出足够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从容地读上几遍课文,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第三,在全班交流环节,应营造宽松愉悦的交流氛围,激励学生乐于畅谈自己的读书所得,老师则要认真倾听,及时捕捉鲜活信息,或点拨指导、或引发讨论、或归纳学法,甚至即时进行教学二度设计。特别要提醒的是,如果在交流的伊始,学生就谈到结束句: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老师应暂缓展开引导,待到交流尾声,再让学生体会其含义也就水到渠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出师表的教学设计方案(DOC 17页).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9378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