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十七坐标图像题(试卷部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十七坐标图像题(试卷部分)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复习 专题 十七 坐标 图像 试卷 部分 课件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化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专题十七坐标图像题中考化学中考化学(河南专用)1.(2018河南郑州二模,13)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氧气时,下图表示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y表示的是()A.生成氧气的质量B.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C.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D.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好题精练答案答案B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因此氧气的质量应从0开始,故A错误;加热后氯酸钾逐渐分解变为氯化钾,氧元素质量减小,但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因此氧元素的质量不会减小到0,故B正确;氯元素、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均不会改变,但固体质量逐渐变小,因此氯元素、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均会变大,故C、D均错误。2.(2018河南焦作一
2、模,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B.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C.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向等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答案答案B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无限接近7,但不可能大于或等于7,故A错误。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纯碱溶液,盐酸先与纯碱反应,溶液的pH增大,待盐酸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之后氯化钙与纯碱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仍然呈中性,pH不变;当氯化钙反应完全后,继续加入纯碱溶液,溶液呈碱性,pH7,因此B正确。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
3、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后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C错误。开始加入的硫酸不足,硫酸完全反应,消耗等质量的硫酸,一定产生相等质量的氢气,因此,开始时两条曲线应重合在一起,故D不正确。易错警示易错警示本题易错选D,原因是把横坐标当成了反应时间。3.(2018河南平顶山二模,12)下列图像能正确描述对应关系的是()答案答案CA项,起始溶液为氢氧化钡溶液,图像起点的pH应大于7,故错误;B项,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后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沉淀,故错误;C项,反应前后锰元素质量不变,固体的质量变小,因此,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正确;D项,等质量的锌和镁与足量的酸反应,镁产生的氢气多,且镁的活动
4、性比锌强,反应时间比锌短,故错误。4.(2017河南,10,1分)下图表示向一定量CaCl2和盐酸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的变化过程。x表示Na2CO3溶液的质量,则y可能表示()A.气体的体积B.沉淀的质量 C.NaCl的质量D.混合溶液的pH答案答案D向一定量的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Na2CO3先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后与CaCl2反应产生沉淀。若y表示气体体积,图像应从原点开始;若y表示沉淀质量,图像应从横坐标上某一点开始;若y表示NaCl的质量,图像应从原点开始,故A、B、C均不正确。HCl和Na2CO3反应生成NaCl,溶液的pH增大,CaCl2与Na
5、2CO3反应生成NaCl,溶液的pH不变,待HCl和CaCl2均反应完全,继续加入Na2CO3溶液,溶液碱性增强,pH增大,故D正确。思路分析思路分析首先判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哪种物质先反应,哪种物质后反应;其次判断反应过程中气体的体积、沉淀的质量、NaCl的质量及溶液的pH怎么变化;最后将上述变化情况与图像进行对比,相符的即为正确答案。5.(2015河南,8,1分)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B.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C.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答案答案CA
6、项,向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溶液浓度逐渐变小,碱性逐渐变弱,pH逐渐变小,但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故该图像错误;B项,进入溶液中的铝的质量小于从溶液中析出的铜的质量,所以反应后溶液质量变小,故该图像错误;C项,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其本身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故该图像正确;D项,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待硫酸反应完全后再与硫酸铜反应,故该图像错误。6.(2018山东潍坊A,19,2分)升温、增大浓度、加大压强和使用催化剂均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现把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试管外壁发烫。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情况(v)和反应
7、进行的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B.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量较多C.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D.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答案答案B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减小,酸性减弱,溶液的pH逐渐增大,故A正确;试管外壁发烫,说明该反应放热,因此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故B不正确,D正确;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故C正确。7.(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9,2分)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滴加入稀
8、硫酸至过量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C.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D.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答案D稀硫酸未过量时,溶液中增加的水来源于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水和稀硫酸中的水,稀硫酸过量后,溶液中增加的水只来源于稀硫酸中的水,溶液中水的质量增加减慢,故A正确;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和相同浓度的过量稀盐酸反应,镁消耗的稀盐酸多,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大,当消耗等质量的盐酸时,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比氯化镁的质量大,故B正确;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9、反应完全后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反应前相等,故C正确;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与氧气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反应开始时反应放热,使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增大,反应停止恢复到室温后,由于氧气被消耗,密闭容器中的压强比原来小,故D错误。8.(2018陕西A,15,2分)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B.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C.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D.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C
10、lCuCl2+H2O,图像曲线起点为0,因此可以确定是向氧化铜中逐渐滴加稀盐酸,随着稀盐酸的加入,固体氧化铜发生反应进入溶液中,溶液总质量增加较快,达到n点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稀盐酸,溶液质量增加变缓慢。答案答案C根据题图可以判断出该实验是向氧化铜中逐渐滴加稀盐酸,A错误。n点表示氧化铜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m点表示稀盐酸过量,因此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是相等的,B错误。n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铜,m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铜和氯化氢,在蒸发时氯化氢挥发,因此两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所得固体均为CuCl2,C正确。纵坐标是溶液的总质量,因此题中曲线可以反映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11、关系,D错误。9.(2018重庆A,16,2分)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充分反应(忽略挥发)。下列图像正确的是()A.B.C.D.答案答案C起始溶液为稀盐酸,溶液质量大于0,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不断增加,直至稀盐酸反应完,溶液质量达到最大,之后不变,图像正确;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不断升高,待反应停止后,溶液温度逐渐下降至常温,图像错误;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开始前氢气体积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体积不断增大,直至稀盐酸反应完,氢气体积达到最大,之后不变,图像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氯元素质量不变,图像正确。10.(2018河北,7
12、,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B.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C.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D.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足量的稀硫酸答案答案C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不能产生氢气,A错误;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中硫酸质量不相等,与等质量且足量的锌反应时生成氢气质量不相等,20%硫酸产生的氢气多,B错误;足量金属与等量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相等,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锌,反应速率快,C正确;等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不相等,镁产生氢气
13、多,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锌,反应速率快,D错误。11.(2017江西,10,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答案答案C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固体)和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总质量减小,A图像错误;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固体,反应前的镁条也是固体,图像走势正确但起点不能从原点开始,B图像错误;石灰石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固体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固体的总质量减小但最终不为零,C图像正确;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固体的总质量增大,D图像错误。12.(2017湖南衡阳,19,2分)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关系合理的是()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别制取氧气B.向含有盐酸
14、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变化C.等质量的镁、铝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D.将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稀释至10%,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变化答案答案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别制取氧气,有二氧化锰的反应速率快,但生成氧气质量不变,故A错误;向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铜反应,所以开始时没有沉淀,一段时间后才生成沉淀,故B错误;等质量的镁、铝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反应速率快且生成的氢气少,故C正确;将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稀释至10%,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故D错误。13.(2017四川绵阳,7,3分)下列图像能
15、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是()图1图2图3图4A.图1:向一定量4%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B.图2: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C.图3:常温下,将等质量的铁和镁分别同时投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D.图4:将t3时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YZX答案答案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不断减小,但最终溶液仍呈碱性,因此pH不会小于或等于7,只能无限接近7,A项错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随着盐酸的不断加入,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增大,故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盐酸,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又
16、会减小,B项错误;镁的活动性比铁强,等质量的镁和铁与盐酸反应,镁完全反应用的时间短,产生氢气的质量大,C项错误;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X=YZ,降温至t1时,X的溶液析出晶体后仍为饱和溶液,Y的溶液析出晶体后也为饱和溶液,Z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t3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t1时X的溶解度小于Y,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可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YZX。100g溶解度溶解度14.(2016河北,7,2分)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A.浓硫酸长久露置在空气中B.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C.过氧化氢溶液在二
17、氧化锰作用下分解D.等质量碳酸钙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答案答案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长久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但不会减小到0,A错误;一定量的氧化铁被一氧化碳还原的过程中,铁的质量会从0开始逐渐变大,当氧化铁完全反应后铁的质量不再变化,B正确;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锰元素的质量也不变,C正确;等质量粉末状的碳酸钙比块状的碳酸钙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速率快,但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D正确。15.(2016重庆B,15,2分)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Z物质是()A.H2OB.Ag
18、NO3固体 C.浓盐酸D.KOH固体答案答案B根据图示可知,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后溶液的pH不变。向稀盐酸中加入水,酸性逐渐变弱,pH应逐渐变大,A项错误;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前后pH不变,B项正确;向稀盐酸中加入浓盐酸,酸性增强,pH逐渐变小,C项错误;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钾固体,生成氯化钾和水,溶液酸性减弱,完全反应时显中性,继续加入氢氧化钾,显碱性,D项错误。16.(2016江西南昌,15,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实验室中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B.往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C.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D.将足量粉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