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含期末试卷及答案全套).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5690552
  • 上传时间:2023-05-03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190.5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含期末试卷及答案全套).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哲学与文化 统编 高中政治 必修 哲学 文化 重点 知识点 复习 温习 提纲 期末试卷 答案 谜底 全套 下载 _必修4 哲学与文化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和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哲学的起源1、哲学的含义: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和世界的关系。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2、哲学的起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3、哲学的实质: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4、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

    2、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方法论是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特殊,个别)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普遍,一般)2、联系:(1)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2)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四、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3、,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2、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2)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局限性: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局限性:把自然科学的物

    4、质结构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原子、元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3、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是: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2)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是世界本原。(我思故我在;吾心即宇宙;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既被感知)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理生万物;神创论)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六、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

    5、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3)主要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特征: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2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1)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性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我们要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反对错误的意识。(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我们做事情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4)意识的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的特点: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二、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的否定观)1.联系观(总特征之

    9、一)(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4)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优化趋向的基本特征。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

    10、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发展观(总特征之一)(1)世界是永恒发展(发展的普遍性)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 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3) 事物发展的方向事物的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我们要对未来从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反对

    11、两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把事物的发展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4) 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辩证的否定观任何事情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既肯定又否定,既继承又发展。3.矛盾观(实质和核心)(1)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的对立

    12、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3)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具有特殊

    13、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量体裁衣)(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6)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在复杂事物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不起决定作用的是次要矛盾,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相互转化。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7)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在每一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

    14、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是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性质,主流)(8)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6、7、8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原理分析问题)【特别提醒】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存在于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1,次要矛盾1。存在于一个矛盾中,主要方面=1,次要方面=1。关键词语:关键、重点、中心、重心、根本任务、核心、重中之重、牵牛鼻子、突出任务、核心问题、首要地位、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好钢用在刀刃上、打蛇打七寸等关键词语:抓主流、识大局、全局意识、主体、主题、

    15、本质、辨方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等决定作用主导作用适用情况:一般“办事情”时使用适用情况:一般“看问题,判断事物性质”时使用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三、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特点、真理)(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认识的特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

    16、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发展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真理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17、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要求要正确对待谬误。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两大基本矛盾运动规律)(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从社会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两大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

    18、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合生产力状况,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要全面深化改革。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要求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调整上层建筑使之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并为先进的经济

    19、基础服务,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要全面深化改革。(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二、人生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都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

    20、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3)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一、什么是文化1、文化的内涵广义: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

    21、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发展。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3.文化的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4.文化与文明的区别: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联系: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5.文

    22、化的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民俗等都是文化的载体。)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不是文化本身,其体现和传导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审美、意境和精神追求等才是文化。器物、行为、制度、民俗等都是文化的载体,不是文化本身。二、文化的功能(重点)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文化与社会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引领风尚)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人民)文

    23、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服务社会)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推动发展)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与民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文化与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民族具

    24、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重点)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在当代中国,学

    25、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今天,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

    26、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2.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

    27、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创造性转化是创新性发展的前奏,创新性发展是创造性转化的升华。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是什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2、为什么: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3、如何做: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

    28、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1.文化具有民族性(1)民族文化的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2)民族文化的作用: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3)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4)民族文化的体现: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

    29、。2.文化具有多样性(1)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原则: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1.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文化交流的作用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各民族文化

    30、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正是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伟画卷。(2)如何进行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发展?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文化发展的关系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世

    31、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因交流而多彩。2.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人类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文化交融的意义在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32、。文化交融本身就是文化发展与创新。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全盘西化论)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对待外来文化的原则: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可以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将其融入

    33、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中,目的是发展本民族文化,而不是照搬外来文化,更不是使文化走向趋同。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1、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指明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

    34、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2)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3)为什么弘扬革命文化?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4)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在社会主

    35、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1)文化生命力的判断标准: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2)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决定因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

    36、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积极意义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9.2 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一、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总体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

    37、点。2.依靠人民(1)原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2)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3.为了人民(1)原因: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2)要求: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

    38、权益,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二、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1.立足时代之基:每一种文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2.回答时代之问: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三、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1)融通

    39、不同资源的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2)实现综合创新的要求: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9.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一、建设文化强国(如何做)1、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

    40、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2、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3、建设文化强国,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

    41、于人民。(加强道德建设)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提升科学素养)4、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二、坚定文化自信1.原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2.措施: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也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四个自信”是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43、,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44、化,必须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5.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期末综合测试卷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1继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发射以后,我国仍在论证后续太阳探测发展计划,科学家们希望按照在黄道面内多视角探测、大倾角太阳极区探测和太阳抵近观测“三步走”实施,由易到难,逐步深入,进一步了解太阳的构造,确定太阳活动的三维结构

    45、,掌握机理和活动规律,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其中反映的唯物论理有()科学家可以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新规律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促进人们有效改造世界 物质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自在客观规律的ABCD2对于漫画把朋友变成敌人是一种愚蠢,把敌人化为朋友是一种智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启示人们要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转化消除了事物间的矛盾 人们可以根据主观需要建立新的联系ABCD32022年9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与昆明理工大学联合研究团队针对嫦娥五号所取月壤粉末中的铁橄榄石颗

    46、粒开展了深入与细致的分析工作,在亚微米级尺度的二次撞击坑中发现了歧化反应成因单质金属铁的可靠证据。这一成果革新了数十年来学术界对月壤中单质金属铁形成机制的既有认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可能被推翻 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和纽带实践是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主要来源 真理总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ABCD4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对政策支持、商业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予以税收优惠:首先是个人按每年12000元的限额予以税前扣除,在个人养老金购买金融产品阶段、资金运用阶段免税, 在领取阶段征税。备受社会关注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又有了新进展。这是基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特殊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他事物的特殊本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ABCD5党的二十大代表、邯钢邯宝炼钢厂特档技术主管唐笑字表示,从原料变成优质钢水需经过多道工艺淬炼,要成长为新时代的优秀钢铁青年,同样要淬炼过硬本领;要不断坚持往炼钢炉里加“创新料”,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以钢铁报国之志扛起建设钢铁强国重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善于解决技术难题才有可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过程是提高和施展能力的过程ABCD6近年来,江西兴国县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含期末试卷及答案全套).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90552.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