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矩与平面力偶系课件讲义.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力矩与平面力偶系课件讲义.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力矩 平面 力偶 课件 讲义
- 资源描述:
-
1、第三章力矩与平面力偶系第三章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第一节力对点的矩与合力矩定理第一节力对点的矩与合力矩定理 第二节力偶与力偶矩第二节力偶与力偶矩 第三节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第三节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第一节力对点的矩与合力矩定理第一节力对点的矩与合力矩定理 一、力对点的矩一、力对点的矩 力对点的矩是很早以前人们在使用杠杆、滑轮、绞盘等机力对点的矩是很早以前人们在使用杠杆、滑轮、绞盘等机械搬运或提升重物时所形成的一个概念。现以扳手拧螺母为械搬运或提升重物时所形成的一个概念。现以扳手拧螺母为例来加以说明。如例来加以说明。如图图3-1所示,在扳手的所示,在扳手的A点施加一力点施加一力F,将,将
2、使扳手和螺母一起绕螺栓中心口转动,也就是说,力有使物使扳手和螺母一起绕螺栓中心口转动,也就是说,力有使物体体(扳手扳手)产生转动的效应。实践经验表明,扳手的转动效果产生转动的效应。实践经验表明,扳手的转动效果不仅与力不仅与力F的大小有关,而且还与的大小有关,而且还与O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有关。当有关。当d保持不变时,力保持不变时,力F越大,转动越快。当力越大,转动越快。当力F不变时,不变时,d值越大,转动也越快。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则扳手的转动值越大,转动也越快。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则扳手的转动方向就会发生改变,因此,我们用方向就会发生改变,因此,我们用F与与d的乘积
3、和适当的正负的乘积和适当的正负号来表示力号来表示力F使物体绕。点转动的效应。使物体绕。点转动的效应。一般情况下,物体受力一般情况下,物体受力F作用作用(图图3-2),力,力F使物体绕平面上使物体绕平面上任意点。的转动效果,可用力任意点。的转动效果,可用力F对对O点的力矩来度量。所以,点的力矩来度量。所以,可将力对点的矩定义为可将力对点的矩定义为:下一页 返回第一节力对点的矩与合力矩定理第一节力对点的矩与合力矩定理力对点的矩是力使物体绕点转动效果的度量,力对点的矩是力使物体绕点转动效果的度量,已是一个代已是一个代数量,其绝对值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之积,其正负可作如下数量,其绝对值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
4、之积,其正负可作如下规定规定: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动时取正号,反之取负号。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动时取正号,反之取负号。力力F对对O点的矩点的矩(简称力矩简称力矩),以符号,以符号mo(F)表示,即表示,即:(3-1)O点称为转动中心,简称矩心。矩心点称为转动中心,简称矩心。矩心O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离d称为力臂。称为力臂。由图由图3-2可以看出,力对点的矩还可以用以矩心为顶点,以可以看出,力对点的矩还可以用以矩心为顶点,以力矢量为底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的二倍来表示。即力矢量为底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的二倍来表示。即:(3-2)在平面力系中,力矩或为正值,或为负值,因此,
5、力矩可视在平面力系中,力矩或为正值,或为负值,因此,力矩可视为代数量。为代数量。显然,力矩在下列两种情况下等于零显然,力矩在下列两种情况下等于零:力等于零力等于零;力臂力臂等于零,就是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等于零,就是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面积OABFmo 2)(dFFmo)(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第一节力对点的矩与合力矩定理第一节力对点的矩与合力矩定理力矩的单位是牛顿力矩的单位是牛顿米米(N.m)或千牛顿或千牛顿米米(kN.m)。二、合力矩定理图二、合力矩定理图 由前面的内容可知,平面汇交力系的作用效应可以用它的由前面的内容可知,平面汇交力系的作用效应可以用它的合力来代替。作用效应包括移动效应和转
6、动效应,而力使物合力来代替。作用效应包括移动效应和转动效应,而力使物体绕某点的转动效应由力对点的矩来度量,由此可得体绕某点的转动效应由力对点的矩来度量,由此可得:平面汇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该力系中的各分力对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该力系中的各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这就是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矩定理。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这就是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矩定理。证明证明:设物体设物体O点作用有平面汇交力系点作用有平面汇交力系F1、F2,其合力为,其合力为F。在力系的作用面内取一点在力系的作用面内取一点A,点,点A到到F1、F2、合力、合力F三力作用三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分别为线
7、的垂直距离分别为d1、d2和和d,以,以OA为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系,如图图3-3所示,所示,F1、F2、合力、合力F与与x轴的夹角分别轴的夹角分别为为 ,则,则:、212222211111sin)(sin)(sin)(OAFdFFmOAFdFFmOAFFdFmAAA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第一节力对点的矩与合力矩定理第一节力对点的矩与合力矩定理因因即即等式两边同时乘以长度等式两边同时乘以长度OA得得:所以有所以有上式表明上式表明:汇交于某点的两个分力对汇交于某点的两个分力对A点的力矩的代数和等于点的力矩的代数和等于其合力对其合力对A点的力矩。上述证明可推广到点的力矩。上述证
8、明可推广到n个力组成的平面汇个力组成的平面汇交力系,即交力系,即:(3-3)上式就是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矩定理的表达式。利用合力矩上式就是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矩定理的表达式。利用合力矩定理可以简化力矩的计算。定理可以简化力矩的计算。yyyFFF212211sinsinsinFFF)()()(21FmFmFmAAA2211sinsinsinOAFOAFOAF)()()()()(21iAnAAAAFmFmFmFmFm上一页 返回第二节力偶与力偶矩第二节力偶与力偶矩一、力偶与力偶矩的概念一、力偶与力偶矩的概念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会碰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会碰到大小相等、
9、方向相反而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所组成的力系而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所组成的力系;这种力系只能使物体产这种力系只能使物体产生转动。例如,用两个手指拧开瓶盖,如生转动。例如,用两个手指拧开瓶盖,如图图3-4(a)所示,用所示,用两只手转动汽车方向盘,如两只手转动汽车方向盘,如图图3-4(b)所示,钳工用丝锥攻螺所示,钳工用丝锥攻螺纹,如纹,如图图3-4(c)所示。所示。在力学中,把这种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不重合的在力学中,把这种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不重合的两个平行力称为力偶,用符号两个平行力称为力偶,用符号(F,F)表示。力偶的两个力作表示。力偶的两个力作用线间的垂直距离用线间的垂直距离d称
10、为力偶臂,力偶的两个力所构成的平面称为力偶臂,力偶的两个力所构成的平面称为力偶作用面。称为力偶作用面。通过以上的例子可知力偶使物体转动的效应由两个因素来决通过以上的例子可知力偶使物体转动的效应由两个因素来决定定:(1)力偶和力偶臂的乘积力偶和力偶臂的乘积F.d;(2)力偶在作用面内的转向。力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力偶臂力偶在作用面内的转向。力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乘积的乘积F.d,加上表示转向的正负号称为力偶矩,通常用,加上表示转向的正负号称为力偶矩,通常用m (F,F)表示。简写为表示。简写为m。下一页 返回第二节力偶与力偶矩第二节力偶与力偶矩(3-4)式中正负号表示力偶矩的转向。通常规定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