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20届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山东省烟台市2020届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doc》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烟台市 2020 届高三 高考 适应性 练习 语文试题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化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山东省烟台市山东省烟台市 20202020 届高三届高三 5 5 月月高考适应性练习高考适应性练习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3535 分分) ) ( (一一)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材料一: 唐代绘
2、画为诗歌开辟了道路,找寻了方向。根据史料记载,唐代的著名诗人 几乎人人都有题画之作。 唐诗更多的表现出一种绘画美。王维便是这一绘画美的创建者,他开创了诗 歌美学的新纪元。绘画作为再现性艺术的一种,在描绘外在事物的同时也要表现 自己的情感和主题思想,所以它是以描写对象为基础的。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山 水画中,它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普遍具有一种模糊性、一致性,但王维却通过这种 绘画的方式,创造出一首首的佳作,他的诗使山水画所要表达的画外之意更加明 确、 清晰, 而不是纯粹地用语言诉说情感;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事物也如同画一般, 形象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题画诗的出现,又从一定程度上促
3、进了文人画的发展,因为题画诗中很大一 部分是文人们对于绘画后的一种品评。唐代的文人墨客们以诗的形式介入绘画 中,形成一些固有美学观点与文人情趣,并在一定程度上灌输给画家们。唐代王 维的水墨山水画就充分表现出这一审美思想的渗透。随着题画诗的出现,绘画的 整体构图样式也发生着相应的改变,并且在这种方式的不断渗透下,慢慢地促成 了文人画的形成与发展。 (选自今传媒 ,2017 年第 4 期) 材料二:材料二: 初唐的题画诗既有用词的华丽和色彩鲜明,又有如陈子昂一般的刚健明朗, 整个题画诗的风格呈现出一种灿烂美。陈子昂要求诗歌要能反映社会现实,抒发 真实的情感;要摆脱六朝以来绮靡的纤巧作风,做到具有“
4、汉魏风骨” ,建立明 朗刚健的风格。其题画诗也不例外。他的山水粉图 “山图之白云兮,若巫山 之高丘。纷群翠之鸿溶,又似蓬瀛海水之周流。信夫人之好道,爱云山以幽求” 是一首反映自然山水的题画诗,表现了向往自然的空灵境界,整首诗透露着对现 实的不满。在其情感真实支配下产生了艺术真实,一种明朗、宏大的意境应运而 生。 盛唐的诗歌创作“既多兴象,复备风骨” ,并形成不同的风格群体,创造出 各种诗歌之美,题画诗更不例外。这个时期由于国力强盛,社会稳定,涌现出一 大批杰出的题画诗创作诗人, 杜甫、 李白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整个唐代诗人中, 杜甫的题画诗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出类拔萃的,现存杜工部集中
5、有 18 首,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杜甫的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 “日临公馆静, 画满地图雄。剑阁星桥北,松州雪岭东。华夷山不断,吴蜀水相通。兴与烟霞会, 清樽幸不空”只是运用了意象的组接和画面的空间变化,就创造出含蓄隽永的审 美意蕴,并没有直接的抒情和议论,而是用“星桥” “松州” “雪岭” “吴蜀”等 地名的并置,突出表现画面中的深远空间感。通过对画面具体描绘,再现画面所 形成的意境,物我相生,即景生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盛唐社会经济繁荣到了顶点,而诗人的创作肯定受到了整个社会环境的影 响,他们也抓住了这一机会来描绘盛唐的壮美。例如杜甫题画诗高鹰有云: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
6、目似愁胡。绦镞光堪摘,轩楹势可 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这首杰出的题画诗代表,前写鹰,后寓意。可 以看出作者是以题诗为手段,寓意为目的,这种画中之物的再现和主观情感的巧 妙结合,达到了物我相融、合无垠的中国古代最高审美境界。在诗里,鹰就是诗 人的化身,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又诠释了中国古代“气韵生动”的 美学命题。 盛唐过后的唐代开始走向衰败。 中晚唐时期在题画诗领域有较大成就的诗人 当数白居易,他的题旧写真图 “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我今四十六,衰 悴卧江城。岂比十年老,曾与众苦并” ,用画的形式,再借助诗的写实手法,来 表达自己政治仕途的失意,透出了一股淡淡的真实美。 (
7、选自文学与艺术 ,2010 年第 2 期) 材料三材料三: 从题画诗人来看,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和刘商为后人树立了三个典范。 杜甫的典范意义在于他的题画诗数量在唐人中最多,有助于题画风尚的形 成。杜甫以前已有题画诗,但杜甫作为题画诗的典范,在艺术风范上独标高格, 前所未有,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却是毫无疑义的。宋顾乐在梦晓楼随 笔中认为,六朝以来题画诗很罕见,杜甫的题画诗直接影响了苏轼、黄庭坚等 宋代题画诗人。 白居易的典范意义在于他题写真画的诗最多, 13 首题画诗中有写真题画诗 5 首。 刘商所写的 6 首题画诗有 5 首是自画自题的。 自画自题的题画诗有助于诗画 的深层融合,有利于题画
8、诗的进步,对宋代开始出现的文人画创作风气及绘画与 书法的结合都有启发。 (选自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 3 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唐代绘画为诗歌开辟了新的视域和道路, 为唐代诗歌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 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B.题画诗蕴含的审美思想,在推动绘画整体构图样式发生改变时,也有效解决 了其表现内容的模糊性、一致性问题。 C.诗歌和绘画二者在相互影响中促进彼此的发展,无论是题画诗还是文人画, 都体现了诗、画艺术形式的交互融合。 D.在整个唐代的诗人中,杜甫的题画诗数量多、质量高,具有典范意义,产生 了极
9、大影响,标志着题画风尚的形成。 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维追求诗歌的绘画美,丰富了诗歌美学思想,其诗关注画外之意的明确、 清晰,淡化了语言自身的抒情作用。 B.山水粉图作为题画诗,同样体现了陈子昂追求的反映现实、抒发真情实 感和反对绮靡纤巧的诗歌创作主张。 C.杜甫的题画诗在艺术风范上独标高格, 能够使绘画的内容同自己的主观感情 有机统一,和谐相融,相得益彰。 D.杜甫、白居易和刘商的题画诗在创作上可谓各具特色、各有千秋,都对题画 诗的发展有着借鉴价值与深远影响。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二中表达的观点相一致的一项是(3 分) A.“绘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
10、抓住事物的精神实质;很多题画诗中都反 映出这种创作要求和鉴赏标准。 ” B.“很多题画诗除了题咏画作本身外,还品评画家,将对画家的褒扬之意蕴含 在对其画作的描绘与品评之中。 ” C.“题画诗作者可以在欣赏、描绘画面之外,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通过题诗 咏志来丰富绘画的意蕴和内涵。 ” D.“唐代题画诗中承载着的许多有关艺术创作、欣赏、风格等方面的见解和主 张,具有重要的艺术理论价值。 ” 4.围绕唐代题画诗,三则材料阐述的侧重点各是什么?有何内在关联?请简要概 括。(4 分) 5.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唐代不同时期题画诗的风格特点。(6 分) ( (二二) )现现代文阅读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
11、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点点 赞赞 吕岩林 小刘是晒娃狂魔,有事没事喜欢往微信朋友圈里发两岁儿子的照片,久而久 之,同事们也都见怪不怪。尽管点赞评论者寥宴,小刘却乐此不疲。 这天一大早,小刘打开微信,赫然见一个鲜红圆圈的“1”出现。点开看, 竟然是杨局长点赞。 这太不寻常了!杨局长可是单位一把手, 平时朋友圈里从不给别人点赞。大 “boss”给自己点赞,这无异于是对自己工作、生活乃至修养等方方面面的高度 认可啊!小刘喜不自胜。 同时注意到这个点赞不寻常的,还有小刘的顶头上司李科长。他一下从床上 坐了起来,拿手机的手却有点哆嗦。昨天自己刚把小刘批评完,今天一把手就给 小
12、刘点了个赞,这是什么情况?李科长想不出个所以然来,连忙给自己的同乡老 哥负责局里组织干部工作的宋主任打电话汇报。 宋主任刚从昨夜应酬的宿醉中醒来,按照李科长的提示迷迷瞪瞪打开微信, 仔细一看,脑子一下子醒了许多。 “办公室见!”宋主任急忙起身洗漱,匆匆吃了早饭,直奔单位。 不得不承认,信息爆炸时代,那信息真是以“爆炸”的速度在辐射,一个看 似不起眼的点赞,瞬间就让朋友圈里的所有人都看得见。一时间, “杨局长给小 刘点赞”仿佛成了同事们见面时的“接头暗号” , “小刘和局长是什么关系”也成 了大家咬耳嚼舌的焦点话题。 深谙官场游戏规则的宋主任眉头紧皱,盯着这个“赞”看了老半天,指缝间 夹的烟都换
13、了好几根。最后总结出一句话: “这是一个政治性点赞。 ” “怎么讲?”李科长一脸懵懂。 “局里马上就要搞民主推荐后备干部了,小刘也是备选之一。在这个节骨眼 上,从来不给人点赞的杨局长独独给小刘点了一个赞,这说明什么?领导是在给 咱们指明方向啊!” 李科长表示怀疑: “有这么玄?” “这就是你政治敏感性不强了, ” 宋主任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说是民主推荐, 可最后还不得看杨局长什么态度吗?” 李科长还是不甘心: “但据我观察,平时也没看小刘和杨局长有什么过多的 来往,怎么就能断定杨局长看好小刘呢?” 宋主任见李科长还是不开窍,有点急了,狠狠在烟灰缸里摁灭烟头: “这就 是领导的高明之处啊!这
14、个赞就是局长的态度啊!即使他俩以前没有在外人面前 表露什么,这个赞就表明现在他们之间有了不一般的关系,至少也是一个赞的关 系!” 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在小刘朋友圈里发的儿子照片底下,紧 挨在杨局长点赞的头像后面,又多了赵副局长的头像。 赵副局长也给小刘点赞!这又是什么情况?李科长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了。 宋主任叹口气: “还是赵副局长精明啊,懂得紧跟局长步伐!杨局长还有两年 就退休了,赵副局长要想扶正,还不得杨局长说话?两位局领导都给小刘点了赞, 这形势还不显而易见吗?” “主任,那咱们可不能站错队啊!” 两人同时拿出了手机 于是,赵副局长头像后面,又出现了宋主任的头像,紧接着
15、,是李科长的头 像。没多久,后面又出现了一连串单位同事的头像,花花绿绿,五彩缤纷,从领 导到普通职员,按照编制序列依次排列,竟然出奇地整齐。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对小刘的态度似乎在悄悄发生着十分微妙的变化。以前 对他爱搭不理的,也开始和他搭话了;以前对他指手画脚让他干这干那的,也突 然客气起来了;就连局里一向对他冷若冰霜的“一枝花”马小菲,也破天荒地送 来一瓶说是国外带回来的名牌咖啡,临走还风情万种地抛了个媚眼。 小刘对这一切都欣然接纳。 因为连他自己也觉得有了这个赞好像就有了靠山 似的,腰杆也挺起来了,说话底气也足了,走起路来都变得意气风发,工作开展 起来也比以前顺利了许多,整个局面都倾向了对
16、自己有利的一边。 很快, 小刘通过民主推荐顺利成了后备干部, 不久便被安排去干部学校深造。 临走之前,小刘来到杨局长办公室道别,提到了“点赞”的事。 杨局长愣了许久,突然摸着脑袋哈哈大笑道: “你说那事儿啊!嗐!我这老花 眼根本玩不了什么朋友圈,你那个赞,是我大孙子胡乱给点的!”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他一下从床上坐了起来,拿手机的手却有点哆嗦” ,运用动作描写,把李 科长当时紧张、懊悔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B.在宋主任看来,赵副局长的点赞“印证”了自己此前的诸多分析;而他接下 来的点赞举动又引发了单位同事的接连点赞。 C.点赞行为在互联网时代本是平常
17、小事,却因点赞者身份特殊而引起轩然大 波,看似荒诞不经,却反映了一定的生活真实。 D.“从领导到普通职员,按照编制序列依次排列,竟然出奇地整齐” ,表明这 种行为是官场不良隐性规则造成的必然结果。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交代小刘是晒娃狂魔而点赞者却寥寥无几, 这就使得杨局长的点赞 格外令人关注,从而推动小说情节自然发展。 B.文中李科长和宋主任着墨较多,两个形象同中有异,李科长谨慎懵懂,宋主 任老谋深算,是社会惟上是从者的代表人物。 C.小刘热爱生活,积极进取,是作者着意讴歌的对象,与那些一味揣摩领导意 图、善于谄媚逢迎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8、 D.作者在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时进行了适度的夸张,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也使主题更加深刻,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8.小说的结尾有何妙处?(6 分) 9.小说带给我们哪些现实警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 (3535 分分) ) ( (一一)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李昭德,京兆 长安人也。少举明经 ,累迁至凤阁侍郎。长寿二年,增置夏官 侍郎三员,时选昭德与娄师德、侯知一为之。是岁,又迁凤阁 鸾台平章事,寻加 检校内史。长寿中神都改作文昌台及定鼎门又城外郭皆昭德创其制度时人以为 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