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人教版).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人教版).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下册 14 应有 格物致知 精神 课件 人教版 下载 _其它资料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414说理演讲词)说理演讲词)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膀。”莎士比亚用如此精美的比喻来歌咏书籍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学莎士比亚用如此精美的比喻来歌咏书籍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学习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它将告诉我们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学习、真正,它将告诉我们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求知。的求知。(难点)(难点)1 1、了解、了解“格物致知
2、格物致知”的内在含义以及普遍的现实意义。的内在含义以及普遍的现实意义。2 2、学习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论证论点的的方法。、学习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论证论点的的方法。3 3、培养、培养“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精神,从实践中探求真知。的精神,从实践中探求真知。(重点)(重点)来自来自点拨点拨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奖获得者。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1974年领导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年领导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
3、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阶段。来自来自点拨点拨本文是丁肇中于本文是丁肇中于19911991年年1010月月18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情系中华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在这篇演讲词中,丁肇中以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在这篇演讲词中,丁肇中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提倡以真正的格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提倡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去探索世界上的未知事物。物致知精神去探索世界上的未知事物。来自来自点拨点拨说理演讲词说理演讲词说理演讲词属于演讲词的一种类型,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
4、说理演讲词属于演讲词的一种类型,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的、充足的、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的、充足的、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富有逻辑性的论证。来自来自点拨点拨格:推究。致:获得。格:推究。致:获得。“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出自出自“四书四书”之一的之一的大学大学,原文为:,原文为:“古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其身者
5、,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国治而后天下平。”这里面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这里面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的基本纲领的一部分。在此,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诚意、正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的基本纲领的一部分。在此,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丁肇中教授引用心、修身、齐
6、家、治国、平天下。而丁肇中教授引用“格物致知格物致知”要表达的意思是从探察要表达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而得到新知识。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而得到新知识。“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注释补充注释补充丁丁肇肇中中一一 读一读字音读一读字音zhozho学学识识 博闻强博闻强识识shshzhzh魔法记忆:魔法记忆:记少余多法,在书面语中表记少余多法,在书面语中表“记号记号”“”“记记”之义时读之义时读“zh”zh”,如,如“博闻博闻强识强识”;在其他义项中均读;在其他义项中均读“sh”sh”,如:学识。,如:学识。pngpng hunghung()()xixi()手旁观手旁观 不
7、知所不知所cucu()()二二 写一写字形写一写字形彷徨彷徨袖袖措措三三 记一记词义记一记词义1 1荣幸:荣幸:光荣而幸运。光荣而幸运。2 2授予:授予:给予给予(勋章、奖状、学位、荣誉等勋章、奖状、学位、荣誉等)。3 3领悟:领悟:领会;理解。领会;理解。4 4清谈: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 的谈论。的谈论。5 5袖手旁观: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例句:看到老人摔倒在地,我们不应袖手旁观,而应主动上前例句:看到老人摔倒在地,我们不应袖手旁观,而应主动上前
8、 帮忙,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帮忙,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6 6不知所措: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例句: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外公开了许多先进装备,展现了中例句: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外公开了许多先进装备,展现了中 国强大的力量,美日有些不知所措。国强大的力量,美日有些不知所措。7 7彷徨:彷徨: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彷徨、徘徊辨析:两词都有彷徨、徘徊辨析:两词都有“犹疑不决犹疑不决”的意思。的意思。“彷徨彷徨”一一 般指不知怎么做,如:面对雪灾,我们必须积极抗灾减灾,彷般指不知怎么做,如:面对雪灾,我们必
9、须积极抗灾减灾,彷 徨只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灾难。徨只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灾难。“徘徊徘徊”一般指在几个一般指在几个(目标目标)之之 间难以抉择,还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如:间难以抉择,还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如:我徘徊在就业与升学的路口,不知如何选择。我徘徊在就业与升学的路口,不知如何选择。8 8激变:激变:急剧变化。急剧变化。导思导思1.1.文章开头部分引用文章开头部分引用大学大学中的句子,指出中中的句子,指出中国学生学习自国学生学习自 然科学,应然科学,应该有怎样的方法?该有怎样的方法?明确论题明确论题导思导思2.2.作者运用了哪些作者运用了哪些 论证方法,分析实验精
10、神论证方法,分析实验精神 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科学上的重要性。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关键词关键词:实验精神实验精神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朗读课文朗读。1.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双竖线、单竖线。2.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方框。3.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波浪线。4.4.有疑问的地方,用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问号标注。标注。圈点要
11、求圈点要求1.1.本文第段的作用是什么?本文第段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答案】交代演讲的原因,提出论题。交代演讲的原因,提出论题。2 2、第段中引用第段中引用大学大学里的里的“格物格物”“”“致知致知”有何用意?有何用意?【答案】【答案】从中国传统儒家经典中提出从中国传统儒家经典中提出“格物格物”“”“致知致知”,既点明题,既点明题目,又说明这一观点由来已久。用目,又说明这一观点由来已久。用大学大学里的里的“格物格物”和和“致知致知”来描述现代学术的基础,强调探察物体即实验在现代学术中的重来描述现代学术的基础,强调探察物体即实验在现代学术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要真正地了解现代学术发展,应有格物致知
12、精神要性。由此可见,要真正地了解现代学术发展,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样使论述更有说服力。,这样使论述更有说服力。3.3.结合第三段内容,谈谈古今格物致知的不同含义。结合第三段内容,谈谈古今格物致知的不同含义。【答案答案】在中国古代,由于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格物致知的真正意在中国古代,由于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并不是为了义并不是为了“寻求新知识寻求新知识”,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平天下平天下”。4.4.举王阳明举王阳明“格格”竹失败的例子有何作用?竹失败的例子有何作用?【答案答案】本题运用举例论证作用分析法解答。举王阳明本题运用举例论证作用分析法解答。举王阳明“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