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湖南省衡阳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衡阳市 2020 届高三 第二次 联考 语文试题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姓名_ 准考证号_ 绝密启用前 湖南省衡阳市 2020 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二模)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枝对条形码上的姓名、 准考证号和科目。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生在答题 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题卷共 8 页。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5.本试题卷共 4 道大题,22 道小题,共 8 页。时量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2、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打卡”博物馆、美术馆,到公共图书馆感受书香,参与社区组织的文艺活动炎炎夏 日,很多居民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资源,丰富了文化生活。蓬勃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正 在不断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向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 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包含了更多文化期待。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完善公 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 务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农家书屋、电子阅报栏等来到群众身边,正在
3、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当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设施建起来之后, 提升使用效率的问题便摆在了人们面前。 有群 众反映,一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农家书屋“只见房子不见读者”等现象在一 定范图存在。究其原因,是由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日渐呈现出差 异化、多样化趋势,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一定程度的“ 供需错位”。改变公共文化 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等现象,关键要在供给侧发力,找准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 务供需的匹配程度。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 “精准供给”,需要改变此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内容单一、供给缺 乏弹性等问题,更好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对接。现实中,我国农
4、村人口结构不断变化, 相关需求也日益多元。在这种背景下,围绕公共文化的投入不能是一次性的,应当在内容资 源上不断进行更新。同时在载体上也应与时俱进,更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人们更便捷地 获取知识和信息。比如,现在不管城市还是农村,父母都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儿童图书馆经常人满为患, 儿童图书的借阅量占不少图书馆外借图书的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 理应加大儿童图书的采购量、扩大儿童阅览室的面积。让服务内容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才能 缩小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之间的差距。 我国文化资源日益丰富,群众的文化选择空前广泛,欣赏水平也日渐提升。如果公共文 化供给更新缓慢、不对群众胃口,自然会导致
5、吸引力不足。需要看到,我国的公共文化需求 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当群众呼唤动态的、社交化的文化服务时,公共文化服务就不能全都 是静态的、非社交化的读书、看报、看电影;当群众刁惯于从移动互联网上获取资讯和娱乐 时,公共文化服务就不能仅停留在物理空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就必须重视群众在 文化需求方面发生的变化,掌握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 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让文化之风充 盈社会空间,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比如,一些地方探索以“智慧+”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 打造社区“智慧书房”;一些地方突破传统服务界限,充分呼应群众所需,为放学后无人看管 的孩子开办“四
6、点半课堂”;还有地方挖掘本地戏曲、民乐的优势,构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基 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等。事实证明,立足本地特点,贴近群众需求,才能有效提升群众的 获得感,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 (摘编自张贺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精准供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产品与 服务。 B.随着公共服务场所、设施的逐步建成,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使用效率的问题便呈现在人们面 前。 C.公共文化供给是否及时更新,是否符合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影响公共文化服务吸引力的重 要因素。 D.突破传统服务界限, 充分挖掘当
7、地文化资源优势, 便能构建有地方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结构清晰,总体上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展开论证,逻辑上是 层层递进的。 B.文章开篇用人们的夏日文化生活引出话题, 第二段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 事业正在稳步发展。 C.文章以儿童图书馆经常人满为患为事实依据,表明公共文化服务在载体上需要与时俱进, 更好地方便群众。 D.文章第五段承接第四段,强调公共文化供给应该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快更新的速度,实 现“精准供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近年来, 我国公共
8、文化服务建设投入稳步增长, 完全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 化需求。 B.要使农家书屋“只见房子不见读者”的常态不复存在,公共文化服务必须走出“供需错位”的 误区。 C.公共文化服务不能全是静态的或只停留在物理空间,要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需求来提升 服务的效能。 D.公共文化服务只要立足当地实际,贴近群众需求,就能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成为润物无声 的文化事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 报道,IBM 被指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在图片分享网站 Flickr 上获取了大约 100 万张照片,用于训练其人脸识
9、别算法。对于技术公司而言,这些照片 的价值不言而喻。然而,那些照片上的人,大概并不知情。自己的肖像数据就这样被技术公 司收集,“喂”给了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不知不觉地成了人脸识别技术迭代升级的“粮食”,可 这并非他们自己的选择。 麻省理工技术评论官网发表文章说,人工智能研发人员一直在 从互联网的各个角落搜集大量数据,来“喂”那些饥饿的机器学习算法,因为这些算法的训练 需要以大数据为支撑。 个人隐私被不当利用的担忧同样存在于其他场景,如语音识别、虹膜识别、指纹支付等 等。人工智能时代下数据保护的问题,一时间成为热议的焦点。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 孟小峰谈到:“企业是获利者,它收集了我们的数据,有
10、些企业的做法值得大家参考。比如 苹果公司就建立了数据中介清算所, 所有的数据获取者都需要到中介清算所登记并清算, 之 后再进行二次分配;马化腾的做法是,在腾讯的数据中台中,严格控制数据的关联性。但是 单靠企业自律并不能解决问题。”他认为在当下想解决这个问题, 还是要回到数据生态中去, 因为最终的解决必定是依赖子技术。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两会期间,我国在相关领域有好消息传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个 人信息保护法等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立法项目列入本届五年的立法规划。 (摘编自别把个人隐私不知不觉“喂”给人工智能 ,新浪网 2019 年 3 月 25 日) 材料二: 中国云安全市场规模及增长率预测 (
11、图表摘自 (2020 年我国云安全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预测 , 中商情报网 2020 年 2 月 19 日) 材料三: 据了解,在山东、上海、河南等地的一些幼儿园和小学,已经开始探索运用人脸识别技 术进行校园智能安防。 还有一些学校也开始“试水”用 AI 技术来保证出勤率、 提高听课效率, 还有的已经用 AI 技术参与日常管理。 有学生和家长担忧,这样的做法有侵犯个人隐私之嫌,一举一动都被人脸摄像头监视, “让人后背发凉”。校方表示,学校之前已向公安部门和法务部门咨询,由于教室属于公开场 所,因此不存在“ 侵犯隐私”的说法。对此,北京律师赵占领说:“我国法律对于隐私权没有 特别明确的界定,严格来
12、看,教室属于公共场所,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虽然不违法,但需 要明确告知学生,给学生知情权和选择权。”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苏尚锋认为,教室内使用人 脸识别是符合“人工智能+教育”未来趋势的。 面对教育场景内不甚成熟的人脸识别类技术应用, 以及个人隐私、 数据安全等风险和争 议,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表示, 希望学校非常慎重地使用这些技术软件, 他还表示, 目前教育部已开始关注这一情况,已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研究。 (摘编自AI 进校园, 边界在哪里? , 中国青年报2019 年 10 月 24 日) 材料四: 人工智能应用与隐私保护并非不可兼得。一方面,人工智能应用决不能以隐私泄露为代价。 人工智
13、能技术无论如何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辅助人、服务人,为使用 者提供便利,而不能成为肆意损害人格权利、恶意泄露个人隐私的工具。这是人工智能应用 必须坚守的底线,否则人工智能技术就会失去价值,也难以走远。另一方面,不能因为存在 隐私泄露的伦理风险,就延缓甚至放弃人工智能应用。目前, 人工智能应用得到世界主要 国家的高度重视,被认为是科技创新的下一个“超级风口”,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 效应。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是我国发展必须牢牢抓住的宝贵机遇。我们既要有效 防范伦理风险, 又要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从伦理层面对人工 智能应川加以正确引导,将隐
14、私泄露的风险降至最低。 (摘编自势所必然:兼顾人工智能应用和隐私保护 , 人民日报2019 年 7 月 12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相较于 IBM 的做法,孟晓峰认为有些企业的举措可能更值得借鉴,比如苹果和腾讯就在 数据利用上采取了相关措施。. B.近几年来,我国云安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并保持增长态势。预计 2021 年云安全市场规 模将超过 100 亿元。 C.利用人工智能技术, 无论是进行教学效果分析还是日常管理, 都不可避免要收集海量数据, 这些都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D.尽管人工智能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
15、与隐私保护之间 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海量信息数据是人工智能迭代升级不可缺少的“食粮”。有了大量数据之后,人工智能变得 更“智能”了,就不再需要个人信息数据了。 B.人工智能技术如今被应用于企业、商业、学校等场所,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人工智能 加以正确引导,降低隐私泄露的风险。 C.人工智能本身就有善恶、对错之分,只要我们抱“鸵鸟”心态,拒绝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中 的应用,我们的隐私就不会被泄露了。 D.人工智能如同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在人工智能应用中兼顾隐私保护,就能避免人工智能 在应用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6. .人工智能时代
16、怎样保障用户的个人隐私权?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9 题。 柳侯祠 余秋雨 客寓柳州,住舍离柳侯祠仅一箭之遥。夜半失眠,迷迷顿顿,听风声雨声,床边似长出 齐膝荒草, 柳宗元跨过千年飘然孑立,青衫灰黯,神色孤伤。第二天一早, 我便向祠中走去。 挡眼有石塑一尊,近似昨夜见到神貌。石塑底座镌荔子碑 剑铭碑 ,皆先生手迹。 石塑背后不远处是罗池,罗池东侧有柑香亭,西侧乃柳侯祠。祠北有衣冠墓。这名目,只要 粗知宗元行迹,皆耳熟能详。 祠为粉墙灰瓦,回廊构架。中庭植松柏,东厢是碑廊。所立石碑,皆刻后人凭吊纪念文 字,但康
17、熙前的碑文,都已漫漶不可辩识。由此想到,宗元离去确已很远,连通向他的祭祀 甬道,也已截截枯朽。时值清晨,祠中寥无一人,只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回廊间回响, 从漫漶走向清晰,又从清晰走向漫漶。 柳宗元是赶了长路来到这里的。他的被贬,还在十年之前,贬放地是湖南永州。他在永 州待了十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 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分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 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 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照理,他可以心满意足,不再顾虑仕途枯荣。但是
18、,他是中国人,他是中国文人,他是 封建时代的中国文人。他已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却又迷惘着自己的价值。永州归还给他一颗 比较完整的灵魂,但灵魂的薄壳外还隐伏着无数诱惑。这年年初,一纸诏书命他返回长安, 他还是按捺不住,欣喜万状,急急赶去。 当然会经过汩罗江,屈原的形貌立即与自己交叠起来。他随口吟道:南来不做楚臣悲, 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汩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汩罗遇风)这样的诗句出自一位 文化大师之手,读着总让人不舒服。他提到了屈原,有意无意地写成了“楚臣”, 倒也没有 大错。 同是汩罗江畔, 当年悲悲戚戚的屈原与今天喜气洋洋的柳宗元, 心境不同, 心态相仿。 到得长安,兜头一盆冷水,朝廷厉
19、声宣告,他被贬到了更为边远的柳州。 朝廷像在给他做游戏,在大一统的版图上挪来移去。不能让你在一处滞留太久,以免对 应着稳定的山水构建起独立的人格。多让你在长途上颠颠簸簸吧,让你记住:你不是你。 柳宗元凄楚南回。这年他四十三岁,正当盛年。但他预料,这个陌生的柳州会是他的丧 葬之地。他四处打量,终于发现了这个罗池,池边还有一座破损不堪的罗池庙。 他无法预料的是,这个罗池庙,将成为他的祠,被供奉千年。 不为什么,就为他破旧箱箧里那一札皱巴巴的诗文。 屈原自没于汩罗江,而柳宗元则走过汩罗江回来了。幸好回来,柳州、永州无所谓,总 比在长安强,什么也不怕,就怕文化人格的失落。中国,太寂寞。 在柳州的柳宗元
20、,宛若一个鲁滨逊。他有一个小小的贬谪官职,利用着,挖了井,办了 学,种了树,修了寺庙,放了奴婢。毕竞劳累,在四十七岁上死去。 柳宗元晚年所干的这些事, 一般被称为政绩。 当然也对, 但他的政绩有点特别, 每件事, 都按着一个正直文人的心意,依照所遏所见的实情作出,并不考据何种政治规范;作了,又 花笔墨加以阐释,疏浚理义,文采斐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在这里,他已不是朝廷棋盘中 一枚无生命的棋子,而是凭着自己的文化人格,营筑着一个可人的小天地。在当时的中国, 这种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小天地,如果多一些,该多好。. 时间增益了柳宗元的魅力。他死后,一代又一代,许多文人带着崇敬和疑问仰望着这位 客死南荒
21、的文豪,重蹈他的覆辙的贬官,在南下的路途中,一想到柳宗元,心情就会平适一 点。柳州的历代官吏,也会因他而重新检点自己的行止。这些都可以从柳侯祠碑廊中看到。 柳宗元成了一个独特的形象, 使无数文官或多或少地强化了文人意识, 询问自己存在的意义。 我在排排石碑间踽踽独行。中国文人的命运,在这里裸裎。但是,日近中天了,这里还 是那样宁静。静一点也好,从柳宗元开始,这里历来宁静。京都太嘈杂了,面壁十年的九州 学子,都曾向往过这种嘈杂。结果,满腹经纶被车轮马蹄捣碎,脆亮的吆喝填满了疏朗的胸 襟。唯有在这里,文采华章才从朝报奏摺中抽出,重新凝入心灵,并蔚成方圆。它们突然变 得清醒,浑然构成张力,生气勃勃,
22、与殿阙对峙,与史官争辩,为普天皇土留下一脉异音。 世代文人,由此而增添一成傲气,三分自信。华夏文明,才不至全然黯暗。朝廷万万未曾想 到,正是发配南荒的御批,点化了民族的精灵。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前三段和一般游记散文开笔并无区别,由介绍所游最点人手,写景状物,然后引出对 相关历 史文化的思索与探究。 B.写柳宗元经过汩罗江,自然拿屈原作对比,以悲衬喜,又以此时短暂之喜来衬迅即到来的 再贬之凄,更突显了人物命运特点。 C.文章特别写到了柳宗元的政绩,使内容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这是由塑造人物形 象这一主要写作目的决定的。
23、 D.文章追溯柳宗元被贬谪的人生命运,并以此为历史背景,来进行文化人格的审视与发掘, 也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景仰。 8.请简要谈谈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6 分) (1)他已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却又迷惘着自已的价值。 (2)心境不同,心态相仿。 9.柳侯祠是余秋雨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一篇, 请从“文化”与“散文”的角度简析 本文的基本特征。(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牧,字牧之,善禺文。第进士 ,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 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吏,移疾分司东都,以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