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 含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 含答案.doc》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 含答案 安徽省 黄山市 2019 2020 年高 上学 期期 质量 检测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黄山市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3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 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 。 诗经上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 子好逑。 ”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 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 诗经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
2、慨,这也是引起人 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 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 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 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 ,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 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 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 “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 ”于是子
3、贡就说: “ 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 诗经 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 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 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 反应论” ,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 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 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
4、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 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 “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 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就作者方面而言,
5、 “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 B.就读者方面而言, “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C.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D.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 B.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 C.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 D.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
6、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 B.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 C.陆游的钗头风和晏殊的蝶恋花 ,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 D.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中国的姓氏产生于什么时候?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 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
7、个族号就 是“姓” 。 “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 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徙到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 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 。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此可以说,姓 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这 就是姓与氏在最初阶段的根本区别。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的功能除了保留那些原有的区别以外,又带上了浓厚的阶 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来的。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 贱者无氏。如果封邑、官职或居住地发生变化,氏也就会跟着变
8、化。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 子称氏以别责贱” 。另外,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 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等排行,如孟姜、仲姜,孟姬、 仲姬等。周代的晋、鲁两国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世代通婚,因为秦国 姓赢。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女子称娃以别婚姻” 。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 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合一,统称为姓。 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姒、姬、姜等,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 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花、叶、 谷、林
9、、金、石等,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 楚、宋、司马、王、公孙等,由于古代封爵官职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以出生地、居住 地或职业为姓,如东方、西门、东郭、南、陶卜等;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夏、商、 康等;还有出于帝王意志与政治目的的避讳赐姓,因战乱人祸避难而改姓,因特殊事件或因 省文、音讹而改姓等。当然,兼容并包的华夏文化与古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也直接导 致大量胡姓汉化与部分汉姓胡化。凡此种种,使中国姓氏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以致世系难辨, 脉络难清。 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讲究命名,而命名的出发点与那个 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
10、相关。周朝建立,礼制规范,如何命名也有了许多规定。如左传所 说“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汉代是中华大一统帝国的初始阶段,国力强 盛,安国、奉汉、勇、超、雄等名字,张扬的是汉代人雄浑阔大的气势、蓬勃向上的精神。 西汉末年复古,王莽禁取复名,人们多取单名,直到东汉、三国,单名依旧盛行,因此一部 三国志 ,人物几乎都是单名。到魏晋南北朝,因单名重复太多,复名又兴盛起来,由于受 士大夫清高风气的影响,人们取名喜欢“之”字,如王羲之、顾恺之、裴松之等。以后数代, 取名均受时代影响。 古代的中国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 。由于古人注 重礼仪,因此称名称字大
11、有讲究。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 少,而字则用于下对上、少对长或对他人尊称,在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从 历代的取字情况看,名与字有密切关系,古人称为“名之与字,义相比附” 。这“义相比附” 正是取字的一条原则。 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这样几种。一是名与字意义相同。如楚人屈原,本名平,原是字, 平与原同义。二是名与字的意义相关。如三国赵云字子龙,古人认为“云从龙,风从虎” ,云 与龙因此相关。三是名与字意义相反。如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此外,还有 以盂(伯)、仲、叔、季排行为字或取于古语、成语等情况。 (取材于程裕祯的中国文化要略) 【材料二】秦汉以
12、后,随着家族的繁衍迁徙,姓氏原有的以血缘论亲疏的文化内涵逐渐 淡化,而以家族郡望明贵贱的内涵成了姓氏文化最为突出的特点。 “郡”是行政区划, “望” 是名门望族, “郡望”连用,表示在某个区域内某个姓氏是一个有地位、有声望的名门大族。 汉魏以来,盛行门阀制度,姓氏有了高低贵贱之分。封建社会里,最尊贵的姓氏是皇帝的姓, 称为“国姓” 。刘汉王朝时就明文规定,凡刘姓之人可免除一切徭役,享受“六百石”的中级 官吏待遇。李唐王朝编修姓氏的书中,也明文规定了姓氏尊卑的排列。武则天执政时,修纂 姓氏录 ,改武姓为第一。 门阀制度下,姓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婚姻问题,以至前途命运。甚至连日 常交往、
13、场面坐次亦明确有别。当时无论是选官还是婚嫁最重郡望门第,朝中最为显赫的官 位只能由有最著名郡望的人来担任。西晋文学家左思在咏史诗中曾对这种不合理现象提 出尖锐的批评,诗日: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 招。 ”诗中“金张”指西汉宣帝时的权贵金日磾和张安世,他们的后代凭着祖先的世业,七代 为汉室高官。而奇伟多才的冯唐(即诗中之“冯公”)却因出身微门,竟一生屈于人下,不能展 露其才。 隋唐时代,科举盛行,寒门庶族大量进入统治阶层,但门第观念依然流行。李姓以陇西 为贵,崔姓以博陵为贵
14、,卢姓以范阳为贵,郑姓以荥阳为贵,王姓则以太原为贵。五姓之外, 还有河东裴、薛二姓,与五姓并称“门阀七大家” 。唐代的宰相及其他高级官员大都出身于这 些高门。到宋代,郡的行政区划已经取消, 百家姓中所标明的“郡望” ,仍是沿袭魏晋至 隋唐时期所形成的名门望族的地理分布。由于长期形成的以姓氏、郡望标明出身门第贵贱和 社会地位的影响,以郡望标注姓氏的习俗,十分盛行。唐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对此制颇为不满, 他曾参与纂修国史,在写李义琰传的时候,因为义琰家住魏州昌乐,已有三代之久,所以如 实写道: “义琰,魏州昌乐人也。 ”结果监修官竟指责他违背了写史原则,要他照李氏郡望改 为“陇西成纪人” 。 近年来随
15、着全球寻根热的兴起,海外炎黄子孙纷纷归国,寻根问祖。姓氏郡望成为他们 追寻家世渊源,谒祖朝宗的重要依据。 “姓氏郡望”这一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团结海内外 炎黄子孙,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仍具有现实意义。 4.下列有关“姓” “氏”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姓最早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关系的氏族称号,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B.同一母系血统的子孙不断增加和流动,为代表氏族分支的“氏”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C.中国人起名的出发点与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关系,例如“扬雄” “班超”这些名字就带 有时代烙印。 D.汉代时, 人们多起单名; 魏晋时, 复名又兴盛起来。 这是
16、当时统治者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所致。 5.下列句中有关“名” “字”的表述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人的名多用于自称。 鸿门宴中项羽所言“籍何以至此”的“籍”就是项羽自称。 B.孟姜女,姓孟,名姜女,据说是春秋齐国人杞梁之妻,是“孟姜女哭长城”的主人公。 C.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孔子名丘,字仲尼,说明其排行老二。 D.在占代,平辈之间的“指名道姓”是不尊重他人的无礼行为,见面时要称呼他人的字 6.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条概括中国的姓氏有什么文化内涵?(3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与风有关 刘云芳
17、 我所居住的小区是个风阵。常常,南窗下绿化带的树木静止不动,像舒缓的乐曲正在 抚摸它们的树干、叶脉和年轮。北窗外小区里那些柿子树、柳树却摇晃得厉害,树骨头里似 乎正在进行一场我们倾听不到的摇滚。有时候,我会看看不远处的铜厂烟囱,厂房的结构被 一座小山隐去,只留下烟囱高耸着,将这喷云吐雾的行为嫁祸给那座山。天气晴好时,白色 的烟雾笔直笔直的,没有一丝犹豫。风大的时候,烟雾先是低沉,到了远处,又忽然高升, 像一条被按住脑袋的白蛇又猛地抬起头来。我总是想象着烟雾弯曲时大风的嘶吼。 小区里,几位刚收拾完花草的中年妇女在背风的地方吃饭,有人躺在一块破布上休息。 她们戴着红的蓝的头巾。风掀开其中的一角,让
18、她们露出眉眼来。忽然,一块红头巾从谁的 头顶掉下来,被风吹起,一直向前翻滚。几个人站起,从不同方向包抄,像在围追一只兔子。 一场与风有关的恶作剧在上演。女人们奔跑着,用手拦,用脚档。最终在河边,一棵矮树苗 拦住了头巾。那女人在风里抖落红头巾上的土和碎树叶,其他的女人忽然笑得前仰后合。每 天隔着玻璃窗,看一群女人与风相处的细节,像是在看一部哑剧。那些彩色的头巾在风里翻 飞的样子,让我想起蝴蝶,也想起我那些在异地打工的女性长辈。 那年十一岁,我要到山那边的村子里上学。那时学校没有宿舍,冬天又格外冷,下学 之后,我们裹着身子往各自寄居的地方奔跑,在风阵里努力挤出一条路。有段时间,我寄居 在一对老人家
19、里。他们住在两孔土窑洞里。窗口很小,窗户用白纸糊了,只在低处镶了一块 方玻璃。他们家有一扇会说话的门,我每晚归来,伸手一推,它便吱呀呀一阵叫,告诉主人, 有人进来。温暖的气息忽然撞在脸上,两张慈祥的脸迎接着我。窑洞里总有烤红薯、烤馒头 片这样的小食物从他们手里递过来。我睡在最左边,像一只蜷着身子的小猫。狂风来袭的深 夜,我能听到窗外树枝被吹断的声音。风在撕裂,在安静的冬夜里不知道疯狂地撕碎了什么。 而我总在那个温暖的居所里胡思乱想,酝酿着各种莫名其炒的少年心事。我那时大约知道, 未来会走得越来越远,许多美好只能在记忆里回放,却难以回头。 后来的许多年,不管刮风下雨,我都要在规定好的日子归乡或者
20、远行。我逐渐变成了 一个对风不那么在意的人。父母总是从千里之外的故乡打来电话,说,他们遇到一场罕见的 大风,这时,便向我发起追问:你那里有没有刮起大风?好像他们让风捎了什么东西来。我 会伸长脖子,向窗外看看,这也像一个收信人的样子。 我不太能通过风的声音辨别出什么,这完全不像我的二舅。二舅在失明之后,耳朵便 开始长出透明的触角,哪怕再微小的声音也能吸引他的注意。他常年放牧一小群羊,几只白 羊和几只黑羊,散落在小山坡上,像一局未下完的围棋。二舅远比羊更安静。他微微抬起下 巴,嘴唇微张,他品饮风的味道,从那里边咀嚼那些无法言说的东西。近处的风是那般安静, 远处的山风却把松涛搅动起来,变成一个巨大的
21、漩涡。很快,整个山谷都安静起来。烈日灼 灼,我“咔哧”咬下一口苹果。二舅却说了一声, “嘘! ”我不知道他在辨别、迎接怎样一个 声音,只好去远处独自采摘花朵。 那天,我刚采好一大束花,便看到采买苹果的男人跟姥爷道别。他刚要坐上那辆驴车, 就听见二舅喊,别走!那人以为二舅是在挽留他。对着姥爷笑了一下,便去拿鞭子。这时, 却听到二舅又喊,等等,先别走。他便没再动。那是什么声音?在烈日之下,山谷里忽然涌 来了一股凉气。接着,我们听到巨大的咆哮声。姥爷急匆匆跑到高处,站在二舅身后。我们 看到一股高大的山洪从上游汹涌而来,它们冲撞着崖壁,携带着上游人们忘了或者没来得及 收拾好的农具、蔬果和一些生活用品。
22、那声音被河谷放大了,听起来让人恐怖。采买苹果的 人没见过这阵势,早已经吓得两腿发软。 有时风把河流的湿气吹到山上,吹到我们脸上,吹到羊毛里。二舅一句话也不说。只 是用指甲帮我把花径上扎人的部分刮得圆润,又将它们编成花环,默默戴在我的头顶。 相对于二舅听风的习惯,大舅更喜欢倾听人的声音。他常年穿梭于林间,去四面八方 的村庄里跟人喝酒、聊天、交朋友,是条豪爽的汉子。后来他中风了,从此,一有人来,他 就会哭上一场。他看见大山会哭,看见苹果树开花会哭,看见苹果树结果也会哭如果说 二舅是听风者,那大舅就像是造雨者泪水凝成的雨把他的命运全部淋湿了。我的两个舅 舅早早就去世了。姥爷表面上镇定自若,时常看着自
23、己那两只粗糙的大手发呆。但“儿子” 两个字却成为灌进他骨头里的长风,一旦提起,便让他瑟瑟发抖。 许多年后,我回到那座山上,一口唯一的井干枯了,像一只流干泪水的眼睛,里边所 有东西都被风干,而当年的往事,当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一阵阵风般从我心上掠过,站在那里, 我变成一个储藏风的罐子。 而现在,我天天看风向,看风级,不过是想为幼小的孩子挑选一个最佳的出行时间。 等着天气和暖,无风的时候,我们就能一起站在阳光之下,让暖风给我们雕刻一个温柔的样 子。那时,我母亲也会打来电话吧,她一定会问,你那里的天气好不好啊,风大不大。就像 那些好天气都是她那里的大风吹过来的一样。 选自散文百家2019 牟第三期,有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