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中的过程创新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价值链中的过程创新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价值链 中的 过程 创新 课件
- 资源描述:
-
1、CH5价值链中的过程创新过程创新与价值链过程创新与价值链n“价值链”(value chain)就是企业内部的产品设计、生产、营销、运输、支持作业等多项看似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作业活动。有关价值链的观点 n早期观点:早期观点: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是指把从企业外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是指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内部操作层上内部操作层上)n后一观点:供应链指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后一观点:供应链指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2、(忽略供应链上成员忽略供应链上成员企业之间的目标冲突)企业之间的目标冲突)n 后二观点后二观点:供应链指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供应链指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再到用户的转换过程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再到用户的转换过程。(更大范围、更。(更大范围、更系统)系统)n 美美史迪文斯(史迪文斯(Stevens):):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束于消费的终点。供应链的结
3、构模型供应链的结构模型供应供应/供应商供应商制造制造装配装配分销分销零售零售需求需求/用户用户资金流资金流物流或物流或/和服务流和服务流供应商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供应商供应商核心企业核心企业用户用户用户的用户用户的用户需需 求求 源源需需 求求 源源需求拉动需求拉动销售点信息销售点信息(需求和设计)(需求和设计)信息流信息流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较的特点n1 1、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q在供应链管理中,顾客服务目标优先于其他目标,以顾客满意为最高目标。n2 2、跨企业的贸易伙伴之间密切合作、共享、跨企业的贸易伙伴之间密切合作、共享利益和共担风险利益和共担风险q在供应链中,企业不能仅
4、仅依靠自己的资源来参与市场竞争,而要通过与供应链参与各方进行跨部门、跨职能和跨企业的合作,建立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多赢。n3 3、集成化管理、集成化管理q供应链管理应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重新组织和安排业务流程,实现集成化管理。n4、供应链管理是对物流的一体化管理供应链管理是对物流的一体化管理q供应链管理把从供应商开始到最终消费者的物流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管理,始终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物流的各项活动,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水平最低,实现供应链整体物流最优化。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相比较的特点n1 1、供应链管理的互动特性、供应链管理的互动特性q物流是以存货资产作为管理对象的。q供应链管理是
5、对存货流动(包括必要的停顿)中的业务过程进行管理,它是对关系的管理,因此具有互动的特征。n2 2、供应链管理成为物流的高级形态、供应链管理成为物流的高级形态 q物流是通过操作功能的整合形成的,供应链管理则是通过渠道关系的整合形成的。q从操作功能的整合到渠道关系的整合,使物流从战术的层次提升到战略高度,所以,供应链管理是物流在逻辑上的延伸。n3 3、供应链管理决策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决策的发展 q供应链管理决策在包含运输决策、选址决策和库存决策的物流管理决策的基础上,增加了关系决策和业务流程整合决策,成为更高形态的决策模式。n4 4、供应链管理的协商机制、供应链管理的协商机制 q供应链管理通过在节
6、点企业之间建立协商机制,谋求成员之间的联合和协调,减少或消除所有供应链成员企业所持有的缓冲库存。n5 5、供应链管理强调组织外部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强调组织外部一体化q供应链管理认为只有组织内部的一体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考虑在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不同层次上相互关联的技术经济问题,进行成本效益权衡。n6、供应链管理对共同价值的依赖性供应链管理对共同价值的依赖性q供应链管理首先解决的是供应链伙伴之间信息的可靠性问题。如何管理和分配信息取决于供应链成员之间对业务过程一体化的共识程度。q供应链管理是为了在供应链伙伴间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相互依赖、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价值观和依赖关系,而构筑的信息化网络平台。
7、n7、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是“外源外源”整合组织整合组织 q供应链管理是在自己的“核心业务”基础上,通过协作的方式来整合外部资源以获得最佳的总体运营效益,除了核心业务以外,几乎每件事都可能是“外源的”,即从公司外部获得的。n8、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响应系统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响应系统 q高度动态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管理层能够经常对供应链的运营状况实施规范的监控和评价,如果没有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就必须考虑可能的替代供应链并做出适当的应变。供应链管理的目标n1、总成本最低化、总成本最低化 q总成本最低化目标并不是指运输费用或库存成本,或其他任何供应链物流运作与管理活动的成本最小,而是整个供应
8、链运作与管理的所有成本的总和最低化。n2、客户服务最优化、客户服务最优化 q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目标之一,就是通过上下游企业协调一致的运作,保证达到客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吸引并保留客户,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n3、总库存成本最小化、总库存成本最小化 q按照JIT管理思想,库存是不确定性的产物,任何库存都是浪费。因此,在实现供应链管理目标的同时,要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控制在最低的程度。n4、总周期时间最短化、总周期时间最短化 q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时间竞争,即必须实现快速有效客户反应,最大限度地缩短从客户发出订单到获取满意交货的整个供应链的总时间周期。n5、物流质量最优化、物流质量最优化q达到与
9、保持物流服务质量的水平,也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从原材料、零部件供应的零缺陷开始,直至供应链管理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的最优化。分析n就传统的管理思想而言,上述目标相互之间呈现出互斥性:q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总时间周期的缩短、交货品质的改善必然以库存、成本的增加为前提,因而无法同时达到最优。n只要运用集成化管理思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改进服务、缩短时间、提高品质与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是可以兼得的。供应链管理下的业务外包n业务外包的原因n业务外包的问题n业务外包的方式n全球范围的业务外包业务外包的原因n1、分担风险、分担风险q可以通过外向资源配置分散由政府、经济、市场、财务等因
10、素产生的风险。n2、获得加速重构优势、获得加速重构优势q企业重构需要花费企业很多的时间,并且获得效益也要很长的时间,而业务外包是企业重构的重要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很快解决业务方面的重构问题。n3、剥离企业难以管理或失控的辅助业务、剥离企业难以管理或失控的辅助业务q企业可以将在内部运行效率不高的业务职能外包,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彻底解决企业的问题,相反这些业务职能可能在企业外部变得更加难以控制。n4、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q如果企业没有有效完成业务所需的资源(包括所需现金、技术、设备),而且不能盈利时,企业也会将业务外包。n5、降低和控制成本,节约资本资金、降低和控制成本,节约资
11、本资金q许多外部资源配置服务提供者都拥有能比本企业更有效、更便宜的完成业务的技术和知识。q企业可以通过外向资源配置避免在设备、技术、研究开发上的大额投资。业务外包的问题n1、增加企业责任外移的可能性、增加企业责任外移的可能性q业务外包一般可以减少企业对业务的监控,但它同时增加了企业责任外移的可能性。企业必须不断监控外企业的行为并与之建立稳定长期的联系。n2、可能影响企业职工的稳定、可能影响企业职工的稳定q企业职工如果知道自己的工作被外包只是时间问题的话,就可能会使剩下职工的职业道德和业绩下降。n3、不能正确选择将合适的业务外包、不能正确选择将合适的业务外包q许多业务外包的失败不仅是因为忽略了以
12、上问题的存在,同时也是因为没有正确地将合适业务进行外向资源配置。n4、未能选择好合作伙伴、未能选择好合作伙伴q业务外包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选择好合作伙伴,遇到不可预知情况,过分强调短期效益。业务外包的方式n1、研发外包、研发外包q研发外包是利用外部资源弥补自己开发能力的不足。q即使实现“外包”的企业,也应该设有自己的研发部门和保持相当的研发力量。因为外包企业要保持其技术优势,必须具备持续创新能力。n2、生产外包、生产外包q生产外包一般是企业将生产环节安排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以提高生产环节的效率。q大企业将自己的资源专注在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和销售上,而将生产及生产过程的相关研究“外包”给其
13、他的合同生产企业。n3、物流外包物流外包q物流外包不仅仅降低了企业的整体运作成本,更重要的是使买卖过程摆脱了物流过程的束缚,企业摆脱了现存操作模式和操作能力的束缚,使供应链能够在一夜之间提供前所未有的服务。n4、脑力资源外包脑力资源外包 q雇用外界的人力主要是脑力资源,解决本部门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q脑力资源外包内容主要有:互联网咨询、信息管理、ERP系统实施应用、管理咨询等。n5、应用服务外包应用服务外包q许多企业已经普遍将信息系统业务,在规定的服务水平基础上外包给应用服务提供商(ASP),由其管理并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信息服务。全球范围的业务外包n在全球范围内对原材料、零部件的配置正成为
14、企业国际化进程中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n全球业务外包也有它的复杂性、风险和挑战。国际运输方面可能遇到地区方面的限制,订单和再定货可能遇到配额的限制,汇率变动及货币的不同也会影响付款的正常运作。集成化供应链管理n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模型n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实现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模型n1、作业回路q由顾客化需求集成化计划业务流程重组面向对象过程控制组成第一个控制回路n2、策略回路 q由顾客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性创造性团队组成第二个回路n3、性能评价回路q在作业回路的每个作业形成各自相应的作业性能评价与提高回路调整适应性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业务重组面向对象过程控制集成化计划顾客化需求协调
15、性评价价值增值性同步性评价满意度评价信息共享创造性顾客化策略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模型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模型 传统的企业关系传统的企业关系物流关系物流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合作伙伴关系技术与管理创新技术与管理创新(JIT/TQM)制造创新与技术研发制造创新与技术研发战略协作战略协作对变化的响应力对变化的响应力19601970197019801990高高中中低低企业关系演变过程企业关系演变过程过程创新n过程创新(Process Innovation)是指基于企基于企业整个生产(或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技术变革业整个生产(或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技术变革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其中的生产过程也就是波特
16、的价值链所涵盖的各种企业作业活动。过程创新n过程创新将使企业改变价值链,并进而影响工作设计、组织结构和流程,实现“成本”和“差异化”两项企业竞争优势的指标,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n第一,新技术改变了企业主要价值链的实现方新技术改变了企业主要价值链的实现方式。式。n第二,过程创新,特别是通过信息技术,用于通过信息技术,用于改变辅助价值链改变辅助价值链。近年来由IT推动的过程创新成为企业重构活动的核心,导致企业层级的减少,规模的缩小。n第三,过程创新使企业重新定义其业务范围过程创新使企业重新定义其业务范围,即通过外购或内购价值链中的某些活动,来重新定位企业在价值分配中所处的位置。价值链构造的模
17、式价值链构造的模式n手工生产手工生产q在工业革命之前,手工生产是主导的价值链构造模式。q产品的小批量和多种类小批量和多种类,意味着价值链的运作速度运作速度很低。很低。q手工生产还需要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者与顾客进行频频繁的交流繁的交流。n大规模生产大规模生产 n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n福特公司T型车 n大规模生产的价值链构造 n(1)可替换零件。n(2)专业化机器。n(3)重视生产过程。n(4)劳动的分工。n(5)流动。n大规模生产的系统管理 n(1)重视低成本和低价格。n(2)规模经济。n(3)产品标准化。n(4)专业化的程度。n(5)重视操作效率。n(6)由专业经理进行分级管理。n(7)垂直一
18、体化。n大规模生产的四个特征:n第一,大规模生产中所包含的技术水平比手工生产要技术水平比手工生产要高。高。n第二,大规模生产使工人非常专业化工人非常专业化,在管理者的严密监督和指导下,每个人只完成一小部分功能。n第三,大规模生产为了满足市场大量的需求满足市场大量的需求,要求建立相应的库存。顾客和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变得比手工联系变得比手工生产更密切。生产更密切。n最后,大规模生产大幅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周期,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成本降低了产品的成本。n精益生产精益生产 n代表性公司日本丰田公司n精益化生产的四个主要理念:q1团队组织。团队组织。q2培训。培训。q3持续改进。持续改进。
19、q4适时生产系统(适时生产系统(JIT)。)。从大量生产到精益生产(汽车工业的变革)福特汽车的最初尝试n福特汽车公司于1902年成立,推出了福特设计的第一批产品既实用又便宜的车型,售价仅为850美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n1905年福特公司每季度的销售量达到了5000辆,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至此,福特汽车的巨大成功仅仅是初露端倪,究竟是什么样的汽车最符合市场的需要,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转向薄利多销n1906年,福特公司推出了8种车型,其中售价最低为1000美元,最高为2000美元,这一决策带来了灾难性的结果,销售量猛然下降,迫使福特公司重新转向薄利多销。次年,公司降低了售价,销售量魔术一般地回升
20、,尽管当时全美经济萧条已经开始,但1906年到1907年间,福特车的顾客之多是前所未有。福特划时代的决策n1908年,福特制定了一个划时代的决策,宣布从此致力于生产标准化,只制造较低廉的单一品种。n福特开发了新产品T型车。T型车全身上下找不到一丝装饰或华而不实之处,百分之百地实用。它去掉了所有附件,规格一致,以850美元一辆出售。与当时其他类型的汽车相比,T型车具有经久耐用、构造精巧和轻盈便利的优点。大量生产方式的形成n1909年,福特汽车厂进行了设备改装,简化工艺程序,初步具备了大量生产的条件。n1910年,重新进行部件车间的布局,建立流水线生产。n1913年,采用传送带供应,实现了在93分
21、钟内从无到有地组装成一辆汽车。1920年,实现每分钟组装一辆汽车,1925年,创造每10秒钟组装一辆汽车的记录。n到20世纪20年代,福特汽车公司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日产汽车9000辆,年销售汽车90万辆。大量生产方式的意义n以大量生产方式取代单件生产方式,推动了汽车工业的进步达半个世纪以上,而最终大量生产方式几乎被北美和欧洲的每一个工业所采用。n时至今日,许多企业依然把扩大生产规模,达到单件大批量生产作为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大量生产方式的缺点n大量生产方式用精通某一狭隘领域的专业人员设计产品,用非熟练半熟练的工人操作昂贵的专业设备生产出大批量的标准产品。机械设备的高成本决不允许生产
22、发生中断,因此,生产过程中增加了许多的缓冲环节,包括额外的协作厂、额外的工人与额外的场地。由于产品改型所需花费更大,大量生产厂家总是尽可能延长其标准设计产品的生产时间,其结果是消费者得到了廉价的产品,但必须放弃他们所希望的品种变化。而且大量生产方式分工细致,雇员尤其是一线工人从事的工作单调枯燥,毫无创造力可言,因此大多数雇员都对工作方法感到厌烦,提不起兴趣。对大量生产方式的质疑n1950年春天,一个年轻的日本工程师丰田英二对福特鲁奇厂进行了三个月的访问。当时鲁奇厂是世界最大而且效率最高的制造厂,但是丰田英二在对这个庞大的企业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作了审慎的考察之后,在给丰田总部的报告中写到:“那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