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 文档编号:5678354
  • 上传时间:2023-05-02
  • 格式:PPT
  • 页数:62
  • 大小:616.5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类 行为 经济 分析 课件
    资源描述:

    1、目录1、经济分析方法的概述 (4)2、歧视现象的经济分析 (32)3、政治现象的经济分析(2课时)4、犯罪行为的经济分析(2课时)5、时间分配的经济分析(2课时)6、家庭生产的经济分析(2课时)7、婚姻现象的经济分析(2课时)8、利他主义的经济分析(2课时)1、经济分析方法的概述经济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其原因不在于它的研究对象或种种定义,而在于它的研究方法。经济分析由经济人、市场均衡和偏好稳定三种假定有机构成。经济人追求最大效用。效用的来源可以是市场上的商品或劳务,也可以是声望、尊严等其他一些非货币因素。效用最大化动机的基础是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效用最大化的实现过程是人的基本偏好的满足。基本

    2、偏好决定了偏好类型,偏好类型相对稳定,并不因人因时或因地而异。偏好的实现需要相应的资源,而资源的分配通过市场进行。这些市场能够有效地调整参与者的行为。效用最大化、市场均衡和偏好稳定三位一体,构成了“经济分析”的方法论。基于物质产品的经济学定义十分狭隘。这一定义没有恰当地表述市场领域的活动,也没有恰当地表述经济学家要做的事情。基于稀缺资源和各种可供选择目标的经济学定义过于笼统,内容包罗之广超出了经济学家要做的事情。稀缺性与选择是所有资源分配的属性,这些资源的分配通过种种媒介进行,例如政策过程、家庭生活、科学家的行为等。经济学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关键不在于其研究对象,而在于其分析方法。经济分

    3、析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分析工具,能对各种各样的人类行为作出统一的解释。1.2 对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的先驱斯密:经常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去解释政治行为边沁:苦乐原则可以应用于全部人类行为。他研究了刑事处罚、监狱改革、立法、高利贷法、法律体系以及商品和劳务市场。马克思:运用“经济决定论”研究市场行为、政治、婚姻和其他非市场行为。强调物质生产、生产过程和结果。贝克尔大学时期,对社会学家研究的问题和经济学家的分析技巧感兴趣博士论文:歧视经济学,用经济分析考察种族歧视现象以后,又将经济分析应用于生育、教育、时间使用、犯罪、婚姻、社会相互作用。贝克尔的学说在出现时遇到极端的歧视,文章迟迟得不到发表,保守的学术同行

    4、在公开场合对其观点讥笑嘲讽。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分析在解释许多非经济现象负面获得了成功。贝克尔的人力资本和家庭论被奉为经济学的经典。最近20年,运用经济分析研究形形色色问题的诸多文献为经济分析的适用性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支持语言的进化、出席礼拜的频次、死刑、法律制度、动物绝种、自杀现象。1.3 经济分析的核心最大化行为、市场均衡和偏好稳定的综合假定及其不折不扣的运用。经济分析比其他方法更明确更全面地假定最大化行为,假定家庭、厂商或管理者的效用(或福利函数)能够极大化。经济分析还假定存在着不同效率的市场以协调各方参与者(个人、厂商甚至国家)的活动,并使这些行为彼此协调。价格和其他市场手段在社会范围内

    5、分配稀缺资源,因而约束着参与者的欲望并协调他们的行为。这些市场执行着“结构”的职能。经济学家假定偏好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变化,假定不同的人之间的偏好差异不大。稳定的偏好指的是选择的实质性目标,显示了生活的根本方面。偏好稳定的假设为遇见对各种变化的反映提供了基础。经济分析不限于物质产品和欲望,也不限于市场领域。价格所衡量的是使用稀缺资源的机会成本。价格分为货币价格和影子价格。假设一个人仅有的稀缺资源是其有限的时间,那么这些时间将被用于生产各种商品,目标是由此商品带来 的效用最大化(极大化)。在均衡点,所有商品的价格之比必定等于边际效用之比。信息不一定是完备的。(积累信息是需要成本的。)人类

    6、行为存在交易费用。(交易费用也构成成本的一部分。)1.4 经济分析的例子子女“影子价格”的上升会减少对子女的需求。竞争的思想市场比垄断的思想市场更能有效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惩罚犯罪会减少犯罪。恋爱如果某个人对恋爱的预期效用超过恪守独身的效用,那么他就会决定恋爱。有的人宁愿埋头工作而放弃身体的锻炼。原因1:他忽视这样做的后果,或者不懂得身体健康的价值;原因2:对他来说,埋头工作比身体的健康或锻炼更有价值。长寿并不是唯一的目标。知识分子比其他人较少地关心个人报酬而较多地考虑社会福利。?如果有人认为从事学术的、知识的或艺术的工作的货币或心里的预期收益超过从事其他职业的收益,那么他就会选择从事前面的工

    7、作。把思想和艺术市场与普遍商品市场截然区别开来。?从事于智力和艺术工作是供给对需求变化的正常反应。当不同利益集团或赞助人对某一理论探讨和结论的需求增加时,这种需求的增加就会刺激这些方面的供给。某证券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的不同遭遇。商人越来越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原因1:他们的态度受到公众对这一问题的讨论的影响。原因2:在既定的公众“干预”的大气候中,这样的讨论对于最大化他们的利益是必要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抛弃习惯与传统。原因1:由于年轻人受到西方生活方式的诱惑。原因2:对年轻人而言,相对停滞的环境下十分有用的习惯与传统常常成为一个动态社会的障碍。日益增长的时间价值才使他们努力进一步节约使用时间。1.

    8、5 结论虽然经济分析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方法,但是其他学科正在并将继续提供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分析方法。例如:经济分析假定偏好使既定的和稳定的。而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则研究偏好如何形成,偏好如何演进?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所有人类行为均可以视为某种错综复杂的参与者的行为,通过积累适量的信息和其他市场投入要素,使其源于一组稳定偏好的效用极大化。1955年,贝克尔发表博士论文市场歧视。1957年,贝克尔出版专著歧视经济学,获得社会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肯定。1960年代中期开始,经济学家开始严肃地研究种族歧视现象,将经济分析用于“少数民众”的研究。人们的兴趣集中于歧视现象对不同群体的总收入的影响。(1)城市

    9、居民(Urban Resident)对乡村居民(Rural Resident)的歧视可能减少乡村居民的收入,但对城市居民自身的收入有什么影响?(2)如果城市居民在市场中对乡村居民进行歧视是源于自身的自私自利思想,这样可能提高自身的收入,那么如果乡村居民采取报复性的歧视城市居民的行为是否也符合乡村居民自身的利益,是否会提高乡村居民的收入?(3)如果城市居民对乡村居民的歧视会降低自身的收入,那么收入降低的比例是大于还是小于乡村居民收入降低的比例呢?(4)如果市场歧视会使经济上占少数的乡村居民比经济上占多数的城市居民蒙受更多的损失,那么出现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以下的分析将得出如下的结论:(1)

    10、城市居民的对乡村居民的歧视会减少乡村居民的收入,同时也减少自身的收入。(2)乡村居民对城市居民的报复性歧视不但对自己不利,而且会使自身的处境更加恶化。(3)市场歧视现象对经济上占少数的群体(乡村居民)的损害远远超过对经济上占多数的群体(城市居民)的损害。对歧视现象的经济模型有以下这些假设:(1)经济分析局限于一个国家内部两个经济群体之间的经济交往,其中一个群体称为城市居民(U),另一个群体称为乡村居民(R)。(2)经济分析局限于完全竞争状态下,因此不存在垄断因素或者政府的干预。(3)假设每一个群体中只存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和资本(K)。城市中每一单位的劳动和资本完全可以用乡村中每一单位的

    11、劳动和资本来取代,因此在这两个群体中进行交流的是用于生产的要素而不是具体的商品。(4)假定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结合的比例是固定的。乡村中的劳动要素比较丰富,而城市中的资本要素比较丰富,因此乡村得益于向城市输出劳动,城市得益于向乡村输出资本。乡村向城市输出的劳动是其总劳动量与内部使用的劳动量之间的差额,城市向乡村输出的资本也是其总资本量与内部使用的资本量之间的差额。当这两个群体之间不存在歧视现象时,会得到一个完全均衡的状态,产生以下的结果:(1)对每种生产要素的报酬支付与其用于乡村还是城市的经济活动无关;(2)每种商品的价格与其由乡村生产还是城市生产无关;(3)每种生产要素的单位报酬等于其边际产值

    12、。如果城市居民试图歧视乡村居民的劳动与资本,那么他们愿意放弃部分收入,以避免与乡村居民一起工作。(1)这样的歧视(偏好)会减少城市的资本与乡村的劳动结合所能获得净收益,从而导致城市的资本输出量的减少。(2)这样一来也会减少乡村的劳动与城市的资本结合所能获得的收入,乡村的劳动输出也会减少。(3)在新的存在歧视的均衡位置,乡村输出的劳动比不存在歧视时要少,城市输出的资本比不存在歧视时要少。(4)因此资源配置上的这种变化减少了乡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均衡净收入。(5)由于城市居民对乡村居民的歧视损害了乡村居民,同时也损害了城市居民,因此城市居民对乡村居民的歧视不是精明之举。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城市

    13、居民和乡村居民的总收入由于歧视现象的存在而有所减少,但对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影响不尽相同:城市居民中的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和乡村居民中的劳动所有者的收入减少,但是城市居民中的劳动所有者的收入和乡村居民中的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增加。错误的观点:在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中占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者是偏见和歧视的主要受益者。错误的原因:如果歧视偏好使乡村劳动者的工资率低于城市里劳动者的工资率,那么两种工资率的差异便可以视为城市中的资本所有者的利润。正确的观点:歧视现象的存在损害了城市中的资本所有者而对城市中的劳动所有者有益。只有当两种劳动者的工资差异源于因垄断力量造成的价格歧视而不是源于歧视偏好的情况下,这种差异

    14、才会带来利润。如果不存在城市居民对乡村居民的歧视现象,那么这两个群体之间的经济交往将达到最大规模。如果出现歧视现象,那么这两个群体之间的经济交往将减少。随着歧视现象的加剧,两个群体之间的经济交往将进一步减少。当歧视现象发展到足以阻止经济交往的进行时,每一个群体都将处于经济上的孤立,只能依靠本群体自身的资源,每个群体的成员只能彼此在一起劳动,完全的经济孤立将会导致完全的经济封闭。因此,歧视现象的加剧会减少经济交往的进行,而经济交往的减少意味着经济封闭的加剧,所以歧视现象的加剧必然伴随着经济封闭的加剧。我们把针对乡村居民的市场歧视系数(Market Discrimination Coefficie

    15、nt,MDC)定义为城市居民(U)的实际收入与乡村居民(R)的实际收入之比与不存在歧视现象是两者收入之比的差值。令Y(R)和Y(U)分别表示R和U的实际收入,Y0(R)和Y0(U)分别表示不存在歧视现象时各自的收入,那么MDC可以定义为:)()()()(00RYUYRYUYMDC只要MDC0,就存在U(城市居民)对R(乡村居民)的实际歧视现象。如果在城市居民对乡村居民的任何水平上的歧视都引起对乡村居民的有效歧视,那么对于乡村居民而言,与同城市居民进行自由的经济交往时相比,当乡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完全隔绝时自身相对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将会减少。反过来,当乡村居民与城市进行自由的经济交往时,乡村居民获得收

    16、入要大于城市居民所获得的收入。如果城市居民对乡村居民的歧视在各个层次上都引起对乡村居民的有效歧视,那么乡村居民的绝对收入与相对收入将随着歧视程度的加深而不断下降。当歧视现象发展到足以阻止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之间的一切经济交往时,乡村居民的收入为最少,而市场歧视系数为最大。因此,乡村居民不应该在经济上或其他方面采取自我孤立的方法以避免受到城市居民的歧视。完全的经济封闭减少了乡村居民的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因而增加而不是减少了对他们的市场歧视。对乡村居民的歧视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从与城市居民的经济交往中获益过于丰厚。完全的封闭不能避免歧视的不利影响,反而会使这种负面影响加剧。根据贝克尔的证明,在城市居民

    17、对乡村居民的不同层次上的歧视现象都引起对乡村居民的有效歧视的一个充分且必要条件是:这里,Y0(U)和Y0(R)分别表示不存在歧视时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的总收入,L(R)和L(U)分别表示乡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提供的劳动数量。这表明,对乡村居民的实际歧视现象存在的一个必要且充分的条件是:和乡村居民数量上的多数相比,它更是一个经济上的少数群体。人们很早就意识到,歧视现象与被歧视的群体的少数地位有密切关系,但大都认为是其数量上的少数导致了歧视。在自由企业竞争的社会中,研究歧视问题时也使用了少数-多数的分析方法,但是经济上的少数范畴比数量上的少数范畴更为重要。因此,在一个竞争的社会中,经济上的歧视与其经济上

    18、的少数地位有关,而政治上的歧视则与其政治上的少数地位有关。)()()()(00ULRLRYUY第3讲 政治行为的经济分析291.引论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贝克尔:将经济分析应用于政治民主行为。投稿政治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被拒绝。后于1958年发表。安东尼道恩斯:运用类似的方法研究政治行为。不仅影响经济学家,也影响政治学家。302.竞争与民主一种观点:如果一个产业形成垄断,那么政府就要进行政策干预,对自然垄断产业实施政府管制。理由:由于垄断者的定价高于边际成本,因而垄断引起资源配置的失调。而政府的间接调节或直接管制能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19、。谬误之处:政府干预的可取之处并不能说明政府的干预的确会使情形得到改善。“一套政府的决策会使情形得到改善”的阐述同实际的政府决策是两码事。理想状态不等于现实运行。312.1 理想的民主政治中的竞争这一部分试图说明理想条件下民主政治的运行。它揭示,理想状态中的民主同理想的与时常相联系的自由企业制度十分类似。这意味着政治决策取决于选民的价值取向,政府部门可以非常有效的运行。32理想的民主政治:这是一种为达成政治决策而形成的的制度结构,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个人通过广泛的选举而获得某中政治职务。只有一个国家的大部分人口能够参加投票,这个国家才是政治上民主的。在民主政治中,个人(或政党)确实向选民提

    20、出竞选纲领以竞选公职。在理想的民主政治中,自由竞争指的是不存在昂贵的费用或认为的壁垒阻碍个人竞选公职,或妨碍个人向其选民申明主张。理想的民主政治和理想的自由企业制度一样,需要完全竞争。因此,对自由企业经济运行的分析可以用于理解民主政治的运行。任何政党的直接目标是为选民所接受。政党的远大的终极目标包括帮助自己的国家的愿望,或者取得声望与收入的愿望。最典型的愿望是获得权力,也就是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理想的民主政治中必须有言论和表达意愿的自由。完全满足选民偏好的纲领是唯一的均衡纲领,理想的民主政治将完全反映人民的意愿。33假定政治决策是连续数值变量的取值,每个选举人的偏好用这种变量的一个数值表示,政

    21、治选择越接近这一数值,选举人的境况就越好。数值的频次分布将完全体现选民的不同偏好。可以用中位数来代表选民的意愿,因为这种意愿是选举人各种偏好的民主妥协。在两党制和多数原则下,均衡的政治选择等于所定义的选民的意愿。因此,中位数成为均衡的政治选择。每个政党的终极目标是获得政治权力。但是在均衡位置,即使执政党也没有任何政治权力。因为政治决策完全取决于选民意愿,所以政府官员没有任何选择余地。34一个代表时自主行事还是遵从选民的意愿?在理想的民主政治中,除非一个代表遵从其选民的意志,否则他不会在公职上久留。在一个理想的民主政治中,只有最有效率的政党才能生存。如果国家管理产业的费用与产出无关,那么只有管理

    22、费用最低的政党才能维持执政地位。如果最有效率的政党的管理费用等于最有效率的厂商的成本,那么产业由市场来管理和由国家来管理将具有同样的效率。从理论上说政治能够再现自由企业均衡,而且它确实会再现自由企业均衡。新加坡的例子。352.2 实际民主政治中的竞争这一部分试图说明:为什么实际的民主政治与理想的民主政府有显著的不同?实际的的民主政治中的对私人垄断的政府调节是否会使情形改善?36理想的自由企业制度和理想的民主政治同样有效率。问题是:实际的企业制度远离理想的企业制度更甚还是实际的政治制度远离理想的政治制度更甚?每个选民都有一个固定的投票权数:1或0。不管他拥有多少信息,即使去投票,这种政治方面的支

    23、付不是信息全面的。有效率的政党也不足以使选民确信自己比其他政党更有效率。政治组织的庞大规模使政治中的竞争有所减弱。许多公职的候选人都必须有足够的资源去接触无数的选民,使得许多人根本不可能进入这一竞争领域。政治活动的关联性可能妨碍只擅长个别领域的人出面竞选。因为对于一个政治信息有限的选民而言,选择一个人管理所有活动要比选择许多人管理每种活动要更容易。37政治选举是间断性的,而非连续性的。选民的偏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政治领域的不完备性至少与市场领域一样突出,甚至更加严重。如果政府行为的不完备性超过市场活动的不完备性,那么市场的不完备性就不能说明国家干预的合理性。两害择其轻:(1)不去对经济垄断进

    24、行调节,从而承受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2)对经济垄断进行调节,从而蒙受更大的政治不完备性带来的不利影响。思考:中美企业间跨国并购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38第4讲 违法行为的经济分析39当违法的预期效用超过将时间和其他资源用于其他活动所带来的效用时,一个人才会去“违法”。一些人成为“嫌疑犯”不在于他们的基本动机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而在于他们的利益较之成本存在的差异。因此,违法行为理论只是一般选择理论的扩展。404.1 引论20世纪,国家的立法作用急剧扩展,不仅要保护人身财产的安全,而且对许多社会活动制定了各种各样的限制。另一方面,各种违法案件的侦破与定罪的可能性以及惩罚的性质与轻重千差万别。尽管

    25、存在这些差异,但是所有立法实际上都有某些共同的性质。首先,总有一部分公共资源和私人资源被用于防止违法和逮捕嫌疑犯。其次,定罪本身一般不同于实际的惩罚。法律的执行需要借助于一定规模的资源与惩罚。41问题:不同的法律执行需要怎样的资源与惩罚规模?研究的方法:建立衡量违法行为造成的社会损失的模型,并找出使这一损失降至最低的资源支出与惩罚规模的公式。法律执行的最优值主要依赖于逮捕与定罪的费用、惩罚的性质以及嫌疑犯对执行的改变所作出的反应。这里试图以有限的篇幅展示经济分析对这些问题到底能够提供什么样的见识。研究显示,一种行之有效的违法行为理论只是经济学常用的选择理论的扩展而已。424.2 基本分析(1)

    26、违法的成本这里所指的违法不仅包括暴力违法行为,也包括经济违法行为以及一般的违法行为。从一般的经济意义上看(成本法的角度),违法可以看成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根据1967年美国“总统法律实施与司法委员会”的统计,该年度美国发生的危害人身罪、危害财产罪、非法产品与服务以及其他某些犯罪的成本合计148.58亿美元;而用于警察、诉讼和法庭方面的公共支出;教养;对付犯罪的某些私人支出合计61.24亿美元。因此,违法的经济成本为209.82亿美元。实际损失比上述损失还要大很多。43(2)模型违法行为的经济成本背后体现着行为关系:A.违法行为的数量与违法成本之间的关系;B.违法数量与量刑之间的关系;C.违法

    27、、逮捕与定罪数量和在警察与法庭方面的公共支出之间的关系;D.定罪数量与监禁和其他形式惩罚的成本之间的关系;E.违法数量和用于防护的私人支出之间的关系(暂待后述)。44A.损害损害数量随违法活动水平的上升而增加:Hi=Hi(Oi);且Hi=(dHi)/(dOi)0H0这里Hi表示第i种违法活动造成的损害,Oi表示违法活动的水平。违法行为者所得到的社会价值一般会随着违法数量的增加而增加:G=G(O),且G=(dG)/(dO)0;G0D0,if HG45B.逮捕与定罪成本警察与法庭活动的产出和人力、物力及财力的各种投入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A=f(m,r,c)违法活动的增加带来定罪成本的增加:C=C(

    28、A);C=(dC)/(dA)046C.违法数量的多少当某人从事违法行为的预期效用超过将时间及另外的资源用于从事其他活动所带来的效用时,此人便会从事违法行为。违法同定罪可能性、判定有罪后的惩罚、从事合法与其他非法活动可得到的收入、逃避逮捕的机会、违法意愿等其他变量之间存在关联。Oj=Oj(pi,fi,ui)这里,Oj表示特定时期的违法数量;pi表示每个违法案件的定罪可能性,fi表示每个违法案件的惩罚,ui表示所有其他影响的合成变量。pj或fj的任何增加都会减少违法行为的预期效用,因而减少违法的数量。其原因在于,要么违法支付较高价格的可能性增加,要么价格本身在上升。Opj=(Oj)/(pj)0Of

    29、j=(Oj)/(fj)0,(L)/(C)0,(L)/(bf)0目标是通过f,C,或者b的取值使L达到最小。简单起见,假定损失函数等同于违法、定罪以及惩罚造成的实际成本的总损失:L=D(O)+C(p,O)+bfpO社会能够直接控制的变量是对付定罪的可能性p,违法的支出费用C,对判定有罪的每件违法行为的惩罚f以及用b表示的惩罚的形式。49为便于分析,把p和f作为内生变量,而假设C和b为外生变量。为取得L的最优值,需要对L求偏导以得到两个一价最优条件。(L)/(f)=DOf+COf+bfpOf+bpO=o和(L)/(p)=DOp+COp+Cp+bfpOp+bfO=0从而得到D+C=-bfp(1-1/

    30、f)(1)D+C+cp(1/Op)=-bfp(1-1/p),(2)其中f=-(f/o)Of;p=-(p/O)Op.50(1)和(2)等式的左边表示违法数量O增加带来的边际成本,(1)式通过f的减少而导致违法的数量增加,(2)式通过p的减少导致违法数量的增加.由于C0,假定O在D0的范围内,所以由于f的减少而导致的O的数量增加的边际成本必定为正.p的减少会部分地减少对付违法的成本,因此当p减少时导致O的数量的增加带来的边际成本必然少于由于f的减少导致O的数量增加带来的边际成本.51(1)和(2)等式的右边表示违法数量O减少带来的边际收益.由-bfp给定的平均收益为负,如果弹性p和f小于1,则该边

    31、际收益为为正.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社会损失最小,所以f的最优值必定小于1;当Cp充分大时,p的最优值超过1.52因为通过p的改变而改变的O的边际成本小于通过f的改变而改变的O的边际成本,所以p的均衡的边际收益必定小于f的均衡收益.(1)和(2)式表明,当且仅当pf时,p的边际收益的取值可以更小.这是表明违法者对风险持偏重态度因而违法不合算的条件.53如果p和f的取值在违法者总体说来对风险持偏重态度的范围内,那么违法的损失就减至最小.虽然只有违法者的风险态度能够直接决定违法合算与否,但是理性的公共政策通过p和f的取值间接地为违法不合算提供了保证.例如,美国重大犯罪的实际(用弹性衡量)的p对

    32、违法的影响超过了f对违法的影响.这时违法者对风险持偏重态度,违法不合算.54不发达国家的一种普遍的趋势:逮捕与定罪的可能性p很低,但是对判定有罪者施行严厉的惩罚f.一方面通过保持警察和其他支出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对违法行为实施严厉的惩罚而加以补偿.55另外一种可能性:如果违法者对风险持中性态度,也就是说违法的数量只取决于pf,一个为f的同等百分比的增加所补偿的p的减少将不会改变pf,O,D(O)及bfpO,但是会减少社会损失.原因在于,逮捕与定罪成本因p的降低而减少,因此通过降低p使其接近于0,同时充分提高f,从而使得乘积pf导致最优的违法活动数量,从而使损失减到最小程度.如果违法者对风险持回避

    33、态度,通过降低p使其接近于0,社会损失可降至最低.文化大革命时期?564.3 行为关系的变化4.4 罚款(1)福利原理和可转移定价(2)最优条件(3)罚款(4)补偿与刑法4.5 对付违法的私人支出574.6 几点应用(1)最优利益(2)公共政策的效率(3)共谋理论584.7 总结与结论这里运用经济分析探讨了对付违法行为的最优公共决策与最优私人决策.公共决策的变量是用于警察、法庭等方面的支出从而决定逮捕与定罪的可能性(p),惩罚的轻重(f)以及惩罚的形式(b).这些变量的最优取值受到三种行为关系的限制:由一定数量的违法行为(O)引起的损害,达到既定的p的成本,以及p和f的变化对O的影响.59对违

    34、法行为的最优决策可以理解为使违法行为在收入方面造成的社会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的决策.在这些变量不受外部因素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在兼顾p,f,b的情况下使得社会损失达到最小.60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如果执行惩罚的代价非常昂贵,那么在均衡点对p的变化的违法反应弹性一般超过它对f的变化的反应弹性.也就是说,如果违法者的行为与经济活动的行为者类似,那么违法者在边际上是风险回避者,因此违法活动不合算,由违法活动带来的实际收入少于从事风险较低的地合法活动的收入.61事实上,只要p与f选取适合每一个效率水平的最优值,不论效率水平如何,该条件均能满足.如果成本相同,但某一违法造成的损害更大,那么该活动的p与f的最优值就更大.换句话说,对恶性犯罪的处理应该比轻微违法行为的处理更加坚决,更加严厉.一般情况下,罚款优于其它形式的惩罚:它既能惩罚罪犯,又可以补偿社会.这里完全注重于对付违法行为的最优策略,但很少关注实际的公共决策.理性人对于不同活动带来的损害或利益的认识经常存在分歧,但这里假定人们对损害和利益的看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从而可以为这种认识找到一条最优的实现途径.对违法行为的经济分析说明了相应的公共政策也是资源最优配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2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7835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