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类 行为 经济 分析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目录1、经济分析方法的概述 (4)2、歧视现象的经济分析 (32)3、政治现象的经济分析(2课时)4、犯罪行为的经济分析(2课时)5、时间分配的经济分析(2课时)6、家庭生产的经济分析(2课时)7、婚姻现象的经济分析(2课时)8、利他主义的经济分析(2课时)1、经济分析方法的概述经济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其原因不在于它的研究对象或种种定义,而在于它的研究方法。经济分析由经济人、市场均衡和偏好稳定三种假定有机构成。经济人追求最大效用。效用的来源可以是市场上的商品或劳务,也可以是声望、尊严等其他一些非货币因素。效用最大化动机的基础是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效用最大化的实现过程是人的基本偏好的满足。基本
2、偏好决定了偏好类型,偏好类型相对稳定,并不因人因时或因地而异。偏好的实现需要相应的资源,而资源的分配通过市场进行。这些市场能够有效地调整参与者的行为。效用最大化、市场均衡和偏好稳定三位一体,构成了“经济分析”的方法论。基于物质产品的经济学定义十分狭隘。这一定义没有恰当地表述市场领域的活动,也没有恰当地表述经济学家要做的事情。基于稀缺资源和各种可供选择目标的经济学定义过于笼统,内容包罗之广超出了经济学家要做的事情。稀缺性与选择是所有资源分配的属性,这些资源的分配通过种种媒介进行,例如政策过程、家庭生活、科学家的行为等。经济学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关键不在于其研究对象,而在于其分析方法。经济分
3、析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分析工具,能对各种各样的人类行为作出统一的解释。1.2 对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的先驱斯密:经常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去解释政治行为边沁:苦乐原则可以应用于全部人类行为。他研究了刑事处罚、监狱改革、立法、高利贷法、法律体系以及商品和劳务市场。马克思:运用“经济决定论”研究市场行为、政治、婚姻和其他非市场行为。强调物质生产、生产过程和结果。贝克尔大学时期,对社会学家研究的问题和经济学家的分析技巧感兴趣博士论文:歧视经济学,用经济分析考察种族歧视现象以后,又将经济分析应用于生育、教育、时间使用、犯罪、婚姻、社会相互作用。贝克尔的学说在出现时遇到极端的歧视,文章迟迟得不到发表,保守的学术同行
4、在公开场合对其观点讥笑嘲讽。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分析在解释许多非经济现象负面获得了成功。贝克尔的人力资本和家庭论被奉为经济学的经典。最近20年,运用经济分析研究形形色色问题的诸多文献为经济分析的适用性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支持语言的进化、出席礼拜的频次、死刑、法律制度、动物绝种、自杀现象。1.3 经济分析的核心最大化行为、市场均衡和偏好稳定的综合假定及其不折不扣的运用。经济分析比其他方法更明确更全面地假定最大化行为,假定家庭、厂商或管理者的效用(或福利函数)能够极大化。经济分析还假定存在着不同效率的市场以协调各方参与者(个人、厂商甚至国家)的活动,并使这些行为彼此协调。价格和其他市场手段在社会范围内
5、分配稀缺资源,因而约束着参与者的欲望并协调他们的行为。这些市场执行着“结构”的职能。经济学家假定偏好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变化,假定不同的人之间的偏好差异不大。稳定的偏好指的是选择的实质性目标,显示了生活的根本方面。偏好稳定的假设为遇见对各种变化的反映提供了基础。经济分析不限于物质产品和欲望,也不限于市场领域。价格所衡量的是使用稀缺资源的机会成本。价格分为货币价格和影子价格。假设一个人仅有的稀缺资源是其有限的时间,那么这些时间将被用于生产各种商品,目标是由此商品带来 的效用最大化(极大化)。在均衡点,所有商品的价格之比必定等于边际效用之比。信息不一定是完备的。(积累信息是需要成本的。)人类
6、行为存在交易费用。(交易费用也构成成本的一部分。)1.4 经济分析的例子子女“影子价格”的上升会减少对子女的需求。竞争的思想市场比垄断的思想市场更能有效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惩罚犯罪会减少犯罪。恋爱如果某个人对恋爱的预期效用超过恪守独身的效用,那么他就会决定恋爱。有的人宁愿埋头工作而放弃身体的锻炼。原因1:他忽视这样做的后果,或者不懂得身体健康的价值;原因2:对他来说,埋头工作比身体的健康或锻炼更有价值。长寿并不是唯一的目标。知识分子比其他人较少地关心个人报酬而较多地考虑社会福利。?如果有人认为从事学术的、知识的或艺术的工作的货币或心里的预期收益超过从事其他职业的收益,那么他就会选择从事前面的工
7、作。把思想和艺术市场与普遍商品市场截然区别开来。?从事于智力和艺术工作是供给对需求变化的正常反应。当不同利益集团或赞助人对某一理论探讨和结论的需求增加时,这种需求的增加就会刺激这些方面的供给。某证券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的不同遭遇。商人越来越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原因1:他们的态度受到公众对这一问题的讨论的影响。原因2:在既定的公众“干预”的大气候中,这样的讨论对于最大化他们的利益是必要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抛弃习惯与传统。原因1:由于年轻人受到西方生活方式的诱惑。原因2:对年轻人而言,相对停滞的环境下十分有用的习惯与传统常常成为一个动态社会的障碍。日益增长的时间价值才使他们努力进一步节约使用时间。1.
8、5 结论虽然经济分析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方法,但是其他学科正在并将继续提供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分析方法。例如:经济分析假定偏好使既定的和稳定的。而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则研究偏好如何形成,偏好如何演进?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所有人类行为均可以视为某种错综复杂的参与者的行为,通过积累适量的信息和其他市场投入要素,使其源于一组稳定偏好的效用极大化。1955年,贝克尔发表博士论文市场歧视。1957年,贝克尔出版专著歧视经济学,获得社会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肯定。1960年代中期开始,经济学家开始严肃地研究种族歧视现象,将经济分析用于“少数民众”的研究。人们的兴趣集中于歧视现象对不同群体的总收入的影响。(1)城市
9、居民(Urban Resident)对乡村居民(Rural Resident)的歧视可能减少乡村居民的收入,但对城市居民自身的收入有什么影响?(2)如果城市居民在市场中对乡村居民进行歧视是源于自身的自私自利思想,这样可能提高自身的收入,那么如果乡村居民采取报复性的歧视城市居民的行为是否也符合乡村居民自身的利益,是否会提高乡村居民的收入?(3)如果城市居民对乡村居民的歧视会降低自身的收入,那么收入降低的比例是大于还是小于乡村居民收入降低的比例呢?(4)如果市场歧视会使经济上占少数的乡村居民比经济上占多数的城市居民蒙受更多的损失,那么出现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以下的分析将得出如下的结论:(1)
10、城市居民的对乡村居民的歧视会减少乡村居民的收入,同时也减少自身的收入。(2)乡村居民对城市居民的报复性歧视不但对自己不利,而且会使自身的处境更加恶化。(3)市场歧视现象对经济上占少数的群体(乡村居民)的损害远远超过对经济上占多数的群体(城市居民)的损害。对歧视现象的经济模型有以下这些假设:(1)经济分析局限于一个国家内部两个经济群体之间的经济交往,其中一个群体称为城市居民(U),另一个群体称为乡村居民(R)。(2)经济分析局限于完全竞争状态下,因此不存在垄断因素或者政府的干预。(3)假设每一个群体中只存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和资本(K)。城市中每一单位的劳动和资本完全可以用乡村中每一单位的
11、劳动和资本来取代,因此在这两个群体中进行交流的是用于生产的要素而不是具体的商品。(4)假定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结合的比例是固定的。乡村中的劳动要素比较丰富,而城市中的资本要素比较丰富,因此乡村得益于向城市输出劳动,城市得益于向乡村输出资本。乡村向城市输出的劳动是其总劳动量与内部使用的劳动量之间的差额,城市向乡村输出的资本也是其总资本量与内部使用的资本量之间的差额。当这两个群体之间不存在歧视现象时,会得到一个完全均衡的状态,产生以下的结果:(1)对每种生产要素的报酬支付与其用于乡村还是城市的经济活动无关;(2)每种商品的价格与其由乡村生产还是城市生产无关;(3)每种生产要素的单位报酬等于其边际产值
12、。如果城市居民试图歧视乡村居民的劳动与资本,那么他们愿意放弃部分收入,以避免与乡村居民一起工作。(1)这样的歧视(偏好)会减少城市的资本与乡村的劳动结合所能获得净收益,从而导致城市的资本输出量的减少。(2)这样一来也会减少乡村的劳动与城市的资本结合所能获得的收入,乡村的劳动输出也会减少。(3)在新的存在歧视的均衡位置,乡村输出的劳动比不存在歧视时要少,城市输出的资本比不存在歧视时要少。(4)因此资源配置上的这种变化减少了乡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均衡净收入。(5)由于城市居民对乡村居民的歧视损害了乡村居民,同时也损害了城市居民,因此城市居民对乡村居民的歧视不是精明之举。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城市
13、居民和乡村居民的总收入由于歧视现象的存在而有所减少,但对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影响不尽相同:城市居民中的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和乡村居民中的劳动所有者的收入减少,但是城市居民中的劳动所有者的收入和乡村居民中的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增加。错误的观点:在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中占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者是偏见和歧视的主要受益者。错误的原因:如果歧视偏好使乡村劳动者的工资率低于城市里劳动者的工资率,那么两种工资率的差异便可以视为城市中的资本所有者的利润。正确的观点:歧视现象的存在损害了城市中的资本所有者而对城市中的劳动所有者有益。只有当两种劳动者的工资差异源于因垄断力量造成的价格歧视而不是源于歧视偏好的情况下,这种差异
14、才会带来利润。如果不存在城市居民对乡村居民的歧视现象,那么这两个群体之间的经济交往将达到最大规模。如果出现歧视现象,那么这两个群体之间的经济交往将减少。随着歧视现象的加剧,两个群体之间的经济交往将进一步减少。当歧视现象发展到足以阻止经济交往的进行时,每一个群体都将处于经济上的孤立,只能依靠本群体自身的资源,每个群体的成员只能彼此在一起劳动,完全的经济孤立将会导致完全的经济封闭。因此,歧视现象的加剧会减少经济交往的进行,而经济交往的减少意味着经济封闭的加剧,所以歧视现象的加剧必然伴随着经济封闭的加剧。我们把针对乡村居民的市场歧视系数(Market Discrimination Coefficie
15、nt,MDC)定义为城市居民(U)的实际收入与乡村居民(R)的实际收入之比与不存在歧视现象是两者收入之比的差值。令Y(R)和Y(U)分别表示R和U的实际收入,Y0(R)和Y0(U)分别表示不存在歧视现象时各自的收入,那么MDC可以定义为:)()()()(00RYUYRYUYMDC只要MDC0,就存在U(城市居民)对R(乡村居民)的实际歧视现象。如果在城市居民对乡村居民的任何水平上的歧视都引起对乡村居民的有效歧视,那么对于乡村居民而言,与同城市居民进行自由的经济交往时相比,当乡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完全隔绝时自身相对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将会减少。反过来,当乡村居民与城市进行自由的经济交往时,乡村居民获得收
16、入要大于城市居民所获得的收入。如果城市居民对乡村居民的歧视在各个层次上都引起对乡村居民的有效歧视,那么乡村居民的绝对收入与相对收入将随着歧视程度的加深而不断下降。当歧视现象发展到足以阻止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之间的一切经济交往时,乡村居民的收入为最少,而市场歧视系数为最大。因此,乡村居民不应该在经济上或其他方面采取自我孤立的方法以避免受到城市居民的歧视。完全的经济封闭减少了乡村居民的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因而增加而不是减少了对他们的市场歧视。对乡村居民的歧视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从与城市居民的经济交往中获益过于丰厚。完全的封闭不能避免歧视的不利影响,反而会使这种负面影响加剧。根据贝克尔的证明,在城市居民
17、对乡村居民的不同层次上的歧视现象都引起对乡村居民的有效歧视的一个充分且必要条件是:这里,Y0(U)和Y0(R)分别表示不存在歧视时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的总收入,L(R)和L(U)分别表示乡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提供的劳动数量。这表明,对乡村居民的实际歧视现象存在的一个必要且充分的条件是:和乡村居民数量上的多数相比,它更是一个经济上的少数群体。人们很早就意识到,歧视现象与被歧视的群体的少数地位有密切关系,但大都认为是其数量上的少数导致了歧视。在自由企业竞争的社会中,研究歧视问题时也使用了少数-多数的分析方法,但是经济上的少数范畴比数量上的少数范畴更为重要。因此,在一个竞争的社会中,经济上的歧视与其经济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