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五线谱)苏少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五单元 听:赶花会 对花-教案、教学设计-市级优课-(配套课件编号:31b77).doc

  • 上传人(卖家):老黑
  • 文档编号:567666
  • 上传时间:2020-06-08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五线谱)苏少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五单元 听:赶花会 对花-教案、教学设计-市级优课-(配套课件编号:31b77).doc》由用户(老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音乐 五线谱苏少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五单元 听:赶花会 对花_教案、教学设计_市级优课_配套课件编号:31b77 五线谱 苏少版 三年级 下册 第五 单元 花会 教案 教学 设计 市级优课 配套 下载 _三年级下册_苏少版_音乐_小学
    资源描述:

    1、戏说黄梅戏说黄梅 教材分析: 对花选自苏少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赶花会 第二课时。 对花选自黄梅戏打猪草 ,其唱腔属于“花腔” ,即 民间小调。其节拍平稳,节奏灵活,曲调明快流畅,生活气息浓厚, 地方特色和民歌色彩鲜明。 对花是以花为主题的问答式对歌,各种各样的花作为艺术符 号,被置于唱词之中,以景设喻,借花抒情,引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 联想。作品中保留了较多的口语和方言,比较典型的如“么”代“什 么” , “么用处” “么杆子么叶” ,都是安徽安庆的方言。语言的地方色 彩增添了作品的乡土气息。 “呀子咿呀子” “得儿喂, 得儿喂的喂上喂” 等衬词,使作品既有民歌的风味,又创造了更多的表演空间。两

    2、个主 人公借着衬词所做的风趣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 1、 初步感知黄梅戏,了解黄梅戏的风格特点。 2、 通过欣赏,了解什么是“对唱” ,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 述什么是对唱。 3、 初步了解黄梅戏的唱腔, 分为三类: “花腔” “正腔” “彩 腔” 。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感受黄梅戏的风格特点,并了解黄梅戏的由来。 2、 尝试亲自唱一唱黄梅戏,并了解戏曲文化,初步喜欢黄 梅戏。 3、 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做“对唱” ,并在歌曲中用 这样的形式来表现对花 。 课前准备:音响资料,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 童谣导入 1、 欣赏春天的花 ,背景用对花伴奏音乐。 师:小朋友

    3、们,春暖花开,繁花似锦,让我们在优美的旋律中, 一起来欣赏春天美丽的花朵。 2、 画面停留在荞麦花。 师:刚刚的画面中,出现了很多我们熟悉的花,像桃花,樱花, 梅花, 这些都在点缀着美丽的春天。 那看一看画面, 现在是什么花呢? 你看到这朵花会有什么问题呢 3、 出示童谣,教师读一读。 师:老师来问一问,看看小朋友们发现那里喝你们不一样。 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 没有杆子没有叶, 开的什么花?结的什么籽?磨得什么粉?做的什么 粑?此花叫做什么花? 4、 学生拍着手,跟着老师读一读。 5、 听老师读一读,和你们读的哪里不一样。 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丢下

    4、一粒籽,发了一颗芽。么 杆子么叶,开的什么花?结的什么籽,磨的什么粉,做的什么粑?此 花叫做什么花? 6、 介绍安徽安庆方言。 “么”读 mo “颗”读 ko 学生跟着老师读一读安徽安庆方言。 7、 听老师唱一唱,你又发现哪里不同了么? 8、 出示衬词,了解含义,并唱一唱衬词。 9、 小结,揭题 了解黄梅戏的由来,并请读一读黄梅戏的定义,加深对黄梅戏概 念的了解。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在安徽安庆一带发展,过去在街头 演唱。黄梅戏用安庆方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 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腻,以这是活泼著称。其曲调 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通俗易

    5、懂,易于普 及,深为各地群众喜爱。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切身环境出发,层层深入。开始将孩子们带 入一个花的世界,用自己的方式来提问,在和老师的安徽安庆方言对 比,了解安徽安庆方言。之后加入唱一唱,结合方言,一字多音,衬 词等元素,开始对黄梅戏有所了解。 二、 新授对花 1、 聆听全曲,找一找,这个究竟是什么花?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究竟是什么花?在熟悉的旋律出现 的时候跟着音乐唱一唱。 2、 跟教师用安庆方言来读一读答案。 让我们用当地的安庆方言一起来说一说答案。 3、 再次聆听,请小朋友们思考一下,用了怎么样的演唱形 式。 师:小朋友们,用你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一下,什么叫“对唱”? 对唱指

    6、的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4、 尝试唱一唱黄梅戏,并解决难点。 A、 “田埂”长音的唱法。 师: 见过田埂没, 有什么特点?对了, 田埂的特点就是又细又长, 歌曲的旋律也是用了一字多音来表现田埂的又细又长。 B、解决难点 问和答的语气怎么解决? 5、 跟着伴奏轻轻的唱一唱。 6、 采用“对唱”的演唱形式,让学生参与并唱一唱。 7、 小结: 这种唱法属于黄梅戏唱腔中间的 “花腔” 。 “花腔” 即民间小调。其曲调的共同特点就是生活气息浓厚,地方特色强, 民歌色彩重,一般比较明快、流畅。代表作为打猪草 。 8、 欣赏完整版对花 师: 下面请小朋友们完整的欣赏由我们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吴琼老师所

    7、表演的对花 。 设计意图:通过听,学,唱,让孩子们自己总结出“对唱”的概 念,并亲自体验这种演唱形式。了解并掌握黄梅戏的唱法,感受生活 气息浓厚,地方色彩强,民歌色彩重,旋律清新活泼,展现了一幅富 有情趣的农村生活画面,表现了农村少年美好的心灵世界,展现出农 村生活的场景和田野风韵,散发着田野的芳香,弥漫着自然纯朴的乡 土气息。 三、 拓展 1、 欣赏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 师: 小朋友们, 让我们感受一下这段音乐, 和我们刚刚的 对花 , 有哪里不同? 2、了解乐曲背景: 故事讲述,董永家贫,父亡,卖身傅员外为奴三年,得资葬父。 玉帝七个女儿戏于鹊桥,窥视人间,最小的七仙女钟情于

    8、董永,只身 下凡,与其结为夫妻。为将董永三年长工改为百日;七仙女邀众姐相 助,一夜之间织成锦绢十匹,夫妻双双回转家门。此时玉帝得知七仙 女下凡之事,震怒,令其即刻回宫,否则祸及董永。七仙女无奈,忍 痛泣别,留下千古憾事。 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 ,移植自青阳 腔,经历代艺人的表演加工而具本剧种特色。 3、跟着琴唱一唱,感受一下字正腔圆的感觉。 师:这个属于黄梅戏唱腔中的正腔,又称“主调” ,基本上是已 经板腔化了的声腔,是黄梅戏中最重要、最复杂、最具有代表性的一 种唱腔,代表作品有天仙配 。 4、 欣赏黄梅戏女驸马中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 。 师:老师也学了一段,想表演给你们看,你们听一听,这个唱腔

    9、 属于黄梅戏唱腔中的“彩腔” 。 5、 歌曲背景 少女冯素珍与青年李兆廷自幼同窗共读,及长,订下鸳盟。后李 父横遭奸臣谋害,家道中落。兆廷回乡避祸,前往冯家告贷。素珍后 母王氏逼他退婚。素珍深爱兆廷,相约会于后花园,赠银一百两,以 济困厄之急。又赠玉麒麟一只,以示永不变心。不料王氏闻风赶到, 诬陷兆廷为盗,将其送官究办,并将素珍另配。素珍不从, 女扮男 装进京寻访哥哥少英,但遍寻无着,偶见招考皇榜,急中生计,冒充 李兆廷之名应试,得中头名状元。皇帝见其才貌出众,招为驸马。素 珍推辞不得,十分焦急。八府巡按张绍民前来拜访新科状元,寒暄之 后,素珍认出他竟是哥哥冯少英。两人正共谋脱身之计,不意圣旨

    10、传 来,令驸马随即进宫与公主完婚。洞房之夜,公主见驸马迟迟不肯入 寝,疑窦顿生。经再三诘问,素珍被迫吐露真情,公主大怒,要面奏 父王,以惩素珍欺君罔上之罪。素珍恳切陈词,晓以利害,为保全公 主名节和皇家声誉,以不声张为宜。翌日,公主请求父王赦免素珍, 皇帝迫于情势,收素珍为义女。冯少英上殿代妹请罪,宰相借此机会 作媒,奏请将少英招为附马。素珍救出兆廷,由兆廷顶状元之名。皇 宫张灯结彩,两位驸马同时完婚。 6、 了解什么叫彩腔 彩腔,指的是曲调欢快流畅,以表现欢快、抒情的情绪见长。 7、 学一学身段,手势,加入歌曲中表现。 、 8、 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学习身段动作,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黄

    11、 梅戏的唱腔和身段手势,从而喜欢上黄梅戏。 教学反思: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 于安徽安庆1-4 。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 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 迎5-6 。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 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 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 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 成

    12、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7 。 黄梅戏前身即采茶调、采子、黄梅调等,后称黄梅戏。起源于黄 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采茶调,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流 播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周边的广袤区域。邢 绣娘、余海先等一批先辈艺术家为黄梅戏的形成、发展和流播作出过 杰出的贡献8 。 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发展于安徽,尤其是上世纪 50 年代,安徽 省黄梅戏剧团将黄梅传统剧目董永卖身改编成天仙配搬上银 幕后,黄梅戏享誉海内外,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1920 年的安徽 宿松县志上记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 亦称黄梅戏。”中国戏曲曲艺词典黄梅戏条目为:“黄

    13、梅戏,戏曲 剧种。旧称黄梅调。流行于安徽及江西、湖北部分地区,源于湖北 黄梅一带的采茶歌。”1959 年,由安徽省文化局编、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安徽戏曲选集序中写道:“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县的采茶 歌,清道光以后流入安庆地区。”中国戏曲史家、戏曲理论家周贻白 在中国戏曲史发展纲要中说:“黄梅戏,源自湖北黄梅县采茶戏。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 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 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 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 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

    14、肃庄重,优美大方。黄梅戏 以抒情见长, 韵味丰厚, 唱腔纯朴清新, 细腻动人, 以明快抒情见长,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 在音乐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 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黄梅戏正式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 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 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 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多用“衬词”如“呼舍”、“喂却”之类。 有“夫妻观灯”、 “蓝桥会”、 “打猪草”等; 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 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有“梁祝”、“天仙

    15、配”等。 现代黄梅戏在音乐方面增强了“平词”类唱腔的表现力,常用于大段抒 情、叙事,是正本戏的主要唱腔;突破了某些“花腔”专戏专用的限制, 吸收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创造了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黄梅戏 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适合于表现 多种题材的剧目。 黄梅戏对花 ,是打猪草选段,唱腔活泼、幽默,以对唱 的形式来探讨花的问题。 打猪草生动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善良淳朴 的美好心灵。在教学中,适当地讲述了打猪草的故事情节。 因此,学生学起来显得很轻松。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 都喜欢展示自我,只有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运用灵活多变的教 学方法, 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喜欢音

    16、乐课。 这节课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 体现了音乐的戏曲性 这是一堂戏曲课,在课前戏曲氛围的创设:挂上大脸谱,多 媒体播放戏曲精典唱腔等。又设计了学生随锣鼓做动作进教室,感受 戏曲的节奏特点。 2、 重视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 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在学校课题的指引下,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重 视采取肯定的、积极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的确,激励性评价可以 激活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这堂课中,课堂气氛 活跃,学生表现了很强的学习及表演欲望,敢说敢演,我想与有效的 课堂激励评价是分不开的。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我都进行了有效的 评价,课堂评价创

    17、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引导 合作 在理解“对花”这一概念,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来提问题,提出 问题后,学生再进行思考和探究,形成结论后教师归纳,这样学生在 产生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培养 了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的习惯,同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了 学习的乐趣。 同时还注重合作学习,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等多 种合作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如在学唱对花时, 我采用了师生接龙,生生接龙的方式;在戏曲动作创编时,我又要求 学生用小组合作进行创编,力求动作富有创新,最后再进行小组形式 上台展示,这样不但体现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 作精神,同时在合作中又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让每一 位学生都能自信的学,大胆的表演。 4、 不足之处: (1)教师动作不够规范 (2)语言不够简练 (3)教学组织能力有待于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五线谱)苏少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五单元 听:赶花会 对花-教案、教学设计-市级优课-(配套课件编号:31b77).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7666.html
    老黑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