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与营养素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能量与营养素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能量 营养素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二章第二章 能量与营养素能量与营养素一、产能营养素和生理有效能量一、产能营养素和生理有效能量能量单位:焦耳(Joule,简称J)产能营养素生理有效能量2023-5-1第一节第一节 能能 量量二、决定人体能量消耗的因素二、决定人体能量消耗的因素(一)基础代谢2023-5-1影响基础代谢的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因素年龄年龄性别性别体表体表面积面积环境温环境温度与气候度与气候激素激素其他因素其他因素二、决定人体能量消耗的因素二、决定人体能量消耗的因素(一)基础代谢1.体表面积2023-5-1二、决定人体能量消耗的因素二、决定人体能量消耗的因素(二)食物热效应(三)体力活动2023-5-1三、膳食能量推
2、荐摄入量与食物来源三、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与食物来源2023-5-1蛋白质01脂肪02糖类03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30%糖类占55%65%一、概述一、概述(一)蛋白质的百分含量(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构成和修复机体的组织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供给能量2023-5-1第二节第二节 蛋白质蛋白质二、蛋白质的需要量二、蛋白质的需要量(一)氮平衡(一)氮平衡 B=I B=I(U+F+SU+F+S)B0,摄入量排出量,为正氮平衡 B0,摄入量排出量,为负氮平衡 B0,摄入量排出量,为零氮平衡2023-5-1二、蛋白质的需要量二、蛋白质的需要量(二)蛋白质的需要量成人按0.8g(kgd)摄
3、入蛋白质为宜我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成人推荐量为1.16 g(kgd)。中国推荐的RNI值在1.01.2g/kg体重,按能量计算,蛋白质摄入占膳食总热能的10%14%。2023-5-1二、蛋白质的需要量二、蛋白质的需要量(三)蛋白质营养失调对人体的影响(三)蛋白质营养失调对人体的影响1.膳食中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干型、湿型、复合型2.膳食中蛋白质摄入过高2023-5-1三、必需氨基酸三、必需氨基酸(一)氨基酸两个来源经消化酶水解成氨基酸和小分子的肽后方能被人体吸收(二)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有9种2023-5-1三、必需氨基酸三、必需氨基酸(三)氨基酸模式2023-5-1三、必需氨基酸
4、三、必需氨基酸(三)氨基酸模式2023-5-1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乳中的酪蛋白蛋类中的卵白蛋白氨基酸虽然种类齐全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小麦中的麦胶蛋白氨基酸种类不齐全玉米中的玉米胶蛋白肉皮中的胶原蛋白三、必需氨基酸三、必需氨基酸(三)氨基酸模式限制性氨基酸2023-5-1四、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四、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一)蛋白质的含量(一)蛋白质的含量(二)蛋白质消化率(二)蛋白质消化率2023-5-1四、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四、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三)蛋白质的利用率(三)蛋白质的利用率1 1蛋白质生物价蛋白质生物价2023-5-12023-5-1四、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
5、价四、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三)蛋白质的利用率(三)蛋白质的利用率2.2.蛋白质净利用率蛋白质净利用率反映食物中蛋白质实际被利用的程度反映食物中蛋白质实际被利用的程度2023-5-1四、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四、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三)蛋白质的利用率3 3蛋白质功效比值蛋白质功效比值反映蛋白质用于机体生长的效率反映蛋白质用于机体生长的效率2023-5-1四、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四、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三)蛋白质的利用率(三)蛋白质的利用率4 4氨基酸评分氨基酸评分被测食物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的评分,即为该种被测食物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的评分,即为该种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2
6、023-5-1四、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四、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四)蛋白质互补作用(四)蛋白质互补作用在蛋白质生物价的提高、膳食调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2023-5-1大豆、玉米、小米按52%、23%、25%的比例混合食用,蛋白质的生物价能提高吗?四、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四、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四)蛋白质互补作用(四)蛋白质互补作用膳食调配时,应遵循三个方面的原则。膳食调配时,应遵循三个方面的原则。食物的生物学种属越远越好,可将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进行混合;搭配的种类越多越好;食用时间越近越好,同时食用最好,时间间隔不要超过5h,且其互补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如超过8h,食物
7、之间便不再起互补作用。2023-5-1五、食品加工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影响五、食品加工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影响其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营养素发生一系列的理化变化,使食品增加色、香、味,改善感官性状。因烹制方法不当,通过流失(蒸发、渗出和溶解)和破坏(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两个途径而损失。2023-5-1六、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六、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中国人的膳食蛋白质主要从肉类(畜、禽肉)、蛋类、奶类、鱼类、豆类、硬果类、薯类及谷类等食物中取得。我国的膳食以谷类为主食,植物性蛋白质是人们膳食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合理利用植物性蛋白质。2023-5-1碳水化合物,也称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多
8、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因分子式中氢和氧的比例恰好与水相同为21而得名。甲醛(CH2O)2023-5-1第三节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提供和储存能量提供和储存能量构成组织及重要生命物质构成组织及重要生命物质节约蛋白质作用节约蛋白质作用抗生酮作用抗生酮作用解毒功能解毒功能提供膳食纤维提供膳食纤维2023-5-1一、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一、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2023-5-1(1)葡萄糖:机体最方便吸收、利用(2)果糖:饮料、冷冻食品生产重要原料(3)半乳糖:吸收速度较快二、食品中重要的糖类物质二、食品中重要的糖类物质(一)糖(一)糖1.单糖单糖2023-5-1麦芽糖食品工业中重要的糖质原料
9、。其甜度约为蔗糖的1/2异构乳糖在天然界不存在。乳制品可含有一定量的异构乳糖蔗糖蔗糖是天然食品,是安全的营养型甜味剂乳糖哺乳动物乳汁的主要成分,婴儿主要食用的糖类物质2.双糖双糖二、食品中重要的糖类物质二、食品中重要的糖类物质(一)糖 2.2.双糖双糖二、食品中重要的糖类物质二、食品中重要的糖类物质3.3.糖醇糖醇山梨醇:不受胰岛素的控制,适于在糖尿病人的专用食品中为作甜味剂使用。木糖醇:预防和控制龋齿的作用,目前在口香糖生产中被广泛应用。麦芽糖醇:功能性甜味剂,用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者的保健食品中。2023-5-1二、食品中重要的糖类物质二、食品中重要的糖类物质(二)寡糖(二)寡糖又称低
10、聚糖,是指由39个单糖以糖苷键聚合而成的糖类。低聚果糖、低聚乳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甘露糖、大豆低聚糖。甜度通常只有蔗糖的30%60%。人体难以消化吸收,是理想的功能性甜味剂,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双歧杆菌的活化和增殖,有利于肠道的健康。具有某些食用纤维的生理功能。2023-5-12023-5-1淀 粉 是 人 体能量主要来源直 链 淀 粉(糖淀粉)与支链淀粉(胶淀粉)糖 原 也 叫 动物性淀粉1n糊 精 是 淀 粉分解的中间产物,其甜度低于葡萄糖n食 品 工 业 中常被用来增稠、稳定或保水2树 胶 也 称 植物胶,包括植物分泌胶如阿拉伯胶和种子胶海 藻 胶
11、来 自海藻类,如琼脂、红藻胶3四、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四、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我国居民糖类的摄入量应占膳食总能量的55%65%为宜糖类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如粮谷类、薯类和根茎类食物中都含有丰富的淀粉。单糖和双糖除一部分存在于水果、蔬菜等天然食物中外,主要来源有甜味水果、蜂蜜、蔗糖、糖果、甜食、糕点和含糖饮料等。各种乳及乳制品中的乳糖是婴儿最重要的糖类。2023-5-1一、脂类的生理功能一、脂类的生理功能供给能量供给能量构成身体成分构成身体成分供给必需脂肪酸供给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调节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调节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增加饱腹感和改善食品感官性状增加饱腹
12、感和改善食品感官性状2023-5-1第四节第四节 脂脂 类类一、脂肪与脂肪酸及其功能一、脂肪与脂肪酸及其功能(一)脂肪1.1.脂肪的组成脂肪的组成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油和脂2.2.脂肪营养价值的评价脂肪营养价值的评价脂肪的消化率:与熔点成反比,熔点在50以上的脂肪不易消化吸收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植物油的营养价值高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植物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特别是谷类种子的胚油中维生素E更多2023-5-1一、脂肪与脂肪酸及其功能一、脂肪与脂肪酸及其功能(二)脂肪酸具有甲基端和羧基端的碳氢链,基本分子式为CH3CH2nCOOH按碳链长度不同分类,可被分成短链(含46个碳原子)脂肪酸
13、;中链(含814个碳原子)脂肪酸;长链(含1618个碳原子)脂肪酸和超长链(含20个或更多碳原子)脂肪酸四类按饱和度分类它可分为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两大类脂肪酸按空间结构不同分为顺式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脂肪酸按双键位置分类,碳原子的排列一般从甲基端(CH3-)的碳(为碳)起,计算不饱和脂肪酸中不饱和键的位置2023-5-1一、脂肪与脂肪酸及其功能一、脂肪与脂肪酸及其功能(三)必需脂肪酸一类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需要而必需从外界摄取的脂肪酸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最好的食物来源是植物油类2023-5-1DHA有什么功能?三、类脂及其功能三、类脂及其功能是一种在某些理化性
14、质上与脂肪相似的物质,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磷脂;糖脂;脂蛋白;固醇类。磷脂对脂肪的吸收和运转以及储存脂肪酸、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含于蛋黄、瘦肉、脑、肝和肾中。最重要的固醇是胆固醇,人体每天约合成胆固醇11.2g,而在肝脏中的合成量则占总合成量的80%。胆固醇可直接被人体吸收。2023-5-1人体会出现胆固醇缺乏吗?四、食品加工贮藏对脂类的影响四、食品加工贮藏对脂类的影响加工涉及脂肪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的改变,也具有一定的营养学意义。贮藏不当会出现脂肪氧化现象,脂类发生的任何明显的自动氧化或催化氧化作用都将降低必需脂肪酸的含量。2023-5-1五、脂肪的食物来源五、脂肪的食物来源
15、脂肪能量所占总能量的百分比,儿童和青少年为25%35%,成人为20%30%。饱和脂肪酸(s)、单不饱和脂肪酸(m)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之间的比例,大多认为以s:m:p=l:1:1。(n-6):(n-3)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二者之比为(46):1。膳食中脂类的主要来源为植物油和动物脂肪。能量摄入太高而出现各种病症。2023-5-12023-5-1一、概述一、概述(一)矿物质的分类(一)矿物质的分类1.1.常量元素常量元素常量元素又称宏量元素,其含量在人体内大于0.01%体重的矿物质。有钾(K)、钠(NA)、钙(Ca)、镁(Mg)、硫(S)、磷(P)、氯(Cl)七种。2.2.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微量元素
16、又称痕量元素,其含量在人体内小于0.01%体重的矿物质。2023-5-1第五节第五节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一、概述一、概述(一)矿物质的分类(一)矿物质的分类2023-5-1微量元素摄入量越多越好吗?一、概述一、概述(二)矿物质的特点(二)矿物质的特点矿物质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和饮水中摄取矿物质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和饮水中摄取矿物质在体内的分布极不均匀,同一元素在不同的机体组织、器矿物质在体内的分布极不均匀,同一元素在不同的机体组织、器官中的含量也有很大差异官中的含量也有很大差异矿物质相互之间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矿物质相互之间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某些微量元素在体内虽需要量很
17、少,但其生理剂量与中毒剂量范某些微量元素在体内虽需要量很少,但其生理剂量与中毒剂量范围狭窄,摄入过多易产生毒性作用围狭窄,摄入过多易产生毒性作用2023-5-12023-5-1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维持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组成激素、维生素、蛋白质和多种酶类的成分一、概述一、概述(三三)矿物质的)矿物质的生理功能生理功能2023-5-1肉、鱼、禽、蛋米、面及其制品带阴离子非金属元素较多的食品称为酸性食品蔬菜、水果、豆类带阳离子金属元素较多的食品称为碱性食品一、概述一、概述(五)食品中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五)食品中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矿物元素被人体吸收利用率,决定于矿物质的总量、元
18、素的化学形式、矿物元素被人体吸收利用率,决定于矿物质的总量、元素的化学形式、颗粒大小、食物分解成分、颗粒大小、食物分解成分、pHpH、食品加工及人体的机能状态等因素、食品加工及人体的机能状态等因素的影响。的影响。(六)食品加工对矿物质含量的影响(六)食品加工对矿物质含量的影响1.1.烫漂:烫漂和沥滤对矿物质影响很大,主要与溶解度有关烫漂:烫漂和沥滤对矿物质影响很大,主要与溶解度有关2.2.烹调:损失程度和烹饪方法的不同有关烹调:损失程度和烹饪方法的不同有关3.3.碾磨:碾磨次数越多,损失率越高碾磨:碾磨次数越多,损失率越高2023-5-1二、常量矿物元素二、常量矿物元素(一)钙(一)钙占人体总
19、质量的占人体总质量的1.5%1.5%2.0%2.0%,正常人体内含有,正常人体内含有100010001200g1200g的钙。的钙。其中大约其中大约99%99%的钙是以羟磷灰石结晶形式集中在骨骼和牙齿内,其的钙是以羟磷灰石结晶形式集中在骨骼和牙齿内,其余余1%1%以游离或结合状态存在于体液和软组织中,称为混溶钙池以游离或结合状态存在于体液和软组织中,称为混溶钙池1.1.生理功能生理功能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维持所有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维持所有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体内酶的活动;调节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钙还是血液凝固、促进体内酶的活动;调节神经和肌肉的兴奋
20、性;钙还是血液凝固、激素分泌、维持酸碱平衡等不可缺少的物质激素分泌、维持酸碱平衡等不可缺少的物质2023-5-1二、常量矿物元素二、常量矿物元素(一)钙(一)钙2.2.吸收吸收钙的吸收钙的吸收 主动吸收主动吸收 被动吸收被动吸收 促进钙吸收的主要因素促进钙吸收的主要因素 对钙吸收不利的主要因素对钙吸收不利的主要因素2023-5-1怎样补钙怎样补钙最有效?最有效?二、常量矿物元素二、常量矿物元素(一)钙(一)钙3.3.代谢:机体根据需要来调节体内钙的吸收、排泄与储存代谢:机体根据需要来调节体内钙的吸收、排泄与储存4.4.缺乏与过量缺乏与过量钙缺乏症是较常见的营养性疾病。高钙摄入能影响铁、锌、镁、
21、磷的生钙缺乏症是较常见的营养性疾病。高钙摄入能影响铁、锌、镁、磷的生物利用率物利用率5.5.供给量及食物来源:每日膳食中钙的摄入量成人为供给量及食物来源:每日膳食中钙的摄入量成人为800mg800mg乳及乳制品含钙丰富,吸收率高,是钙的重要来源乳及乳制品含钙丰富,吸收率高,是钙的重要来源2023-5-12023-5-1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生命物质的重要物质;参与能量代谢;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 二、常量矿物元素二、常量矿物元素(二)磷(二)磷主要在小肠吸收。正常膳食中磷吸收率为60%70%。VD可促进磷的吸收。代谢过程与钙相似不易发生由膳食而引起的磷缺乏或过量成人每日700mg。磷在食物中分布很
22、广生理功能吸收与代谢缺乏与过量供给量及食物来源12342023-5-1生理功能细胞外液渗透细胞外液渗透压,保持细胞压,保持细胞外液容量;维外液容量;维持体液的酸碱持体液的酸碱平衡;增强神平衡;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经肌肉兴奋性吸收和代谢主要在小肠,主要在小肠,吸收率极高,吸收率极高,几乎全部被吸几乎全部被吸收;还从汗液收;还从汗液中排出中排出摄入量与食物来源建议健康成年建议健康成年人人6g6g食盐食盐我国居民摄入我国居民摄入量已达量已达12g12g二、常量矿物元素二、常量矿物元素(三)钠(三)钠2023-5-1生理功能参与细胞新陈参与细胞新陈代谢和酶促反代谢和酶促反应。维持渗透应。维持渗透压和酸碱
23、平衡。压和酸碱平衡。维持跨膜电位,维持跨膜电位,保持细胞应激保持细胞应激功能功能吸收和代谢主要在空肠和主要在空肠和回肠。回肠。80%80%90%90%摄入的钾摄入的钾由肾脏排出,由肾脏排出,10%10%20%20%由由粪便排出粪便排出摄入量与食物来源一般可从膳食一般可从膳食摄入钾摄入钾404095mmol/d95mmol/d(156015603705mg/d3705mg/d)二、常量矿物元素二、常量矿物元素(四)钾(四)钾2023-5-1生理功能多种酶的激活多种酶的激活剂;骨细胞结剂;骨细胞结构和功能所必构和功能所必需的元素;维需的元素;维持神经肌肉的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兴奋性吸收和代谢要是在空
24、肠末要是在空肠末端与回肠部位端与回肠部位吸收,吸收率吸收,吸收率一般约为一般约为30%30%摄入量与食物来源孕妇和乳母应孕妇和乳母应增加到增加到400mg400mg,成年人镁的成年人镁的ULUL值为值为700mg700mg二、常量矿物元素二、常量矿物元素(五)镁(五)镁2023-5-1生理功能维持细胞外液的容维持细胞外液的容量与渗透压量与渗透压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参与血液参与血液CO2CO2运输及运输及胃液中胃酸形成胃液中胃酸形成吸收和代谢以氯化钠形式被摄以氯化钠形式被摄入,并在胃肠道被入,并在胃肠道被吸收吸收摄入量往往大于摄入量往往大于正常需要水平正常需要水平二、常量矿物元素
25、二、常量矿物元素(六)氯(六)氯三、微量矿物元素三、微量矿物元素(一)铁(一)铁1.1.生理功能生理功能参与体内氧的运输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与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有关2023-5-1三、微量矿物元素三、微量矿物元素(一)铁(一)铁2.2.吸收与代谢吸收与代谢还原成二价铁后才能被胃肠黏膜所吸收膳食中的铁的吸收率平均约为10%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非血红素铁高,吸收率一般是25%。2023-5-1三、微量矿物元素三、微量矿物元素(一)铁(一)铁2.2.吸收与代谢(影响吸收的因素)吸收与代谢(影响吸收的因素)植物性食物中的植物盐草酸盐碳酸盐磷酸盐降低吸收率肉禽鱼类食物中铁的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