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界面双电层结构2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三章界面双电层结构2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界面 双电层 结构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三章第三章 电极溶液界面双电层结构电极溶液界面双电层结构v 电极反应是发生在电子导体相和离子导体相之间的,即是一种电极反应是发生在电子导体相和离子导体相之间的,即是一种界面反界面反应应,是直接在,是直接在“电极电极/溶液溶液”界面上实现的。界面上实现的。v 电极溶液相界面是实现电极反应的电极溶液相界面是实现电极反应的“客观环境客观环境”。v 在不同的电极表面上,同一电极反应的速度可以不相同,有时差别甚在不同的电极表面上,同一电极反应的速度可以不相同,有时差别甚至超过十几个数量级。至超过十几个数量级。v 即界面的性质以及结构对电极反应产生很大的影响。即界面的性质以及结构对电极反应产生很大的影响
2、。v 对电极溶液界面性质的研究就是希望了解这种影响的作用方式和大对电极溶液界面性质的研究就是希望了解这种影响的作用方式和大小。小。3.13.1研究界面性质意义 1.1.电极材料的化学性质与表面状况电极材料的化学性质与表面状况v 这方面的因素可称之为影响电极表面反应能力的这方面的因素可称之为影响电极表面反应能力的“化学因素化学因素”。v 因为在不同的电极表面、同样的材料但制备电极表面的方法不相同,因为在不同的电极表面、同样的材料但制备电极表面的方法不相同,甚至在同一晶体的不同晶面上电极反应的速度也各不相同。甚至在同一晶体的不同晶面上电极反应的速度也各不相同。2.“2.“电极电极/溶液溶液”界面上
3、的电场强度界面上的电场强度v 这方面的因素可称之为影响电极反应的这方面的因素可称之为影响电极反应的“电场因素电场因素”。v 因为界面上的电势电极电势(电极溶液的相间电势)的大小或因为界面上的电势电极电势(电极溶液的相间电势)的大小或分布可以改变反应速度和方向,分布可以改变反应速度和方向,第三章第三章 界面双电层结构界面双电层结构3.13.1研究界面性质意义这一章主要讨论这一章主要讨论的问题的问题3.2.3.2.电极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溶液界面的双电层v 两相接触,由于各种界面作用(包括界面上的电两相接触,由于各种界面作用(包括界面上的电荷转移、带电粒子、偶极子的吸附等)导致界面荷转移、带电粒
4、子、偶极子的吸附等)导致界面两侧出现电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电荷两侧出现电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电荷 。v 在静电作用下,符号相反的剩余电荷排列在两相在静电作用下,符号相反的剩余电荷排列在两相接触的相界面上,形成与充电电容器相似的荷电接触的相界面上,形成与充电电容器相似的荷电层。层。v 在相接触的两相界面的两侧的符号相反的电荷层在相接触的两相界面的两侧的符号相反的电荷层叫做叫做双电层。双电层。一、双电层概念一、双电层概念第三章第三章 界面双电层结构界面双电层结构v由于界面性质的差异,任何两相界面都存在有双电层由于界面性质的差异,任何两相界面都存在有双电层.LMMLv 这种转移的推动力是带电粒子在两相间
5、的电化学位的不同。这种情况下这种转移的推动力是带电粒子在两相间的电化学位的不同。这种情况下构成的双电层叫构成的双电层叫离子双电层离子双电层.特点是形成双电层的电荷特点是形成双电层的电荷跨越两相界面跨越两相界面。二、双电层的形成二、双电层的形成3.2.3.2.电极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溶液界面的双电层+L+ML1.1.界面两侧之间电荷的转移界面两侧之间电荷的转移离子双电层离子双电层+MMeM+M+由于电化由于电化学势不同学势不同电子在两电子在两种金属相种金属相间发生转间发生转移。移。v荷电粒荷电粒子由于化子由于化学势不同学势不同在两液相在两液相之间转移之间转移v荷电粒荷电粒子由于电子由于电化学位
6、不化学位不同在金属同在金属与溶液两与溶液两相发生转相发生转移。移。L2.2.偶极分子在界面上的定向排列或原子与分子在界面上的极化偶偶极分子在界面上的定向排列或原子与分子在界面上的极化偶极双电层。极双电层。3.2.3.2.电极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溶液界面的双电层二、双电层的形成二、双电层的形成第三章第三章 界面双电层结构界面双电层结构v 如由于表面作用,水在材料表面如由于表面作用,水在材料表面的排列;材料表面存在偶极子,的排列;材料表面存在偶极子,对与其接触的物体表面的极化及对与其接触的物体表面的极化及偶极子的定向排列;偶极子的定向排列;v 这样形成的双电层叫这样形成的双电层叫偶极双电层偶极双
7、电层。它可以是跨越两相界面,也可以它可以是跨越两相界面,也可以只存在于一相中。只存在于一相中。+-+-+-+-+-+-+-+-+-+-+-+-+-+-+-+-+-+-+-+-+3.3.离子特性吸附吸附双电层离子特性吸附吸附双电层3.2.3.2.电极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溶液界面的双电层二、双电层的形成二、双电层的形成第三章第三章 界面双电层结构界面双电层结构v 离子的特性吸附是指电极表面的非静电引离子的特性吸附是指电极表面的非静电引力作用而产生的接触吸附。力作用而产生的接触吸附。v 由于特性吸附,溶液中的离子会在电极表由于特性吸附,溶液中的离子会在电极表形成分布于溶液侧的荷电层,这一荷电层形成
8、分布于溶液侧的荷电层,这一荷电层又吸引溶液中的反号离子,构成双电层,又吸引溶液中的反号离子,构成双电层,这种双电层叫做这种双电层叫做吸附双电层吸附双电层。其特点是。其特点是只只存在于一相中存在于一相中。v 其中对电极反应影响最大的、对相间电位贡献最多的是离子双其中对电极反应影响最大的、对相间电位贡献最多的是离子双电层。电层。,M L偶极双电层吸附双电层离子双电层v 由于不同物相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因此任何两相界面都存在由于不同物相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因此任何两相界面都存在有双电层。有双电层。v 两相间的双电层的电势差就是相间电势。两相间的双电层的电势差就是相间电势。v 对于由电子导电相和离
9、子导电相组成的电极系统,两相间的双电对于由电子导电相和离子导电相组成的电极系统,两相间的双电层形成就是电极电势形成的原因,即双电层的电势就是电极系统层形成就是电极电势形成的原因,即双电层的电势就是电极系统的绝对电势。的绝对电势。3.2.3.2.电极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溶液界面的双电层二、双电层的形成二、双电层的形成v 两相界面上的双电层可以自发形成也可以强制形成。两相界面上的双电层可以自发形成也可以强制形成。v 无论是自发形成的双电层还是强制形成的双电层,在性质上都是一无论是自发形成的双电层还是强制形成的双电层,在性质上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异。样的,没有什么差异。v 正是可以强制形成双电层
10、,因此可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双电层电势的正是可以强制形成双电层,因此可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双电层电势的大小。大小。v 相界面上存在的双电层对于发生在界面上伴随有电荷在界面转移的相界面上存在的双电层对于发生在界面上伴随有电荷在界面转移的电极过程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电极过程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第三章第三章 界面双电层结构界面双电层结构二、双电层的形成二、双电层的形成3.2.3.2.电极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溶液界面的双电层v 在宏观领域中,当场强的数量级超过在宏观领域中,当场强的数量级超过10106 6v/mv/m时,几乎对所有的电介质都时,几乎对所有的电介质都会引起火花放电,而遭到破坏会引起火花放电,而遭到
11、破坏.v 双电层中存在的这个巨大的场强就是界面结构性质给电化学反应发生双电层中存在的这个巨大的场强就是界面结构性质给电化学反应发生强大影响的关键。强大影响的关键。假设双电层中正负电荷中心相距10A(10-9M).如果金属/溶液界面上形成的双电层所产生的电位差,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大约为0.1-1v,+-3.2.3.2.电极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溶液界面的双电层则双电层间产生的场强为108-109v/m,v 在金属(电极)在金属(电极)/溶液界面上的电化学反应,伴随着物质转移的同时溶液界面上的电化学反应,伴随着物质转移的同时还有电荷转移,即电子的跃迁。还有电荷转移,即电子的跃迁。v 双电层中
12、这么巨大的场强无疑给了电子在界面上的跃迁一个很大的动双电层中这么巨大的场强无疑给了电子在界面上的跃迁一个很大的动力,使本来在一般条件下不能进行的一些化学反应能够顺利进行,把力,使本来在一般条件下不能进行的一些化学反应能够顺利进行,把不可能变成为可能。不可能变成为可能。v 另一方面电子越过界面的跃迁速度就决定了电极反应的速度,而这种另一方面电子越过界面的跃迁速度就决定了电极反应的速度,而这种跃迁速度又决定于界面双电层之间的电场强度。跃迁速度又决定于界面双电层之间的电场强度。v 也就是说金属也就是说金属/溶液界面间双电层的存在,双电层构成的界面场强的溶液界面间双电层的存在,双电层构成的界面场强的大
13、小既大小既决定电极反应的方向,也决定反应进行的速度。决定电极反应的方向,也决定反应进行的速度。3.2.3.2.电极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溶液界面的双电层v 正是由于正是由于“电极电极/溶液溶液”界面上存在有双电层,所以这个界面上可以实施对电界面上存在有双电层,所以这个界面上可以实施对电化学反应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影响。v 界面电化学的基础就是建立在对双电层的结构的研究之上的。界面电化学的基础就是建立在对双电层的结构的研究之上的。v 在电化学中,所谓在电化学中,所谓“电极电极/溶液溶液”界面,实际上是指两相之间的界面层,即与界面,实际上是指两相之间的界面层,即与任何一相基本性质不同的相间区域。任何
14、一相基本性质不同的相间区域。v 电化学所研究的界面结构主要是指这一过渡区中剩余电荷和电位的分布,以电化学所研究的界面结构主要是指这一过渡区中剩余电荷和电位的分布,以及它们与电极电位变化的关系,也就是双电层的结构和双电层中的电位分布。及它们与电极电位变化的关系,也就是双电层的结构和双电层中的电位分布。三、双电层的研究电极体系三、双电层的研究电极体系3.2.3.2.电极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溶液界面的双电层第三章第三章 界面双电层结构界面双电层结构v 外电流流向电极外电流流向电极/溶液界面的电荷,可能进行两种不同的过程:溶液界面的电荷,可能进行两种不同的过程:v 1.1.在界面上参加电化学反应:在
15、界面上参加电化学反应:即电解过程,要使反应持续下去,外电即电解过程,要使反应持续下去,外电路须不断的输入电荷维持一定的反应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外电路中有路须不断的输入电荷维持一定的反应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外电路中有一稳定的电流流过,这种电流叫做一稳定的电流流过,这种电流叫做法拉第电流法拉第电流。v 2.2.被用于建立双电层。被用于建立双电层。既外电路输入的电荷不参加反应,只在电极上既外电路输入的电荷不参加反应,只在电极上积累,吸引溶液中的异号离子在电极积累,吸引溶液中的异号离子在电极/溶液界面的溶液一侧排列,构成溶液界面的溶液一侧排列,构成双电层。这时只在外电路引起瞬间电流,与电容器的充电过程类似
16、,双电层。这时只在外电路引起瞬间电流,与电容器的充电过程类似,这种这种电流叫充电电流电流叫充电电流。三、双电层的研究电极体系三、双电层的研究电极体系3.2.3.2.电极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溶液界面的双电层三、双电层结构的研究电极体系三、双电层结构的研究电极体系v 理想极化电极理想极化电极:外电路通入的电流全部用于建立双电层,而不发生任何:外电路通入的电流全部用于建立双电层,而不发生任何电化学反应的电极体系。电化学反应的电极体系。v 理想非极化电极理想非极化电极:外电路输入的电流全部用于化学反应,电极电势基本:外电路输入的电流全部用于化学反应,电极电势基本上维持不变的电极体系。上维持不变的电极
17、体系。v 理想非极化电极适于作参比电极,理想极化电极适于进行双电层结构研理想非极化电极适于作参比电极,理想极化电极适于进行双电层结构研究。究。v 描述双电层结构的参数主要有:描述双电层结构的参数主要有:表面张力、微分电容表面张力、微分电容第三章第三章 界面双电层结构界面双电层结构3.2.3.2.电极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溶液界面的双电层3.2.3.2.电极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溶液界面的双电层电毛细管曲线微分电容曲线v关于界面性质的研究就是研究关于界面性质的研究就是研究表面张力、微分电容表面张力、微分电容随电极电位变化而变化的随电极电位变化而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特征和规律。v 电极表面张力随电位
18、变化的曲线叫电极表面张力随电位变化的曲线叫电毛细管曲线电毛细管曲线。一、电毛细管曲线一、电毛细管曲线3.3电毛细管曲线和双电层电容电毛细管曲线和双电层电容 22 rhr gd 2hdgrv 表面张力和汞柱表面张力和汞柱高度的关系为:高度的关系为:v 用毛细管静电计来研究金属用毛细管静电计来研究金属/溶液界面张力与电极电位的关系,是研溶液界面张力与电极电位的关系,是研究双电层结构、界面性质的一种经典方法。究双电层结构、界面性质的一种经典方法。v 根据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可以导出:根据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可以导出:lnddQRTQRTd (33)v 对于带电粒子的吸附:对于带电粒子的吸附:,qqnFQQn
19、F(34)v 代入(代入(3 33 3)式中得到:)式中得到:lnqdRTdnF v 从能斯特公式中可得从能斯特公式中可得:lnRTddnFv 代入(代入(3 36 6)式得到)式得到,/dqdddq 或(35)二二.李普曼方程李普曼方程3.3电毛细管曲线和双电层电容电毛细管曲线和双电层电容 v 这就是著名的这就是著名的李普曼方程,李普曼方程,它以微它以微分的形式表达了电毛细管曲线,分的形式表达了电毛细管曲线,v 从理论上把表面张力随电极电位的从理论上把表面张力随电极电位的变化与电极表面的电荷密度联系起变化与电极表面的电荷密度联系起来了来了.v 因此,从电毛细管上任一点的斜率因此,从电毛细管上
20、任一点的斜率可以求出该电位下表面的电荷密度。可以求出该电位下表面的电荷密度。,/dqdddq 或二二.李普曼方程李普曼方程3.3电毛细管曲线和双电层电容电毛细管曲线和双电层电容 第三章第三章 界面双电层结构界面双电层结构3.3电毛细管曲线和双电层电容电毛细管曲线和双电层电容 第三章第三章 界面双电层结构界面双电层结构当 时,q0 0dad当 时,q0 0dad当 q=0 0dadv 电毛细管曲线的这种抛物线形式是由于电毛细管曲线的这种抛物线形式是由于随电极电位的变化,汞表面的剩余电荷随电极电位的变化,汞表面的剩余电荷的数量从多到少,再从少到多,从而表的数量从多到少,再从少到多,从而表面剩余电荷
21、的斥力从大到小,又从小到面剩余电荷的斥力从大到小,又从小到大,引起表面张力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大,引起表面张力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小。v 通过测量电毛细管曲线并结合李普曼公通过测量电毛细管曲线并结合李普曼公式,可以使我们了解电极表面过剩电式,可以使我们了解电极表面过剩电荷量随电极电位的变化,表面张力随荷量随电极电位的变化,表面张力随电极电位的变化,当电极表面不带电电极电位的变化,当电极表面不带电荷时的电位值,即零电荷电位值。荷时的电位值,即零电荷电位值。3.3电毛细管曲线和双电层电容电毛细管曲线和双电层电容 三、微分电容三、微分电容v 把电极(金属)把电极(金属)/溶液界面当作一个电容器来处理
22、溶液界面当作一个电容器来处理.v 没有电极反应发生的没有电极反应发生的“理想极化电极理想极化电极”可以等效可以等效为电容性元件。为电容性元件。v 从物理学我们知道,对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从物理学我们知道,对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3.3电毛细管曲线和双电层电容电毛细管曲线和双电层电容 0rCl 4QCdddqCd第三章第三章 界面双电层结构界面双电层结构v 但实验表明,界面双电层的电容并不完全像平行板电容器那样是恒定但实验表明,界面双电层的电容并不完全像平行板电容器那样是恒定值,而是随电极电位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须用微分形成来定义界面值,而是随电极电位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须用微分形成来定义界面
23、双电层的电容,称为微分电容:双电层的电容,称为微分电容:+-+l三、微分电容三、微分电容3.3电毛细管曲线和双电层电容电毛细管曲线和双电层电容 辅助 溶液 研究111CCC研总辅很大时 CC研总v 也就是说这时电池的等效电路可表示为也就是说这时电池的等效电路可表示为v 电解池的等效电路可以简单的写为:电解池的等效电路可以简单的写为:v 当当C C辅辅很大时很大时v 微分电容随电极电位和溶液浓度变化,即微分电容随电极电位和溶液浓度变化,即随着浓度的变化,双电层结构发生变化。随着浓度的变化,双电层结构发生变化。v 在稀溶液中,微分电容曲线出现最小值,在稀溶液中,微分电容曲线出现最小值,溶液越稀,最
24、小值越明显溶液越稀,最小值越明显.v 零电荷电位附近的电极电位范围内,微分零电荷电位附近的电极电位范围内,微分电容随电极电位的变化比较明显电容随电极电位的变化比较明显.v 剩余电荷密度增大,电容值趋近于稳定,剩余电荷密度增大,电容值趋近于稳定,并出现不随电位变化的并出现不随电位变化的“平台区平台区”。v“平台区平台区”区对应的区对应的CdCd不同,说明由溶液不同,说明由溶液侧阴离子组成的双电层和由阳离子组成的侧阴离子组成的双电层和由阳离子组成的双电层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差异。双电层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差异。3.3电毛细管曲线和双电层电容电毛细管曲线和双电层电容 不同浓度不同浓度KClKCl溶液中测得的
25、微分电容溶液中测得的微分电容1-0.0001mol/L;2-0.001mol/L;1-0.0001mol/L;2-0.001mol/L;3-0.01mol/L;4-0.1mol/L;5-1mol/L3-0.01mol/L;4-0.1mol/L;5-1mol/Lv 把双电层作为一个电容器处理,将李普曼公式对电位微分,便把双电层作为一个电容器处理,将李普曼公式对电位微分,便可得到双电层的微分电容可得到双电层的微分电容C Cd,d,q3.3电毛细管曲线和双电层电容电毛细管曲线和双电层电容 22ddqdCddv因此由电毛细管曲线可以求得因此由电毛细管曲线可以求得 关系曲线关系曲线。v 由由 可以求得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