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开发技术》课件第二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开发技术》课件第二章.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开发技术 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开发技术课件第二章 SQL Server 数据库 应用 开发 技术 课件 第二
- 资源描述:
-
1、第第2 2章章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 知识技能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数据库设计过程理解数据库设计过程2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方法步骤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方法步骤第第2 2章章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 引导案例:引导案例:小型教务管理系统,可进行选课,录入、修改小型教务管理系统,可进行选课,录入、修改、查询、统计成绩,管理基本信息、查询、统计成绩,管理基本信息这些工作涉及到学生的数据、课程的数据、学这些工作涉及到学生的数据、课程的数据、学生每门课程的成绩、系部、专业和班级的数据等,生每门课程的成绩、系部、专业和班级的数据等,这些数据需要合理地组织存储这些数据需要合理地组织存储这就需要进行数据库设计,即设
2、计教务管理数这就需要进行数据库设计,即设计教务管理数据库。据库。本章来介绍教务管理数据库的设计。本章来介绍教务管理数据库的设计。第第2 2章章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2.1 2.1 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库设计过程2.2 2.2 教务管理系统需求教务管理系统需求2.3 2.3 建立教务管理建立教务管理E-RE-R模型模型2.4 2.4 建立教务管理关系模型建立教务管理关系模型2.5 2.5 设计数据完整性设计数据完整性2.6 2.6 教务管理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教务管理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小结小结2.1 2.1 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按照应用要求为某一组织设计一个结构是指按照
3、应用要求为某一组织设计一个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性能良好的数据库及其应用合理、使用方便、性能良好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系统。返回目录2.1 2.1 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库设计过程返回目录数据库设计的内容数据库设计的内容:两个方面:两个方面:数据库的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结构设计(静态静态)数据库的行为设计数据库的行为设计(动态动态)2.1 2.1 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库运行与维护数据库运行与维护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数据库逻辑设计数据库逻辑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实施需求说明逻辑结构物理结构数据库系统返回目录2.1 2.1 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
4、库设计过程需求分析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任务是对现实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对用需求分析的任务是对现实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对用户业务活动进行仔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充分理解和明确户业务活动进行仔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充分理解和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包括用户对数据的需求、对数据处理用户的各种需求,包括用户对数据的需求、对数据处理的需求、安全性需求、完整性需求。的需求、安全性需求、完整性需求。需求分析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基础,以后的设计都需求分析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基础,以后的设计都将依赖于这一步。因此需求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需将依赖于这一步。因此需求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需求分析的结果是否准确反映了用户的要求,将决定最
5、终求分析的结果是否准确反映了用户的要求,将决定最终建立的数据库是否实用。建立的数据库是否实用。返回目录2.1 2.1 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库逻辑设计数据库逻辑设计包括:包括:概念结构设计概念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概念结构设计:概念结构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用户需求进行抽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用户需求进行抽象,建立一个独立于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如,建立一个独立于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如E-R模型模型。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建立的概念模型是否。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建立的概念模型是否合理,将决定整个数据库设计的成败。
6、合理,将决定整个数据库设计的成败。逻辑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是将在概念结构设计中建立的概念模型转换为是将在概念结构设计中建立的概念模型转换为具体某一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这一数据模型进具体某一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这一数据模型进行优化。如将行优化。如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返回目录2.1 2.1 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库物理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针对逻辑结构设计中获得的逻辑数据模型,设计数针对逻辑结构设计中获得的逻辑数据模型,设计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即设计数据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即设计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7、。库的物理结构。对于关系数据库,在进行物理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几对于关系数据库,在进行物理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个问题:估算数据库的数据存储量估算数据库的数据存储量 确定数据的存储位置确定数据的存储位置 设计索引设计索引返回目录2.1 2.1 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库实施数据库实施根据前面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进行以下工根据前面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进行以下工作:作:建立数据库建立数据库 编写、调试应用程序编写、调试应用程序 组织数据入库组织数据入库 试运行应用系统试运行应用系统最后整理文档,编写应用系统的技术说明和使用说最后整理文档,编写应用系统的技术说明和使用说明书。明书
8、。返回目录2.1 2.1 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库运行维护数据库运行维护数据库应用系统试运行数据库应用系统试运行投入正式运行投入正式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包括:在运行过程中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包括: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控制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控制不断对系统进行评价、调整和完善不断对系统进行评价、调整和完善 返回目录2.1 2.1 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库设计过程 说明:说明:一个理想的数据库应该安全、可靠、便于维护、易一个理想的数据库应该安全、可靠、便于维护、易于扩充、冗余最小,并且对用户的数据访问有较快的响于扩充、冗余最小,并且对用户的数据访问
9、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应速度。这样的数据库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反复上述这样的数据库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反复上述步骤,反复探寻、逐步求精。步骤,反复探寻、逐步求精。数据库设计过程是一个反复探寻、逐步求精的过程数据库设计过程是一个反复探寻、逐步求精的过程。返回目录2.2 2.2 教务管理系统需求教务管理系统需求系统需求分析系统需求分析:1.详细调查了解具体院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情况,明确用户的各详细调查了解具体院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情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种需求;2.确定教务管理系统的边界,即确定哪些工作由计算机完成,确定教务管理系统的边界,即确定哪些工作由计算机完成,哪些工作由人工完成;哪些工作由
10、人工完成;3.具体分析系统应具有哪些功能,完成哪些任务,确定教务管具体分析系统应具有哪些功能,完成哪些任务,确定教务管理系统的功能功能需求;理系统的功能功能需求;4.仔细分析教务管理活动流程,分析教务管理活动中所涉及到仔细分析教务管理活动流程,分析教务管理活动中所涉及到的数据和数据格式,如何加工处理这些数据,从而确定系统的数据和数据格式,如何加工处理这些数据,从而确定系统对哪些数据完成什么样的处理,有什么样的安全性要求和完对哪些数据完成什么样的处理,有什么样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要求,即确定系统的数据需求。整性要求,即确定系统的数据需求。返回目录2.2 2.2 教务管理系统需求教务管理系统需求教
11、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功能需求:(1)选课管理)选课管理提供选课界面,列出有关课程信息供学生查询选课。记录存储学生选提供选课界面,列出有关课程信息供学生查询选课。记录存储学生选课信息,随时查询学生选课信息,同时允许学生退课。课信息,随时查询学生选课信息,同时允许学生退课。(2)成绩管理)成绩管理对学生所选课程的成绩进行管理,包括成绩登记、成绩查询、统计汇对学生所选课程的成绩进行管理,包括成绩登记、成绩查询、统计汇总以及成绩的修改和删除。总以及成绩的修改和删除。(3)基本信息的存储、检索和维护)基本信息的存储、检索和维护包括学生信息、课程信息、班级信息、专业信息、系部信息和用户信包括学生
12、信息、课程信息、班级信息、专业信息、系部信息和用户信息等基本信息的输入存储,按多种方式进行检索,并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息等基本信息的输入存储,按多种方式进行检索,并能对这些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修改和删除。返回目录2.2 2.2 教务管理系统需求教务管理系统需求教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数据需求数据需求:(1)数据)数据有关学生的数据;有关课程的数据;有关成绩的数据;有关班级、专有关学生的数据;有关课程的数据;有关成绩的数据;有关班级、专业、系部的数据。业、系部的数据。(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对学生、课程、班级、专业、系部以及用户等选课管理,成绩管理,对学生、课程、班级、专业、系部
13、以及用户等进行管理。进行管理。(3)完整性要求)完整性要求每门课程分别属于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类型,每门课程每门课程分别属于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类型,每门课程可以分别是必修课、选修课或限选课,每门课程可以分别以考试或考查可以分别是必修课、选修课或限选课,每门课程可以分别以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课程分别设置在第一至第八学期,每门课程的考试成的方式进行考核,课程分别设置在第一至第八学期,每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取百分制成绩。绩取百分制成绩。返回目录(4)安全性要求)安全性要求 学生、教师、教务人员三类不同用户分别具有不同的使用权限。学生、教师、教务人员三类不同用户分别具有不同的使
14、用权限。2.3 2.3 建立教务管理建立教务管理E-RE-R模型模型进行进行概念结构设计概念结构设计,将现实世界的用户需求抽象为,将现实世界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世界的概念模型。信息世界的概念模型。E-R模型是用模型是用E-R图来表示的概念模型。它独立于图来表示的概念模型。它独立于具体的具体的DBMS,是现实世界与机器世界的中介,既能,是现实世界与机器世界的中介,既能够充分反映现实世界,又易于向机器世界的数据模型转够充分反映现实世界,又易于向机器世界的数据模型转换。换。建立建立E-R模型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模型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返回目录2.3 2.3 建立教务管理建立教务管理E-RE-
15、R模型模型建立建立E-R模型,一般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模型,一般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1.建立局部的建立局部的E-R模型模型2.将局部将局部E-R模型进行集成模型进行集成3.建立总体的建立总体的E-R模型模型 返回目录2.3 2.3 建立教务管理建立教务管理E-RE-R模型模型2.3.1 2.3.1 建立局部建立局部E-RE-R模型模型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针对每个具体应用确定: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针对每个具体应用确定:实体实体实体的实体的属性属性实体的实体的键键实体间的实体间的联系联系 返回目录2.3 2.3 建立教务管理建立教务管理E-RE-R模型模型2.3.1 2.3.1 建立局部建立局部
16、E-RE-R模型模型 具体讲,按现实世界中事物的自然划分来定义实体具体讲,按现实世界中事物的自然划分来定义实体和属性,然后再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属性,然后再进行必要的调整。调整的原则:属性本身不能再有需要描述的性质;调整的原则:属性本身不能再有需要描述的性质;能作为属性对待的尽量作为属性对待。能作为属性对待的尽量作为属性对待。返回目录2.3 2.3 建立教务管理建立教务管理E-RE-R模型模型2.3.1 2.3.1 建立局部建立局部E-RE-R模型模型 选课管理局部选课管理局部E-RE-R模型模型mn学 号学 生课 程选 修课程号课程名成 绩姓 名返回目录2.3 2.3 建立教务管理建立教务管理
17、E-RE-R模型模型2.3.1 2.3.1 建立局部建立局部E-RE-R模型模型成绩管理局部成绩管理局部E-RE-R模型模型学 生 成 绩课程成绩姓名学号返回目录2.3 2.3 建立教务管理建立教务管理E-RE-R模型模型2.3.1 2.3.1 建立局部建立局部E-RE-R模型模型基本信息管理的局部基本信息管理的局部E-RE-R模型模型 学 生学号出生日期政治面貌姓名性别入学时间联系电话 班 级班号班名班主任学生人数专 业专业号专业名 系 部系部号系部名系主任教师人数课 程课程号课程名学 时学 分学 期考核方式课程性质课程类型返回目录2.3 2.3 建立教务管理建立教务管理E-RE-R模型模型
18、2.3.2 2.3.2 集成全局集成全局E-RE-R模型模型 各个局部各个局部E-R模型建立好后,将这些局部模型建立好后,将这些局部E-R模型模型进行集成,建立全局进行集成,建立全局E-R模型。模型。1.合并局部E-R模型,解决冲突,生成初步E-R图2.修改和重构初步E-R图,消除冗余,生成基本E-R图。返回目录2.3 2.3 建立教务管理建立教务管理E-RE-R模型模型2.3.2 2.3.2 集成全局集成全局E-RE-R模型模型 合并局部合并局部E-R模型生成初步模型生成初步E-R图图学生学号出生日期政治面貌姓名性别入学时间联系电话属于班级班号班名班主任学生人数属于专业专业号专业名属于系部系
19、部号系部名系主任教师人数n 1 1 n 1 n 返回目录2.3 2.3 建立教务管理建立教务管理E-RE-R模型模型2.3.2 2.3.2 集成全局集成全局E-RE-R模型模型 合并局部合并局部E-R模型生成初步模型生成初步E-R图图学生学号出生日期政治面貌姓名性别入学时间联系电话属于班级班号班名班主任学生人数属于专业专业号专业名属于系部系部号系部名系主任教师人数n 1 1 n 1 n 成 绩选修mn课程号课程名学时学分学期课程类型考核方式课程性质课程学生成绩学号姓名成 绩具有1 n 返回目录2.3 2.3 建立教务管理建立教务管理E-RE-R模型模型2.3.2 2.3.2 集成全局集成全局E
20、-RE-R模型模型 合并局部合并局部E-R模型生成初步模型生成初步E-R图图关键要消除关键要消除结构冲突结构冲突、属性冲突属性冲突和和命名冲突命名冲突。结构冲突结构冲突:同一事物在不同应用中具有不同的抽象;同一实体在:同一事物在不同应用中具有不同的抽象;同一实体在不同的应用中属性组成不同不同的应用中属性组成不同(个数个数,次序次序);同一联系,在不同应;同一联系,在不同应用中呈现不同类型。用中呈现不同类型。属性冲突属性冲突:属性域冲突,即属性值的类型和取值范围不同、属性:属性域冲突,即属性值的类型和取值范围不同、属性的取值单位冲突。的取值单位冲突。命名冲突命名冲突:同名异义、异名同义,即不同意
21、义的事物在不同的局:同名异义、异名同义,即不同意义的事物在不同的局部应用中具有相同的名字,同一意义的事物在不同的局部应用中部应用中具有相同的名字,同一意义的事物在不同的局部应用中具有不同的名字。具有不同的名字。返回目录2.3 2.3 建立教务管理建立教务管理E-RE-R模型模型2.3.2 2.3.2 集成全局集成全局E-RE-R模型模型 消除冗余生成基本消除冗余生成基本E-R图图生成初步生成初步E-R图后,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图后,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冗余的数冗余的数据据和和冗余的联系冗余的联系。冗余的数据冗余的数据是指可由基本数据导出的数据;是指可由基本数据导出的数据;冗余的联系冗余的联系是指可
22、由其他联系导出的联系。是指可由其他联系导出的联系。如果存在这些冗余,就需要对初步如果存在这些冗余,就需要对初步E-R图进行修改图进行修改和重构,消除不必要的冗余,生成基本和重构,消除不必要的冗余,生成基本E-R图,这样图,这样就建立起了全局就建立起了全局E-R模型。模型。返回目录2.3 2.3 建立教务管理建立教务管理E-RE-R模型模型2.3.2 2.3.2 集成全局集成全局E-RE-R模型模型 消除冗余生成基本消除冗余生成基本E-R图图学生学号出生日期政治面貌姓名性别入学时间联系电话属于班级班号班名班主任学生人数属于专业专业号专业名属于系部系部号系部名系主任教师人数n 1 1 n 1 n
23、课程号课程名学时学分学期课程类型考核方式成 绩课程性质选修课程mn返回目录2.4 2.4 建立教务管理关系模型建立教务管理关系模型E-R模型是概念结构设计的结果模型是概念结构设计的结果接下来进行接下来进行逻辑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将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对关系模型进行优化对关系模型进行优化返回目录2.4 2.4 建立教务管理关系模型建立教务管理关系模型2.4.1 E-R2.4.1 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实质上就是一组关系模式的集合关系模型实质上就是一组关系模式的集合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就是将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就是将E-R模型中的实模型
24、中的实体、实体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体、实体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具体转换方法如下:具体转换方法如下:返回目录2.4 2.4 建立教务管理关系模型建立教务管理关系模型2.4.1 E-R2.4.1 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1)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键就是关系的键。关系的属性,实体的键就是关系的键。例如,例如,“学生学生”实体转换为关系模式:实体转换为关系模式:学生(学生(学号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政治面貌,入学时间,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政治面貌,入学时间,联系电话联系电话)返回目
25、录2.4 2.4 建立教务管理关系模型建立教务管理关系模型2.4.1 E-R2.4.1 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2)一个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相联系实体的键和)一个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相联系实体的键和联系的属性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联系的属性转换为关系的属性。l 对对“多对多多对多”联系,关系的键为各实体的键的组合;联系,关系的键为各实体的键的组合;l 对对“一对多一对多”联系,关系的键为联系,关系的键为“多多”端实体的键,或者也可端实体的键,或者也可以将此关系模式与以将此关系模式与“多多”端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端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l 对对“一对一一对一”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