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课件_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三 单元 辽宋夏金多 民族 政权 并立 元朝 统一 ppt 课件 统编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军事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及两宋时期新变化的历史意义。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北宋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史称西夏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分散机构权力3.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政治经济军事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增设通判牵制,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
2、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中央地方分化事权,繁复低效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崇文抑武,文官主政图1图说历史图2图3从行政、军事、财政、监察四方面权;前者有调兵之权但无统兵之权,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转运司的职责是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通判的职责是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分化事权1.宋代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同时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等分掌其权力。在路的下级单位州设立通判,使其与知州具有同等地位,彼此制约。这种制度设计旨在()A.强化集体议事制度 B.分事权以相互牵制C.削相权以加强君权D.完善地
3、方监察体系B2.通过普遍招募方式组建军队的做法开始于唐玄宗时期。北宋统治者则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养兵”政策,提出“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不收为兵,则恐为盗”。这一措施的实行()A提高了军队士兵的素质 B导致财政状况日益恶化C确保了北宋王朝的安宁 D民众疾苦问题得以解决B三冗两积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两积:积贫积弱(积极)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消极)“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官僚队伍不断膨胀,国家财政负担日益恶化。材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
4、,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摘编自朱熹朱子语类卷128注:宋代“三冗两积”局面形成的根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结果)宋仁宗庆历新政宋神宗王安石变法两次变法皆以失败告终3.下列表格反映了()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庆历新政C北宋财政状况恶化,行政效率低下“庆历新政”失败为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富国之法: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强兵之道: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涉及
5、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实现富国,但强兵效果不佳关注纲要上图册P42注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政府募人代役4.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其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梁启超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当时评价较后人更具有正确性 B后人评价较当时更具有正确性C历史评价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 D变法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P52学思之窗:时人描述王安石变法开始后的情景说: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k)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
6、,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刘挚忠肃集卷3论助役法分析第二疏一是改革步伐太大,全面改革触动的利益集团过多二是操之过急,数项改革几乎同时推行,缺乏渐进性变法措施的本意与实际效果的背离,变法措施的开展没有得到有效监督,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等,C作用:虽实现富国,但强兵效果不佳,加重人民负担,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加剧,北宋逐渐走向衰亡5.整理知识图谱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一位同学整理的“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课的知识
7、图谱中有所缺漏,下列选项中对应内容正确的是A强干弱枝;庆历新政;澶渊之盟;靖康之变B中央集权;王安石变法;靖康之变;冗官冗兵C强干弱枝:王安石变法;靖康之变;绍兴和议D中央集权;庆历新政;淝水之战;大定之治C北宋与辽签署南宋与金签署和议时间内容澶渊之盟1004年辽辽宋皇帝以宋皇帝以 相称,相称,北宋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财物,称为每年送给辽一笔财物,称为“”,大约白,大约白银银1010万两,绢万两,绢2020万匹,两国以白河沟为界,北宋勉强获得北部边防的安定。万匹,两国以白河沟为界,北宋勉强获得北部边防的安定。庆历和议1044年西夏保西夏保持持 ,同时向,同时向 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共计绢
8、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共计绢1515万万匹,白银匹,白银7 7万两,三万斤茶叶),称为万两,三万斤茶叶),称为“”。绍兴和议1141年以东起以东起 、西至、西至 一线划界;一线划界;对对 称臣称臣;每年向金朝;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白银缴纳一笔财物(白银2525万两、绢万两、绢2525万匹),称为万匹),称为“”。淮水淮水大散关大散关岁贡岁贡兄弟兄弟岁币岁币帝号帝号北宋北宋岁赐岁赐南宋南宋金金不可取:加重人民负担,加剧财政困难。两宋的安宁是用牺牲政治、经济利益为代价换取的,是统治者无能的表现;也不利于边防的加强和军队战斗力的提升。可取:两宋统治者通过多次“和议”,维持了边境长期和平,创
9、造了经济发展的有利环境,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是明智的选择。澶渊之盟签署地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6.如右图是中国某时期各民族政权并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国实行猛安谋克制度 B.乙国分置南、北面官管理国内事务C.丙国实行“四等人制”D.甲国与丙国签订和议,甲国向丙国称臣A绍兴和议国界线甲甲乙乙丙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辽夏金辽夏金元的元的统治统治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辽宋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元朝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等方面,探讨元统一和因地制宜治理中国的历史作用。1.宋神宗对辽和西夏的
10、评价为:“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这反映出辽和西夏()A.军事实力远超前代 B.统治方式更加成熟 C.文明程度高于中原 D.对外政策趋于防守B2.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梳理1013世纪的历史知识时制作的表格,与表中序号顺序对应正确的是()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B.鲜卑女真蒙古满洲C.契丹吐蕃女真满洲D.鲜卑女真党项蒙古A辽西夏金P54学思之窗: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百官志一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
11、、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余靖武溪集卷18契丹官仪第一段材料概括了南、北面官制度,总结其特点为“因俗而治”。第二段材料从官员服饰的角度反映了“因俗而治”特征。材料:猛安谋克制是军事编制、生产单位和地方行政机构三位一体的封建化基层组织。金太祖时,以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谋克作为相当于州、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单位。白寿彝中国通史既沿袭唐宋制度,又保留了女真民族特色的兵农合一的管理系统一定程度上仿制中原封建王朝的制度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练一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据辽史宋史、夏国转金史制作辽、西夏、金崛起之后与宋朝之间发生
12、了战争或冲突,不利于全国统一;辽、西夏、金又积极吸收汉人先进文化,并同宋朝通过议和维持了长期相对和平局面,加强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也巩固了自身的统治。1.都曾经与宋政权并立,辽、西夏主要与北宋并立,金主要与南宋并立2.都效仿中原封建王朝建立制度,同时保留本民族传统3.都与宋政权先战后和,且都从宋政权处得到经济实惠(辽:澶渊之盟-岁币;西夏:庆历和议-岁赐;金:绍兴和议-岁贡)3.观察如图,图上标有四个地点。据此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周公在地辅政,“制礼作乐”B北魏孝文帝从地迁都到地C北宋和南宋的都城分别在地和地D元朝的地是当时的都城D4.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包括()结束民
13、族政权并立,实现统一 实行了行省制度,影响深远平等对待不同民族,促进交融 设置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A.B.C.D.B5.下图为公元12世纪中国多民族政权并立图。关于这些政权表述不正确的是()A政权最终灭掉政权B政权实行南北面官制C政权对政权称臣纳贡D政权将燕京改名为中都1206年,漠北蒙古铁木真建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此后半个世纪,先后灭西辽、西夏和金,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等地区。1271年忽必烈建元,1279年元灭南宋,完成统一。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第二次西征(拔都)第三次西征(旭烈兀)12191219年年,以复仇为名西征,灭花剌子模国,军队,以
14、复仇为名西征,灭花剌子模国,军队直抵黑海北岸直抵黑海北岸灭金后灭金后不久,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军队不久,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军队打至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打至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13C13C中叶中叶,以西亚为目标,攻占巴格达,以西亚为目标,攻占巴格达B东北有辽阳行省,北方是岭北行省,西藏是宣政院辖地河北、山西、山东地区首先,元朝行省的名称有一些今天还在使用,或对今天的省名有影响;其次,今天一些省的辖区直接源于元朝行省,还有一些省的辖区是以元朝行省为基础分割而成的。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行省设置原则:犬牙交错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在福建晋江
15、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目的 ,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特点对不同民族采取 措施分类分类 蒙古以外的 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等北方的 ,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 、女真人原 统治区的居民西北、西域回回保障蒙古统治者的统治利益差别对待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蒙古族汉族契丹南宋6.1247年萨班(吐蕃宗教首领、藏传佛教高僧)与蒙古王子阔端在凉州会谈,就吐蕃地区归附达成协议,这表明()A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B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的推行C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西藏在政治上已与中原连为一体D注:P56萨班灵骨塔遗址图片7.元朝后期,燕山支脉居庸南口过街塔楼的壁面上镌刻了很多题记,包括用梵文、八思巴字蒙古文
16、、回鹘文、藏文、西夏文和汉字书写的陀罗尼经经文,以及用后五种书面语记载的建塔功德记。这一现象可以用来佐证元朝()A多种文字的创建与并存 B存在跨地域的文化交流C各民族间和谐共同发展 D大一统国家意识的形成8.元延祐元年(1314年)恢复开科取士,规定凡考经问或明经的人,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课本,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由此,科举再次成为思想与权力之间的制度化链接。此举意在()A尊重前朝传统文化信仰 B争取汉族士人的政治认同C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恢复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BB纲要上P69(1)结束了分裂割据和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重新实现了国家统一。元朝统一后的有效管辖措施,使其疆域空前广阔。
17、修筑四通八达的驿道,设驿站,负责传递公文。(2)首创行省制度,这是历史上从中央到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又是强化中央集权的一项新的举措,对后世乃至今天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3)尽管元朝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分化政策,但这一时期各族人民互迁和相互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民族交融出现又一次高峰,是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辽宋夏金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元的经济与社会社会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两宋的经济与社会变化的突出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图说“宋元经济”瓦子 交子 会子 元中统钞南宋棉毯钧窑哥窑 定窑釉里红农业手工业(制瓷业)手工业(印刷业)商业宋朝值得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68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