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6讲 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6讲 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ppt课件_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时期 政治经济 文化 ppt 课件 统编 2019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上册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课标:课标: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两宋在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的新变化。第第6 6讲讲 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两宋两宋时期(时期(96096012791279年)年)【总体特征】我国封建经济和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总体特征】我国封建经济和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960960南宋亡南宋亡1127112712791279年年北宋亡北宋亡南宋兴南宋兴907907979979五代五代 十国十国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软弱最软弱的一个朝代。的一个朝代。黄仁宇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中国大历史
2、宋朝就作为世界上宋朝就作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先进的文明国家出现了,宋初的皇帝在理性、效的文明国家出现了,宋初的皇帝在理性、效率、前瞻性和经济活力(简而言之,这些都是开启率、前瞻性和经济活力(简而言之,这些都是开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最为显著的特征)的基础上开始了中国的转型。最为显著的特征)的基础上开始了中国的转型。哈佛中国史哈佛中国史古代中华文明继续发展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继续发展时期时空定位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7【Ill】27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的不同历史记载浙江: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北京:宋朝的集权措施2018【】25宋代科举制的发展2019【Ill】26北宋募兵制浙江:宋朝分割相权的
3、措施2020【】26宋代科举制的发展2021【甲】26宋代理学家看“婚姻论财”【乙】宋代经济发展促使社会流动浙江:宋代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湖南:宋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山东:王安石变法内容-农田水利法浙江:南宋商业的发展近五年高考频考点领域 知识要点 阶段特征时间政治北宋:960-1127年 南宋:1127-1279年结束分裂局面,出现民族政权的对立;二府三司制削实权、收精兵、制钱谷;路州县科举制发展、重文抑武政策台谏合一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继承唐律;儒学世俗化;乡约教化户籍:主户与客户;基层:保甲法;救济:宗族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政策呈现软弱的特点;民族交融是主流 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4、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尖锐。总体状况:中央官制:地方制度:选官与管理:监察制度:变法与改革:法律与教化:基层治理:民族关系:考点一:两宋的政治【命题点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中书门下中书门下宰相宰相行政行政军政军政财政财政监察监察枢密院(调兵权)枢密院(调兵权)三司三司台谏台谏执政执政枢密使枢密使副枢密使副枢密使盐盐铁铁司司度度支支司司户户部部司司御史中丞御史中丞知谏院知谏院皇帝三三衙(统兵权)衙(统兵权)二府二府三司三司行政权: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权力;军权:枢密院掌调兵权,三衙掌统兵权;财权:设三司掌财权。唐末
5、诸司使,内臣领之。枢密使参预朝政,始与宰相分权矣。(宋)太祖受命,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朝廷的这种做法A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使君权相权关系日趋紧张D体现了皇帝的集权意识D分化事权,君权强化台官指御史大夫、御史台官指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中丞等,主要职务为纠主要职务为纠弹官邪,监督官吏;弹官邪,监督官吏;谏官指谏议大夫等,谏官指谏议大夫等,主主要职务是侍从规谏、讽要职务是侍从规谏、讽谏君主谏君主。宋代开始宋代开始台谏合一台谏合一。两。两者者事权相混事权相混,谏官也拥,谏官也拥有对百官的监察权。有对百官的监察权。宋代台谏,实即御史台、宋代台
6、谏,实即御史台、监司、谏官连称。监司、谏官连称。(一)君弱臣强 二府三司制度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行政)权力上移,夺权地方增设机构,分权地方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将各州赋税上缴朝廷(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由中央控制调遣(军事)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县安抚司(帅司)转运司(漕司)提点刑狱司(宪司)提举常平司(仓司)知州(或知府等)通判知县(或县令)四监司制衡路府州军监中央(二)方镇太重 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宋初的统治者以路作为高层行政区,按照交通路线为主划分。每路设转运司、刑狱司、常平司和安抚司四个机构,隶属中央各部,分别负责地方财赋、监察司法、粮食储备平抑物价、治安边防的职能
7、。据此可知,路的设立A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对后世体制影响深远 D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D(三)武将势大 崇文抑武,文官政治表现:考试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完备君臣之间关系:与士大夫共治非理性政治:宗室、外戚、宦官受到抑制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官、职、差遣的分离。(“官”相当于现在的行政级别,仅用于确定待遇;“职”指较高文臣的虚衔,以彰显其清贵地位;“差遣”是指担任的实际职务。)宋代常出现“冲龄即位”的幼主,后妃垂帘听政成为权宜之计。一旦皇帝长大成人,具备亲政能力,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使政权交接顺利完成。这反映了宋代A.文官政治对皇权的有力维护 B.集体统
8、治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 C.舆论监督有效防止外戚干政 D.分散相权适应了君主专制需要A主要内容:(1)考试程序:增加殿试,确立三级考试制度(2)考试规范:制度更加严密(搜身、糊名、誊录、锁院)(3)考试内容:从重诗赋到重经义(4)考试结果:直接授官,取士数量大增。【命题点二】宋代科举制的发展(2020全国卷)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 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C归纳:宋初政治制度演变的两面性北宋的军队主要分为禁兵、厢兵、乡
9、兵及边境上的藩兵,其中禁军担任“守京师、备征戍”的任务。宋太祖时禁军人数只有二十万不到,到宋仁宗时期禁军员额高达80多万,增长速度远超其他兵种。这一现象A改变了守内虚外的国策 B导致了官僚队伍的膨胀C埋下了边疆危机的隐患 D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力量宋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的局面,但也出现了“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的状况。上述文字意在说明A分割相权解决了宰相擅权的问题B制度创新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C行政不统一影响政府的运转效率D机构重叠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史学界学者普遍认为,宋朝皇权
10、膨胀以太祖、太宗两朝表现最为明显,真宗以下,皇帝不再拥有开国创业之君的特殊权威,士大夫集团反而往往以“祖宗之法”为武器,尽量将皇权的行使约束在制度范围之内。这一变化反映了A儒生开始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 B官员选拔方式发生变化C士大夫阶层政治主体意识增强 D皇帝权力日趋走向衰落CCC过度削弱了地方,导致边疆危机分化事权导致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文官政治制约皇权,数量庞大边疆危机、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问题)王安石变法【命题点三】王安石变法措施内容作用富国强兵取士青苗法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募役法纳钱代役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均输法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11、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市易法在东京设市易务,参与商业经营实行“省兵”措施,精简军队,缩减编制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批判“恩荫”制度,选拔人才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节省军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叙述,既有历史事实,又有历史解释的是A.(北宋)司马光:“作青苗、免役、市易、赊贷等法,以聚敛相尚,以苛刻相驱。”B.(北宋)苏轼:“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C.(南宋)范冲:“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D.(近代)梁启超:“其所施
12、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变法的评价】A【变法的失败的原因】“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材料揭示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触犯了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 B,变法推行操之过急 C,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D.变法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失败的原因:(1)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2)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3)王安石变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深化理解】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当时社会问题的主题是加强中央集权所导致的官僚机构的臃肿,而王安石变法只
13、集中在社会经济改革的层面上,即使改革真的可以消除财政赤字、增强军事力量,也会进一步加剧政治结构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矛盾。B1 1、户籍管理:户籍管理:主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没有土地的佃户【命题点三】宋朝基层治理制度发展2、基层组织管理:保甲法各地农村住户,不论主户或客户,每十家(后改为五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3、社会保障宋以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
14、资助族中贫困者。宋代户口登记有主户和客户之分,客户是自己无田,租种地主土地者。这时官,民的土地或庄田,多租与客户佃种,而且不少大地主常有客户数百家,多者数千家。这主要源于A.地主租佃关系的产生 B.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C.封建田庄经济的繁荣 D.新型经营方式的出现B体现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显贵时,于其里中买负郭(靠近城郭)常稔(庄稼成熟)之田千亩,号日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对于此举,解读有误的是A.体现儒家士人社会责任感 B.宗族成为基层治理重要力量 C.起到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 D.反映国家救
15、助取得明显成效D重文轻武,文官政治;分化事权,加强集权;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等归纳总结:宋代政治演变的总体特征宋代政治变革之智慧特征:1.鲜明的务实性:是针对五代积弊进行的调整,有效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浓厚的时代性:重文轻武,取士增加,政治开放,文官政治最终确立,官员队伍的专业化趋势明显;3.可贵的政治理性: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相权、文官、谏官、史官、儒家思想等因素制约,避免了绝对专制;4.宋代政治变革的手段和平,彰显政治智慧。5.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宋代政治本质上依然属于君主专制制度,专制集权体制的深层问题并未解决考点二:两宋的经济领域 具体知识点 阶段特征时间经济北宋:960-1
16、127年 南宋:1127-1279年 耕作制度:一年两熟(稻麦复种)或一年三熟;经济结构:开始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土地制度与经营方式:宋代不抑兼并,租佃关系仅次于自耕农制瓷业:宋景德镇“瓷都”、五大名窑;瓷器大量出口;冶炼业:北宋普遍用煤做燃料;南宋用焦炭冶铁;印刷业兴起市场:官方榷场、民间贸易发展;货币:北宋交子;城市:突破坊市界限,商品经济更加繁荣;两宋集镇发展;外贸:海上贸易繁荣、市舶司、外贸商税成为国库重要财源开辟长途海运航线;造船航海技术发达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控制相对松弛募役法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商品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68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