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培训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医学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培训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中成药 临床 合理 使用 培训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中成药的临床合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理使用2321中成药概述中成药概述临床应用原则临床应用原则辩证应用辩证应用3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指导下辩证应用的制剂。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指导下辩证应用的制剂。“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治治“证证”中医中医治治“病病”西医西医辨证论治辨证论治现代医学现代医学4原药材原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饮片中成药中成药 辩证施治辩证施治 饮片厂饮片厂(按照药典和炮制规范)(按照药典和炮制规范)制药厂制药厂(按处方和标准)(按处方和标准)中成药是以中药中成药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规格的剂
2、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病的制剂配伍5 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 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存贮、携带方便。存贮、携带方便。6散剂:起效快。易于控制剂量,便于婴幼儿服用散剂:起效快。易于控制剂量,便于婴幼儿服用颗粒剂:作用迅速,无需煎煮,口味好、体积小颗粒剂:作用迅速,无需煎煮,口味好、体积小胶囊剂: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胶囊剂: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及生物利用度;包衣后能定时定位释放药物及生物利用度;包衣后能定时定位
3、释放药物栓剂:腔道给药,无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栓剂:腔道给药,无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对胃的刺激性和肝的副作用小对胃的刺激性和肝的副作用小固体剂型固体剂型7巴布膏剂:能快速、持久地透皮释放有效成分,给巴布膏剂:能快速、持久地透皮释放有效成分,给药剂量准确、吸收面积小、血药浓度稳定、使用舒药剂量准确、吸收面积小、血药浓度稳定、使用舒适方便适方便丸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丸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等类型。水蜜丸的含蜜量较少;水丸崩解较蜜缩丸等类型。水蜜丸的含蜜量较少;水丸崩解较蜜丸快,便于吸收;糊丸释药缓慢,适用于含毒性成丸快,便于吸收;糊丸释
4、药缓慢,适用于含毒性成分或药性剧烈成分的处方;蜡丸缓释、长效,且可分或药性剧烈成分的处方;蜡丸缓释、长效,且可达到肠溶效果,适合毒性和刺激性较大药物的处方;达到肠溶效果,适合毒性和刺激性较大药物的处方;浓缩丸服用剂量较小。浓缩丸服用剂量较小。8合剂:合剂:易吸收,贮存时间长易吸收,贮存时间长酊剂:酊剂:有效成分含量高,使用剂量小,不易霉败。有效成分含量高,使用剂量小,不易霉败。小儿、孕妇及对酒精过敏者不宜服用。小儿、孕妇及对酒精过敏者不宜服用。糖浆剂:适宜儿童使用,糖尿病人慎用。糖浆剂:适宜儿童使用,糖尿病人慎用。注射剂:药效迅速,便于昏迷、急症、重症、注射剂:药效迅速,便于昏迷、急症、重症、
5、不能吞咽或消化系统障碍患者使用。不能吞咽或消化系统障碍患者使用。气雾剂:可用于呼吸道吸入、皮肤、粘膜或腔道给药气雾剂:可用于呼吸道吸入、皮肤、粘膜或腔道给药煎膏剂:适用于慢性病或需要长期连续服药的疾病煎膏剂:适用于慢性病或需要长期连续服药的疾病凝胶剂:适用于皮肤黏膜及腔道给药。凝胶剂:适用于皮肤黏膜及腔道给药。半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液体剂型液体剂型9基本原则基本原则联合用药原则联合用药原则辩证、辩证辨病辩证、辩证辨病剂型的选择剂型的选择中中联合中中联合中西联合中西联合剂量的确定剂量的确定给药途径的选择给药途径的选择特殊人群用药特殊人群用药孕妇用药孕妇用药儿童用药儿童用药中成药安全性中成药安全性1
6、0辨证用药辨证用药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宜的中成药。辩证辨病用药辩证辨病用药 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11剂型选择剂型选择剂量的确定剂量的确定三效:速效、高效、三效:速效、高效、长效长效三小:剂量小、副作三小:剂量小、副作 用小、毒性小用小、毒性小五方便:生产、运输、五方便:生产、运输、储藏、携带、储藏、携带、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对于有明确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的,慎使用剂量的,慎重超剂量使用。重超剂量使用。老年人使用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剂量应取偏小值给药途径的确定给药途径的确定能口服给
7、药的,不能口服给药的,不注射给药;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12联合用药原则联合用药原则(一)中成药的联合使用(一)中成药的联合使用1.1.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2.2.联合应用应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3.3.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如附子理如附子理 中丸与金匮肾气丸均含有附子中丸与金匮肾气丸均含有附子(主要成分为乌头碱主要成分为乌头碱),二者配,二者配 合应
8、用,相当于增加了附子的用量,可能引起毒副作用。合应用,相当于增加了附子的用量,可能引起毒副作用。4.4.合并用药时,注意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5.5.一些病证可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联合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联合使用。使用。13联合用药原则联合用药原则(二)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二)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1.1.应尽量避免配伍使用,应尽量避免配伍使用,若必须合用,建议间隔使用。若必须合用,建议间隔使用。2.2.同时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同时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发生不良反应。14(三)中药注射剂联
9、合使用时,还应遵循:(三)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还应遵循:1.1.遵循主治功效互补及增效减毒原则遵循主治功效互补及增效减毒原则2.2.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时,应谨慎考虑中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时,应谨慎考虑中 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3.3.需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严禁需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严禁 混合配伍。除有特殊说明,中药注射剂不宜两混合配伍。除有特殊说明,中药注射剂不宜两 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通道。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通道。联合用药原则联合用药原则15(四)中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原则:(四)中
10、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原则:根据中西医诊断和各自的用药原则选药,充分考虑根据中西医诊断和各自的用药原则选药,充分考虑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减少联用药物的种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减少联用药物的种数 和剂量。和剂量。2.2.尽可能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如穴位注射、静脉注尽可能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如穴位注射、静脉注射)。必须同一途径用药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射)。必须同一途径用药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谨慎考虑使用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严禁混谨慎考虑使用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严禁混 合配伍。合配伍。联合用药原则联合用药原则161.1.应选择对胎儿无损害的中成药。应选择对胎儿无损害的中
11、成药。2.2.尽量采取口服途径给药,应尽量采取口服途径给药,应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应尽量缩;应尽量缩 短妊娠期妇女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短妊娠期妇女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3.3.凡禁用药妊娠期间绝对不能使用凡禁用药妊娠期间绝对不能使用 此类药物多为含有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此类药物多为含有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 组份,如砒霜、雄黄、轻粉、斑蝥、蟾酥、麝香、马钱子、组份,如砒霜、雄黄、轻粉、斑蝥、蟾酥、麝香、马钱子、乌头、附子、土蟞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商陆、甘乌头、附子、土蟞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商陆、甘 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等。遂、大戟、芫花
12、、牵牛子、巴豆等。4.4.慎用药可根据孕妇体质及病情需要审慎使用。慎用药可根据孕妇体质及病情需要审慎使用。这类药物多数含有通经祛瘀类的桃仁、红花、牛膝等,行气这类药物多数含有通经祛瘀类的桃仁、红花、牛膝等,行气 破滞类枳实、大黄等,辛热燥烈类的干姜、肉桂等,滑利通破滞类枳实、大黄等,辛热燥烈类的干姜、肉桂等,滑利通 窍类的冬葵子、瞿麦等。窍类的冬葵子、瞿麦等。孕妇使用中成药原则孕妇使用中成药原则171.1.宜优先选用儿童专用药宜优先选用儿童专用药2.2.一般情况一般情况3 3岁以内服岁以内服1/41/4成人量,成人量,3 35 5岁的可服岁的可服1/31/3成人量,成人量,5 51010岁的可
13、服岁的可服1/21/2成人量,成人量,1010岁以上与成人量相差不大即可。岁以上与成人量相差不大即可。3.3.应充分衡量毒副作用较大中成药的其风险应充分衡量毒副作用较大中成药的其风险/收益,除没有其收益,除没有其 它治疗药物或方法而必须使用外,其它情况下不应使用。它治疗药物或方法而必须使用外,其它情况下不应使用。4.4.种类不宜多,应尽量采取口服或外用途径给药,种类不宜多,应尽量采取口服或外用途径给药,慎重使用中慎重使用中 药注射剂。药注射剂。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原则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原则18 20092009年我国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年我国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共收录中共收录8 8个中药注射剂
14、品种,包括柴胡注射个中药注射剂品种,包括柴胡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饮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饮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液、血栓通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血塞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丹参血塞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丹参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19目前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目前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一、一、不对证用药,乱用药不对证用药,乱用药。如刚出生几天的婴儿大量如刚出生几天的婴儿大量 使用茵栀黄注射液。使用茵栀黄注射液。二、二、与西药不合理联合使用与西药不合理联合使用,如中药和抗菌素遇
15、见容如中药和抗菌素遇见容 易发生不良反应;如在含双黄连注射剂的葡萄糖或易发生不良反应;如在含双黄连注射剂的葡萄糖或 氯化钠注射剂中,加入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硫氯化钠注射剂中,加入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硫 酸庆大霉素即出现棕黑色沉淀;为避免发生意外酸庆大霉素即出现棕黑色沉淀;为避免发生意外 在没有弄清是否会产生配伍禁忌时应该尽量分别在没有弄清是否会产生配伍禁忌时应该尽量分别 注射。注射。三、三、超剂量用药、滴速过快等不规范用药超剂量用药、滴速过快等不规范用药。20中药注射剂使用注意中药注射剂使用注意(1 1)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16、(2 2)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3 3)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4 4)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5 5)加强用药监护。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加强用药监护。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测。21 临床上预防中成药不良反应,要注意以下几临床上预防中成药不良反应,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个方面:(1 1)加强用药观察及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加强用药观察及中药不良反
17、应监测,完善中药不,完善中药不 良反应报告制度。良反应报告制度。(2 2)注意药物过敏史。注意药物过敏史。(3 3)辨证用药,采用合理的剂量和疗程。尤其是对特辨证用药,采用合理的剂量和疗程。尤其是对特 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原有脏器损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原有脏器损 害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注意用药方案。害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注意用药方案。(4 4)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中西药并用时尤其要注意,中西药并用时尤其要注意(5 5)需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加强安全性指标的监测。需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加强安全性指标的监测。22Add Your TitleAdd Your
18、 TitleAdd Your Title 解表剂解表剂 清热剂清热剂 祛痰剂祛痰剂 补益剂补益剂 理血剂理血剂症候症候适应症适应症辨证用药辨证用药注意事项注意事项.23适用于六淫外邪侵袭人体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适用于六淫外邪侵袭人体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以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或黄、脉浮等为辨证要点。以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或黄、脉浮等为辨证要点。西医诊断: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西医诊断: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见上述症状者。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见上述症状者。解表剂解表剂24解表剂解表剂证候证候
19、症状症状适用药物适用药物辛温解表辛温解表外感风寒外感风寒表证表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痠痛、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痠痛、口不渴、无汗或汗出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舌苔薄白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脉浮紧或浮缓九味羌活丸(颗粒)九味羌活丸(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感冒清热颗粒通宣理肺胶囊通宣理肺胶囊辛凉解表辛凉解表外感风热外感风热表证表证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或咳嗽、舌尖红、苔渴、咽痛,或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等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等维维C银翘片(胶囊)银翘片(胶囊)柴胡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感冒清片(胶囊)感冒清片(胶囊)克感利咽口服液克感利咽口服液疏风
20、解毒胶囊疏风解毒胶囊扶正解表扶正解表正气虚弱正气虚弱复感外邪复感外邪而致的表而致的表证证症见反复感冒、低热汗出、倦怠、症见反复感冒、低热汗出、倦怠、舌质淡有齿痕、苔薄、脉弱等。舌质淡有齿痕、苔薄、脉弱等。暂无暂无(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恶寒:自觉寒冷加衣被不能缓解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恶寒:自觉寒冷加衣被不能缓解)25(1 1)服用解表剂后)服用解表剂后宜避风寒。宜避风寒。(2 2)切勿发汗太过。)切勿发汗太过。“血汗同源血汗同源”以防亡阴以防亡阴”。(3 3)疏风清热剂不宜与滋补类中药同服。疏风清热剂不宜与滋补类中药同服。(4 4)孕妇、脾虚便溏者慎用)孕妇、脾虚便溏者慎用(4 4)
21、忌生冷、油腻之品,多饮水,注意休息。)忌生冷、油腻之品,多饮水,注意休息。(5 5)外邪已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外邪已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泻下剂润肠通便通便灵胶囊 泻下剂润肠通便通便灵胶囊 注意事项:1、泻下剂作用峻猛,易耗损胃气,中病即止,慎勿过剂。2、老年体虚,新产血亏,病后津伤,以及亡血家等,应攻补兼施,虚实兼顾。2627和解剂和解剂:以寒热往来、胸胁满闷、呕吐下利等为辨证要点。:以寒热往来、胸胁满闷、呕吐下利等为辨证要点。1.1.邪在少阳证邪在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肋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症见往来
22、寒热、胸肋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以及口苦、咽干、目眩等。饮食,以及口苦、咽干、目眩等。2.2.肝脾不和证肝脾不和证。症见脘腹胸胁胀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腹痛。症见脘腹胸胁胀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腹痛泄泻、手足不温等。加味逍遥颗粒。泄泻、手足不温等。加味逍遥颗粒。3.3.肠胃不和证肠胃不和证。症见心下痞满、恶心呕吐、脘腹胀痛、肠鸣下利。症见心下痞满、恶心呕吐、脘腹胀痛、肠鸣下利等。等。枫廖胃肠康片枫廖胃肠康片等。等。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1)本类方剂以祛邪为主,纯虚不宜用;)本类方剂以祛邪为主,纯虚不宜用;(2 2)临证使用要辨清表里、上下、气血以及寒热虚实的多少)临证使用要辨清表
23、里、上下、气血以及寒热虚实的多少28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滋阴透热等作用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滋阴透热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以发热、舌红苔黄、脉数等为辨证用以治疗里热证,以发热、舌红苔黄、脉数等为辨证要点。要点。西医诊断: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与非感染炎症性疾西医诊断: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与非感染炎症性疾病如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牙病如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牙龈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各类肺炎、肝龈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各类肺炎、肝炎、胃肠炎、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等见上述症状者。炎、胃肠炎、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等见上述症状者。清热剂清热剂
24、29清热泻火清热泻火清气分热症,症清气分热症,症见:发热头痛,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咳嗽口干,咽喉肿痛肿痛牛黄上清胶囊,牛牛黄上清胶囊,牛黄解毒软胶囊黄解毒软胶囊清热解毒清热解毒,清营血清热解毒,清营血分热症,症见:热分热症,症见: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头痛:头痛眩所致头痛: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牙龈肿痛,大便燥结,各类痈肿疮疡结,各类痈肿疮疡板蓝根颗粒、六神板蓝根颗粒、六神丸、裸花紫珠胶囊、丸、裸花紫珠胶囊、众生丸、穿心莲内众生丸、穿心莲内酯胶囊、清热解毒酯胶囊、清热解毒颗粒、抗病毒口服颗粒、抗病毒口服
25、液、喉疾灵胶囊、液、喉疾灵胶囊、化痔拴化痔拴30清肝解毒清肝解毒清脏腑热,症见:清脏腑热,症见:头痛,目赤肿痛,头痛,目赤肿痛,口干口苦,胁肋口干口苦,胁肋胀痛,耳鸣眼花,胀痛,耳鸣眼花,尿赤涩痛尿赤涩痛龙胆泻肝胶囊,龙胆泻肝胶囊,护肝片,茵栀黄护肝片,茵栀黄口服液口服液31心经热盛心经热盛症见心烦、口舌生疮或小便涩痛、脉数;症见心烦、口舌生疮或小便涩痛、脉数;肝胆火旺肝胆火旺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肺热肺热症见咳嗽气喘、发热、舌红苔黄、脉细数;症见咳嗽气喘、发热、舌红苔黄、脉细数;热蕴脾胃热蕴脾胃症见牙龈肿痛溃烂、口臭便秘、舌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