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考点13-神经调节-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 28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665062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
  • 页数:28
  • 大小:82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考点13-神经调节-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 28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考点13-神经调节-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 28页 考点 13 神经 调节 高考 分类 题库 DOC 28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考点13神经调节一、选择题1.(2013四川高考T3)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关注以下两点:(1)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传导方向和膜内电流方向相同。(2)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解析】选C。本题以图像信息为载体,考查突触中信号转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

    2、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兴奋传导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以及获取图像信息的能力。A项,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所以“神经-肌接头”处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过程,故正确;B项,电刺激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能够使肌肉收缩,使灵敏电流计偏转,故正确;C项,电刺激处,由于“神经-肌接头”类似于突触,兴奋只能单向传递,所以不能传到电流计,不会有电位变化,故错误;D项,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故正确。2.(2013大纲版T1)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

    3、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传导”和“传递”的区别:前者指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送,后者指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送。(2)确定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的关系时,画出具体图示即可明确看出。【解析】选C。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传递及方向的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A、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单向传递的,C错误;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在膜内,

    4、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D正确。3.(2013海南高考T18)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1)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小体。(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解析】选B。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A项,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是由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递质,故正确。B项,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释放神经递质,静息电位

    5、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故错误。C项,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内,由突触前膜释放,故正确。D项,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故正确。4.(2013海南高考T19)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1)K+主要位于细胞内液中,维持细胞内渗透压;Na+和Cl-主要位于细胞外液中,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2)静息时,K+外流,使膜外阳离

    6、子浓度高于膜内;受刺激时,Na+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解析】选B。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膜电位产生的原理。A项,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表现为内正外负,故正确。B项,血浆在细胞外,Na+浓度高,K+浓度低,故错误。C项,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维持静息电位,故正确。D项,细胞外液渗透压90%来源于Na+和Cl-,故正确。5.(2013浙江高考T2)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下列属于主动转运的是()细胞内浓度(mmolL-1)细胞外浓度(mmolL

    7、-1)K+Na+140.018.03.0145.0A.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C.Na+经钠离子通道进入细胞 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两点:(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动转运、扩散和易化扩散。(2)每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扩散: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主动转运: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易化扩散: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解析】选D。本题以表格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学生分析表格数据的能力,同时涉及离子通道、载体蛋白等相关知识。在A项和C项中,根据表格,神经细胞外Na+浓度较高,细胞内K+浓

    8、度较高,K+经过离子通道排出细胞和Na+经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时,都不需要消耗能量,应该属于被动转运,故错误;B项中,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运输方向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方式为易化扩散,故错误;D项中,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运输方向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方式为主动转运,故正确。二、非选择题6.(2013安徽高考T30)(20分).(8分)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下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

    9、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 ;。.(12分)合理密养、立体养殖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1)某池塘中有水草、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以及水蚤、轮虫等浮游动物。请按主要捕食关系,绘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2)轮虫和水蚤的种间关系是。(3)研究池塘生态系统不同水层光合速率,对确定鱼的放养种类和密度有参考价值。从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封

    10、闭。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置,同时测定各水层剩余水样溶氧量,作为初始溶氧量。24 h后,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若测得某水层初始溶氧量为AmgL-1,白瓶溶氧量为BmgL-1,黑瓶溶氧量为CmgL-1,则该水层总光合速率为mgL-1d-1。若上午黑白瓶被悬挂于水深25 cm处时,白瓶意外坠落至池塘底部,短时间内,该瓶内绿藻叶绿体中C3含量。(4)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解题指南】正确解答题的关键:(1)结合图中反射弧的结构,确定刺激的位点和观察指标,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上传导的双向性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单向性。(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

    11、程:前一个神经元突触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受体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正确解答题的关键:(1)理解各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正确绘制食物网;(2)总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3)回忆群落空间结构的意义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解析】.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及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但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由突触后膜接收。“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这两个现象合并方能说明兴奋在传出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这个现象说明兴奋不能从传出神经传导到传

    12、入神经,在神经纤维间的传递是单向的)。(2)灌注某种药物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说明该药物应该是抑制了突触兴奋的传递,可能是抑制了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也可能是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群落结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1)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2)轮虫和水蚤的食物相同,二者存在竞争关系。(3)分析题干信息可以得出:A-C为呼吸作用氧气的消耗量,B-A为净光合作用氧气的净增量,(A-C)+(B-A)为总光合作用氧气产生量。水越深光照强度越小,

    13、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C3因不能被还原而含量增加。(4)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答案:.(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2)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1)如右图(2)竞争 (3)B-C增加(4)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提高能量利用率,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

    14、量更多地流向人类7.(2013福建高考T27)(16分)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天后进行检测。检测a:用下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检测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活性检测原理: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组别醋酸铅溶液浓度/gL-1脑组织铅含量/ggprot-1AChE活性/Umgprot-1到达原平台水

    15、域时间/s00.181.5622.70.050.291.3723.110.571.0826.921.050.7636.4请回答:(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通过该指标可知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变化。ACh发挥效应后在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抓住以下几点:(1)结合题干及

    16、表格数据,提取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因变量的判定指标。(2)神经递质的产生、释放、作用途径:突触前膜释放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受体接收发挥作用酶解。【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大脑记忆等相关知识及设计实验和分析实验的能力。(1)分析题干信息可以得出: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醋酸铅浓度最高的第组学习记忆能力最弱。(2)神经递质ACh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上膜电位的改变,神经递质ACh发挥作用后在乙酰胆碱酯酶的催化下水解,水解后生成的胆碱的量能通过显色反应颜色深浅确定,因此本实验就是通过检测单位

    17、时间内胆碱的生成量来计算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3)分析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脑组织铅的含量越高,AChE活性越低,ACh水解速度越慢,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越弱。(4)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通过重复训练以强化神经元突触之间的联系。答案:(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2)突触间隙电位乙酰胆碱酯胆碱 (3)慢 (4)重复训练8.(2013重庆高考T8)(20分)某一单基因遗传病家庭,女儿患病,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1)根据家族病史,该病的遗传方式是;母亲的基因型是(用A、a表示);若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假设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为1/10,结果用分数表示),在人

    18、群中男女患该病的概率相等,原因是男性在形成生殖细胞时自由组合。(2)检测发现,正常人体中的一种多肽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在患者体内为仅含前45个氨基酸的异常多肽链。异常多肽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由此导致正常mRNA第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3)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其基本过程是用标记的DNA单链探针与进行杂交。若一种探针能直接检测一种基因,对上述疾病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时,则需要种探针。若该致病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为“ACUUAG”,则基因探针序列为;为制备大量探针,可利用 技术。【解题指南】本题(1)问是难点,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女儿患病,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这是典型的常染

    19、色体隐性遗传病模式;由于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1/10,则A的基因频率为9/10,据此可推算出人群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AA=9/109/10=81%,Aa=21/109/10=18%,aa=1/101/10=1%。【解析】本题以人类遗传病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遗传病类型的判定及相关概率计算、生物的变异与基因诊断等内容。(1)因双亲正常,子代患病,无中生有推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且双亲为杂合子,又因女儿患病,父母正常,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母的基因型均为Aa;正常双亲结合,其弟弟基因型为1/3AA、2/3Aa。人群中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1/10,则A的基因频率为9/10,据此可推算出人群中基

    20、因型频率分别为:81%AA,18%Aa,1%aa。由于该女性表现型正常,其基因型为AA或者Aa,只有基因型为Aa的女性与弟弟结婚其后代才可能出现患病子女,其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8%(1-1%)=2/11,可算出其子女患病概率为2/32/111/4=1/33;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携带致病基因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结合的概率相等,故人群中男女患该病的概率相等。(2)根据题意,患者体内氨基酸数目比正常人少,导致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指导该多肽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翻译提前终止,患者体内多肽合成到45号氨基酸停止,说明基因突变导致第46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3)DNA分子杂交是利用碱基互

    21、补配对的原理,用带标记的DNA单链探针与目的基因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由mRNA中的碱基序列“ACUUAG”推出相应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TGAATC”,进而推出相应互补链碱基序列为“ACTTAG”,即为致病基因序列,致病基因DNA双链中任意一条均可以用来作为基因探针。制备大量探针,即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可用PCR技术实现。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a1/33 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2)基因突变46 (3)目的基因(待测基因)2ACTTAG(TGAATC)PCR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 考点5 光合作用一、选择题1.(2013新课标全国卷T2)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a

    22、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关注以下三点:(1)两种叶绿素中都有镁元素。(2)色素将吸收的光能通过传递、转化,储存到有机物中。(3)叶绿体中不同色素吸收光的峰值不同。【解析】选D。本题考查色素的元素组成和色素对光能的吸收。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A正确;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B正确;叶绿素a比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高,C正确;植物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绿光吸收最少,反射多,所以叶片呈现绿色,D错误。2.(201

    23、3重庆高考T3)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B.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C.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D.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解题指南】本题较难的是A、D选项。A项,马铃薯块茎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另外还有蛋白质等其他成分。D项中的无水Na2CO3可强烈吸水而使95%的乙醇接近无水状态。【解析】选C。本题综合考查所学实验。马铃薯块茎中也含有蛋白质,如过氧化氢酶以及其他蛋白质类的酶,A项正确;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用光学显微镜即可观察到,B项正确;酵母菌细胞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

    24、呼吸都能产生CO2,不能以是否产生CO2来判断细胞呼吸类型,C项错误;无水Na2CO3可以与95%乙醇中的水分子结合生成Na2CO310H2O,使所用乙醇接近无水状态,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D项正确。3.(2013重庆高考T6)下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B.t2t3,暗反应(碳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C.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D.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

    25、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理解图中条件的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照主要影响光反应阶段,CO2主要影响暗反应阶段。(2)理解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同时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解析】选D。本题以坐标图为信息载体,考查光照、温度、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光合作用的过程。水的光解、O2释放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而不是叶绿体基质,A项错误;t2t3,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为CO2浓度,此时光照充足且恒定(即达到光饱和),若增加光照,光合速率不会提高,B项错误;t3t4,暗反应增强,一定程度上加

    26、快ATP和ADP的转化,同时促进了光反应,C项错误;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减弱甚至停止,类囊体薄膜上ATP合成受阻,ATP含量减少,ADP和Pi含量升高,被还原的C3化合物减少,直接产物糖类、C5含量降低,D项正确。4.(2013海南高考T2)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A.无氧呼吸能产生ATP,但没有H的生成过程B.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的H可在线粒体内氧化生成水C.某些微生物可利用氧化无机物产生的能量合成有机物D.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可在叶绿体基质中作为还原剂【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三点:(1)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能产生ATP和H。(2)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27、H用于暗反应。【解析】选A。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相关的知识。A项,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4个H,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故错误。B项,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三阶段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故正确。C项,化能合成细菌能利用氧化无机物产生的能量合成有机物,故正确。D项,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故正确。5.(2013海南高考T4)关于真核细胞中生命活动与能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复制需要消耗能量B.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需要消耗能量C.物质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ATPD.细胞代谢所

    28、需的ATP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1)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整个过程都有ATP的生成。【解析】选C。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化学反应是否需要能量。A项,DNA复制解旋的过程要消耗能量,合成新链时也需消耗能量,故正确。B项,暗反应要利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故正确。C项,协助扩散为被动运输,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故错误。D项,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ATP,而第一阶段的场所就是细胞质基质,故正确。6.(2013海南高考T8)关于叶绿素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A.菠菜绿叶可被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B.加入少许CaCO3能

    29、避免叶绿素被破坏C.用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D.研磨时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1)CaCO3和石英砂的作用不同。(2)叶绿体中有四种光合色素,分离后能显示四条色素带。【解析】选C。本题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A项,新鲜菠菜绿叶含大量的色素,是提取色素的良好材料,故正确。B项,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故正确。C项,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故错误。D项,研磨时加石英砂的目的是使研磨更充分,故正确。7.(2013海南高考T9)在温度、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消毒后有生活力的小麦种子一直浸没在无

    30、菌水中,会使种子死亡。下列对种子死亡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A.缺乏胚芽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B.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C.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释放 D.呼吸作用的产物对其产生毒害作用【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1)种子萌发初期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来自胚乳。(2)注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一直浸没在无菌水”中,小麦种子进行无氧呼吸。【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种子死亡原因的分析。消毒后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条件下,放在无菌水中,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等有害物质,酒精对细胞具有毒害作用,导致种子死亡,故正确。种子贮存营养物质供种子萌发、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1、、呼吸作用释放能量,这些都不是导致种子死亡的原因。8.(2013海南高考T10)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 h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图所示。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有出现蓝色。其中,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A.a、b和d B.a、c和e C.c、d和e D.b、c和e【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只在叶绿体。(2)光合作用需要光照。【解析】选B。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条件及场所。光合作用需要光照。部位c、e被锡箔纸遮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而a部位为黄白色,没

    32、有叶绿素,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加碘液不会变蓝。9.(2013江苏高考T5)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B.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C.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D.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明确过滤使用的用具和层析使用的用具是不同的。(2)熟记不同浓度酒精的用途,如脂肪鉴定中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解离液中酒精和盐酸比例为11等。【解析】选B。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A项中,过滤研磨液使用的是单层尼龙布,故错误。B项中,层析时使用的是干

    33、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故正确。C项中,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待滤液干燥后再重复划线12次,故错误。D项中,研磨叶片时,用无水乙醇或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加适量无水碳酸钠除去水分)溶解色素。二、非选择题10.(2013北京高考T29)(16分)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 (1)光合作用碳(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在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CO2

    34、固定速率相对值是。(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 增加。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光合作用。(5)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则支持上述推测。【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关注以下三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分别是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光反应和暗反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2)叶片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会影响光合作

    35、用的进行。(3)明确实验设计目的是什么,光合产物输入的场所不仅仅只有棉铃,还可以是遮光的叶片。【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光合作用基本过程和相关影响因素的知识,还涉及实验设计的部分知识。(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H/NADPH和ATP,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2)根据图1可以看出光合速率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增加而降低;图1中去除棉铃的百分率为“0”时,为空白对照,植株的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28。(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中的淀粉和蔗糖等有机物的含量增加。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输出量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4)根据图1可以看出光合速率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图2则说明光合

    36、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产物在叶片中积累,所以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5)去除棉铃以后并对部分叶片进行遮光处理是自变量,因变量是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大小。遮光处理的目的是为未遮光的叶片合成的有机物提供一个转移的场所,避免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如果此时检测到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则说明未遮光的叶片的有机物运输到遮光的叶片中去了,从而证明了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答案:(1)H/NADPH叶绿体基质 (2)逐渐下降28(3)淀粉和蔗糖的含量输出量 (4)抑制(5)未遮光的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11.(2013四川高考T8)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

    37、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1)水稻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捕获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2)CO2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后,首先与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3)光照强度低于8102molm-2s-1时,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为1014102molm-2s-1时,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下降但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可能的原因是。(4)分析图中信息,PEPC酶所起的作用是;转基因水稻更适宜栽种在 环境中。【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关注以下三点:(1)不仅要知道叶绿体中色素

    38、种类,还应明确色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2)明确图中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光照强度通过影响光反应影响光合作用,气孔导度则通过影响CO2的吸收影响光合作用。(3)对比图中曲线差别,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同样光照强度下气孔导度大,光合速率大,从而得出PEPC酶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图像信息能力。(1)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其中有四种色素,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a,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进入植物细胞内的CO2首先被C5固定成为C3,再被

    39、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还原。(3)结合题图中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在低于8102molm-2s-1的范围内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为光照强度。由原种水稻与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变化关系曲线可看出:光照强度为(1014)102molm-2s-1时,原种水稻随光照强度变化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而此时气孔导度下降CO2吸收减少,说明可能是光照强度增加与CO2供应不足对光合速率的正负影响相互抵消。(4)由气孔导度与光照强度关系曲线可看出转基因水稻较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大,其原因为转基因水稻导入了PEPC酶的基因,说明此酶有促进气孔打开或增大作用。同时转基因水稻在较强光照下光合速率更强,说

    40、明更能适应较强光照环境。答案:(1)叶绿体叶绿素a (2)C5H和ATP(3)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增加与CO2供给不足对光合速率的正负影响相互抵消 (4)增大气孔导度,提高水稻在较强光照下的光合速率较强光照12.(2013大纲版T31)(9分)某研究小组测得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片遮光前吸收CO2的速率和遮光(完全黑暗)后释放CO2的速率。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下(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是指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CO2的量),回答下列问题:(1)在光照条件下,图形A+B+C的面积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其中图形B的面积表示。从图形C可推测该植物

    41、存在另一个的途径。CO2进出叶肉细胞都是通过的方式进行的。(2)在上述实验中,若提高温度、降低光照,则图形(填“A”或“B”)的面积变小,图形(填“A”或“B”)的面积增大,原因是。【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注意图中A、B、C的含义:A表示光合作用时从外界吸收的CO2量,B表示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C表示通过其他途径产生的CO2量。(2)解答第(2)问时应注意题干第一句中的“适宜条件”,所以“提高温度、降低光照”将会使光合速率下降。【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及对图形的识别能力。(1)根据坐标图分析,A为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CO2的净吸收量,即净光合作用

    42、速率。而B、C均为遮光后释放的CO2量,即B+C的总和则是植物自身产生CO2的量,光照下A+B+C面积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中固定的CO2的总量。遮光之后,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根据遮光后平稳段的直线的变化趋势可以推出B的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植物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而C段则表示植物可能通过其他途径产生CO2。CO2属于小分子,进出细胞都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的。(2)提高温度,细胞呼吸增强,降低光照,光合作用减弱,因此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的A面积减小,B面积增大。答案:(1)固定CO2总量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 释放CO2(其他答案合理也可)自由扩散 (2)AB光合速率降低,呼吸速

    43、率增强(其他答案合理也可)13.(2013新课标全国卷T29)(11分)某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含量的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 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色的脂肪颗粒。(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填“C”“N”或“O”)。(3)实验第11 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

    44、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和。【解题指南】本题的难点是第(2)问,种子萌发时干重的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要认为种子萌发时干重一定要减少。有机物水解过程干重增加,水解后的小分子物质作为底物氧化分解时,干重将减少,而光合作用出现后干重又增加。【解析】本题考查种子萌发及其相关物质转化过程,考查实验的分析及对信息的理解运用能力。(1)脂肪的鉴定常用苏丹染液,染色后的脂肪颗粒呈橘黄色,或用苏丹染液,染色后的脂肪颗粒呈红色。(2)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脂肪水解需要水的参与,此时水解产物的干重将增加,因此干重增加的元素是O而不是C、N。(3)由题干可知,第11 d时干重减少了90%,此时如果要增加种子干重,萌发

    45、的种子此时只能通过光合作用来进行,而光合作用进行时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光照和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答案:(1)苏丹(或苏丹)橘黄(或红)(2)O(3)光照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14.(2013海南高考T26)(10分)某同学将生长一致的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置于阳光下培养,乙组置于黑暗中培养,其他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麦苗的干重,发现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回答下列问题:(1)两组麦苗中,干重较大的是 组,原因是 。(2)观察叶片颜色,出现黄化现象的是组,其主要原因是 。(3)该实验探究了环境因子中的对小麦的影响。(4)若将甲组置于红光下,乙组置于绿光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两组麦苗中干重较大的是甲组,原因是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对比甲、乙两组实验条件,分析两组幼苗进行的生命活动。光照下幼苗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黑暗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1)甲组在光下的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乙组在黑暗环境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2)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在黑暗中的植物叶绿素不能合成,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考点13-神经调节-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 28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6506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