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题库及答案完整条理版(DOC 12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文艺心理学题库及答案完整条理版(DOC 12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艺心理学题库及答案完整条理版DOC 12页 文艺 心理学 题库 答案 完整 条理 DOC 12
- 资源描述:
-
1、NO.*11级文艺心理学题库及答案完整条理版一、名词解释(4*6分)1、迷狂说:答:(1)柏拉图用“迷狂”来解释文艺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全神贯注、感情激荡的心理状态。(2)柏拉图认为文艺创作过程是一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的状态,这种“迷狂”是“由诗神凭附而来”,诗神凭附到诗人的心灵,引导他“回忆”起神秘的“美的理式”,才能创作出流传后世的诗歌。2、缺失性体验答:(1)文艺心理学里的缺失性体验即主体对各种缺失(物质和精神的)的体验。(2)它主要分三种情况:一是在童年或者早年得到过美好的东西。由于后来缺失而不断回到这种体验中;二是在早年由于对比而强烈地感到失落,因此一直在生活中强烈地渴望着;三是在生
2、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想,但由于现实总是没有办法得到它,只好在缺失性体验中寻找。缺失性体验是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是个体生命基于现实的种种缺失而产生的强烈情感冲动。3、集体潜意识答:集体潜意识是指与生俱来的知觉、情感、行为等心理要素。集体潜意识是人类在种族进化、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心理现象和经验,它并不是个人的,而且是全体的、普遍的。4、异质同构答:(1)阿恩海姆认为在知觉活动中,作为对象的物理现象、精神现象与社会现象和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大脑生理现象之间存在着一种同形关系,对象的表现性及其力的结构与人的神经系统中相同的力的结构存在着同形契合的特点。(2)在他看来,力的结构及其基调是物理
3、现象、精神现象与社会现象所共有的,也是它们所具情感表现性及相互间构成内在统一性的原因。5、审美移情答:(1)立普斯一派提出“移情说”,认为审美活动实质上是一个移情的过程,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情感、意志、思想等主体因素转移到客体对象身上,使对象成为自我的化身。(2)在审美移情的作用里,主观与客观须由对立关系变成统一的关系,即主体与客体实现同一,互相浸没于对方之中,主体则在情感的自由解放中获得心理的快适体验,从而获得审美快感。6、审美距离说答:(1)瑞士心理学家、美学家布洛提出的“心理距离”理论是审美心理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2)布洛认为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对象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即在事物与我们实际的利
4、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摆脱世俗的、功利的态度与偏见,换一种眼光和心态去观照世界。(3)其实质是对象与主体之间实际利害关系的分离。8、崇高体验答:(1)是艺术家经由自然或社会的某种外在刺激所唤醒的压抑在内心的带有痛楚和狂喜成分的激情体验。(2)它是由衷的、诚挚的高尚体验,是遭受挫折后的异常体验,渗透着强烈的献身冲动。9、唤醒理论答:(1)贝里尼提出的“唤醒理论”,又称“规范与审美愉悦的关系理论”。在对感觉经验中的新奇性进行考察时,贝里尼发现,随着刺激的重复出现和时间的推移,表象间的新奇性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移之以论人的审美,愉悦是由于这两种唤醒而得到的:一是“渐进性”的唤醒,二是
5、“亢奋性”唤醒。10、定向倾斜答:所谓定向倾斜就是在垂直和水平等基本空间定向上的偏离。这种偏离会在一种正常的位置和一种偏离了基本空间定向的位置之间造成张力,那偏离了正常位置的物体,看上去似乎是要努力回复到正常位置上的静止状态。恰恰是这种倾斜,造成了运动感。11、简化原则答:(1)阿恩海姆提出的“简化原则”。简化原则以知觉的抽象性为基础。(2)抓住表现对象的最主要的结构特征,用最精粹的形式将它呈现出来。(3)衡量简化原则的标准是作品的形式能否与作品所要表现意义的结构一致。13、艺术体验答:(1)艺术家在实践中领悟到的人生价值、意义和诗意,它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2)艺术体验包括艺术创作和审
6、美欣赏活动。(3)它具有实践性、创造性、生成性、情感性。16、童年经验答:童年经验是指一个人在童年(包括从幼年到少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的各种感受、印象、记忆、情感、知识、意志等。17、超越体验答:是指艺术家超越实用功利和超越个体实存时的经历和感受。18、归依体验答:(1)即是皈依体验,归依体验是艺术家在寻找精神家园的过程中达到的神圣的境界,一种结束无意义的生活以后重新获得生活意义的充实感、安适感与幸福感。(2)艺术家归依体验的三种类型:向宗教归依、向自然归依、向童年归依。19、文学语言法则答:(1)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意义系统(包括心理蕴含)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
7、构成规律。(2)文学语言组织的法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和本色化。二、简答题(2*10分)1、简述高峰体验及其特征答:(1)定义:高峰体验是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状态时可能感受到的一种欢乐至极的体验。马斯洛将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的颤栗,欢欣,满足和超然的情感体验称之为高峰体验。马斯洛认为,经历高峰体验后会留下深远的影响,对人有脱胎换骨的作用。(2)特征:瞬间产生,转眼即逝,因而往往逃过人们的注意,使人们弄不清它的性质,但这样的时刻到来时能产生强大的冲击波,使人们摆脱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这种体验多发生在自我实现者身上。2、
8、经验与体验的联系与区别。答:(1)经验是作为人的生物的与社会阅历的个人的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意义,思想和诗意的部分。(2)经验指向真理世界,即常识、知识等前科学的真理,认识色彩浓烈。体验指向价值世界,是一种价值性的评判和领悟,它与意义相连,把自己置于价值世界中,去寻求、体验,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3)体验与经验之密切联系。经验是体验的基础,而体验是对经验的意义和诗意的发现和升华。艺术经验的关键是在主体参与下理解活动的具体作用,真正的艺术是源于主体体验的表现艺术,艺术作品就是体验的表现。4、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是如何解释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的?答:(1)当人们观赏某
9、一对象时,对象的结构形态会通过观赏者的视觉系统在大脑皮层上引起生理力的活跃。(2)大脑皮层的活跃生理力就成了心与物之间沟通的中介,心理事实与物理事实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3)艺术家利用心与物之间的这层特殊关系来为自己要表现的心理事实(情感)寻找外在同构物(对应物),而艺术欣赏者借助于这种特殊关系透过外在同构物(对应物)去体验艺术家所欲表现的心理内涵。(4)由于内在结构的相似性,外在同构物能够负载情感信息从而唤起相近的情感体验。5、弗洛依德人格结构理论包含哪些内容?你是怎么理解其内涵与关系的?答:(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包含本我、自我和超我,它们与潜意识、意识和前意识相对应。(2)本我完全是
10、潜意识的,是人的一切行为活动的根本动力所在,它的作用是满足人的原始本能的欲望和冲动,它遵循的是快乐原则,即追求并达到人的原始本能的快感。自我代表理性,遵循现实原则,它一方面以现实原则控制本我的活动,一方面有舒缓本我的紧张程度,使之不至于成为有害于个人的行动。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准则,是伦理化的自我,按照道德原则活动,主要压抑本能冲动。(3)在正常情况下,这三个部分是统一而协调的,而当三者失去平衡发生冲突时,就导致了精神病症和人格失常。本我的各种被社会所不容的本能冲动,随时会受到超我指导下的自我的压制,受到道德原则和现实原则的压制,它们要想得到表现和满足,往往要通过乔装打扮的形式以求蒙骗过关。6、描
11、述艺术活动中的自卑与超越答:(1)自卑情结是阿德勒动机理论的最具代表性的概念,原指来源于器质性缺陷的自卑感,后来兼指种族歧视造成的少数民族儿童自卑感。阿德勒认为人格的建构是以围绕克服自卑,追求优越的基本努力而实现的,每个人克服自卑,追求优越而获得补偿的方式,决定了他的生活风格和人格。(2)艺术创造的动力来源于童年时的“自卑情结”和“追求优越”的动机。(3)阿德勒认为艺术家与处于自卑或无能的儿童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相似性。他们的心中总是拥有某种目标,而且往往是由想象而生的优越性目标。这种优越性目标寄托着他们的奋斗目标和理想。在艺术家的内心充满着各种心理冲突这些心理冲突影响着艺术家复杂的人格建构和丰富
12、的心理活动,直接表征为对艺术创作的深刻影响。想象的目标越是优越,艺术家的不安与痛苦就可能越深。同时,这也为艺术家实现对真正的自卑的超越提供了某种契机,激发艺术家更为惊人的创造力。8、简述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答:(1)王国维认为作家的体验“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争其外,故有高致”,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作家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2)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体验的“物我同一”境界,使作家似乎进入对象的生命内部,从而能够把握对象的活动轨迹和生命血脉,这才导致了文学中艺术形象的生气勃勃。(3)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第一层意思是获得对对象本身的超越。作家的描写不受对象本身形体、
13、姿态和颜色等物理性的束缚,而能见出事物的物理性以外的审美价值来。这也就说作家写的是平凡的事物,却能放射出不平凡的光辉;第二层意思是获得“童心”,对传统的陈规旧习和既定成见实现超越。比如明代学者李贽曾提出“童心”说,强调诗人应该用“赤子之心”去感受世界。10、简述西方美学的心理学转向。答:(1)美学的第一次转向是心理学转向:20世纪初美学最显著的特征是“形而上学的消退、艺术自律性发展、科学主义的兴起”,它始于克罗齐的“审美等于直觉”、桑塔耶纳的“美的对象是客观化的快感”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审美心理学说中的“心理距离说”和“移情说”、艺术中的格式塔学派和精神分析都对美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当时与
14、心理学流派并存的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美学、实用主义美学影响不大。(2)20世纪中期出现美学第二个转向,即语言学转向。索绪尔的“人用语言进行思考”的观念启发文学艺术研究:作品一旦产生便具有了自己本身的意义,因此研究作家的思想只能从研究作品本身出发。而在美学上,维特根斯坦哲学影响下的“分析美学”,即对文学艺术中的概念进行分析,占据了统治地位。(3)而在20世纪后期出现在美学、文学和艺术研究中的“文化学转向”是第三次转向。通俗文学和艺术的重要性逐步体现,科技和经济对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的冲击以及市场经济模式和文化思维模式的多样化都制约着文学理论的生产。而后分析美学、审美文化批判、环境和生态美学研究等多
15、样化的理论倾向促成了非西方美学的兴起。艺术的发展必将走向多极化。11、艺术家的超越体验及其内涵答:(1)艺术家的超越体验指的是他们超越实用功利和超越个体实存时的经历和感受。(2)这种超越性体验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现实生活中,艺术家为了维护自己的艺术理想,常常需要做出牺牲,这即是对实用功利的一种超越。第二,艺术家的超越,还包括对世俗艺术趣味乃至文化环境的突破。第三,艺术家的超越体验,还包括对个体存在的超越,即他们在感受社会时,将自己的感受与社会民众的感受融合在一起。三、分析题(2*12分)1、阿恩海姆认为“一棵垂柳之所以看上去是悲哀的,正是因为垂柳枝条下垂的形状及其柔软性和悲哀的心理结构具有
16、相似性的缘故”,请结合相关理论谈谈你的看法。答:(1)阿恩海姆的观点是为了说明其异质同构理论。他认为在知觉活动中,作为对象的物理现象、精神现象与社会现象和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大脑生理现象之间存在着一种同形关系,对象的表现性及其力的结构与人的神经系统中相同的力的结构存在着同形契合的特点。(2)在他看来,力的结构及其基调是物理现象、精神现象与社会现象所共有的,也是它们所具情感表现性及相互间构成内在统一性的原因。(3)阿恩海姆运用“异质同构”对这种同一性进行解释,认为非物质的心理事实与物质的物理事实之间存在着结构上的相似性。一棵垂柳之所以看上去是悲哀的,并不是它像一个悲哀的人,而是枝条下垂的形状、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