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含答案)(DOC 23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663121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
  • 页数:23
  • 大小:6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含答案)(DOC 23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期末考试卷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含答案DOC 23页 部编版八 年级 下册 语文 期末 考试卷 答案 DOC 23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部 编 版 语 文 八 年 级 下 学 期期 末 测 试 卷基础知识及课外现代文阅读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霎时(sh) 徘徊(hui) 砾石(l) 纷至沓来(t)B. 驰骋(chng) 矗立(ch) 虔诚(qin) 接踵而至(zhng)C. 旋涡(w) 砚池(jin) 敦实(dn) 大煞风景(sh)D. 寒噤(jn) 斑斓(ln) 怜悯(mn) 怒不可遏()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雾霭丛莽俯瞰五彩斑斓B. 告诫眩晕彷徨轻歌曼舞C. 霹雳蜿蜒急湍震耳欲聋D. 明媚皱褶眺望穿流不息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沙橘洲音乐艺术节上,五色斑斓的灯光

    2、,光芒四射的焰火,把整个橘子洲头的上空辉映得无比绚烂。B. 湖南省首届“青少年国学知识大赛”在长沙隆重举行,通过观看比赛,我们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国学知识。C. 电影摔跤吧,爸爸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D. 远亲不如近邻,很多老人与邻里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自发形成了“互助养老”的模式。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唱着毕业的骊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B. 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C. 据业内专家估算,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

    3、超过130万人以上。D. 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5.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巡演活动拉开序幕,贵州_的山水风光,_的特色风物,_的民族风情从一个个精彩节目中完美展现,现场笑意满满,掌声阵阵。醇厚浓郁多彩和谐旖旎A. B. C. D.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我们跟学舌的鹦鹉有什么区别呢?B. 导演杨洁在拍摄西游记时,认为“取经女儿国”一集的情节可以有一段插曲,她决定把作词的任务交给词作家阎肃。C. 中国的BAT(百度、

    4、阿里巴巴、腾讯)及其投资或控股的公司,几乎掌握了中国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切。D. 屈原在诗句:“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以美人自比,隐喻楚怀王听信谗言,将他流放到外地,使他的才能没有施展之机,恰似“美人迟暮”。7.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 “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B. 本诗主要叙写一

    5、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C. 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D. 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回答问题。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6、。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

    7、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

    8、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8. 选文15段主要说明的内容是( )A. 物候现象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B.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因素。C. 物候学关系到农业丰产。D. 物候现象来临有古今的差异。9. 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下正确的一项是()A. “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的例子,说明越往北桃花开得越早。B. 选文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各种因

    9、素C. 文中“凡是”和“都”强调无一例外,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D. 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与农业丰收有密切的关系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0.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10、. 伐竹取道( 砍 )B. 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C. 不可久居(居住)D. 俶尔远逝(忽然)11. 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B.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小石潭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寂静寥落空无一人)C.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D.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中可以容纳一百来条鱼)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B.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

    11、状。C.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D. 第1、2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13.古诗文默写。(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_,_。(诗经关雎)(2)曲径通幽处,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微君之躬,_?(诗经邶风式微)(4)_,_。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衿)(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作者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_,_!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一)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

    12、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 迨:等到。 倍:同“背”,背诵。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患记问不苦人 ( ) 迨能倍诵( )迨能倍诵乃止 ( ) 咏其文 ( )15. 翻译“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16. 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A. 用力多者收功远。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C. 书不可不成诵。D. 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17. 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

    13、有司马光独自苦读。写出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生命之芯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但妻子对这些葡萄叶子却颇有微词,尤其是到了暮秋时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

    14、转身它就又落下了。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妻子摘得一串不留。我很惋惜那些没有彻底紫透的葡萄,埋怨妻子说:“有些还没有完全熟透呢,怎么一下子就摘尽了?”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我很不解,摘葡萄和扫落叶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不摘葡萄那些叶子就永远不会凋落吗?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个夜晚或半天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

    15、地凋落了。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令人痛惜不已。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莅临了我不由对葡萄叶充满了敬意。我们的生命果实是什么呢?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呢?我们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生命使命而生活的吗?什么才是我

    16、们人类生命的真正秋天呢?春天的庭院里,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蛰伏在绿叶间的虫子,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18. 阅读第自然段,从修辞角度赏析划线句19. 第、第自然段都用了较多篇幅描写葡萄叶,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20. 阅读全文,你从葡萄叶子夭折的生命历程中得到了什么感悟?21. 下列对本文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以“我”对葡萄叶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形散而神聚。B. 本文巧用对比,以妻子对葡萄叶讨厌反衬“我”的喜爱。C. “我”从葡萄叶子上得到人生有益的启迪,应该把握住美好年华,为实现

    17、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D. 本文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言尽而意无穷。三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22.为配合班级拟开展的“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试题。(1)古诗中有成语,请你指出下列诗句中的成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 )(2)风花雪月是古诗中永恒的主题,请你各写一句(或一联)吟风和咏月的诗句。吟风的诗句:_咏月的诗句:_歌曲烟花三月中有歌词“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烟花三月依据_的 _而创作2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主人公保尔

    18、在谁的影响下走向革命道路。( )A. 阿维尔巴赫教授B. 巴扎诺娃C. 朱赫莱D. 母亲24.傅雷家书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_,_ 问题,为下列连上正确的线。待人 严谨做事 得体礼仪 谦虚_四、作文2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 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 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篇文章。 要求:1、文章不能离开话题范围;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19、;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答案与解析基础知识及课外现代文阅读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霎时(sh) 徘徊(hui) 砾石(l) 纷至沓来(t)B. 驰骋(chng) 矗立(ch) 虔诚(qin) 接踵而至(zhng)C. 旋涡(w) 砚池(jin) 敦实(dn) 大煞风景(sh)D. 寒噤(jn) 斑斓(ln) 怜悯(mn) 怒不可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C项改为:砚池(yn)。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雾霭丛莽俯瞰五彩斑斓B. 告诫眩晕彷

    20、徨轻歌曼舞C. 霹雳蜿蜒急湍震耳欲聋D. 明媚皱褶眺望穿流不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D项改为:川流不息。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沙橘洲音乐艺术节上,五色斑斓的灯光,光芒四射的焰火,把整个橘子洲头的上空辉映得无比绚烂。B. 湖南省首届“青少年国学知识大赛”在长沙隆重举行,通过观看比赛,我们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国学知识。C. 电影摔跤吧,爸爸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D. 远亲不如近邻,很多老人与邻里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自发形成了“互助养老”的模式。【答

    21、案】C【解析】【详解】A.五色斑斓,读音为:w s bn ln,成语,表示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正确。B. 鲜为人知:意思是很少有人知道。正确。C:趋之若鹜:比喻人们成群地争着前去。常含贬义,用在此处褒贬不当。D. 远亲不如近邻:指遇有紧急情况需要帮助的时候,远道的亲戚就不如近旁的邻居那样能及时给予帮助。正确。故选C。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唱着毕业的骊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B. 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C. 据业内专家估算,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

    22、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D. 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A搭配不当,去掉“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B正确;C语意重复,“超过”与“以上”去掉一个;D缺少主语,去掉“由于”或“使”。故选B。5.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巡演活动拉开序幕,贵州_的山水风光,_的特色风物,_的民族风情从一个个精彩节目中完美展现,现场笑意满满,掌声阵阵。醇厚浓郁多彩和谐旖旎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连贯,解答这道题我们要整体阅读语

    23、段,把握大意,再看局部,照顾前后句,本题给“山水风光”“特色风物”“民族风情”选择修饰词语,首先了解各个词语的含义以及搭配等,“旖旎”本为旌旗随风飘扬的样子,引申为柔和美丽,多用来描写景物。所以修饰“山水风光”,锁定B、D两项,“多彩和谐”中的“和谐”是和睦协调。指的是相互之间的关系。确定“特色风物”的修饰语是“多彩和谐”,故选B。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我们跟学舌的鹦鹉有什么区别呢?B. 导演杨洁在拍摄西游记时,认为“取经女儿国”一集的情节可以有一段插曲,她决定把作词的任务交给词作家阎肃。C. 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巴巴、

    24、腾讯)及其投资或控股的公司,几乎掌握了中国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切。D. 屈原在诗句:“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以美人自比,隐喻楚怀王听信谗言,将他流放到外地,使他的才能没有施展之机,恰似“美人迟暮”。【答案】C【解析】【详解】A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前半句是个陈述句,而非疑问句。B将“取经女儿国”的引号改为书名号。D将冒号删去,这里不需要提顿。故选C。7.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

    25、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 “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B. 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C. 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D. 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项“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错。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回答问题。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

    26、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27、。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

    28、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

    29、大的丰收。8. 选文15段主要说明的内容是( )A. 物候现象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B.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因素。C. 物候学关系到农业丰产。D. 物候现象来临有古今的差异。9.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下正确的一项是()A. “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的例子,说明越往北桃花开得越早。B. 选文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各种因素C. 文中“凡是”和“都”强调无一例外,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D. 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与农业丰收有密切的关系【答案】8. B 9. A【解析】【8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说明文说明内容的把握。通读选文15段,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的因素有纬度、

    30、经度、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所以主要说明的内容可概括为B项: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其它几项都是以偏概全。【9题详解】试题分析:A项错。“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纬度决定了物候现象。注意本段的观点句。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3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0.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伐竹取道( 砍 )B. 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C 不可久居(居住)D. 俶尔远逝(忽然)11. 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B.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小石潭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寂静寥落空无一人)C.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D.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中可以容纳一百来条鱼)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B. “全石以为

    32、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C.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D. 第1、2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答案】10. C 11. D 12. C【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的义项。C项加点的词解释错误。“不可久居”的“居”是“停留”之意。【11题详解】试题分析:D项“潭中可以容纳一百来条鱼”翻译不正确。改为: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12题详解】试题分析:C项“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也是从侧面写水的清澈见底。译文:从小丘向西走

    33、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

    34、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13.古诗文默写。(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_,_。(诗经关雎)(2)曲径通幽处,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微君之躬,_?(诗经邶风式微)(4)_,_。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衿)(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作者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句子是:_,_!【答案】 (1). 窈窕淑女 (2). 琴瑟友之 (3).

    35、禅房花木深 (4). 胡为乎泥中 (5). 青青子衿 (6). 悠悠我心 (7). 安得广厦千万间 (8).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窈窕”“琴瑟”“衿”“庇”等字词的书写。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一)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

    36、“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 迨:等到。 倍:同“背”,背诵。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患记问不苦人 ( ) 迨能倍诵( )迨能倍诵乃止 ( ) 咏其文 ( )15. 翻译“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16. 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A. 用力多者收功远。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C. 书不可不成诵。D. 咏其文。思其义,所

    37、得多矣。17. 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写出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答案】14. (1). 担心 (2). 等到 (3). 才 (4). 吟咏 15. 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可以终身不忘 16. C 17. 韦编三绝或凿壁偷光等【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患”:担心。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乃”的意思和用法,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咏”在现代汉

    38、语中也有“吟咏”的意思,所以说也要理解好上下文内容。点睛:文言词语意义推断。看语境,文言文词语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看字形,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看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

    39、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收功”“精诵”“乃”等字词的翻译。【16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的提取能力。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提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可提取“书不可不成诵”作为答案。【17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写出形容读书勤奋的成语的能力。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含义的把握,对成语字眼的记忆。平时要多积累多记忆有关读书勤奋方面的成语。翻译: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

    40、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生命之芯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

    41、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但妻子对这些葡萄叶子却颇有微词,尤其是到了暮秋时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妻子摘得一串不留。我很惋惜那些没有彻底紫透的葡萄,埋怨妻子说:“有些还没有完全熟透呢,怎么一下子就摘尽了?”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我很不解,摘葡萄

    42、和扫落叶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不摘葡萄那些叶子就永远不会凋落吗?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个夜晚或半天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令人痛惜不已。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

    43、命的秋天里。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莅临了我不由对葡萄叶充满了敬意。我们的生命果实是什么呢?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呢?我们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生命使命而生活的吗?什么才是我们人类生命的真正秋天呢?春天的庭院里,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蛰伏在绿叶间的虫子,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18. 阅读第自然段,从修辞角度赏析划线句19. 第、第自然段都用了较多篇幅描写葡萄叶,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20. 阅读全文,你从葡萄叶子夭折的生命历

    44、程中得到了什么感悟?21. 下列对本文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以“我”对葡萄叶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形散而神聚。B. 本文巧用对比,以妻子对葡萄叶的讨厌反衬“我”的喜爱。C. “我”从葡萄叶子上得到人生有益的启迪,应该把握住美好年华,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D. 本文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言尽而意无穷。【答案】18.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蓄积一冬力量的葡萄藤在初春时节发芽(睁开叶芽)、长叶(叶子舒展)的生命苏醒状态(充满生命活力),蕴含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9. 结构上起到照应、对比的作用;内容上,用前面葡萄叶生长旺盛的喜悦来反衬后面葡萄叶过早凋落的无奈,突出果实是叶子生命的灯芯。 20. 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生命的真正目的,为什么生命使命而生活;我们更应该像以果实为灵魂的葡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含答案)(DOC 23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63121.html
    2023DOC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