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谏》导学案-高中语文教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求谏》导学案-高中语文教案.doc》由用户(汀枫)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求谏 导学案 高中 语文教案 下载 _其它资料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求谏导学案求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词语(“寻”“理”“信”“遇”)的含义,提高在语境中推知词语含义的能力 2、搜集整理古今异义词(“颜色”“举措”“相遇”) ,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3、翻译文中重要句子,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化背景 1、谏官制度 谏官制度的核心是向君主提出建议和批评谏官制度虽然“有可能”限制君主的胡作非为, 但主要目的是 在“以君主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政治中实现“君主的有效统治” 2、 贞观政要 全书10卷40篇,8万余言,作者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 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
2、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 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政治上颇 为敏感的吴兢已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皇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 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贞观政要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政治目的而写成的,所 以它一直以其具有治国安民的重大参考价值,而得到历代的珍视 3、唐太宗李世民 李渊的第二个儿子,公元627年到649年在位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在晋阳起兵唐朝建立后,封为秦王,任尚 书令后来他率兵消灭周围各种割据势力和农民起义军,成为统一战争中的主要统帅玄武门之变后,取得皇 位
3、第一课时 一、给画横线的句子注音 俨肃( ) 谏诤( ) 鲠议( ) 王珪( ) 刍荛( ) 不讳( ) 丧乱( ) 属文( ) 芜词( ) 诋诃( ) 愆过( ) 纂组( ) 怖慑( ) 罄其狂瞽( ) 二、解释画横线词语的含义 第1段: 1、太宗威容俨肃 2、必假颜色 3、冀闻谏诤 4、必藉忠臣 5、臣下钳口 6、卒令不闻其过 7、寻亦诛死 8、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 第2段 1、幸诸公数相匡救 2、冀凭直言鲠议 3、纳刍荛 4、太宗称善 5、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 6、预闻政事 第3段 1、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 2、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 3、岂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护短不纳? 第4段 1
4、、恒恐上不称天心 2、下为百姓所怨 3、但思正人匡谏 4、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5、又比见人来奏事者 6、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第5段 1、自知者明,信为难矣 2、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 3、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4、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5、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第6段 1、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 2、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 3、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4、漆器不已,必金为之 5、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 三、写出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寻 1、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飞来峰上千寻塔 理 1、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 2、当窗理
5、云鬓 3、文理有疏密 4、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信 1、自知者明,信为难矣 2、愿陛下亲之信之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低眉信手续续弹 遇 1、惟君臣相遇 2、进,与曹遇于赤壁 3、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4、盖追先帝之殊遇,预报之于陛下也 四、古今异义 1、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 古义: ;今义:颜料或燃料 2、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古义: ;今义:举动措施 3、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古义: ;今义:遇见彼此 五、词类活用 1、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2、实愿罄其狂瞽 3、主若自贤,臣不匡正 4、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 六、判断下列文言句子句式 1、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2
6、、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 3、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4、百僚进见者 5、又比见人来奏事者 七、翻译文中重要语句 1.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第1段) 2.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第2段) 3.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第3段) 4.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第4段) 5.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第4段) 6.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第5段) 7.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第5段) 8.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9.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八、问题研讨 1、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独步千古,
7、成为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楷模史学家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一书 全面、系统地介绍和总结了唐太宗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对唐太宗精湛的领导艺术着墨尤多,为后世留下 了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从课文中,我们可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判断下列语段中,唐太宗论述“纳谏”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A: 论证: 例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例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B: 论证: 例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C: 论证: 例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 D: 论证: 例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
8、E: 论证: 例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3、课文对于纳谏的论述,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什么意义?(不少于150字) 4、你还能想起历史上有哪些从善如流的佳例?有哪些闭目塞听的例子? 第二课时 一、课内检测试题 1下列画线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B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窕窈之章 C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防微杜渐 D惟君臣相遇,如同鱼水 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 E随事谏正,多中朕失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下列选项中画线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
9、措 B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C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 D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3“其”字的含义不同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B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C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D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二、基础知识链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束之高阁 络绎不绝 恪守 胳臂 B、悄声细语 霄壤之别 讥诮 硝烟 C、论资排辈 羽扇纶巾 伦理 沦落 D、脍炙人口 市侩哲学 杂烩 刽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耗费 突如其来 元气大伤 言必行,行必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