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5659339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74.7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统编 高中政治 必修 考点 复习 温习 提纲 实用 必备 下载 _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点复习提纲核心大概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含义内容地位生产力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它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在生产中起决定作用。劳动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关系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全部生产关系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1.原始社会(1)原始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特点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旧石器时

    2、代:采集天然食物为主;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生产关系: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2)在原始社会,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3)原始社会的解体(私有制与阶级的产生)生产工具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个体劳动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私有制的确立:P3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的由氏族共有转为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

    3、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随着贫富分化的家具,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瓦解了。阶级的出现: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阶级的含义:阶级是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2.奴隶社会(1)奴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生产力: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出现、文字的发明与应用,脑体分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生产关系: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程度的生活资料。(2)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3

    4、)阶级和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产生。国家的产生: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国家的含义: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4)迈入文明时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3.封建社会(1)封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生产力: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与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如采用休耕、轮作、选种等技术水利实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

    5、要的手工业部门;商业和城市组逐渐发展起来。生产关系: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注: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2)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3)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4.资本主义社会。(1)原始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特点。生产力: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

    6、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第二,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作为资本。(3)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的积极影响: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人类思想上的巨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和原因。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但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

    7、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5)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理论基石、诞生的标志。内容思想来源历史前提理论基石诞生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空

    8、想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局限性。历史背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呈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16世纪:莫尔 乌托邦;18世纪莫莱里自然法典;19世纪法国的圣西门、傅里叶和英国的欧文。)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

    9、的美好蓝图。他们未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3.工人运动兴起(阶级条件)(1)三大工人运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2)意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4.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理论基石):(1)唯物史观(发现社会历史规律):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

    10、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2)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弊端):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3)意义:(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11、,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5.共产党宣言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6.十月革命(1917年)的历史意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7

    1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8.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建立(十月革命)发展(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挫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新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一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2)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决定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

    13、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2.中华民族复兴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1)一是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二是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3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的原因走资本主义道路之所以行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1)帝国主义不允许。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2)封建主义不允许。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

    14、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没有力量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3.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运动”的意义: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

    15、革命。(3)中国的革命进程。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领导者/主心骨: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产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地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

    16、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社会意义:新中国的诞生,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世界意义:新中国的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

    17、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过渡时期:(1)时间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2)总路线和总任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

    18、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时间: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2)标志: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3)意义: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

    19、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中共八大的最主要贡献)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代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4.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5.艰辛探索的重大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在社会

    20、主义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1.改革开放开启(1)事件: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2)意义: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的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改革开放发展历程改革进程(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

    21、发展。(2)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标志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2003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开放进程(1)1980年,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2)1984年,开放了大连、

    22、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3)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4)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3.改革开放的意义(1)“四个面貌”+“三个飞跃”: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

    23、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2)1“重要法宝”+1“必由之路”+2“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第二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创立(提出):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2.发展(理论创新成果):理论成果时间主题主要内容成就/地位邓小平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什么是社会主义

    24、,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三届四中全会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成功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

    25、二十一世纪。科学发展观十六大实现什么样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八大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3.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1)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带

    26、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由之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

    27、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保障/根本在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力量):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8、,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求: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

    29、历史方位)1.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内涵: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历史条件);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人民期待);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历史使命);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国际地位)。意义: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历史意义)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

    30、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政治意义)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意义/世界意义)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4.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1)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体,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

    32、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我们必须推进的伟大事业。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党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新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如何在新时代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

    33、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在广袤国土上继续书写近十四亿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第二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中国梦的内涵、本质、意义中国梦是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阶段”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

    34、化强国中国梦的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现实意义: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近14亿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中国梦与人民、与中华儿女、与世界的关系:人民的梦、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奉献世界的梦。2.如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原因: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人民

    35、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做法: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原因: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做法: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原因:坚持和发展中

    36、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做法: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内在联系四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2)

    37、国家的制度方略: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保障和改革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3)青年担责圆梦:要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善于创新、永不懈怠,才能不负时代的要求、历史的期待;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

    38、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第三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背景。(1)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实现了马克思中国化新的飞跃(2)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3)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4)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5)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39、及历史地位。核心内容:(1)思想层面的“十个明确”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第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40、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六,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第七,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第八,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九,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

    41、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科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第十,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的党建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突出伟大社会革命“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人柱”。“十个明确”中的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

    42、理论贡献。(2)实践层面的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第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讲的是领导力量问题)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讲的是政治立场问题)第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讲的是发展动力问题)第四:坚持新发展理念(讲的是发展导向问题)第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讲的是依靠力量问题)第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讲的是法治保障问题)第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讲的是精神力量问题)第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讲的是发展目的问题)第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讲的是人与自然问题)第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讲的是国家安全问题)第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讲的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第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讲的是国家统一问题)第十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的是中国和世界关系问题)第十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讲的是党的自身建设问题)“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历史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神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第 19 页 共 1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59339.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