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为母牛消耗性酮病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称为母牛消耗性酮病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称为 母牛 消耗 性酮病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营养代谢的概念 有机体把食物营养物质转化为机体所需的物质,再经分解代谢把体内营养物质转化成能量以供机体需要,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并排出代谢产物。第一节 概 论 它受神经体液系统的调节。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或缺乏,或神经、激素及酶等对物质代谢的调节发生异常,均可导致营养代谢疾病。此病不仅阻碍畜禽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机能,而且会使乳、肉、蛋、毛的产量下降,抗病能力降低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研究畜禽营养代谢病的病因和防治问题,是现代兽医临床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使命。营养代谢病的概念 营养代谢病是营养缺乏病和代谢障碍病的统称。营养缺乏病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不足或缺乏;或某些营养
2、物质供应过量而干扰了另一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与利用;或营养过剩导致的疾病,如肥胖、动脉粥样硬化、部分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指体内一个或多个代谢过程改变导致内环境紊乱而发生的疾病,这类疾病往往与动物的生产性能的表达相关,又称生产性疾病,包括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病、脂肪代谢障碍病、蛋白质代谢障碍病、矿物质代谢障碍病及酸碱平衡紊乱。营养代谢病的一般病因 引起营养代谢病的原因不外乎饲养错误和管理不佳两方面。(一)饲养错误:1)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充足的营养物质供应。缺乏科学性的饲养方式易导致营养代谢病的发生。常表现为草料短缺或品质低劣,饲养无规律,日粮不平衡,管理粗放,如环境卫
3、生不良、饲料加工调制不细等。为提高畜禽生产性能,盲目采用高营养饲喂,常导致营养过剩,如干乳期饲以高能饲料,乳牛过于肥胖。饲养奶牛为了促使高产,饲喂精料过多,引起瘤胃积食、瘤胃酸中毒和酮病的发生。2)营养物质吸收不良:营养物质吸收不良 见于两种情况,一是消化吸收障碍,如牙齿疾病、慢性胃肠疾病、肝脏疾病及胰腺疾病等,不仅使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吸收不良,而且还使体内的代谢过程紊乱;二是饲料中存在干扰营养物质吸收的因素,如磷、植酸过多降低钙的吸收,钙过多干扰碘、锌等元素的吸收,日粮中钙磷比例不当可发生骨营养不良。3)营养物质需要量增加 动物在妊娠(尤其双胎、多胎妊娠)、泌乳、产卵及生长发育阶段,对各种营
4、养物质的需要量增加;同时在动物发生发热性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寄生虫病、慢性化脓性疾病、牛结核等慢性疾病对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多,尤其是家禽在应激、发热、疫苗注射、过热过冷等逆境下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此时如日粮中某些营养物质供给不足或其比例不当则最易发病。4)饲料中存在抗营养物质 近年研究发现饲料中存在一些能使营养价值降低的物质,称为抗营养物质或抗营养因子。植酸和草酸能降低钙的吸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氧化、破坏胡萝卜素;某些鱼、虾体内含有硫胺素酶能分解维生素B1。饲料中Ca过量阻碍P、Mn、Zn、Fe的吸收和利用,消耗体内镁贮,降低血清Mg、骨Mg含量。不饱和脂肪、饲料酵母等物质均能促进脂肪
5、的过氧化,如饲料中含量过多,就会使Se、维生素缺乏,因而致病。5)参予代谢的酶缺乏 一类是获得性缺乏,见于重金属中毒、氢氰酸中毒、有机磷中毒及一些有毒植物中毒;另一类是先天性酶缺乏,见于遗传性代射病。6)内分泌机能异常 如锌缺乏时血浆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含量下降。纤维性骨营养不良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等。(二)管理不佳 1)畜舍阴暗潮湿,拥挤闷热,冬季防寒设备不佳(如泌乳搐搦多发生于天然避寒条件差的寒冷地区。2)缺乏科学的饲养制度,不按生产性能和生产特性饲养,饲喂不定时、定量、畜禽忽饥忽饱。3)缺乏户外运动和日光照射,长途运输,过度疲劳 4)近年来随着单向性状选择(瘦肉多、肉质好、增重快)而进行强化
6、饲养,动物的正常代谢受到影响,猪发生白肉病(水猪肉)和鸡的腿脚异常逐日增多。营养代谢病的临床特点 动物营养代谢病的种类繁多,临床症状各异,但在发生上有共同特点。1.群体发病 在集约饲养条件下,特别饲养错误造成的营养代谢病,常呈群发性,同种或异种动物同时或相继发病,表现相同或相似的临床症状。2.地方流行 由于地球化学方面等的因素,土壤中有些矿物元素的分布很不均衡,如远离海洋的内地和高原地区的土壤、饲料、饮水中碘含量不足,而流行人和动物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我国缺硒地区约站全国面积的1/3。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属于缺锌地区,而新疆和宁夏等地则流行铜缺乏症。3.起病缓慢 营养代谢病的发生,至少要经历化学紊
7、乱、病理学改变和临床异常3个阶段,从病因作用到呈现临床症状常需数周、数月乃至更长时间。4.多种营养物质同时缺乏 在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消化性疾病等营养性衰竭中,缺乏的不仅是蛋白质,其他营养物质如铁、维生素也明显不足。5.恒以营养不良和生产性能低下为主症 营养代谢病常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成熟等过程,而表现为生长停滞、发育不良、消瘦、贫血、皮被异常、异嗜、体温低下等营养不良征候群,产乳、产蛋、产毛、产肉、产仔减少等生产性能低下,以至不孕、少孕、流产及死胎等繁殖障碍综合症。6.缺乏特征症状,早期诊断困难 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消化障碍、生长发育停滞、贫血、异嗜、生产性能下降等,要早期诊断十
8、分困难,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后,治疗费用增加且疗效不佳,即使达到临床痊愈,但其生产性能也明显降低或失去其经济价值。因此,营养代谢病的早期诊断是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7.体温偏低,无传染性 这是早期群发性营养代谢病与传染病的一个显著区别。营养代谢病的一般诊断 营养代谢病有示病症状的很少,亚临床症状的较多,常与 传染病、寄生虫病并发,而为其所掩盖。因此,营养代谢病的诊 断应依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治疗性诊断、病理学检查以 及实验室检查等各方面,综合确定。1.病史及流行病学调查:1)基本征候群和群发性:营养代谢病多呈慢性经过,症状逐渐出现,临床以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异嗜、消化功能紊乱、生产性能和繁殖机
9、能降低等为主要特征。有的伴有运动障碍,视力障碍和神经症状。本病的发生与饲料的组成数量、质量密切相关,故有一定的群发性。2)一定的地区性:由于地球化学条件不同及生物界某些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分布不均衡,使某些营养代谢病具有一定的地区性。3)饲养情况调查:饲养失宜是此病的致病因素。详细调查饲料的种类、日粮的数量、组成和质量,对于确定病因和病性至关重要。数量不足,质量低劣常引起畜禽营养不良、生长受阻、甚至罹患衰竭症。饲料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配合不当,会引起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如牛的酮血症、过食谷综合症、马的肌红蛋白尿、鸡的痛风等。饲料中Ca、P、Mg缺乏或比例失调及VD缺乏是骨营养不良的根本原因
10、。4)了解管理情况:长期舍饲,缺乏运动会影响维生素D转化和骨质代谢,畜禽寒冷会增加机体能量消耗,尤其营养不足时,将加剧代谢紊乱;寒冷刺激可能是牛Hb尿的重要诱因,畜舍温度过高、拥挤、过度使役,家畜因过劳而发生营养性衰竭症。5)畜禽的种类、年龄、用途以及生理的不同阶段对营养的需要量和成分是不同的。禽类消化道吸收Mn的能力很低,但需要量相当高;幼龄畜禽易患Se缺乏症,而肉鸡比蛋用仔鸡发病率高;役用家畜对糖和脂肪需要量较大,配种期、妊娠期、生长期和产蛋期,不仅所需营养量大,并需要较多的蛋白质。2.临床检查:应全面系统,并对所收集到的症状,参照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临床表现有时可大致推断营养
11、代谢病的病性,如仔猪贫血可能是铁缺乏;被毛褪色,后驱摇摆可能是铜缺乏;原因不名的跛行,骨骼异常,可能是钙、磷代谢障碍。3.治疗性诊断:为验证依据流行病学和临床检查结果建立的初步诊断或疑问诊断,可进行治疗性诊断,即补充某一种或几种可能缺乏的营养物质,观察其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预防效果。治疗性诊断可作为临床诊断营养代谢病的主要手段和依据。4.病理学检查:有些营养代谢病可呈现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包括宏观病变和组织学病变,如白肌病时骨骼肌呈白色或灰白色条纹;痛风时关节腔内有尿酸钠结晶沉积.5.实验室检查:检测的样品:主要测定患病个体及发病群体血液、乳汁、尿液、被毛及组织器官。检测的指标:某些营养物质及相
12、关酶、激素、代谢产物的含量,作为早期诊断和确定诊断的依据。6.饲料分析: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分析,提供各营养成分的水平及比例等方面的资料,可作为营养代谢病,特别是营养缺乏病病因学诊断的直接证据。7.动物试验 许多营养代谢病病因复杂,为了确定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根据实验室分析结果人工复制动物病理模型,需要严格控制日粮中的可疑营养物质,通过实验动物加以证明其是否能够产生与自然病例相同或类似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从而为建立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营养代谢病的防治原则 1)科学饲养:以畜禽的种类,品种,用途和生理不同阶段,按所需营养标准配合日粮保证全价饲养。2)定期监测:定期对畜群进行抽样调查,分析饲料中的
13、营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3)综合防治:对地区性矿物质缺乏,可改良植被,土壤施肥,植物叶面喷酒、饲料调换等方法,提高饲料、牧草中相关元素的含量。第二节 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障碍疾病奶牛酮病 病 性:是奶牛泌乳早期常见代谢病中真正的管理性疾病,主要由于高产奶牛产后因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临床特征:其临床特征为食欲减损、渐进性体况下降以至消瘦、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血、尿、乳、汗和呼气中有特殊的丙酮气味,部分牛伴发神经症状。临床病理学特征:为低血糖,血、尿、乳中酮体含量异常升高。在家畜中最常见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的疾病是反刍动物酮病,它包括乳牛酮血症和绵羊妊娠毒血症。在反刍动
14、物酮病时其代谢紊乱涉及的面很广泛。它在代谢方面主要表现为低血糖、高血脂、酮血、酮尿、脂肪肝、酸中毒以及体蛋白消耗和食欲减退或废绝。因而实际上它不仅表现为低血糖、高血脂和脂肪代谢紊乱,也引起了蛋白质、水、盐代谢的紊乱。参考值:血酮正常10mg,乳酮3 mg,血糖50 mg。发病情况:本病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已成为危害奶牛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常见于产后2-6周内,产前和分娩8周后比较少见。发病率较高的牛群多是饲养管理差或产乳量高的牛群。发展史:本病早在19世纪50年代就有记载,直到1911年,从病牛体液中检出酮体增高,才明白呼出气的甜味与酮体有关,而称之为反刍兽丙酮血症(acetonaemia)
15、。鉴于病牛组织液中浓度增高的主要是-羟丁酸而不是丙酮,以后改称为酮病(ketosis)。酮体:-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 分 类:1.据酮体含量分为 1)一般地说,血酮水平在20mg/dl以上,血糖水平在50mg/dl以下,并呈现明显症状的,称为临床酮病(clinical ketosis);2)血酮水平在1020mg/dl之间,但无明显症状的,称为亚临床酮病(sub-clinical ketosis)。2.据病因分 1)日粮营养充足,但不平衡,糖分和能量不能满足高产泌乳需要而发生的,称为自发性酮病(spontaneous ketosis);2)日粮营养缺乏,体内糖原贮备不足,不能维持正常泌乳需要
16、而发生的,则称为营养性酮病(alimentary ketosis)。3)产前过度肥胖,在产后泌乳早期由于高度营养缺乏而大量动员体贮备而导致酮病,称为母牛消耗性酮病(syntectic ketosis)。病 因:能量代谢负平衡是引起本病的原因 1)产前、产后采食量减少。2)高产奶牛过饲高蛋白和高脂肪饲料,如精料过多而饲料 中碳水合物不足;或饲料品质不佳,长期饲喂这样的饲料,瘤胃 内生酮物质乙酸和丁酸增多,生糖物质相对减少;都可造成丙酸 生成不足;3)运动不足时,前胃机能减退,对纤维素的分解技能减弱,糖和生糖物质生成减少。4)B12和钴缺乏,肝脏对丙酸的利用率降低,体内酮体升高。5)多胎妊娠 特别
17、是在饲喂低蛋白和低脂肪饲料情况下,消耗大量葡萄糖。6)高泌乳量 大量泌乳,随乳汁消耗大量乳糖,使血糖降低。牛每日必需的葡萄糖,有60-85%消耗于乳腺的泌乳。7)在泌乳头两个月,任何能引起食欲下降的疾病如子宫炎、乳房炎、创伤性网胃心包炎、真胃变位、生产瘫痪及胎衣不下等,都可引起继发性酮病。8)干乳期奶牛过于肥胖是引发泌乳初期酮病的危险因素。奶牛酮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1、与分娩的关系 本病与分娩关系密切。约80%的病例发生于泌乳量开始增加的分娩后3周内,且以3-6胎次的牛居多。不妊娠的青年母牛及公牛,尚未见有本病。2、与季节的关系 本病从冬季到春季多发,夏季较少。天气寒冷
18、,奶牛运动不足,饲料的改变,特别是优质粗饲料的不足,过量采食丁酸含量高的青贮饲料,均可成为发生本病的诱因。寒冷季节发生的酮病以重症居多;而夏季发生本病多因牛舍环境恶劣,高温潮湿所致,其症状较轻。3、与泌乳量的关系 大量泌乳,由于大量消耗乳糖,容易导致糖不足。4、与饲料的关系 分娩后为追求高泌乳量而给予过多的浓厚饲料,致使瘤胃机能减弱,粗饲料产生的低级脂肪酸减少,血糖降低,进而引起继发性食欲减退,营养的摄取减少,造成奶牛体内的能量负平衡而呈现酮病。发病机理:(一)反刍兽体内糖的来源与需要量:主要靠糖异生(由非糖物质生成G或糖原的糖异生作用主要在肝脏中进行,肾脏也是糖异生作用的重要场所。糖异生作用
19、所需某些酶只存在上述器官中)作用。在反刍动物体内糖异生作用的前体物有丙酸、生糖氨基酸、甘油和乳酸。乳酸在动物体内可转变为G,但正常情况下瘤胃产生的乳酸很少,因而不是重要的来源。甘油是葡萄糖异生作用的前体。但正常情况下,反刍动物摄入甘油很少,因而它不是主要来源,但当糖减少,大量动员体脂时,则有显著消耗量的甘油转变为G。aa是反刍动物体内糖的另一重要来源。尤其当体内丙酸的摄入不足或体内糖缺乏而大量动用体内储备以合成糖时,则aa作为糖的来源就更为重要。正常情况下,丙酸是反刍动物体内糖的主要来源之一。综上可见,正常进食时,丙酸是反刍动物体内糖的主要来源,其次是aa。当糖缺乏时,则动用体蛋白和体脂,此时
20、便成为体内糖的主要来源,甘油也占有重要地位。反刍动物虽然可利用吸收的低级脂肪酸以满足其能量需求的大部分,但其体内仍必需有足够的G,这是因为有些器官(如大脑、红细胞等)必须利用糖来提供能量。并且糖还是某些细胞物质的必须成分。所以在任何情况下,反刍动物每天都需消耗一定量的糖。而在妊娠或泌乳时,则糖的需要量大大增加。根据计算,泌乳牛每天需要的糖的60%是作为产乳用,主要是在乳腺中转变成乳糖。高产乳牛的需要量就更大。绵羊妊娠后期,根据计算大约每天需要100gG,其中1/3或1/2是被胎儿利用的。对反刍动物来说,这些糖的消耗,必需有糖的异生作用来补充。如果糖的异生作用速度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则将造成动物
21、体内缺糖。(二)引起酮病的生化机制:a.糖代谢紊乱:酮病时糖代谢紊乱的主要表现是低血糖。低血糖可引起其他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和病变,其中包括脂肪代谢紊乱和大脑技能障碍等。然而正是这个出现低血糖的原因,也就是酮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迄今为止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高产乳牛,在开始泌乳后,以及绵羊(尤其是双胎绵羊)在妊娠后期,由于泌乳和胎儿的需要,其体内糖的消耗量很大,无疑是造成体内缺糖,引起低血糖的根本原因,然而,机体是有强大的调节血糖的机制的。一般说来,在反刍动物发生酮病时,其体内的储备还是足够的。即使是吸收的丙酸不足,机体也完全能够动员其储备(主要是体蛋白)一弥补其糖的消耗,而不致出现低血糖。所以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