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基础知识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植物病理基础知识课件.pptx》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 病理 基础知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植物病理基础知识内容内容植物病害概述植物病害概述植物病原生物植物病原生物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植物病害的诊断植物病害的诊断植物病害概述植物病害概述植物会得病吗?你知道哪些植物病害?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互相作用机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互相作用机制、以及病害防治等的学科。制、以及病害防治等的学科。相关学科相关学科 真菌学真菌学 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 气象学气象学细菌学细菌学 生物生物化学生物生物化学 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病毒学病毒学 遗传学遗传学 育种学育种学线虫学线虫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土
2、壤学土壤学植物学植物学 肥料学肥料学昆虫学昆虫学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植物病理学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植物病害(植物病害(plant disease)植物活体在生长或贮藏过程中由于所处的植物活体在生长或贮藏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的恶劣、或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扰,环境条件的恶劣、或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扰,致使植物活体受到损害,包括正常的新陈代致使植物活体受到损害,包括正常的新陈代谢受到干扰,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遗传功能谢受到干扰,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遗传功能发生改变,最后导致植物产品的品质降低或发生改变,最后导致植物产品的品质降低或数
3、量的减少等。数量的减少等。苹果树腐烂病 苹苹果果树树腐腐烂烂病病小麦条锈病 小小麦麦条条锈锈病病韭菜第二节、植物病害的重要性第二节、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作物减产:平均作物减产:平均10-15%,严重时绝产;,严重时绝产;品质下降:纤维、油料和糖料作物,除品质下降:纤维、油料和糖料作物,除了减产,纤维低劣、含油率和含糖量下了减产,纤维低劣、含油率和含糖量下降,品质低,降低商品价值。降,品质低,降低商品价值。引起人畜中毒:赤霉病引起人畜中毒:赤霉病-赤霉烯酮,头昏、赤霉烯酮,头昏、恶心、呕吐、抽风,严重者死亡;甘薯恶心、呕吐、抽风,严重者死亡;甘薯黑疤病黑疤病-黑斑酮甘薯引起牲畜中毒黑斑酮甘薯引起牲
4、畜中毒;限制作物种植:东北、华北因红麻炭疽病停限制作物种植:东北、华北因红麻炭疽病停 种;北美因板栗疫病毁灭;种;北美因板栗疫病毁灭;增加生产投入:因防治病害投入人力、物力增加生产投入:因防治病害投入人力、物力 和各种设备增加开支、降低经济效益;和各种设备增加开支、降低经济效益;环境污染:大量使用农药。环境污染:大量使用农药。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1945-1946:爱尔兰大饥荒:爱尔兰大饥荒 饿死饿死25万人,万人,150万逃荒到万逃荒到 北美洲北美洲葡萄霜霉病 1880:法国波尔多:法国波尔多地区爆发葡萄霜霉地区爆发葡萄霜霉病,病,酿酒业濒临酿酒业濒临破产。破产。1943年:
5、印度年:印度孟加拉邦水稻孟加拉邦水稻胡麻斑大流行,胡麻斑大流行,饿死饿死200万人,万人,数百万人逃荒。数百万人逃荒。1970年:美国年:美国玉米小斑病流玉米小斑病流行,直接损失行,直接损失10亿美圆。亿美圆。1950年:中年:中国小麦条锈国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病大流行,小麦减产小麦减产60亿斤。亿斤。第三节、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第三节、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非生物因素:包括各种化学的和物理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各种化学的和物理的环境因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接触的土壤和大气中各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接触的土壤和大气中各种物理因素在一定时期内的过多或不足,或者比种物理因素在一定时期内的过多或
6、不足,或者比例失调都会引起病害。这一类因素所致的病害不例失调都会引起病害。这一类因素所致的病害不能从一个植物传染给另一个植物,所以又称非传能从一个植物传染给另一个植物,所以又称非传染(侵染)病害(染(侵染)病害(noninfectious disease)或生理)或生理病害(病害(physiological disease)或非寄生性病害)或非寄生性病害(nonparastic disease)。生物因素:由各种病原生物寄生和生物因素:由各种病原生物寄生和致病的结果。病原生物大多数是肉致病的结果。病原生物大多数是肉眼难于看见的微生物,其中包括:眼难于看见的微生物,其中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类
7、病毒、植原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植原体、类立克次体、线虫、螺原体、体、类立克次体、线虫、螺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和寄生性藻类寄生性种子植物和寄生性藻类。侵染性病害的构成因素病害四角(农业生态体系)植物病害的分类 有无生物因素: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有无生物因素: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病原种类: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病原种类: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寄主:粮食作物病害、园艺作物病害、林木病害等。寄主:粮食作物病害、园艺作物病害、林木病害等。发病部位:根部病害、叶部病害、果实病害、枝干病发病部位:根部病害、叶部病害、果实病害、枝干病害等。害等。寄主发育阶段:苗期病害、成株病
8、害和产后病害等。寄主发育阶段:苗期病害、成株病害和产后病害等。传播方式:气传病害、土传病害,介体传播病害等传播方式:气传病害、土传病害,介体传播病害等。第四节、寄生现象第四节、寄生现象一、寄生现象(、寄生现象(parasitism)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从中吸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从中吸收食物的现象称为寄生现象。收食物的现象称为寄生现象。一般把寄生的生物称为寄生物(一般把寄生的生物称为寄生物(parasite),),被寄生的生物称为寄主(被寄生的生物称为寄主(host)。二、寄生性和致病性二、寄生性和致病性1、寄生性:、寄生性:是病原物克服寄主的组织屏障和生物抵是病原物克服
9、寄主的组织屏障和生物抵 抗,而获取抗,而获取营养以生活的能力。营养以生活的能力。根据寄生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类:根据寄生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类:专性寄生物(专性寄生物(obligate parasite):必须从生活着的寄主):必须从生活着的寄主细胞中才能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当寄主的细胞或组细胞中才能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当寄主的细胞或组织死亡后,其寄生生活在这一范围内也就被动地终止织死亡后,其寄生生活在这一范围内也就被动地终止了。锈菌、霜霉菌、白粉菌、植物病毒、类病毒和植了。锈菌、霜霉菌、白粉菌、植物病毒、类病毒和植原体。原体。兼性寄生物(兼性寄生物(facultative parasite)以寄
10、生生活为主要生活方式,但也有一定的以寄生生活为主要生活方式,但也有一定的腐生存活能力。如黑粉菌。腐生存活能力。如黑粉菌。兼性腐生菌(兼性腐生菌(facultative saprophyte)通常以腐生方式在自然界生活,但是在某些通常以腐生方式在自然界生活,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进行寄生生活。如灰霉菌、特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进行寄生生活。如灰霉菌、青霉菌等。青霉菌等。按营养方式分为三类:按营养方式分为三类:活体营养型活体营养型(biotroph):只能从活的植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的寄生物。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的寄生物。死体营养型死体营养型(necrotroph):除寄生于活
11、除寄生于活的植物组织上外,还可以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的植物组织上外,还可以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营养物质的寄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营养物质的寄生物生物.腐生物腐生物(saprogen):只能从死的有机体只能从死的有机体上获得营养物质。上获得营养物质。2、致病性(致病性(pathogenicity)又称致病力,指病原物在寄生过程中侵染危害又称致病力,指病原物在寄生过程中侵染危害植物使之发病的能力。植物使之发病的能力。对寄主体内养分和水分的大量掠夺和消耗;可对寄主体内养分和水分的大量掠夺和消耗;可以分泌各种酶或毒素、有机酸和激素等,直接间以分泌各种酶或毒素、有机酸和激素等,直接
12、间接破坏植物细胞和组织使它们增殖或膨大,接破坏植物细胞和组织使它们增殖或膨大,或拟制它们的生长和发育。或拟制它们的生长和发育。寄生性和致病性的关系寄生性和致病性的关系 寄生性和致病性是病原物统一的特性,但寄生性和致病性是病原物统一的特性,但是两者的发展方向并不一致。是两者的发展方向并不一致。专性寄生菌专性寄生菌不不使植物细胞和组织发生崩解性的坏死病变,使植物细胞和组织发生崩解性的坏死病变,如锈菌,初期病变不明显。如锈菌,初期病变不明显。兼性腐生菌兼性腐生菌仍未仍未脱离腐生菌以死物为营养来源的习性,它的脱离腐生菌以死物为营养来源的习性,它的寄生过程是先以体外毒素和水解酶杀死及分寄生过程是先以体外
13、毒素和水解酶杀死及分解植物组织,再进而获得营养物质。以致病解植物组织,再进而获得营养物质。以致病性为寄生性的先导。性为寄生性的先导。兼性寄生菌兼性寄生菌的致病性和的致病性和寄生性的关系因病原菌不同而差异很大。寄生性的关系因病原菌不同而差异很大。寄主范围上的差别:寄主范围上的差别:专性寄生的真菌和寄生性强的细菌寄专性寄生的真菌和寄生性强的细菌寄主范围狭窄,有的仅限于同属、同种的主范围狭窄,有的仅限于同属、同种的植物;植物;兼性腐生菌及一些兼性寄生菌有较广兼性腐生菌及一些兼性寄生菌有较广的寄主范围,可包括几个甚至几十个科的寄主范围,可包括几个甚至几十个科的植物。的植物。三、植物病害的症状三、植物病
14、害的症状症状(症状(symptom):):植物患病后显示的能被人类感官所觉察植物患病后显示的能被人类感官所觉察的异常变化状态,就是植物病害的症状。的异常变化状态,就是植物病害的症状。症状可以区别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特征症状可以区别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特征病病状和病征。状和病征。病状:是患病植物本身在受到某种致病因病状:是患病植物本身在受到某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后,由内及外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素的作用后,由内及外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斑点、炭疽、疮痂、溃疡、腐烂、腐朽、萎蔫、立枯、猝倒、枯焦、斑点、炭疽、疮痂、溃疡、腐烂、腐朽、萎蔫、立枯、猝倒、枯焦、花叶、条纹、畸形、瘿瘤、丛生等。花叶、条纹、畸形、瘿瘤、丛
15、生等。病征:是生长在植物生病部位表面的病原病征:是生长在植物生病部位表面的病原体。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病害都有病征表现。真体。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病害都有病征表现。真菌、细菌。菌、细菌。粉、霉、黑点、菌核、溢脓等。粉、霉、黑点、菌核、溢脓等。斑点:发生在叶、茎、果等部位,患病组织局部坏死,斑点:发生在叶、茎、果等部位,患病组织局部坏死,有明显的边缘,形状、大小、颜色各异有明显的边缘,形状、大小、颜色各异。大斑 小斑紫斑 角斑 轮斑 炭疽:炭疽:斑中有斑中有轮状排轮状排列的小列的小黑点,黑点,黑点为黑点为病原菌病原菌的分生的分生孢子盘。孢子盘。疮痂:在病斑上有增生的木栓层,表面粗糙,或病斑疮痂:在病斑上
16、有增生的木栓层,表面粗糙,或病斑枯死后,因生长不平衡,发生龟裂。枯死后,因生长不平衡,发生龟裂。柑橘疮痂病柑橘疮痂病 梨黑星病梨黑星病溃疡:植物皮层坏死、腐烂,使木质部外露。溃疡:植物皮层坏死、腐烂,使木质部外露。多见于木本植物的枝干。多见于木本植物的枝干。腐烂:患病组织崩解、变质,细胞死亡。腐烂:患病组织崩解、变质,细胞死亡。软腐软腐干腐干腐白腐白腐腐朽:木质部的分解变质。腐朽:木质部的分解变质。萎蔫:植物局部或全部萎蔫:植物局部或全部由于水分丧失膨压使叶由于水分丧失膨压使叶萎垂的现象。萎垂的现象。病理性萎蔫:输水组织病理性萎蔫:输水组织受破坏,不可恢复。受破坏,不可恢复。枯萎、黄萎、青枯。
17、枯萎、黄萎、青枯。生理性萎蔫:生理性萎蔫:可以恢复。可以恢复。立枯和猝倒:幼苗阶段,茎基部受破坏,植株立枯和猝倒:幼苗阶段,茎基部受破坏,植株表现萎蔫以致死亡。立而不倒称立枯;迅速倒表现萎蔫以致死亡。立而不倒称立枯;迅速倒伏称猝倒。伏称猝倒。枯焦:芽、枯焦:芽、叶、花、穗等器官,局部或全部地叶、花、穗等器官,局部或全部地变色枯死。为斑点、条斑等的发展或联合造变色枯死。为斑点、条斑等的发展或联合造成地整体枯死。表现迅速枯焦病状的病害称成地整体枯死。表现迅速枯焦病状的病害称为疫病或瘟病。为疫病或瘟病。花叶:叶片色泽浓淡不均,深绿与浅绿相间夹花叶:叶片色泽浓淡不均,深绿与浅绿相间夹杂。由病毒引起的病
18、状。杂。由病毒引起的病状。黄化:叶片部分或全部均匀褪绿、变黄,或呈其黄化:叶片部分或全部均匀褪绿、变黄,或呈其它颜色。它颜色。条纹:嫩茎、果实条纹:嫩茎、果实和叶片上表现出和叶片上表现出褪绿,间杂其他褪绿,间杂其他颜色或枯死的条颜色或枯死的条斑。真菌、细菌,斑。真菌、细菌,病毒。病毒。畸形:多种促进性和拟制性的病变都可能导致畸形:多种促进性和拟制性的病变都可能导致各种畸形病状,大多表现为散发性。各种畸形病状,大多表现为散发性。果实果实 叶片叶片 瘤:局部细胞增生,形成不定形畸形结构。瘤:局部细胞增生,形成不定形畸形结构。瘿:内部包孕着大量的病原物叫瘿。瘿:内部包孕着大量的病原物叫瘿。癌:某些细
19、菌引起的植物根部肿瘤,具残余疏导癌:某些细菌引起的植物根部肿瘤,具残余疏导 组织。组织。丛生:枝叶密集丛生:枝叶密集发生,形如扫发生,形如扫帚状。帚状。病征类型1、粉:某些真菌孢子在病部表现的特征。、粉:某些真菌孢子在病部表现的特征。锈锈 白锈白锈 白粉白粉 黑粉黑粉2、霉:由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组成。霉:由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组成。霜霉霜霉 绵霉绵霉 青霉青霉 绿霉绿霉3、黑点:真菌的繁殖器官。、黑点:真菌的繁殖器官。4、菌核:真菌菌丝交结形成的结构。大小、菌核:真菌菌丝交结形成的结构。大小、形态各异。形态各异。5、马蹄状、马蹄状、木耳状物:木耳状物:高等担子高等担子
20、菌的繁殖菌的繁殖器官,发器官,发生于树木生于树木的枝干上。的枝干上。6、缢脓:细、缢脓:细菌性植物病菌性植物病害在病部表害在病部表面缢出含菌面缢出含菌体的液滴。体的液滴。症状症状 内部症状内部症状 外部症状外部症状 病状病状 病征病征 植物病原生物植物病原生物 真菌(菌物)真菌(菌物)原核生物原核生物 病毒病毒 线虫线虫 寄生性植物寄生性植物真菌与真菌病害1.1.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的主要特征 v 真核生物真核生物v 营养体多为分枝的丝状体营养体多为分枝的丝状体,营养方式为吸收,营养方式为吸收v 繁殖产生繁殖产生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v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少数种类是纤维素细胞
21、壁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少数种类是纤维素 2 2、真真 菌菌 的的 分分 类类 进进 展展(1)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v 在在Carl von Linnaeus(1753)的动物的动物(Animalia)和植物和植物(Plantae)生物两界系统中,生物两界系统中,真菌归于植物界的真菌门真菌归于植物界的真菌门(Eumycophyta)。v 在在R.H.Whittaker(1969)的原核生物)的原核生物(Monera)、原生生物、原生生物 (Protista)、动物动物(Animalia)、植物、植物(Plantae)、真菌、真菌(Fungi)生物五界系统中,真菌独立为真菌界(生物
22、五界系统中,真菌独立为真菌界(Fungi)。)。(1)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v 在在CavaliverSmith(19811988)的原核生物()的原核生物(Monera)、)、原生原生 动物动物(Protozoa )、胆藻(、胆藻(Biliphyta )、眼虫动物)、眼虫动物 (Euglenozoa)、藻物()、藻物(Chromista)、动物()、动物(Animalia)、)、绿色植物(绿色植物(Viridiplantae)、真菌()、真菌(Fungi)生物八界系统中,)生物八界系统中,原来的真菌被分在原生动物界、藻物界和原来的真菌被分在原生动物界、藻物界和 真菌界。将原来的
23、真菌界。将原来的 真菌界生物称为菌物真菌界生物称为菌物 依据依据G.C.Ainsworth 的的真菌辞典真菌辞典第六版(第六版(1971)和)和真菌进展真菌进展论文集论文集(1973)建立真菌分类。)建立真菌分类。1.营养体是无细胞壁的变形体或原生质团,营养方式主要是吞食营养体是无细胞壁的变形体或原生质团,营养方式主要是吞食.黏菌门(黏菌门(Myxomycota)1.原生质团或假原生质团缺乏,营养阶段为典型的丝状体原生质团或假原生质团缺乏,营养阶段为典型的丝状体.真菌门(真菌门(Eumycota)2 2.具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或休眠孢子囊具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或休眠孢子囊.鞭毛
24、菌亚门(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2.不具游动孢子不具游动孢子33.具有性阶段具有性阶段.43.缺乏有性阶段缺乏有性阶段.半知菌亚门(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4.有性生殖形成接合孢子有性生殖形成接合孢子.接合菌亚门(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4.无接合孢子无接合孢子55.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子囊菌亚门(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5.有性生殖形成担孢子有性生殖形成担孢子.担子菌亚门(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2)真菌界分门、亚门检索表)真菌界分门、亚门检索表(Ainsworth et al,1
25、971,1973)v CavaliverSmith(19811988)提出生物八界系统,)提出生物八界系统,v 真菌辞典真菌辞典第八版(第八版(1995)接受了生物八界系统。)接受了生物八界系统。黏菌、根肿菌归在原生动物界黏菌、根肿菌归在原生动物界 卵菌和丝壶菌归在藻物界卵菌和丝壶菌归在藻物界 其他真菌都归在真菌界其他真菌都归在真菌界(3)菌物各成员在生物八界系统中的地位)菌物各成员在生物八界系统中的地位(4)真)真 菌菌 的的 命命 名名v 第一词是属名,第二词是种名。第一词是属名,第二词是种名。v 属名的首字要大写,种名则一律小写。属名的首字要大写,种名则一律小写。v 拉丁学名要求斜体。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