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知识点(DOC 7页).docx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655764
  • 上传时间:2023-04-2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55.3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知识点(DOC 7页).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知识点DOC 7页 高中地理 鲁教版 必修 知识点 DOC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特出生率高于 2%高于 2%低于 2%死亡率高于 1.5%低于 1.5%低于 1.5%点自然增长率低于 1%高于 1%低于 1%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分布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土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众多德、法、英、意、瑞典等著居民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中国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问题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014 岁少年儿童比重过大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有良好的社会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社会保原因保险和福利制度;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险和

    2、福利制度不完善;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意愿不强人口基数大社会经济负担加重; 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粮食供给不足;教育、就业问题突出;人民生活贫影响的提高;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劳困化;人口素质偏低;产生持久的资源和环境压力等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推迟退休计划生育,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趋势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 但一些国家会逐渐减少随着控制人口措施的实施,人口增长将趋缓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

    3、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 、战争(战争难民)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我国的民工流方向总特点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主要迁出地四川、广西、安徽等省区主要迁入地广东、上海、北京等提供大量劳动力,缓解劳动力不足;促进了城市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积极影响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城乡思想文化的交流消极影响给城市的住房、交通、医疗卫生、教育、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带来压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别;国家推出允主要原因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人口迁移的影响积极弥补劳动

    4、力不足,促进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推动城市化发展。对迁入地区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消极给城市造成巨大的压力,带来就业困难、交通拥挤、居住困难等问题。积极有利于加强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增加经济收入。对迁出地区消极造成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失。使教育投入回报减少。其他效应改变人口和人种的分布;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和人种基因交流1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最基本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

    5、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3、政治文化因素:有时甚至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此外,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也都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是个警戒值。 16 亿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有效

    6、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量。8-9 亿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消费水平(负相关) 。3、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根据我国的地理国情,坚定不移的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城市化及其特点1 、概念: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 、主要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

    7、升和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通常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4、城市化的新特点: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发达国家起步早,目前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逆城市化原因:大城市人口过于密集,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向乡村迁移;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通信日益方便快捷。发展中国家起步晚,目前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低,出现郊区化。郊区化原因:城市中心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问题,人口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 城市区位分析与

    8、区位选择1、自然因素与城市区位自然因素影响结果原因实例平原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我国城市大多在第三级交通、节省建设投资阶梯上地形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热带地区低地闷热,高原地区凉爽巴西利亚山区城市沿河谷谷底或开阔低地分布地表相对平坦,水源丰富汾河、渭河谷地气候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湿润区的城市比例高适宜气候气候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城市少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我国西北干旱区城市少恶劣供水城市常沿河分布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长江沿岸城市河运起点和终点处易形成城市人流、物流量大,货物集散、中转地,赣州河流运输干支流汇合处

    9、易形成城市变更交通运输方式宜宾、重庆、武汉河口处易形成大城市上海、广州军事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建城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伯尔尼、巴黎防卫22、社会经济因素与城市区位社会经济因素举例社会经济因素举例交驿道邯郸政政治中心罗马、六大古都、合肥、巴西利亚、堪培拉、伊公路、铁路石家庄、株洲、郑州、蚌埠、宝鸡治斯兰堡、华盛顿通水运扬州、济宁政策特区城市深圳宗教拉萨、麦加、耶路撒冷、梵蒂冈、军事嘉 峪 关 、山海关、旅游张家界、黄山市、桂林科技筑波、班加罗尔、中关村、硅谷、剑桥矿煤矿伯明翰、曼彻斯特、匹兹堡、大同、鹤岗、抚顺、开滦、阳泉、淮北、六盘水产铁矿鞍山、包头、攀枝花、马鞍山、贝洛奥里藏特资石油大

    10、庆、玉门、东营、克拉玛依、阿伯丁、休斯敦源其他金属约翰内斯堡 ( 金 )、白云鄂博 ( 稀土 )、金昌 ( 镍)、白银 ( 铜 )、城市规模、等级与服务功能城市等级城市作用服务范围城市数目城市距离低小小多小高大大少大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态、特征、区位及成因功能分区 形态区位特征位置城市功能分区原因中心商务区的特点: 经济活动繁忙;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 街角路商业区呈点状或条状人口昼夜差别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口内部有明显的分区历史因素经济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城市外缘, 交通干线两侧, 位于 因素:主要从交通通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下风向、下游区达度和距离市中心高级住宅区, 在城

    11、市外缘; 低级的远近两个方面考是城市的主要占用面积最大;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住宅区在内城工业区附近, 与低虑社会因素行住宅区职能,工业化后 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区与地、工业区相联系与工业区有防政因素出现分化低级区背向发展护带,在上风向、 上游区, 尽可能少受污染。城市问题及解决措施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地下水位降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措施 :(1) 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

    12、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引起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山区、黄土区毁林开荒会产生水土流失;迁移农业会导致森林减少、气候变暖等。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大气、水体污染。对策根据不同的农业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平原区:土地培肥,增施有机肥;防止土壤肥力下降;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和生态农业,延长生产链。 (2) 林区:退耕还林,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 丘陵山区:封山育林,保持水

    13、土;发展立体农业。(4) 牧区:退耕还草,规定合理载畜量,培育人工草场,轮牧。(5)灌溉农业区:发展节水农业;合理灌溉,防止土壤盐渍化;兴修水利,保证灌溉水源。(6) 环境问题: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 区分几个因素:主要区位因素: 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有因素( 条件 ) 。主导因素 :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没有这种因素就没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如珠三角基塘农业的地形因素。限制性因素 : 农业生产需要许多条件,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均满足,唯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则既是。如西北地区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3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

    14、再是决定因素。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典型案例改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光照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天气晴朗,光照强,南方的柑橘等亚热带水有利于作物生长利用玻璃温室可以改善作物果,北方的苹果等温带水气候积温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期和耕作制度;纬生长的温度条件,并对光照、果,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热量度低、海拔低, 热量条件好, 利于作物生长通风、湿度等条件进行调节的畜牧业降水过干或过湿都不利于作物生长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东南亚砖红壤区的茶树,人工培育形成的耕作土壤,我国东北的大豆如黑垆土、水稻土水源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 新兴修各种水利工程, 跨流域疆的

    15、绿洲农业调水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和机械化作业, 适于种植业的发展平原耕作业,山地畜牧地形沿等高线修筑梯田适宜发展林牧业、 立体农业, 农作物分布有 业、林业山区垂直变化,缓坡适宜发展梯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要的农作物品种交通运输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园艺业、乳畜业布局在交通运方便、快捷的地方政府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肥良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使单产提高,扩大了农

    16、产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种冷藏品的销售范围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及特点比较农业地域类型区位因素主要特点亚洲水稻种植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1)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2)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喜食稻米,市场广阔;种植单产高, 商品率低; (3) 机械化和科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学水平低; (4) 水利工程量大美国商品谷物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土壤肥沃深厚。气候温和、(1)生产规模大; (2)商品率高; (3)农业降水丰富、水源充足(五大湖、密西西比河)。交通便利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水运、公路和铁路相衔

    17、接) ;市场广阔;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阿根廷大牧场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1)生产规模大; (2)商品率高; (3)放牧业近,交通方便:专业化程度高西欧乳畜业气候温凉、潮湿 多雨雾,日照少,利于多汁牧草生长;(1)商品率高; (2)机械化程度高;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牧草和饲料种植;经济发达,集约化程度高; (3)多分布在大城市城市化水平高,人们的饮食牛奶习惯,市场需求量大周围澳大利亚混合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暖湿;有灌溉水源墨累-达(1)生产规模大 (2)机械化水平高、农业令河的水源,劳动力素质高,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3)商品率

    18、高 (4)混合经营种植业和交通发达便利(靠近主要公路,距海港近),有固定的销畜牧业。优点 (1)农场形成一个良性售市场(国际市场) ,机械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政府的农业生态系统;(2) 合理、有效地扶持鼓励利用时间安排农业生产活动;(3)限制因素:水源根据市场需求和政府农业政策,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收入较稳定4工业区位因素(1) 工业区位因素结构(2) 工业指向类型工业区位选择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在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时,不能生搬硬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3)环境因素污染空气的工厂布局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 风地带或者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污染水源的工厂污

    19、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并布局在河流下游。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厂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影响 (1)对资源:导致资源减少甚至枯竭;资源无节制开发导致生态破坏。(2)对环境:工业“三废”造成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生物的生存。对策分析 (1)资源问题: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积极开发新资源、新能源。(2)环境问题:立法, “三废”达标排放,防治污染,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等等。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1) 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区位因素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

    20、,山丘地区地势起伏大,施工难度、工程量大,造价高;山工程造价低区“之 ”字形线路营运里程长、成本高地质稳定地质可降低施工难度,保障运营安全断层及地质灾害多发区,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水文河网稀疏的地区, 桥涵长度小, 利于施工, 造在沼泽地、冻土层及河网稠密区建设交通线(经济发展需价低要) ,技术要求高,桥涵长度大;造价高青藏高原高寒缺氧;酷热的干旱区, 多雨的湿润区, 跨海大桥建设中的复杂的海洋气象条件及气象灾害等气候均不利于线路建设(2) 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线的影响区位因素影响分析经济发达地区:一方面为基础线路,以及各种高速路、城市高标地铁等线路建设提供充足资金;另一方经济面稠密发达的

    21、交通运输网可加强区间联系,加快客货流通,促进经济发展;经济落后地区:建设交通线因素可促进资源 (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直达国道、铁路,距离短,节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营效率;地方性线路通过居民点多,运量大,运营效益高5社会一方面,先进科技为线路建设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交通运输线建设可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带动少因素数民族脱贫致富,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利于社会长治久安环境因素为保护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交通线应尽量避开;过境线路不要穿过城区,以减少对市区造成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站点类型港口汽车站航空港自然水域条件要利于航行、停泊;筑港条件影受自然因素影响

    22、较小,但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区响港口的规划建设:平原地形利于港口平要求地面开阔平坦、 位置因素较大位面布置,但航道容易淤积适宜因社 会腹地范围及其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港口兴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素经 济衰;城市为港口建设提供人财物的支持发展水平的制约频繁地区最为有利技术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低云、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雾和暴雨较少; 风速较小, 地势较选址要求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浪、水深的海湾,与其他交通干道系统有高,地质条件较好; 距离城市较远系的地点方便联系的地方的地方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1)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即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2) 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6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知识点(DOC 7页).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5576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