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全)(DOC 36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全)(DOC 36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全DOC 36页 高中地理 学业 水平 考试 知识点 DOC 36
- 资源描述:
-
1、. . .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地理1专题一 宇宙中的地球1.八大行星的公转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宇宙环境: 公转轨道固定互不干扰,安全;太阳光照条件相对稳定。 自身条件: 日地距离、温度条件适中液态水;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生存及昼夜温差不大的大气层;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球表面温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产生水能、风能和洋流能。 (2)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
2、能电站、太阳能干燥器等。另一部分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如煤、石油等化石燃料。4.太阳的大气分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5.太阳活动的形式:黑子(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日珥和耀斑、太阳风太阳活动周期性: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影响气候(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次数增多。6.地球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表面的角速度处处相等;线速度,除两极点外,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反之,
3、线速度越小。7.地球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速度:1月初,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8月初,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8.昼夜交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9.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地方的地方时间。10.区时计算: 地方时:东早西迟。 区时划分:以经度每15度范围作为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东西十二区。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相邻时区间的时差为1小时,东加西减。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与180度经线重合,实际上并不重合。当由西向东跨越日期变更线时,必须将日期减一天:
4、反之,由东向西跨越日期变更线时,就必须加一天。*补充: 地方时换算原理:地球自转速度 15/小时、4分钟/度。计算经度差的方法:同减异加。时区的计算方法: 所在时区序号该地经度15商余教。若余数小于7.5,则商数即为所求时区的序号;若余数大于7.5,则所求时区序号为商数加1。某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号*15。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11.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例如:在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显著;在南半球,河流左岸冲刷显著。洋流的流向也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大气运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比较明显,如风带风向;气旋、反气旋的流向等。12.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先从赤道向北回归线、
5、再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再向下移至南回归线、再回到赤道。13.昼长夜短的变化: 夏半年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相反;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14.四季更替原因:黄赤交角存在。15.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横向上,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
6、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纵向上,地壳的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硅铝层在大洋中很薄甚至缺失。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16.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专题二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三大类岩石:类型形成过程常见岩石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玄武岩、流纹岩沉积岩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特征:岩层(层理)和化石(包括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7、,分别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变质岩原有岩石在地壳深处承受着高压,并受到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作用,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大理岩(石灰岩)、板岩(页岩)、石英岩(砂岩)、片麻岩2.三大类岩石与岩浆间相互转化关系(图略):3.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能量来自地球内能。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能量来自太阳能。4.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地形倒置现象(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与人类生产关系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气构造 建隧道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向斜受挤
8、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地垒: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等;地堑: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东非大裂谷等工程建设遇断层须加固或避开5.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海洋);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6.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分布区外力作用形式侵蚀地貌沉积地貌主要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沟谷(v型)、瀑布、峡谷,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冲积扇(山前)、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干旱地区风力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沙丘、沙垄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冰川U谷、冰斗、刃脊、角峰欧洲的地貌大多受到冰川的作用;特别注意:黄土高原的形
9、成是风力堆积作用,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人类活动也是属于外力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7.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具有选择性,如: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反射:(云和固体尘埃)无选择性。 散射:(空气质点和固体杂质)具有选择性,如:可见光中蓝、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8.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形成: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使得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在近地面上受热处形成低气压、冷却处形成高气压;在
10、高空上受热处形成了高气压、冷却处形成了低气压),进而使得同一水平面上的大气产生了水平运动(方向是从高压向低压),从而形成了环流。实例: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从郊区吹向城市)。9. 三圈环流:(1)名称与成因:低纬环流(030,热力环流)中纬环流(3060,动力环流)高纬环流(6090,热力环流) (2)方向:低纬环流与高纬环流的方向相同,与中纬环流的方向相反;(3)上升和下沉气流的成因: 赤道的上升气流和两极的下沉气流热力原因形成; 30的下沉气流和60的上升气流动力力原因形成; (4)地表与高空的气压、风向相反。 (5)表现:在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6)意义: 使高低纬度之间
11、、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水热平衡。 形成天气和气候的基础。10.气压带与风带:气压带的成因: 一是由于冷热不均的热力原因引起的,如: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一是由于气流被迫上升或堆积下沉的动力原因引起的,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一致的,移动510个纬度,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向北移动;6月22日至12月22日,向南移动。但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要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1.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都受西风带
12、控制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形成的气候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 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 燥,冬季温和 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之间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12. 季风的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重要原因):例如:东亚季风(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区,原因是东亚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显著。)东亚的冬季风是
13、因为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之间形成的西北季风,夏季风是因为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和夏威夷高压之间形成的东南季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例如:南亚季风的夏季风西南季风(注意:南亚的季风形成原因包括上述季风形成的两个原因。)南亚的冬季风是东北季风,夏季风是西南季风,它是因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改为向右偏转而成的。 一般而言,冬季风是从高纬陆地吹向海洋,性质是寒冷(温暖)干燥的;而夏季风则是从低纬海洋吹向陆地,性质是高温(温暖)湿润的。13. 主要天气系统的特点: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I.冷锋与天气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 天气:过境时,暖气团被迫上升
14、,会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 典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气,以及冬季的寒潮,属冷锋天气。 II.暖锋与天气 概念: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暖锋。天气:当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形成连续性降水典例:春季,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常有暖锋活动。 III.静止锋与天气 概念:准静止锋是指移动幅度很小的锋。 天气: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典例: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就是准静止锋造成的; 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气压状况分为:低气压和高气压。气流状况分为:气旋和反气旋。 气旋:是低气压,气流运动方向是呈逆时针辐合上升(南半球是顺时针辐合上升)。天气:由于其中心气
15、流是上升的,所以出现阴雨天气。实例:台风。 反气旋:是高气压,气流运动方向是呈顺时针辐散下沉(南半球是逆时针辐散下沉)。 天气:因为中心气流下沉,所以天气晴朗。 实例: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天气和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14.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环节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海洋和陆地之间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典例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1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
16、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影响全球气候,塑造地表形态。16.不同性质的洋流洋流流向水温海水等温线表达图及寒暖流分布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举例暖流一般从低纬流向高纬比流经的海区水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增温增湿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寒流一般从高纬流向低纬比流经的海区水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降温减湿秘鲁寒流对南美洲西海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产生影响17.世界洋流 洋流及其分布规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北半球是顺时针,南半球是逆时针;中高纬度大洋环流:北半球是逆时针,南半球形成了环球性西风漂流; 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冬季形成逆时针洋流,夏季形成顺时
17、针洋流。 18.洋流的地理意义: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起到增温增湿,寒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实例: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也是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秘鲁沿岸的荒漠带是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非洲西南沿岸的的荒漠受到本格拉寒流的影响;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受到了西澳大利亚寒流的作用。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四大渔场的形成: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引起上下翻腾,把下层丰富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秘鲁渔场(秘鲁上升流把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
18、层)。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了原污染海域的净化,但是扩大了污染范围。对海洋运输的影响顺流快,逆流慢。专题三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平衡功能: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a.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相协调一致;b.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c.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4.陆地自然带5.自然带分布的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
19、律分异规律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其中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最为显著。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其中在北半球中纬度最显著。具体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关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中,一般山地的迎风坡自然带的分布界线偏高(迎风坡上水分和热量丰富),而雪线则是在迎风坡低(因为在迎风坡上降水多)。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专题四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聚落:概念
20、: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而聚居的场所,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分布特点:我国北方平原,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人数比较多;南方丘陵地区,村落规模一般比较小,分布相对分散,聚居人数少;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多呈带状。2.交通线路:布局形态走向山区密度高网状限制少,造价低平原密度低线状(山区呈“之”字形)多沿河谷延伸3.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现代时期。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全球变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增加了自然资源的开发难度。加剧了自然灾害。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将有大量物种灭绝。
21、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地理2专题一 人口与城市1.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对比为例 发展中国家: 大多面临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014岁的儿童比重过大等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青少年及儿童的比例过大,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赞成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降低过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 普遍面临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一系列社会
22、问题。一些发达国家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并接纳来自海外的移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2.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高低高”模式(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属“三低”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3.人口迁移I.概念: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II.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 (1)人口迁入的原因(“拉力”因素):经济发达;劳力短缺;较好生活条件;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 (2)人口迁出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