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观沧海知识点及中考题(DOC 11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观沧海知识点及中考题(DOC 11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观沧海知识点及中考题DOC 11页 闻王昌龄 左迁 龙标遥有 沧海 知识点 考题 DOC 11
- 资源描述:
-
1、v1.0 可编辑可修改中考复习之-古诗赏析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背景】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
2、山时写的。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豪迈的气魄,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艺术手法】1、虚实相生: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洪波涌起”衬托下文大海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2、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3、动静结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互相映衬,显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理解背诵】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2、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3,观沧海中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诗中“志”的意思是志向。(2分)4,对景物作总写,渲染大海苍茫动荡气势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大。5.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
4、,用欣欣向荣的景象点染大海的勃勃生机的句子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6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表达自己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7.毛泽东浪淘沙 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简答题】1、诗中用一“观”字统领全文,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3分)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
5、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3、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主要写了哪些景色显示了什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全是实景,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动静结合)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图画啊!4.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
6、起涌动,感慨万千。4.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思想内容:这四句写出大海的广阔浩大(1分),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1)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答对其中一可)。5、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答案:借助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中“若”字用得好,试评析。(2分)这一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描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用“若”字表明写的是虚景,是诗人的
7、主观想像,体现了诗人阔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7、诗中哪几句写虚景能说出这景象吗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意境“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全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看出。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壮丽景象,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8、诗中划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3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大海宏伟的气势,
8、或辽阔无边,或壮观景象,(1分)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1分)和远大的政治抱负。(1分)9、整首诗是由哪一个字来统领全篇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观”是全诗的“诗眼”,以下十句都是观海所见。主要交代观海地点、方位。10、你能说出此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实景也能看出诗人的博大胸怀,但跟虚景比较,气象略逊一筹,因为诗人的意图在虚景中,所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1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3分)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
9、;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12.本文的写作特点。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苍凉慷慨。13.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 历年中考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
10、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3、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
11、悲凉伤感的意境。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点明了观沧海地点居高临海。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写出了沧海壮阔宁静的景象。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写出了岛上春天盎然的生机。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创作背景】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
12、下了这首诗。【读背重点】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1)首句中写出了杨花,子规等意象。(2)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3)这首诗中“子规”一词,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愁”一词表达了作者真切的关怀。2.诗人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答:点明了暮春时令,点明主旨,营造悲凉、伤感的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悲痛之情。 3.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离别气氛
13、。4.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春末夏初季节的一种寂寞萧条气氛。体会到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关心、同情、思念,以及无奈、惆怅之情。5.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关心、同情、思念,以及无奈、惆怅之情。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答:修辞及表达情感角度:拟人。将月亮人格化,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情感色彩。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生动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