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沪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DOC 8页).docx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654995
  • 上传时间:2023-04-2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42.3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沪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DOC 8页).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DOC 8页 沪教版 六年级 数学 知识点 DOC 下载 _其他_数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六年级 上学期第一章 数的整除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1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5,叫做整数2在正整数1,2,3,4,5,的前面添上“”号,得到的数1,2,3,4,5,叫做负整数3. 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4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5整数a除以整数b,如果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1.2 因数和倍数1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就叫做b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2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4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1.3能被2,5整除

    2、的数1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2整数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3在正整数中(除1外),与奇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偶数4在正整数中,与偶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奇数5个位数字是0,5的数都能被5整除6. 0是偶数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1只含有因数1及本身的整数叫做素数或质数2除了1及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3.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4奇数和偶数统称为正整数,素数、合数和1统称为正整数5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素数都叫做这个合数的素因数6把一个合数用素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素因数。7通常用什么方法分

    3、解素因数: 树枝分解法,短除法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如果两个整数只有公因数1,那么称这两个数互素数3把两个数公有的素因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4如果两个数中,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小的数5如果两个数是互素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1.6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2几个数中最小的公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只要把它们所有的公有的素因数和他们各自独有的素因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4如果两个数中,较

    4、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那个数5如果两个数是互素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第二章 分数2.1分数与除法1一般地,两个正整数相除的商可用分数表示,即被除数除数= 用字母表示为pq= (p、q为正整数)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分数2.2 分数的基本性质 1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分数的值不变2 分子 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3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2.3 分数的比较大小1 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只需要比较分子的大小,分子大的比较大,分子小的比较小2 通分的一般步骤是:(1) 求公分母求分母的最

    5、小公倍数;(2)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每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3 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需要先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2.4分数的加减法1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2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减3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4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5整数与真分数相加所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6假分数化为带分数:分母不变,整数部分为原分子除以分母的商,分子则为原分子除以分母的余数7 列方程求未知数的一般书写步骤:(1)设未知数为x;(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3)根据加减互为逆运算,表示出x等于那些数相加减;(4)计算出x

    6、的值,并写出上结论2.5 分数的乘法1 两个分数相乘,分子相乘作为分子,分母相乘作为分母2 如果乘数是带分数,先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运算2.6 分数的除法1一个数与其相乘的积为1的数为这个数的倒数;0没有倒数2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3被除数或除数中有带分数的先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运算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 一个分数能不能化为有限小数和分数的分母有关2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不断地重复出现前一个或一节数字的无限小数叫做循环小数3被重复的一个或一节数码称为循环小数的循环节4 一个分数总可以化为有限小数或无线循环小数2.8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2.9 分数运算的应用第三章 比和比例3.1比的

    7、意义1将a与b相除叫a与b的比,记作a:b,读作 a比b2 求a与b的比,b不能为零3a叫做比例前项,b叫做比例后项,前项a除以后项b的商叫做比值4 求两个同类量的比值时,如果单位不同,先统一单位再做比5 比值可以用整数、分数或小数表示3.2 比的基本性质1 比的基本性质是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2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华为最简整数比3 两个数的比,可以用比号的形式表示,也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4 三项连比性质是:如果a:b=m:n,b:c=n:k,那么a:b:c=m:n:k 如果k0,那么a:b:c=ak:bk:ck=:5 将三个整数比化为最简整数比,就

    8、是给每项除以最大公约数;将三个分数化为最简整数比,先求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给各项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将三个小数比化为最简整数比先给各项同乘以10,100,1000等,化为整数比,再化为最简整数比6 求三项连比的一般步骤是:(1)。寻找关联量,求关联量对应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根据毕的基本性质,把两个比中关联量化成相同的数(3)对应写出三项连比3.3 比例1 a(第一比例项):b(第二比例项)=c(第三比例项):d(第四比例项);其中a、d叫做比例外项,b、c叫做比例内项2 如果两个比例内项(外项)相同,即a:b=b:c,那么b叫做a、c的比例中项3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方程转化

    9、化为我们常见的形式ad=bc,简单的说,就是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书写步骤分四步:(1)设未知数(2)列方程(3)解方程(4)答5 列比例方程时,一定要注意对应关系,一定要注意同类量的单位要对应统一3.4 百分比的意义1 叫做百分数,表示 ,读作 百分之2 把百分数化为小数3 把小数化为百分数3.5 百分比的应用1 三个关键词:是,占,的2一条主线:求部分占全体的百分数;三类情景:一般文字题,统计图和统计表,恩格尔系数3赢利问题的俩个基本公式:售价成本=赢利,赢利率=赢利成本100;在售价、成本和赢利三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计算出赢利率打折问题的一个基本公式:

    10、原(售)价折数=现(售)价;在原价、现价和折数三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可以计算出第三个量亏损时赢利意义相对的量:赢利=售价成本,亏损=成本售价4 银行利息的结算和 本金、利率和期数有关(注意:贷款利息不纳税)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利息税=利息20;税后本息和=本金税后利息=本金利息利息税=本金利息(120)增长率=增长的量原来的基数1003.6等可能事件1从实际生活中感悟那些事件是可能事件,哪些事件是不可能事件2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一个真分数或百分数表示第四章 圆和扇形4.1圆的周长1周长公式 C=d=2r ,其中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通常取=3.14 2会根据题意,有其中2个量求第三个量

    11、的值4.2弧长1如图,圆上A、B两点间的部分就是弧,记作 读作弧AB,AOB称为圆心角 2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圆周长的3设圆的半径为r, 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弧长公式:=r 4.3圆的面积1 圆的面积 S= 2环形的面积=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 S=()4.4 扇形的面积1 扇形面积公式= =2要求阴影部分面积,要善于抓住图形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进行适当的割补六年级 下学期第五章 有理数有理数的意义;正数和负数;有理数的加减;有理数的乘除;有理数的乘方1、 零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2、 分数是由正分数和负分数组成的。3、 正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有理数:正数:正整数

    12、、零、负整数 分数:正分数、负分数4、 如果我们把正数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数,那么在这个意义下,所有的有理数都是分数。5、 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6、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7、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opposite number),也称为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8、 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9、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10、 一个附属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11、 零的绝对值是零。12、 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13、13、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那个数反而小。14、 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绝对值不相等时,其和的绝对值为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所得的差,其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15、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 c=a+(b+c)16、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17、 两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正乘正得正,正乘负得负,负乘正得正,负乘负得正。18、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14、。 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19、 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几个数相乘,有因数为零,积就为零。也就是说,在积的各个因数中,只有一个负号,积为负;有两个负号,积为正;有三个负号,积为负;有四个负号,积为正;有零时积就是零。20、 有理数除法法则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零除以任何一个不为零的数,都得零。21、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法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an读作a的n次方,an看做是a的n次方结果时,读作a的n次幂。22、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15、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23、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方,后乘除,再加减;统计运算从左到右;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后算中括号,再算大括号。24、 把一个数写成a*10n(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形式的计数方法叫做科学计数法(scientific notation)第六章 一次方程(组)及一次不等式(组)方程的意义;一次方程的意义;一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意义及解法1、用字母x、y、等表示所要求的未知的数量,这些字母称为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equation)。在方程中,所含的未知数又称为元。 为了求得未知数,在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建立一种等量关系式,

    16、就是列方程。2、如果未知数所取的某个值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看,那么这个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solution of equation)3、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in one variable)4、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说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5、去括号的法则是:括号前带“+”号,去掉括号时括号内各项都不变符号。括号前带“”号,去掉括号时括号内各项都改变符号。6、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

    17、去分母; - 去括号; - 移项; - 化成ax=b(a0)的形式 - 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方程的解x=b/a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 设未知数(元); - 列方程; - 解方程; - 检验并作答。8、用不等号“”“”“”“”表示的关系式,叫做“不等式”。9、不等式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那么a+mb+m 如果ab,那么a+mb+m10、不等式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且m0,那么ambm(或a/mb/m) 如果ab,且m0,那么ambm

    18、(或a/mb/m)11、不等式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 如果ab,且m0,那么ambm(或a/mb/m) 如果ab,且m0,那么ambm(或a/mb/m)12、在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中,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13、一般情况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只有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个。不等式的解的全体叫做不等式的解集。14、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15、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可概括为: - 去分母; - 去括号; - 移项; - 化成axb(或axb)的形式(其中

    19、a0) - 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不等式的解集。16、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如果各个不等式的解集没有公共部分,那么这个不等式组无解。17、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是: - 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 在数轴上表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 确定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就得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18、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19、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20、二元一次

    20、方程的解有无数个,二元一次的解的全体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21、由几个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方程组。如果方程组中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那么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22、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使每个方程都适合的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23、通过“代入”消去一个未知数,将方程式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24、通过将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将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法叫做加减消元法。25、如果方程组中有三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26、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灵活选择

    21、未知数的个数。 对于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一般采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对于含有三个未知数的应用题一般采用列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第七章 线段与角的画法直线的画法;射线的画法;线段的画法;角的画法;角的测量1、 联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2、两条线段可以相加(或相减),它们的和(或差)也是一条线段,其长度等于这两条线段的长度的和(或差)。3、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店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4、角是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5、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处于初始位置的那条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那条射

    22、线叫做角的终边。6、两个角可以相加(或相减),它们的和(或差)也是一个角,它的度数等于这两个角的角度的和(或差)。7、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8、如果两个角的度数的和是90,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其中一个角成为另一个角的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度数的和是180,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其中一个角称为另一个角的补角。9、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10、一个角与它的余角相等,这个角是怎样的角?是锐角 一个角与它的补角相等,这个角是怎样的角?是直角 互补的两个角能否都是锐角?不能 能否都是直角?

    23、可能 能否都是钝角?不能第八章 长方体的再认识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的棱;长方体的面;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体积公式;1、 长方体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2、 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3、 长方体的十二条棱可以分为三组,每组中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4、 长方体的六个面可以分为三组,每组中的两个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5、 第115页:长方体中棱与棱位置关系的认识:如图:棱EH与棱EF所在的直线在同一个面内,它们有惟一的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棱相交。 棱EF与棱AB所在的直线在同一个面内,但它们没有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棱平行。 棱EH与棱AB所在的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我们称这两条棱异面。6

    24、、 一般地,如果直线AB与直线CD在同一平面内,具有惟一公共点,那么称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为相交,读作: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7、 如果直线AB与直线CD在同一平面内,但没有公共点,那么称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为平行,记作:ABCD,读作: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8、 如果直线AB与直线CD既不平行,也不相交,那么称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为异面,读作:直线AB与直线CD异面。9、 直线PQ垂直于平面ABCD,记住:直线PQ平面ABCD,读作:直线PQ垂直于平面ABCD。10、 如何检验直线与平面垂直呢?可以用“铅垂线”检验。 如果细棒垂直于墙面,可以用“三角尺”检验。 还可以用“合页型折纸”检验直线是否垂直于平面。11、 直线PQ平行于平面ABCD,记作:直线PQ平面ABCD, 读作:直线PQ平行于平面ABCD.12、 如何检验直线与平面平行呢?可以用“铅垂线”检验。 也可以用“长方形纸片”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沪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DOC 8页).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5499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