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DOC 16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654282
  • 上传时间:2023-04-29
  • 格式:DOC
  • 页数:20
  • 大小:4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DOC 16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DOC 16页 新课 标高 语文 必修 第三 单元 知识点 总结 DOC 16 下载 _其他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 文章摘要: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包含了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三篇课文。 【编者按】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节选的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光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记叙游览的同时,或表达物我两忘的喜悦;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懑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 阅读这类的文章,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 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王羲之的散文,赤壁赋是宋代

    2、苏轼的散文,游褒禅山记是宋代王安石的散文。 8 兰亭集序【课文简介】 兰亭集序选自王羲之的晋书.王羲之传,这是一篇书序,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一、字词语言 1、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会面 (2)虽趣舍万殊 “趣”通“取” (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由”同“犹” 2、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 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次要的地位。 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3、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或取诸怀抱 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如:或取诸怀抱 今义: 抱在怀里; 胸前; 心里存着; 打算。 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古义:表凭借,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俯仰一世 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如:俯仰一世 今义:低头抬头 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如: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物品的种类。 3、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 贤士 少长咸集 年轻

    4、人,年长的人。 B、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看作相等。 C、名词作动词 映带左右 环绕 一觞一咏 喝酒 D、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看作一样。 E、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 使纵展 使奔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使(兴) 即:使感叹产生 F、动词活用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 耳目 4、重要实词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 一起。例:若合一契 (2) 一样。例:其致一也 (3) 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5、(4) 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 旁边 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五)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 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

    6、 (6)修守战之具 整治 (六)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 、及 ,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 (4)期(j )年之后 周、满 (5)君与家君期日中 约定 5、重要虚词(一)之 (1)动词,往,到达。例:所之既倦。 (2)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兴怀。 (3)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定语标志。例: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例:暮春之初6、特殊句式a)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b) 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短语:于+宾语 状语后置);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当其欣于所遇(介词

    7、结构后置,状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c)省略句:引(之)以为流觞曲水d)省介词“于” 映带(于)左右 悟言(于)一室之内二、文学常识1. 关于序、跋类文体 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编者自己写的,也有的是别人所写。其内容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述某些观点,介绍或评价作品等。 序的体裁,有的是近似论说文,如史记中的书、表、传的序,都是在议论中夹着感慨,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见解和对人对事的态度。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教与学,其中的伶官传序即属此类。 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8、。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2.写作背景 修禊,古代的一种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也称“春禊”。据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风和日丽,天清气朗,王羲之与当时的名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兰亭畅饮欢歌,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他们借“修禊”之名而举行的一次诗会吧。名人雅士,融融欢聚,曲水流觞,低吟浅唱,好不惬意。王羲之面对高朋挚友,挥笔泼墨,写下了“绝代无双”、书文皆美的序文。三、素材积累

    9、 (1)东床东晋名相王导是王羲之的叔父,刘禹锡乌衣巷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的王即指王导的家族。晋书。王羲之传载:“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王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郗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后因称女婿为“东床”,也称“坦腹”。(2)兰亭序帖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千方百计得到兰亭序帖后,爱不释手,常常“朝夕观览”。贞观十年,让冯承素、虞世南、禇遂良等人摹拓十本,以赏近臣。死后将其真迹作为陪葬品带进了昭陵。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次真迹一等的唐摹本。唐摹本中以冯承

    10、素临摹最为逼真,较有影响。因帖前后印有唐中宗李显年号“神龙”个半印,故又称为“神龙本”。 (3)“死生亦大矣”:语出庄子。德充符:“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大意是道是主宰万物的,它不会随外物(包括人的生死)而变化。 (4)“一死生”“齐彭觞”不是庄子的原话。庄子原话是:“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自蕲(祈)生乎?”“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均见庄子。齐物论) (5)滥觞本文有“引以为流觞曲水”句。我国古代有流觞而饮,吟诗歌赋之雅俗。江河发源处水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荀子。子道:“昔者江出于崏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

    11、。”后以此来比喻事物的开始。如:楚辞中的谣歌可以看作是我国五言诗的滥觞。(6)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9 赤壁赋 【课文简介】 赤壁赋选自苏轼的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 一、基础字词 1、虚词 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12、(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 ) 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13、) (3)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 (4)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 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 ) (3)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2、 通假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 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 举酒属客 ( 通“嘱”,劝人饮酒 ) 举匏尊以相属(

    14、通“嘱”,劝人饮酒 )3、 古今异义 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倚歌而和之 古义:循,依。 4、实词 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如 a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 歌 a扣舷而歌之 ( 动词,唱) b歌曰 (名词

    15、歌词) c倚歌而和之 (名词 曲调) 长 a抱明月而长终 ( 永远) b而卒莫消长也 (增长)5、 词类活用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6、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介

    16、词结构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相与枕藉乎舟中 (4)定语后置 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5)谓语前置 渺渺兮予怀。 (6)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8)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散文领域也有很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

    17、文八大家“之一。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2、关于赋 赋 :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采用散文化的句式。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究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三、素材积累 (1)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名字都会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贬谪到黄州。“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18、”,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苏轼站在赤壁面前,眺望如画江山,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震灼古今的前后赤壁赋。无论是诗,还是赋,都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是他内心最真诚的告白。 (2)赤壁赋给人一种别样的享受:清风、明月、饮酒、赋诗、高歌,再加上洞箫相和,使得全文充满了诗情画意,仿佛进入美妙的神话境界。在这样的境界中根本感受不到苏轼被贬后的苦闷不平之情,这正是赤壁赋的美之所在;人生在世,要学得豁

    19、达,要活得潇洒。个人恩怨,你把它看得很大,它会把你压垮;不如尽情享受“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因为苏子对待得失是这样的:“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别人得了,我不羡慕;我没得到,我不遗憾,对人生得失如此达观,才使得赤壁赋带给我们纯美的享受,在文中看不到不平之气,充满眼帘的只是“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游褒禅山记【课文简介】 游褒禅山记选自王安石的临川先生文集,这是作者在宋仁宗至元和年(公元1054年)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叙述了作者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

    20、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一、基础字词 1、虚词 其 a、用于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第三人称代词,它。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则或咎其欲出者。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指示代词,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指示代词,译作“这”。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指示代词,译作“其中的”。 b、用作副词。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我们还是回去吧

    21、。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其是之谓乎!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其可怪也与?固定用法“何其”,译作“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衰落啊!) 而 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 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 于

    22、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 2、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2)词类活用。 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

    23、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3、实词 道 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 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 盖 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 文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名词,文字

    24、。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理。 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 文过饰非。 动词,掩饰。 然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 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 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转折,但、但是。 4、词类活用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

    25、: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5、古今异义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6、。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文言句式 a、固定句式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b、状语后置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天地”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 请辞于军“于军”作状语限定动词“辞”的对象,“向军队”。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于星火”表示“比星火”。 青,取之于蓝,而

    27、青于蓝。划线“于蓝”表示“比蓝”表比较。 皆断头注槊上,植(于)市门外“(于)市门外”表示“在市门外”。 具告以事“以事”表示“把事情”。 C、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强”作为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可使报秦”作为中心语“人”的宾语,后置。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数量词“一双”作为“白璧”的定语,后置。 二、文学常识。 1、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临川人,北宋(朝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官至宰相,后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

    28、公。“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主要作品集临川先生集。在政治上积极推行“新法”,反对因循守旧,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这是一篇说理性游记,以游山为喻,文章前面写游山,后面谈道理,即事说理,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在研究学问上要“深思慎取”。 2、写作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年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县)人,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使国力有所加强。曾被封为荆国公,故世称之为荆公,谥号文。在文学上他是欧阳修倡导的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

    29、高峻。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宋仁宗至元和年(1054)王安石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此山,同年七月以追忆形式写下此文,这也是王安石文集中惟一的一篇游记。3、素材积累(1)王安石,伟大的改革家“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的王安石是一个难以盖棺定论的人物。自北宋以来,褒之者少,而毁之者却是全面开花、随处可见,几百年内,无论是在官方的“正史”,还是在民间的小说、戏曲中,王安石的各个方面,从学问到做官,从私人生活到道德品行,无不被人垢病。但是尘埃掩不住真金,浮云遮不住星泽,真正的智者经历史长河的淘洗发出了夺目的光芒。他之所以被诟病,因为他是改革者;他的改革触动了官僚集团的

    30、根本利益。面对种种非难,他抱定“天变不足畏,祖宗之法不足守,人言不足恤”坚定信念,在那死气沉沉的环境中,爆响了一个惊雷。这惊雷,绵延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振聋发聩。无改革社会便不能进步,要改革必冒风险。是安于现状、安于落后;还是冒险而进,求得发展,这,二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们已作出回答:已带领国人领略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2)游褒禅山记告诉了我们四个道理第一,王安石把治学处世比较游山,在游览中总结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的深刻道理,从而勉励自己和读者在治学、处世、创业的道路上坚定自己的志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攀登风光无限的险峰。第二,自信是一种良好的素质,盲从则是可悲的行为。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王安石曾与四位朋友去游褒禅山的一个山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愈奇”,本来渐可探得奇景,但有一个害怕了,说“不出,火且尽”,结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大家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因盲从而后悔。第三,志、力、物三者,可以说是我们成功的三大要素。有远大的志向,还得有真才实学,最好还能获得某些帮助,或者良好机遇。第四,王安石在游褒禅山的过程中发现“有碑仆道”“花”“华”音讹,于是生发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的感慨。其实,不仅做学问应深思慎取,在生活中,做人做事都应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DOC 16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5428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