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汇总(DOC 7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653670
  • 上传时间:2023-04-29
  • 格式:DOC
  • 页数:14
  • 大小:25.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汇总(DOC 7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汇总DOC 7页 地理 必修 知识点 归纳 汇总 DOC
    资源描述:

    1、高中地理必修三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整理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的含义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 面积 ,其内部的特定性质 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地理环境的差异:地理位置差异:位于 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2、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 ,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 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 水稻土 为主,耕地多为 水田 ,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 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 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 ,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 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 石油 等矿产。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 水稻

    3、等,一年 二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 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 小麦 等,一年 一熟。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 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 畜牧业 。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 工业,成为我国的 重化工业 基地。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

    4、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地理信息技术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类型: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领域: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2.遥感 (RS)概念:人们在 航空器 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 远距离的感知应用: 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3. 全球定位系统 (GPS)概念:利用 卫星 ,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 导航、定位统。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 三维坐标 、速度和时间 。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4.地理信息系统(GIS)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

    5、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应用: 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5.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遥感 (RS) 获取信息 ,全球定位系统(GPS) 信息的空间定位 ;地理信息系统(GIS) 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西北地区概况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

    6、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主要景观: 干旱 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 草原 、 荒漠主的景观。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 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 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2.荒漠化概念:发生在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 地区的土地退化。表现: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 土地沙漠化 、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我国 西北 地区最为突出。原因:自然因素: 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 ; 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 ;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人为因素:根本原因: 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3.

    7、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1.森林资源现状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作用: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

    8、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2.热带雨林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雨林生态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脆弱性: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热带雨林破坏根

    9、本原因: 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直接原因: 人类开发。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 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 保护 放在第一位。 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 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 ; 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

    10、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1.能源分类 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 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市场广阔:一是 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 大秦线 、 神黄线、 焦日线 。3.能源基地建设:面临挑战:人均资源量少;人均能源消耗量低;单位产值能耗高;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安全受到威胁。采取措施:扩大煤炭开采量; 提

    11、高晋煤外运能力,以 铁路 为主, 公路 为辅;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 发展炼焦业 。4.能源的综合利用变革原因: 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 煤电铝 、 煤铁钢 、 煤焦化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 洁净煤 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以 重化工业 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

    12、在,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 深加工、高附加值 方向发展;大力发展 农业 、轻纺工业、 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三废”的治理:废渣: 回收再利用 ;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废水: 沉淀净化 。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重要性:决定了河流的 利用方式 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河流概况:密西西比河的 二级 支流,发源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开发注意: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3、地形:多山,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降水多, 夏秋 降水相对较少;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矿产: 煤铁铜 等丰富。2.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8世纪下半叶 :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19世纪后期 :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3.流域的综合开发开发的核心:河流的 梯级开发 。开发项目: 防洪 、航运、 发电 、 旅游、 供水、 养殖等 。成效: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旅游业得

    14、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大规模的 水电 和 核电 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 等高耗能 工业的发展。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自然条件: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 一熟,易受热量的影响。(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地形分布:高原( 畜牧业 )、平原( 种植业 )、山地( 林业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土壤: 黑土、黑钙土 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条件:良好

    15、的 工业基础 基础;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2.农业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 :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主要农作物:小麦 、 玉米 、 水稻 等。林业和特产区:林业:主要分布在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区。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 三河牛 、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3.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

    16、点: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生产。其他知识: 三江平原 商品率最高;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 最高。4.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 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加快发展 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 生态农业和 舍饲 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农业 : 森林资源保育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 原料及产品加工 并举的转变。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条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

    17、调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最先 改革开放 的地区,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全国最大的 侨乡 之一。2.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工业化的推进:第一阶段:19791990年, 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 高技术产业产业逐渐取代 劳动密集型 产业而成

    18、为主导产业。3.问题与对策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三角相比 产业基础 、 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和市场腹地 都处于劣势)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 广州 市为基地,发展汽车 、钢铁、 石化 、造船等原材料工业与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落后,缺少 分工合作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构建以广州、 深圳、香港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酸雨、水质型缺水、噪声等)加强规划与管理。 “城中村” :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1

    19、.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自然原因: 区域分布不均匀 ;自然资源一般不具流动性 。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 需求量大 ,但是能源相对 短缺,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 蕴藏丰富 ,需求量 小,能源优势难以发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 煤为主,易引发 酸雨 等环境问题;北煤南运对我国 南北向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20、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 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 战略接替区 ,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中西部经济发展(输出地)的影响: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 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对东部经济发展(输入地)的影响: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 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 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 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1、产业转移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分类:区域和国际产业转移。目的: 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市场因素; 其他: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地价昂贵、环境污染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 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 ;发展中国家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发展中国家发展处于 成熟期或衰退期 的产业;发展中国家占据利润低的加工环节。发达国家发展处于开发期或增长期的产业;发达国家占据利润高的设计和营销环节。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伴随着 污染 转移和扩散,发展中国家应注意 产业转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发达国家 产业转移常常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如日本;发展中国家 接受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汇总(DOC 7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5367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