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分解质因数(一)-精选练习例题-含答案解析(附知识点拨及考点)(DOC 10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学奥数-分解质因数(一)-精选练习例题-含答案解析(附知识点拨及考点)(DOC 10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奥数-分解质因数一-精选练习例题-含答案解析附知识点拨及考点DOC 10页 小学 分解 质因数 精选 练习 例题 答案 解析 知识 点拨 考点 DOC 10
- 资源描述:
-
1、5-3-4.分解质因数(一)教学目标1. 能够利用短除法分解2. 整数唯一分解定理:让学生自己初步领悟“任何一个数字都可以表示为的结构,而且表达形式唯一”知识点拨一、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1).质因数:如果一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就说这个质数是这个数的质因数.(2).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自然数,叫做互质数.(3).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例如:.其中2、3、5叫做30的质因数.又如,2、3都叫做12的质因数,其中后一个式子叫做分解质因数的标准式,在求一个数约数的个数和约数的和的时候都要用到这个标准式.分解质因数往往是解数论题目的突破口,因为这样
2、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数字的特征.(4).分解质因数的方法:短除法例如:,(是短除法的符号) 所以;二、唯一分解定理任何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n都可以写成质数的连乘积,即:其中为质数,为自然数,并且这种表示是唯一的.该式称为n的质因子分解式.例如: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是210,求这三个数.分析:210=2357,可知这三个数是5、6和7.三、部分特殊数的分解;.例题精讲模块一、分解质因数【例 1】 分解质因数20034= 。【考点】分解质因数 【难度】1星 【题型】填空【关键词】走美杯,决赛,5年级,决赛,第2题,10分【解析】 原式【答案】【例 2】 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是,求这三个数是多少? 【考点
3、】分解质因数 【难度】1星 【题型】填空【解析】 分解质因数:,可知这三个数是、和。【答案】、和【例 3】 两个连续奇数的乘积是,这两个奇数之和是多少? 【考点】分解质因数 【难度】2星 【题型】填空【解析】 分解质因数:()(),所以和为.本讲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分解质因数,而且要注意一些技巧,例如本题中的。【答案】【巩固】 已知两个自然数的积是35,差是2,则这两个自然数的和是_.【考点】分解质因数 【难度】2星 【题型】填空【关键词】希望杯,四年级,二试,第8题【解析】 35=135=57,5、7差2,两个自然数的和是5+7=12【答案】元【例 4】 今年是2010年,从今年起年份数正好
4、为三个连续正整数乘积的第一个年份是 。【考点】分解质因数 【难度】3星 【题型】填空【关键词】而思杯,6年级,1试,第3题【解析】 ,所以是2184【答案】【例 5】 如果两个合数互质,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126,那么,它们的和是 【考点】分解质因数 【难度】2星 【题型】填空【关键词】迎春杯,五年级,初赛,第3题【解析】 ,因为两个数互质且都是合数,所以这两个数只能为和,它们的和为【答案】【例 6】 4个一位数的乘积是360,并且其中只有一个是合数,那么在这4个数字所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大的一个是多少?【考点】分解质因数 【难度】2星 【题型】解答【解析】 将360分解质因数得,它是6个质因数的
5、乘积.因为题述的四个数中只有一个是合数,所有该合数必至少为个质因数的积,又只有3个2相乘才能是一位数,所以这4个乘数分别为3,3,5,8,所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8533.【答案】8533【例 7】 已知5个人都属牛,它们年龄的乘积是589225,那么他们年龄的和为多少?【考点】分解质因数 【难度】2星 【题型】解答【解析】 基本思路与上题一样,重点还是在“1”这个因数的使用上,所以分解因数得到,五个人的年龄和为125岁。【答案】125岁【例 8】 如果两个自然数的和与差的积是23,那么这两个自然数的和除以这两个数的差的商是_。【考点】分解质因数 【难度】2星 【题型】填空【关键词】希望杯,4年级
6、,初赛,4题【解析】 根据题意列式子如下:,因为分解质因数是与,所以,根据和差关系算出,所以这两个自然数的和除以这两个自然数的差的商为23,【答案】【例 9】 的计算结果能够整除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这三个连续自然数之和最小是多少?【考点】分解质因数 【难度】2星 【题型】解答【解析】 首先分解质因数,其中最大的质因数是167,所以所要求的三个连续自然数中必定有167本身或者其倍数. ,所以,都没有4个2,不满足题意.说明167不可行.尝试,包括了中的所有质因数,所以这组符合题意,以此三数之和最小为1005.【答案】1005【例 10】 A是乘积为2007的5个自然数之和,B是乘积为2007的
7、4个自然数之和。那么A、B两数之差的最大值是 。【考点】分解质因数 【难度】3星 【题型】填空【关键词】华杯赛,五年级,决赛,第8题,10分【解析】 2007=1133223=1119223=1113669=11112007,所以A的可能值是231或235或675或2011,又2007=133223=119223=113669=1112007,所以B的可能值是230或234或674或2010,A、B两数之差的最大值为 2011230=1781。【答案】【例 11】 (老师可以先引入:小明一家四兄弟,大哥叫大毛,二哥叫二毛,三哥叫三毛,那老四叫什么?)大毛、二毛、三毛、小明四个人,他们的年龄一个
8、比一个大岁,他们四个人年龄的乘积是。问他们四个人的年龄各是几岁? 【考点】分解质因数 【难度】2星 【题型】填空【解析】 题中告诉我们,是四个人年龄的乘积,只要我们把分解质因数,再按照每组相差2来分成四个数相乘,这四个数就是四个人的年龄了。,由此得出这四个人的年龄分别是12岁、14岁、16岁、18岁。由题意可知,这四个数是相差2的四个整数。它们的积是偶数,当然这四个数不是奇数,一定是偶数。又因为的个位数字不是0,显然这四个数中,没有个位数字是0的,那么这四个数的个位数字一定是2、4、6、8。又因为,而,所以可以断定,这四个数一定是12、14、16、18。也就是说,这四个人的年龄分别是12岁、1
9、4岁、16岁、18岁。答:这四个人的年龄分别是12岁、14岁、16岁、18岁。【答案】12岁、14岁、16岁、18岁【例 12】 甲数比乙数大,乙数比丙数大,三个数的乘积是,求这三个数? 【考点】分解质因数 【难度】2星 【题型】解答【解析】 将分解质因数,则其中必有一个数是或的倍数;经试算,恰好,所以这三个数即为,.一般象这种类型的题,都是从最大的那个质因数去分析.如果这道题里不符合要求,下一个该考虑,再下一个该考虑,依此类推 【答案】,【例 13】 四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是3024,这四个自然数中最大的一个是多少? 【考点】分解质因数 【难度】2星 【题型】填空【解析】 分解质因数,考虑其中
10、最大的质因数7,说明这四个自然数中必定有一个是7的倍数.若为7,因3024不含有质因数5,那么这四个自然数可能是6、7、8、9或7、8、9、10(10仍含有5,不行),经检验6、7、8、9恰符合.【答案】9【例 14】 植树节到了,某市举行大型植树活动,共有1430人参加植树,要把人数分成相等的若干队,且每队人数在100至200之间,则有分法( )。A、3种 B、7种 C、11种 D、13种【考点】分解质因数 【难度】3星 【题型】选择【关键词】华杯赛,五年级,初赛,第4题【解析】 只要找到100到200之间可以整除1430的数即可。1430可分解成2,5,11,13的乘积,所以可以按每组11
11、0人,130人,143人分组,共有3个方案。所以答案为A【答案】【例 15】 a、b、c、d、e这五个无数各不相同,它们两两相乘后的积从小到大排列依次为:3,6,15,18,20,50,60,100,120,300.那么,这五个数中从小大大排列第2个数的平方是_。A 1 B. 3 C. 5 D. 10【考点】分解质因数 【难度】5星 【题型】选择【关键词】迎春杯,中年级,复试,2题【解析】 D,解:设。由推知;由推知。,。在中,满足的三个数是所以。【答案】【例 16】 a、b、c、d、e这五个数各不相同,他们两两相乘后的积从小到大排列依次为:0.3、0.6、1.5、1.8、2、5、6、10、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