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DOC 12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652197
  • 上传时间:2023-04-29
  • 格式:DOC
  • 页数:13
  • 大小:206.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DOC 12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DOC 12页 教科版八 年级 物理 上册 知识点 汇总 DOC 12 下载 _八年级上册(2024)_教科版(2024)_物理_初中
    资源描述:

    1、初二上期物理基础知识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2、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 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3、 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 =103m。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2、 =109nm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7、

    3、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8、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a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100页纸的厚度,再除以5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了 b化曲为直:用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拉直,就能测量两地的距离了 c平移法:三角板和直尺等可以测量圆的直径 d:滚轮法:先测出一个圆的周长,再乘以转过的圈数,就能得到这段长度的大小。!9、当一个问题受到多个因素(变量)影响时,为探究一个因素(变量)对某个问题的影响,通常保持其他因

    4、素(变量)不变,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这里的“变量”指的是影响问题的因素。例A、B、C都影响D,我们研究B对D的影响,就保持A和C不变。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3、机械运动:物体间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裁判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综合法

    5、: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1m/s=3.6km/h1km/h=m/s5、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6、公式:V= (S=Vt t=) (S-m t-s v-m/s) 国际单位:m/s(米每秒)。 如v = 10m/s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7、 在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km/ h(千米每小时)8、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9、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平=;路程相等速度不等:V平=10、注意:过桥过洞

    6、、相遇问题、追及问题、超错车时间、水流问题、平均速度、比值问题。11、能量形式:太阳能、化学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光能等。(注意能量之间的转化)12、运动的分为宏观物体运动和微观世界运动。(三种运动:分子运动、机械运动、天体运动) 。 a宏观: 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天体运动,。 b微观:分子热运动:(先看课本认识下物体微观结构,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不能有外力作用,例:花的香味,炒菜会变咸;原子运动:例: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核电站以及核武器的使用;电磁运动:就指电磁波,例:宽带上网,光纤,使用手机,红外遥控,无线电通信等等。1

    7、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被选作标准并假定不动的物体。注意:一旦选定后就假定其静止不动;有任意性,但不能选呗研究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选择不同则研究结果可能不同;一般选自己、地面或者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14、宇宙中任何物体都是运动的,故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相对静止的条件:两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相对静止的应用:同步卫星、空中加油机、太空维修等/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就是相对运动,如没有位置变化,就是相对静止15、物质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由于物质具有多种运动形式,能量也具有相应的多种形式:如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具有

    8、重力势能,正在发光的物体具有光能,电具有电能,能够燃烧的物体具有化学能,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内能,原子内部具有核能。常见的能量有六种: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电能、光能(太阳能)内能、化学能、核能等,其中地球上的一切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16、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能量只会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第三章 声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可以继续向外传播,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

    9、向外传播。一般情况,温度一定时:V固V液V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声效果和速度都不相同。传声效果:固液气 速度:固液气 空气 =340m/s (15)一般讲,温度越高,传播越快4、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5、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6、 响度 (又叫音量)指声音的大小(强弱);是由振幅的大小和距离声源的远近决定的。振幅越小,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例:轻轻敲鼓和用力敲鼓振幅不同,响度不同。7、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f(振动的快慢)决定的,物体振动的越快,f越高,音调越高。例:女生一般比男生音调高,小孩比大人音

    10、调高。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厚薄影响音调。8、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每个物体发出声音特有的品质,取决于发声体本身,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例:我们能区别出张三、李四或者各种乐器的声音,都是靠音色实现的。9、噪声定义: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 危害: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10、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1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将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

    11、见就成了回声。% 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S17m)。发生共鸣的条件:一个物体已经振动,另一物体与振动物体固有频率相同且距离较近。a听出原声和回声的条件:t或者离反射物的距离S17m,否则使原声加强。b回声重要应用:测距离:S=1/2 声t,其中t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声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这个公式只能用在静止声源上18.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 小于20Hz的叫次声波,如地震、海啸、台风、大象、水母。】特点: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很小,因此a能传播很远距离;b穿透能力极强,破坏力极大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如海豚、蝙蝠。特点:有良好的定向

    12、传播性,如声呐测距离;有较强的能量,如医学碎结石;有较强的穿透力12、超声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 . 超声特点: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量很大且非常密集。超声波可传递信息,也可传递能量。 应用:B超、回声定位、超声波报警器(信息)、清洗机械零件、去结石(能量)等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1、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例:天然光源:太阳、发光的萤火虫、发光的水母等人造光源:点燃的火把、使用中的电灯、使用的手电筒等。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形成、激光准直、排队列、射击时的三点一线等都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2、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实像。所成的像和物体

    13、的形状一样,和小孔的形状无关。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m/s = 310的5 Km/s 4、光年是长度单位,是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路程。 1光年 = 1015 m = 1012 Km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简称: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6、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不管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7、常见的反射现象:倒影、平面镜成像等。8、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像和物左右相反像是虚像注意:玻璃板代替平

    14、面镜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选两只大小一样蜡烛的原因: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9、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10、平面镜的作用:成像;改变光路。11、平面镜成像的两种作图方法: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w w b 1 . c om1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不等(空气中的角最大)。13、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时,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都是0度。光反射和折射时光路均可逆。14、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平行于主光

    15、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15、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像距像的性质应用%U2ffV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2fV=2f倒立、等大、实像复印机fU2fV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f无像|Uf物像同侧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注意:1倍焦距点是实像、虚像分界点。2倍焦距点是放大、缩小分界点。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物近像远像越大。(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越大)16、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光屏上不能成像,但可透过镜子用眼睛看到像。17、眼睛是一台照相机,成倒立、缩

    16、小的实像。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18、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射太强,会聚太早、成像在视网膜前,应戴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折射太弱,会聚太迟、成像在视网膜后,应戴凸透镜矫正。19、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的镜头,在焦点附近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物镜所成的像再次放大;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物镜成的像再次放大。18、光的色散:白光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是光的折射形成。19、各种色光中,红光最不容易偏折,紫光最容易偏折20、色光三原色:红、绿、蓝(三者混合为白光)。 颜料

    17、三原色:品红、黄、蓝(三者混合为黑色)。21、白色表面的物体反射任何光(所有色光),黑色表面的物体吸收任何光(所有色光)。22、透明体颜色由透过色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体颜色由反射色光的颜色决定。2ffv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2f(大小分界)v=2f倒立等大实像测焦距fu2f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幻灯机u=f(虚实分界)平行光线不成像探照灯uu正立放大、放大镜透镜规律简记 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成立),二倍焦距见大小,一倍焦距见虚实 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物理距焦点越近像越大(虚、实像都成立),且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同物体不论距凹透镜多远,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35.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

    18、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还有睫状肌症状产生原因成像位置矫正方法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睫状肌拉紧,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减弱视网膜前方*佩戴凹透镜远视眼(老花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加强视网膜后方佩戴凸透镜36.望远镜和显微镜都由目镜和物镜组成,靠近眼睛一端的叫目镜,靠近物体一端的叫物镜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相对于物体而言,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虚像(左右也相反)。由于视角变大了,我们感觉像变大了。【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能

    19、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相对于物体而言,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倒立、放大的虚像(左右也相反)。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倍数和目镜倍数的乘积。物体两端向眼的光心O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物体的清晰程度和视角有关,视角越大,物体越清晰,视角的大小于物体本身大小和物到眼睛的距离有关,物体自身越大,离人眼睛越近,人观察该物体的视角也就越大,看到的物体就越清楚37.白光(太阳光)被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只由一种色光组成的光叫单色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单色光组成的光叫复色光光的色散现象表明:第一,白光是复色光;第二,不同的色光其折射能力不同,红光的偏折能力最弱,紫光的偏折能力最强;第三,光谱排列顺序

    20、为红、橙、黄、绿、蓝、靛、紫。38.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在一起变成白色。不同比例可混合成各种色彩; 颜色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在一起变成黑色,不同比例可混合成各种颜色。-39.物体的颜色: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或透过的色光决定的;物体吸收和它本身颜色不相同的色光,反射或透过相同的色光;无色透过所有色光,白色反射所有色光,黑色吸收所有色光。 第五章 物态变化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

    21、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工作。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体温计有缩口,使用前用力向下甩。气态*固液凝固(放热) 熔化(吸热)液化(放热)汽化(吸热)升华(吸热)凝华(放热)4、温度计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5、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6、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金属) t/mi

    22、nt/非晶体凝固图像t/mint/晶体凝固图像t/mint/非晶体熔化图像t/mint/晶体熔化图像 7、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8、 ?9、 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10、 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10、晶体凝固特点:固液共存,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 11、晶体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12、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13、非晶体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14、汽化定义

    2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15、蒸发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6、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17、蒸发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18、沸腾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19、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0、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21、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热气遇冷液化放热)22、液化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液化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2

    24、3、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24、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25、从物质的宏观特征来识别物体处于什么状态: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又不易发生形变液态具有一定的体积,但形状随容器而变,且易流动气态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26、地球上的水循环:水(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放热(液化)变成小水滴或(凝华)变成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就成了云,当云到达一定程度,承受不了它们的重量,就下落,小冰晶直接下落就是冰雹和雪,如果下落时遇到暖空气流吸热(熔化)就变成了雨;同样,小水滴直接下落也就成了雨。27、晶体熔化过程的规律: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晶

    25、体熔化过程的条件:到达熔点,不断吸热。 凝固点和熔点类似,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28、汽化分为2种类型:蒸发和沸腾蒸发:只能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汽化现象。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没有任何条件限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a液体的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液体蒸发时,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沸腾:可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的激烈的汽化现象。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停止加热,沸腾即停止 现象: 液体沸腾时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29、使气体液化的2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液化的几种表现形式:“白气”、雾、露水、“冒汗”、“出汗”、“

    26、冒气”不论是哪种表现形式,都是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霜是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形成的小冰晶。30、温度(t)表示液体的冷热程度。温度高低不能依靠感觉,必须用温度计测量猜准确。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分为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三种。实验室温度计内径是个直管,因此使用时不能脱离液体读数。且测量时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体温计内径有个细而弯的“缩口”,所以可以脱离人体读数。且体温计在使用时水银柱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所以使用前必须要甩一甩。要在玻璃凸面的那侧读数,那面相当于放大镜,使示数更清晰。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1、质量:物体中含有物质

    27、的多少(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单位:国际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kg、g、mg 1t =103 Kg 1Kg =103g 1g =103mg。3、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 一只鸡约2kg 4、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5、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看”:观察天平的量程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 “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这时天平平衡。 “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

    28、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记”:被测物体的质量 = 盘中砝码总质量 +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如果放反) 6、密度定义: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叫做组成物体的这种物质的密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1m3=103dm3=106cm3 7、公式: 变形:m=v ) 8、单位:国际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单位换算关系:1g/cm3 = 103kg/m3 1kg/m3=10-3g/cm31g/cm3=1103kg/m31kg/m3=110-3g/cm3 水的密度:103kg/m3,读作:103千克每立方米,【V=m 物理意义:1立

    29、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9、理解密度公式:同种材料,同种物质,不变,m与 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甲乙mV 10、利用图象比较密度:右图所示:甲 乙 11、测体积量筒(或量杯) 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排水法、针压法等)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读”: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

    30、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1方=1立方米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12、测固体密度:(测小石子的密度)(调好天平后)(排水法测小石子体积) 用天平测出小石子质量m;石子放入前量筒中水的体积v1;石子放入后量筒中水的体积v2 小石子体积v=v2-v1 ; 小石子密度=。13、测液体密度:(剩余法)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把烧杯中的液体倒一部分到量筒中,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得出液体的密度= 。14、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求质量:对不便直接测量质量的物体,可测出体积,再用公式m

    31、=V算出它的质量。 求体积:对不便直接测量体积的物体,可测出质量,再用公式V = m/算出它的体积。 判断物体空心或实心。46.质量:表示物体里含有物质的多少。表示符号为:m 国际单位:千克(kg)换算单位:吨 千克 克 毫克 我国常用的 1 公斤=2斤=1000g 1t = 103kg = 103g = 103mg 单位换算 即1斤=500g47.质量的测量:托盘天平,正确使用如下:放:把天平放在谁水平台上。拨: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调:若天平没平衡,则向指针偏向的反方向调平衡螺母,直到指针在分度盘的中线处为止。(若不小心移动了位置,则需要重新调节平衡,所以当天平调平后就不允许移动了)

    32、测:先估测物体质量,然后用镊子按照左物右码、先大后小的原则依次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知道天平平衡。读:m物体=m砝码+m游码(若天平放置成了左码右物,则m物体=m砝码-m游码)收:完毕后,先拿物体,再用镊子取砝码,并把游码拨回“0”刻度线处。注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入天平托盘中(可用容器和很薄的纸张)48:两个易误:测量前平衡(第一次调平)是通过调节平衡螺母实现的;测量时平衡(第二次调平)是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实现的,切记测量时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49.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点、温度无关。50.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所含有的质量;用符号表示;=m/V(比值

    33、定义法)变形为m=V和V=m/V的单位:1m3=103dm3=106cm3 1L=103mL 1mL=1cm3 即1L=1dm3 也就是1m3=103L密度的国际单位:kg/m3 换算单位:1g/cm3=103kg/m3 即1g/cm31kg/m351.物质的特性就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区别于其他物质的性质。密度就是物质的一个特性,它只与种类、状态、温度和压强有关它有三层含义:每个物质都有它确切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根据这个特点可用来鉴别物质)一般来讲,固体的密度比较大,气体的密度比较小;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密度不同,如水冰;由=m/V不能推出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与m和V无关,=m/V只是密度的计算式,而非决定式。 | 平时习惯说的水比油重,铁比木头重指的就是前者的密度比后者的大。52.密度可用来鉴别物质和辨别物体是不是空心的,还有求质量和体积。初二物理上期计算注意:一、 计算题格式:已知、求、解、答。 二、 速度计算:1、平均速度公式的理解2、平均速度的计算3、回声问题4、比例问题三、 密度计算:1、密度公式的理解2、比例问题3、空瓶问题4、空心问题5、固体测量6、液体测量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DOC 12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5219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