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学前游戏论参考知识点汇总(DOC 16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652149
  • 上传时间:2023-04-29
  • 格式:DOC
  • 页数:16
  • 大小:3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学前游戏论参考知识点汇总(DOC 16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学前游戏论参考知识点汇总DOC 16页 学前 游戏 参考 知识点 汇总 DOC 16
    资源描述:

    1、word格式学前游戏论第一章 学前游戏的基本概念本章核心概念: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第一节 儿童游戏的本质观1、 游戏的生物生本质观的基本观点:肯定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2、 社会性本质观:(1)此观点由前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首先提出,坚持社会性本质观是前苏联游戏理论的特征。(2)我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游戏的概念:游戏是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这是一种社会性本质观。(3)对社会性本质观的评价:这种游戏本质观容易导致:“游戏仅仅被作为获取

    2、大纲要求所规定的知识的补充教学手段,教师常常像组织作业那样领导幼儿的游戏。”(4)教育家杜威的游戏本质观。第二节 学前游戏的基本特征1、 了解我国的对学前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简答):一、游戏室儿童主动的资源的活动;二、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三、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四、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2、 理解纽曼的游戏特征学说。如控制:内控与外控?;真实;动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纽曼提出,用控制、真实性和动机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内部动机(填空)动机可疑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填空)第三节 学前

    3、游戏的结构要素1、 学前游戏的结构:(1)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表情、动作、言语、材料(玩具)等外显行为。(填空)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名词解释) 机能性角色:这是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有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动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名词解释) 儿童游戏是“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这说明游戏是受哪种动机控制:内部动机的控制)(选择题)角色扮演。(A、识记角色扮演概念;B、识记机能性角色: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的一二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

    4、(2)内部主观心理因素:动机和体验。游戏性体验:这种在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名词解释)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由自主的活动。(名词解释)第二章 学前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第一节 学前游戏的分类一、学前游戏的认知分类 (简答):1、感觉运动游戏:也成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或实践性游戏,是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它是感知运动发展将诶段出现的。2、象征性游戏:这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选择题)3、结构性游戏:这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来构建物体的游戏。4、规则游戏:这是两个以上的孩子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规则进

    5、行的,往往具有竞赛性质的与游戏,如下棋、拔河、打牌等。平行的游戏:选择题,儿童相互模仿,操作相同或相近的玩具或开展相类同的活动。(选择)想象游戏: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以再现模仿成人生活、劳动为主要内容的游戏。这种游戏又叫角色游戏或象征性游戏。 (选择)美国心理学家比勒的儿童在游戏分类二、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主要行为表现及特征对游戏的分类识记以下概念:(选择)动作性游戏:身体的动作及感官的活动而构成,往往具有重复性。探索性游戏:由好奇心试图发现什么或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游戏。表现性游戏:这种游戏目的是为了展示或演示。角色扮演性游戏:是以角色扮演为主要途径的社会性游戏。三、根据游戏的关键特性对学前游戏

    6、的分类识记以下概念:创造性游戏:这类游戏较多地体现儿童主动的、创造的主体特征,突出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创造的活动。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有规则游戏:这类游戏具有明确的规则要求儿童区遵循,以确保游戏目的达成。第二节、学前游戏的发展一、 以认知为主线的学前游戏的发展1、学前儿童学习的最初发展感觉动作性水平:是婴儿阶段游戏的基本特征2、学前儿童游戏的典型发展象征性水平:儿童从出生后第二年进入感知运动性认知发展的末期,由表象活动、想象活动的增加及能力的增强,逐渐出现了以一特体假装另一特体和扮演角色主为要形式的象征性游戏。 (选择题)象征性游戏是婴幼儿典型的游戏形式。(选择题)学前儿童默

    7、契的游戏新发展规则性水平:由于儿童认知范围的扩大、思维能力以及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一方面游戏中角色数量不断增加,规则产生成为可能,象征性游戏就开始转变成规则游戏。(选择、填空)二、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游戏发展水平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游戏的发展(简答):1、独自游戏阶段2、平行游戏阶段3、联合游戏阶段4、合作游戏阶段几个幼儿往往坐在一起,只各自玩着自己的玩具或游戏而彼此没有交流(属于什么游戏:平行游戏)(选择题)有时会互借玩具,有时更会加入到对方的游戏,并且相互交谈。但没有建立大家一致的共同目标,没有真正的组织者或领导者。(属于什么游戏:联合游戏)(选择题)相互商讨,确定游戏的主题、角色的分配、游

    8、戏材料的选择,甚至确定共同游戏的规则,有了集体共同的活动目标。(属于什么阶段游戏:合作游戏阶段)(选择题)三、学前游戏总体发展的一般趋势识记:游戏内容:指儿童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范围规定。(名词解释)游戏形式:是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游戏的外壳。(名词解释)第三章 学前游戏的发展价值 第一节 游戏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识记:推动儿童去游戏的内因是儿童的需要。(填空题)最早提出类似这一观点的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并认为这种需要是生物性的,是人生来就有的原始欲望。(选择、填空)第二节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发展一、游戏在学前儿童身体发展中的作用

    9、(简答):在户外进行游戏可以使儿童接触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增强儿童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有益于儿童身体的健康。例如,在户外场地进行的玩沙玩水的游戏、“踩影子”游戏等都是利用了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来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游戏与创造性:心理学家科琳亨特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儿童好奇心和探究的研究,发现儿童好游戏与创造性能力存在正相关。 (选择、填空)二、游戏在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中的作用游戏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1)皮亚杰认为儿童通过对游戏材料的操作可获得两类知识,即物理知识和数理逻辑知识。(2)在游戏中儿童可习得与人交往的规则、技能运用等,这种知识皮亚杰称之为社会性知识或经验。(3)游戏可促

    10、进儿童语言的发展。三、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识记:社会性: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循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游戏中蕴含着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规则。(说明游戏可以促进哪方面的发展:社会性发展)(选择题)四、游戏在学前儿童情感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丰富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2、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可以发展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3、游戏中的审美活动可以发展儿童的美感;4、游戏中的情绪宣泄有助于儿童消除消极的情绪情感。第四章 影响学前游戏的因素 第一节 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物理环境因素是游戏游戏活动中物的要素

    11、或条件,它包括玩具、游戏场地、游戏时间等因素。(选择题)形象玩具主要包括:玩具娃娃、玩具动物、交通玩具、医院玩具、模拟日常用品的玩具(如碗、杯子、衣服)等。(选择题)智力玩具:主要有拼图、拼版、镶嵌板、魔方套塔、套碗、棋类玩具、纸牌等。(选择题)结构造型玩具:主要指积木、积塑、橡皮泥、粘土、沙、雪等各种结构造型材料。(选择题)玩具之间的搭配关系对儿童游戏的影响:就玩具数量对游戏的影响而言,一般认为年幼的婴幼儿对较多的玩具缺乏独立选择自己需要的玩具的能力,而当玩具数量较少且外部特征鲜明时,更能引起其注意且不易分散。理解玩具过多或过少对儿童游戏的影响;玩具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儿童游戏产生不利影响,过多

    12、会降低儿童的感知反应水平,也更易出现不珍惜玩具的倾向,过少则不利于游戏内容的丰富和多样化。玩具在搭配上注重系列化、联系性对儿童游戏及其智力的发展更有效。二、场地麦格鲁研究发现的场地与儿童游戏之间的关系?:当游戏场所缩小,二游戏人数保持不变时,则儿童奔跑、蹦跳等运动型游戏的次数减少,二身体接触次数则增加了。他还发现,游戏人口密度的增加会导致想象性游戏和旁观行为次数的增加,或许人们密度的增加。从结构特征上看,户外游戏场地可分为传统游戏场地和创造性游戏场地。(选择题)第二节 影响学前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父亲和母亲对儿童的影响是不同的,父亲更倾向于和孩子游戏,而且更多的是与孩子玩运动性的、力量型的游戏,

    13、而母亲则更多的是与孩子玩安静的游戏。伙伴越多,社会性游戏发生的频率越高。混合班幼儿的平行游戏和小组游戏币非混合班幼儿显著增多,且有更多的积极交往行为。(选择)第五章 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游戏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手段一、游戏现代儿童的权利,教育关注的焦点。识记: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红规定:“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休息和闲暇,从事与”;1998年8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幼儿教育大会的主题就是保护儿童游戏的权利。二、游戏与教学 简述游戏与教学的区别:游戏与教学是现代学前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教学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而教师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将大纲上规定的教学内容

    14、,如知识、技能等通过一定教学手段,有效地传授给幼儿的过程,是一个由不知、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是外部,是外部知识内化到幼儿的认知结构体系中的过程。游戏是幼儿主体将内在已有的知识、技能以及情绪通过有趣的活动表现出来,是一个以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享受已知的过程,是一个将已知外化的过程。第二节 学前游戏教育实话的基本原则有哪两大原则?一、教育性原则:如,教师根据儿童身心特点选择游戏;在游戏评价时,要以鼓励、肻定、表扬为主,多从正面评价等都体现了教育性原则。在幼儿进行自选游戏之前,教师也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清楚让幼儿玩哪几种游戏,通过玩这些游戏,幼儿会在哪些方面获得发展。(这句话体现游戏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什

    15、么原则:教育性原则。)(选择题)在对游戏进行评价时遵循教育性原则,就是要以正面鼓励、表扬、肯定为主,批评、否定为辅。(选择题)二、主体性原则:理解什么是主体性原则。首先,组织实施游戏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根据不同年龄班的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状况,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其难度应适中。(属于主体性原则)(选择题)组织幼儿园游戏时贯彻主体性原则,还应考虑到确保游戏的安全性。(选择题)贯彻主体性原则应充分尊重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幼儿游戏不是为了获得别人赞赏、表扬,更不是为了获得奖励、报酬,而是乐在其中,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活动本身就是目的,是行为的动机和强化因素。(说明游戏应坚持主体性原

    16、则)第六章 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任务 第一节 学前游戏环境与条件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知觉或判断。(名词解释)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2岁以内的婴儿正处于各种感觉器官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主要是通过看、听、摸、抓等感觉运动来认识事物,应为他们提供发展感觉运动的玩具。3-4岁的幼儿是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时期,应为他们选择较丰富的形象玩具(如娃娃玩具、动物玩具);5-6岁的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应多为他们选择智力活动成分较多的结构性玩具。这些都说明玩具必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为小班幼儿选择的玩具应以成型的形象玩具为主,以有利于支持儿童游戏愿望的产生和游戏

    17、的进行。为大班幼儿准备一些未成型的玩具,即是非专门化的玩具,这主要是为了促进大班幼儿创造性的发展。第二节 学前游戏教育实话的组织一、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两种组织形式(一)自选游戏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的游戏活动也称作目的性游戏或本体性游戏。在现代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中,被以为是隐性课程的实施的途径。自选游戏的组织强调儿童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在活动组织方式上主要以个别形式、小组形式来进行。以自选游戏的自主形式实施的游戏,在类型上主要是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儿童在自选游戏中更适合也更倾向于玩能充分发挥自由性、创造性的这一类游戏。以教学(狭义的教学,即正规的、以集体形式为主实施的系统学

    18、科教学)方式来组织儿童的游戏,是教学游戏的组织形式。 (名词解释)(二)教学游戏的组织形式手段性游戏:在上课或作业教育活动中注意采用游戏的形式与手段,激发儿童兴趣,从而促进教育效果提高,所以此类组织形式之下的游戏。(名词解释)自选游戏的组织游戏常规:是指在学前班集体中开展活动时,对儿童不适宜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名词解释)儿童游戏的常规一般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简答):1、爱护玩具,不随便毁坏玩具;2、玩具共享,不能独占或抢夺;3、学会整理玩具,不随处乱放或乱扔;4、有好合作和共处,不干扰或捣乱他人。二、学前游戏教育实话的组织内容(一)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并合理安排(

    19、二)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培养儿童良好的游戏行为习惯第三节 学前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平行游戏:教师通过模仿学前儿童的游戏来对学前儿童游戏施加影响。 (选择)第四节 学前游戏的评价对学前游戏教育作用的评价:(简答题)1、儿童按自己的意愿做游戏,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性;2、儿童做游戏很认真,能克服困难,能遵守游戏的规则;3、会正确创造性地使用玩具并爱护玩具;4、在游戏中对同伴友爱、谦让,能与同伴合作并不妨碍他人游戏的进行;5、游戏内容丰富、积极向上,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第七章 学前游戏的分类指导 第一节 婴儿游戏的指导及实例一、婴儿游戏指导的要领婴儿游戏主要出于感知运动性的认知水平,并

    20、满足于感官运用和机体活动的生理性快乐,由此具有较突出的嬉戏性。 (选择或填空)婴儿的游戏的开展要侧重于活动性,促进感知觉能力和基本动作能力的发展。1岁以内小儿采取个别指导形式;1-2岁仍应以个别指导方式为主,但可适时间分小组进行集体性游戏活动;2-3岁婴儿可适当组织全体性的活动。在指导幼儿游戏时,教师可以以两种身份介入儿童的游戏,即二、婴儿游戏的种类及实例(一)活动性游戏活动性游戏侧重于培养小儿各种基本的动作操作的技能,促进婴儿眼手协调能力的发展,是婴儿游戏活动的最基本表现形式。例如:抓抓、蹬蹬(1岁内)、练爬(半岁以后)、走小路(1岁半左右)属于活动性游戏。知道指五官、看图说话属于发展语言的

    21、游戏寻找声源、试冷热属于感官游戏穿珠子、粘贴小动物等属于智力游戏。第二节 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及评价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名词解释)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形式。(选择题)一、幼儿角色游戏的基本特点、结构及意义(一)角色游戏的基本特点:1、高度的独立自主性;2、特殊的想象活动。角色游戏的基本特点包括:自主自愿性、虚构性、社会性、愉悦性、非生产性。(二)角色游戏的基本结构 角色游戏由哪四部分组成:1、角色的扮演即以以人代人;2、对物品的假想即以物代物;3、对游戏动作

    22、和情景的假想(情景转变)4、内部规则第三节 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及评价结构游戏的基本特点:(简答)1、结构游戏与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紧紧相关;2、结构游戏是以建筑与构造为基本活动的及物活动;第四节 表演游戏与有规则表演游戏和文艺表演都以童话故事作为表演的依据一、表演游戏指导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的区别:表演游戏和文艺表演都是以童话故事作为表演的依据。但不同的是,表演游戏是幼儿主动自发的创造性活动。而文艺表演是在教室组织下,严格按照故事、童话的情节、语言进行表演的。二、规则游戏有规则游戏的四个基本因素。(简答)1、游戏的任务;2、游戏的玩法:为实现游戏人物对儿童活动提出的要求,包括游戏的开始、过程和结束

    23、。(名词解释)3、游戏的规则:是关于动作顺序以及在游戏中被允许的或被禁止的活动的规定。(名词解释)4、游戏的结果智力游戏:在游戏中,给孩子设置比较简单的与其智力相适应的问题情境,让儿童积极地动脑、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能力。包括:拼图、训练记忆游戏、认识数和量的游戏、穿珠子、粘贴小动物、搭建房子等。第八章 学前家庭教养听亲子游戏第一节 亲子游戏的发展与特点亲子游戏是家庭内成人(父母等)与儿童之间发生的游戏。有研究表明,父亲倾向于与孩子玩嬉戏性游戏,母亲倾向于和孩子玩教学性游戏。思考在我国家庭内倡导和开展亲子游戏的策略。简述:亲子游戏的特点1、情感性;2发展性:他们在和孩子游戏的过程中,自觉不自

    24、觉地会“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想法去影响孩子的游戏(说明亲子游戏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发展性)(选择题)论述题:我国发展亲子游戏的策略1、向家长宣传和说明游戏的重要性,破除“游戏不同于学习”的传统观念。只有当家长认识到游戏的重要性,他们才会真正重视并参与游戏;2、家长应当民主地、平等地对待子女。体罚、溺爱或或把孩子当玩具逗玩都是不尊重孩童的表现。只有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家长才可能在游戏中和孩子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才可能尊重儿童的需要与兴趣;3、家长在游戏中应培养与鼓励儿童的创造与独立性,不要“望子成龙”过切,出处“越俎代庖”,去代替孩子游戏,代替孩子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4、在

    25、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鼓励与支持儿童的独立游戏以及伙伴的交往与游戏,培养儿童独立游戏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儿童和伙伴交往以及游戏的兴趣与能力。第九章 发展与借鉴第一节 国外学前游戏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儿童游戏研究进入相对而言缓慢的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儿童游戏的研究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德国福禄培尔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福禄培尔的“恩物”是什么意思?为了使儿童得到知识和发展各种能力,福禄培尔为幼儿园设计了“恩物”和作业体系。恩物:意为神赐予的东西。“恩物”在实际上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是幼儿园你做游戏

    26、和进行作业时用的玩具和材料。(填空)游戏教学原则;了解六种恩物。第一种:6个小球,用6种不同颜色的线纺织而成,球上绑上一根线。教师让儿童看各种颜色的球,发展儿童辨色的能力。教师一边把向各方甩动,一边说前后、上下、左右,以发展儿童空间观念。教师把球放在掌心,表示有,然后收起来,空出掌心,表示“无”,借以发展儿童肯定和否定的观念。第二种:木制的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其高度和直径都是一寸半。通过这种“恩物”可以使儿童认识物体的各种形状、性质和彼此的关系,并且可以用它们拼成小桌子、小凳、炉灶及其他物件。第三种:木制立方体,可以分为8个小立方体(立方体平分为2,又各分为4)。这种“恩物”可以培养儿童整体

    27、和部分关系的概念;还能锻炼儿童的创造性的组合能力,急用小立方体组合成不同的物件。第四种:木制立方体,可以分为8个小长方体(立方体平分为2,各等分为4个长方形板)第五种:木制立方体,可以分为27个等值的小立方体,其中有3个小立方体有分别对分,形成6个三角体,有3个小立方体分别4等分,形成12个三角体。第六种:木制立方体,可以分为27个小长方体,其中一些还可分平板、斜角等更小的部分。第四、五、六种“恩物”的性质和意义与第三种相同。由于有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几何体,配合起来可以构成多种多样的物件,供儿童进行游戏,训练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福禄培尔之后,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创建了幼儿园教育的一系列教

    28、学法。(选择填空)她设计14种教具,主要是训练知觉,进行感官教育和发展智力。第二节 我国学前游戏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发展第一阶段,从20实际20年代左右至建国初期主要代表人物是我国著名幼儿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从1920年起,陈先生以自己ideas孩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长期的、连续的儿童发展研究(包括儿童游戏的研究)。在1925年出版的儿童心理之研究 (填空题)陈先生认为,儿童之所以游戏,与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方面与儿童游戏的力量(体力)和能力(动作技能)的发展有关,另一方面与儿童好动的天性和游戏能够给孩子以快感有关。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去考察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游戏的发展变化时陈先生关于儿童游戏看

    29、法中的核心思想。 (填空)第十章 国外学前游戏理论第一节 经典的游戏理论剩余精力说的主要观点是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外,不需谋生,所以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也还有剩余精力。松弛说主要观点:认为游戏不是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中都会感到疲劳,为了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就产生了游戏生活预备说主要论点是: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准备。复演说:主要观点是认为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儿童游戏是重视祖先生物进化的过程,重现祖先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动

    30、作和活动。弗洛伊德关于游戏的思想:游戏和其他心理时间一样,都受到唯乐原则的自动调节。与弗洛伊德不同,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史心理性欲(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埃里克森认为,良好的母子关系是产生信任感的基础。第三节 认识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皮亚杰他的主要论点是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新的复杂的课题和时间的一种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也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即用认知发展理论的术语来说,游戏是同化超过了顺位。顺应就是有机体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使自身发生变化,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同化是指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

    31、完成活动。简答:练习性游戏有三种发展趋向:第一、因而增加了表征而变成象征性游戏第二、向社会化方向发展,趋向于规则游戏;第三、向真正的适应发展,变为严肃的工作。练习性游戏是动物与儿童所共有的,尤其是动物的游戏特征。但动物而儿童的练习性游戏有明显区别的。象征性游戏是幼儿游戏的典型游戏,也是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间的游戏的特征。象征性游戏与练习性游戏的不同之处在于思维的参与并且带有特殊的嬉戏性表征结构。简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具有以下几个主要观点或基本特征:1、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反对本能轮。3、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强调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宁可累死在路上,也不能闲死在家里!宁可去碰壁,也不能面壁。是狼就要练好牙,是羊就要练好腿。什么是奋斗?奋斗就是每天很难,可一年一年却越来越容易。不奋斗就是每天都很容易,可一年一年越来越难。能干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无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认真,只在情绪上计较。拼一个春夏秋冬!赢一个无悔人生!早安!献给所有努力的人. .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学前游戏论参考知识点汇总(DOC 16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5214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