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DOC 34页).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DOC 34页).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DOC 34页 部编人教版 语文 九年级 下册 文言文 知识点 归纳 答案 DOC 34 下载 _九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此书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为“四书”。我们还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词语积累1.通假字。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思惠,这里是“感激”之意)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2.一词多义(1)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于)而 蹴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可是)为 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
2、之(动词,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动词,做、采用)3.词类活用患故患有所不辟也 (动词作名词,祸患,灾难)4.古今异义一豆羹 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今义:豆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益处 今义:增加三、重点词语解释1.鱼我所欲也 2.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 3.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 4.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5.行道之人弗受(弗:不) 6.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可接受)8.妻妾之奉(奉:侍奉)9.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 10.贤者能勿丧耳(丧:丢掉)11.
3、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 12.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有什么益处,加:益处)13.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 14.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来的思想,天性)15.一箪食(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16.一豆羹(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17.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18.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形容位高厚禄)2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四、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二
4、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5.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6.文中与“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7. 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 。五、重点句子默写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
5、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8.是亦不可以已乎?这不也是可以停止了的吗?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
6、)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学常识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册。为国别体史书。二、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三、词类活用1.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2.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3.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4.伏尸二人,流血千里(伏、流均为使动用法,使伏,使流)四、一词多义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
7、易安陵(介词,用)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3.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动词,派遣)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动词,出使)徒1.亦免冠徒跣(动词,裸露)2.徒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夫1.此庸夫之怒也(读f,名词,指成年男子)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读f,句首发语词,无意义)与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连词,加,同)五、古今异义1.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2.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
8、,简单,与难相对)3.长跪而谢之(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4.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成直线)5.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六、特殊句式判断句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前一分句用“也”表判断;后一分句用“非也”表否定判断)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表判断)倒装句1.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先王受地”)2.休祲降于天(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休祲于天降”)七、重点词语解释不辱使命(辱没、辜负) 易安陵(交换)其许寡人(表示祈使语气)(答应) 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故不错意也(所以)(错同“措,放置”)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逆寡人
9、者(抵触,不顺从) 非若是也(这样)虽千里不敢易(即使) 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秦王怫然怒(愤怒的样子) 布衣之怒(平民)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 以头抢地耳: 碰,撞; 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 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休祲: 吉凶的征兆 秦王色挠(屈服) 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免冠徒跣(脚)八、翻译句子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我)愿意意始终守住它,不敢拿它来交换。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
10、使秦国。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5.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拿一千晨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7.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这三个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胆识的人啊。(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迸发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再加上我,将成为四个
11、人了。8.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如果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现在立刻)倒下两具尸体,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将会因此而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样。9.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九、常考点1.本文选自哪部作品? 答:战国策2.秦王是怎样一个人?答: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3.唐雎是怎样一个人?答:从容镇定、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4.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答: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5.
12、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答: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答: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一、注音叱咄(chdu) 俟(s) 负箧曳屣(qi)(x) 皲裂(jn)媵人(yng) 衾(qn) 容臭(xi) 烨然(y) 緼袍敝衣(yn)二、文学常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宋濂,字景濂,号潜溪。
13、明初文学家,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文体名,有赠序和书序之分,这是一篇赠序。三、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四、古今异义1.录毕,走送之 走古义:跑;今义:表行走。2.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义:借;今义:表虚伪的,不真实的。4.右备容臭 古义:气味,文中指香气 今义:难闻的气味,与香相对5.主人日再食 古义:两次 今义:表示又一次五、一词多义以1.以衾拥覆(介词,用)2.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3.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第一个“以”,介词
14、,因,以是,即“因此”;第二个“以”,介词,把)家贫,无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从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介词,向)2.当余之从师也(动词,跟从)足1.以中有足乐者(副词,足以,足够)2.足肤皲裂而不知(名词,脚)至1.礼愈至(形容词,周到)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动词,到,到底)若1.烨然若神人(好像)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之1.弗之怠(代词,抄书)2.走之送 (代词,它,指书)3.当余之从师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益慕圣贤之道(助词,解释为“的”)六、重点词解释1.致:得到。2.假借:借。3.走:跑。4.以是:因此。5.弗之怠:即弗
15、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6.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7.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8.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9.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叩,请教。10.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11.叱咄:训斥,呵责。12.至:周到。13.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14.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15.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16.俟:等待。17.穷冬:隆冬。18.
16、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19.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20.汤:热水。21.舍:这里指学舍,书馆。22.媵人:这里指服侍的人。23.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24.沃灌:浇洗。25.衾:被子。26.缨:帽带。27.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28.腰:腰佩。腰,用作动词。29.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30.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31.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慕艳,羡慕。3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七、重点句子翻译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17、,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译: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译: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译: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带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译: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译: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18、。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译: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译: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译:又苦于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八、用原文的语句回答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
19、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写借书的句子: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6.写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7.写还书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8.写跋涉之苦的句子: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9.写冷冻之苦的句子(1)足肤皲裂而不知;(2)四肢僵劲不能动。10.衣食简陋的句子:(1)缊袍敝衣处其间;(2)无鲜肥滋味之享。11.最能体现作者求学之“勤”的句子是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12.最能体现作者求学“艰”的句子是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11.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
2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2.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写自己緼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对比反衬自得其乐。说明精神上的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13.写出有关“勤学”的诗句、事例、成语和名人名言。勤学诗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勤学事例:唐朝李白铁杵磨成针西汉匡衡凿壁偷光 战国时代孟柯改过勤学勤学成语: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韦编三绝 圆木警枕勤学的名人名言: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词四首知识点归纳渔家傲秋思1.渔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