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汇总(DOC 38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汇总(DOC 38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汇总DOC 38页 生物化学 知识点 整理 汇总 DOC 38
- 资源描述:
-
1、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注:1. 此材料根据老师的PPT及课堂上强调需掌握的内容整理而成,个人主观性较强,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以课本为主)2. 颜色注明:红色:多为名解、简答(或较重要的内容) 蓝色:多为选择、填空第八章 脂类代谢第一节 脂类化学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脂肪:三脂肪酸甘油酯或甘油三酯。类脂: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糖脂 。分类含量分布生理功能脂肪95%脂肪组织、血浆1. 储能供能2. 提供必需脂肪酸3. 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4. 热垫作用5. 保护垫作用6. 构成血浆脂蛋白类脂5%生物膜、神经、血浆1. 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
2、能2. 胆固醇可转变成类固醇激 素、维生素、胆汁酸等3. 构成血浆脂蛋白 第二节 脂类的消化与吸收脂类消化的主要场所:小肠上段脂类吸收的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第三节 三酰甘油(甘油三酯)代谢一、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1. 1)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脂酶逐步水解为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2)关键酶:三酰甘油脂肪酶(又称“激素敏感性三酰甘油脂肪酶”,HSL) 3)脂解激素: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4)抗脂解激素: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烟酸、雌二醇等。 2. 甘油的氧化甘油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下生成3
3、-磷酸甘油,随后脱氢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再经糖代谢途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或经糖异生途径生成糖。3.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饱和脂肪酸氧化的方式主要是氧化。1)部位:组织:脑组织及红细胞除外。心、肝、肌肉最活跃; 亚细胞:细胞质、线粒体。2)过程:脂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细胞质)脂酰CoA合成酶 Mg2+ 脂肪酸 + HSCoA + ATP 脂酰SCoA + AMP + Pi 消耗了2个高能磷酸键脂酰CoA进入线粒体酶:a.肉碱酰基转移酶 I(脂肪酸氧化分解的关键酶、限速酶) b.肉碱酰基转移酶 c.脂酰肉碱肉碱转位酶(转运体)脂酰CoA脱氢酶 脂酸的氧化a.脱氢:脂酰CoA + FAD ,-烯脂酰C
4、oA + FADH2-羟脂酰CoA脱氢酶 b.加水c.再脱氢:-羟脂酰CoA + NAD+ -酮脂酰CoA + NADH +H+硫解 3)脂酸氧化的能量生成活化: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 以软脂酸(16C)氧化为例:7 次氧化,生成8分子乙酰CoA、7分子NADH+H+、7分子FADH2。能量计算: 生成ATP 810 + 72.5 + 71.5 = 108 净生成ATP 108 2 = 1064. 酮体的生成与利用1)酮体:是指脂酸在肝氧化分解时特有的中间代谢物,是乙酰乙酸、-羟丁酸及丙酮的总称。2)酮体生成的部位:肝细胞线粒体 原料:乙酰CoA 关键酶:HMGCoA合成酶3)酮体的利用:心、肾、
5、脑、骨骼肌等肝外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4)酮体生成利用的特点:酮体肝内生成,肝外利用5)酮体生成利用的生理意义:正常情况下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在饥饿状态或糖供应不足时可代替葡萄糖成为脑组织的重要能源;酮体利用的增加可减少糖的利用,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恒定,节省蛋白质的消化。 6)酮症酸中毒机制:在饥饿、高脂低糖膳食,特别糖尿病时,一方面,胰高血糖素等脂解激素分泌增多,脂肪动员增强,脂肪酸氧化加快,酮体生成增加;另一方面,糖来源不足或糖代谢障碍,草酰乙酸生成减少,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受阻,乙酰CoA大量堆积,使酮体生成进一步增加,当超过肝外组织利用时,血中酮体会异常升高,产生酮症酸中毒。二、
6、三酰甘油的合成代谢1. 部位:肝和脂肪组织(最主要)、小肠黏膜部位原料途径去路肝3-磷酸甘油脂肪酸甘油二酯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脂肪储存小肠甘油一酯脂肪酸甘油一酯乳糜微粒(CM)2. 脂肪酸的合成1)合成部位:组织:肝、脂肪等组织 亚细胞:细胞质(16碳的软脂酸) 主要原料:乙酰CoA、NADPH(主要来自磷酸戊糖途径2)乙酰CoA的活化 乙酰CoA在乙酰Co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的作用下羧化成丙二酸单酰CoA。3)软脂酸的合成 缩合;加氢;脱水;再加氢。4)脂肪酸碳链的加工场所:内质网、线粒体。第四节 类脂代谢脂类:包括磷脂、糖脂、类固醇。一、甘油磷脂代谢1. 甘油磷脂是人体内含
7、量最多的磷脂,最主要的甘油磷脂有卵磷脂(磷脂酰胆碱)和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2. 甘油磷脂水解的磷脂酶类:磷脂酶(PL)A1、A2、C、D等。3. 甘油磷脂的合成代谢1)部位:全身各组织内质网,肝、肾、肠等组织最活跃。2)原料:甘油、脂肪酸、磷酸、含氮碱、ATP、CTP等。3)合成的两条途径:甘油二酯途经和CDP-甘油二酯途径。4)磷脂酶作用的二、胆固醇代谢1. 合成部位:肝、小肠(细胞质及内质网)2. 合成原料:乙酰CoA、ATP、NADPH + H+3. 合成的基本过程:甲羟戊酸的合成;鲨烯的生成(30C);胆固醇的生成(27C)。 关键酶:HMGCoA还原酶4. 胆固醇酯在细胞、血浆中合
8、成。5. 胆固醇的转化:胆汁酸、类固醇激素、7-脱氢胆固醇第五节 血脂与血浆脂蛋白代谢1. 血浆脂蛋白:是脂类在血液中的存在和运输形式。 组成:脂类、载脂蛋白2. 血脂: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肪酸 等。3. 电泳法与超速离心法的分类及对应关系:-脂蛋白 前-脂蛋白 -脂蛋白 乳糜微粒(电泳法)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乳糜微粒(CM) (超速离心法)4. 血脂蛋白的组成及功能CMVLDL前-脂蛋白LDL-脂蛋白HDL-脂蛋白密度0.950.951.0061.0061.0631.0631.210组成脂类含TG最多,8090
9、%含TG5070%含胆固醇及其酯最多,4050%含脂类50%蛋白质最少, 1%510%2025%最多,约50%合成部位小肠粘膜细胞肝细胞血浆肝、肠、血浆功能转运外源性TG及胆固醇转运内源性TG转运内源性胆固醇逆向转运胆固醇注:TG:甘油三酯第九章 氨基酸代谢第一节 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1. 氨基酸的吸收和转运1)氨基酸的吸收是需要载体蛋白帮助的、耗能、需钠的主动吸收过程。2)常见载体类型如下:中性氨基酸载体;碱性氨基酸载体;酸性氨基酸载体;亚氨基酸和甘氨酸载体。2. 蛋白质的功能:作为能源物质氧化供能;参与构成各种细胞组织;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的生理活动。(催化(酶)、免疫(抗原和抗体)、运动(肌肉
10、)、物质转运(载体)、凝血(凝血因子)3. 氮平衡:是指摄入氮和排出氮之间的平衡关系。 (蛋白质含氮特点:平均为16%,1g N相当于6.25g蛋白质) 氮平衡的三种情况及人群分布: 1)氮总平衡:摄入氮 排出氮;常见于健康成年人。 2)氮正平衡:摄入氮 排出氮;常见于儿童、孕妇和康复期患者。 3)氮负平衡:摄入氮 排出氮;常见于饥饿、消耗性疾病、大面积烧伤、大量失血的患者。4. 蛋白质的生理需要量 成人每天最低分解约20g蛋白质;成人每日最低生理需要量:3050g;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80g。5.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互补作用1)必需氨基酸:指人体不能合成、而必须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 (包
11、括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即:“携(缬)一(异)本(苯)赖甲亮色书(苏)”)2)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含量和比例是否与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接近。 3)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将不同种类营养价值较低是蛋白质混合使用,则可以互相补充所缺少的必需氨基酸,从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6. 蛋白质的腐败作用:在肠内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和未被消化的氨基酸,在肠道下端细菌的作用下,产生一系列对人体有害物质的过程。7. 肝昏迷的假神经递质学说: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经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分别生成苯乙胺和酪胺,两者进入脑组织,经-羟化酶作用,转化为苯乙醇胺
12、或-羟酪胺,其结构类似与儿茶酚胺,故称为假神经递质。假神经递质增多时,可以竞争性抑制儿茶酚胺受体,使神经冲动受阻,导致大脑功能障碍,发生深度抑制而昏迷,即肝昏迷。第二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1. 氨基酸的来源与去路1)来源:食物蛋白的消化吸收;组织蛋白的分解;利用-酮酸和氨合成一些非必需氨基酸。 2)去路:合成组织蛋白;脱氨基生成-酮酸和氨;脱羧基生成氨类和CO2;经特殊代谢生成其它含氮化合物。2. 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主要的4种方式:1)转氨基作用 基本模式:将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一个-酮酸的酮基位置上,生成相应的-酮酸和一个相应的-氨基。体内重要的转氨酶:谷丙转氨酶(GPT)(或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13、 ALT)谷草转氨酶(GOT)(或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临床意义:急性肝炎患者血清ALT活性显著增高;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AST活性明显升高。 各种转氨酶的辅酶是磷酸吡哆醛2)氧化脱氨基作用分布广、活性高(肌肉中例外,肌肉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L-谷氨酸脱氢酶(主要酶)以NAD+/NADP+作为氢受体; L-谷氨酸脱氢酶只能催化谷氨酸发生脱氨基作用。3)联合脱氨基作用 主要在肝、肾组织中进行,是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4)嘌呤核苷酸循环(肌肉组织中)3. -酮酸的代谢1)还原氨基化合成非必需氨基酸;2)合成转变为糖或酮体;生糖和生酮氨基酸种类分类氨基酸生酮氨基酸亮氨酸、赖氨酸
14、生糖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精氨酸、脯氨酸谷氨酰胺等等生糖兼生酮氨基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一(异)本(苯)酪色书(苏)”)3)氧化供能。4. 氨基酸的脱羧基产生的重要活性物质1)-氨基丁酸(谷氨酸脱羧基生成) 2)5-羟色胺(色氨酸脱羧基生成) 3)牛磺酸(半胱氨酸脱羧基生成)第三节 氨的代谢1. 氨的来源:1)氨基酸的脱氨基和氨类分解产氨; 2) 肠道吸收的氨; 3)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氨。2. 氨的去路:1)合成尿素; 2)转变为非必需氨基酸及其他含氮物; 3)生成谷氨酰胺3. 谷氨酰胺的运氨作用 谷氨酰胺合成酶1)过程:谷氨酸 + NH3 + ATP 谷氨酰
15、胺 + ADP +Pi谷氨酰胺酶 谷氨酰胺 + H2O 谷氨酸 + NH3l 该形式主要从脑和肌肉等组织向肝和肾运氨。l 谷氨酰胺的合成与分解是由不同酶催化的不可逆反应。2)意义:谷氨酰胺是氨的解毒产物,也是氨的储存及运输形式。3)临床上治疗氨中毒常口服或静脉注射谷氨酸钠盐。4. 尿素合成1)尿素合成是由五个不可逆反应组成的循环反应过程;2)每合成1分子尿素,共消耗4个高能磷酸键;3)尿素分子中的两个N,一个来自NH3,一个来自天冬氨酸;4)尿素合成过程中的变构酶是氨甲酰磷酸合成酶-,活性最低的酶(限速酶)是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5)尿素合成的部位是在肝脏细胞的线粒体和细胞质,意义是解除氨毒。
16、5. 肝昏迷的氨中毒学说严重肝功能障碍时,尿素合成功能不足,导致血氨升高。大量的氨进入脑组织,与脑细胞中的-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并进一步生成谷氨酰胺。此过程中,需消耗NADH和ATP等能源物质;同时也消耗大量的-酮戊二酸,使三羧酸循环速率降低,影响ATP的生成,使脑组织供能不足。此外,谷氨酸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能量及兴奋性神经递质严重缺乏时将影响脑正常功能甚至昏迷,临床称为氨中毒或肝昏迷。此即为肝昏迷的氨中毒学说。第四节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1. 一碳单位的代谢1)一碳单位: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活性单位。l 一碳单位不能游离存在体内,常与四氢叶酸结合2)类型与来源(格式:“类型(来源)”) 甲酰基
17、(甘氨酸)、甲炔基(组氨酸)、亚胺甲基(丝氨酸)、 甲烯基(色氨酸)、甲基(甲硫氨酸) l 甲基无法参加核苷酸代谢3)生理意义:一碳单位经FH4携带,参与嘌呤碱和嘧啶碱的合成; N5-甲基四氢叶酸经甲硫氨酸循环过程提供甲基,参与重要甲基化合物的合成。2. 甲硫氨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提供活性甲基:用于合成肌酸、肾上腺素、磷脂酰胆碱等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再生四氢叶酸3. 缺乏维生素B12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原因:当缺乏维生素B12时,N5-甲基四氢叶酸的甲基不能转移出去,既影响甲硫氨酸的再生,又影响四氢叶酸的再生,进而影响一碳单位的代谢,导致核酸的合成减少,细胞分裂速度下降,从而出现巨幼红细胞性
18、贫血。4. 半胱氨酸与胱氨酸的代谢1)半胱氨酸与胱氨酸的互变意义: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半胱氨酸氧化分解产生活性硫酸根 意义:提供活性硫酸根:合成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和肝素等粘多糖;参与解毒:促使固醇类、酚类酯化,增大水溶性,随尿液排出体外。 3)半胱氨酸参与合成谷胱甘肽 意义:谷胱甘肽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5. 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1)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2)转变的活性物质缺乏对应酶所导致的疾病 苯丙氨酸羟化为酪氨酸苯丙酮酸尿症酪氨酸转变为甲状腺激素呆小症酪氨酸转变为儿茶酚胺类帕金森病(震颤麻痹)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白化病酪氨酸的氧化分解转变为尿黑酸尿黑酸症第十章 核苷酸
19、代谢1. 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ATP、GTP(蛋白质合成)、UTP(糖原合成)、 CTP(磷脂合成)2. 核苷酸的合成途径:1)从头合成途径: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和CO2 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核苷酸的途径。(主要合成途径)l 主要在肝脏进行,其次是小肠和胸腺,而脑、骨髓则无法进行此合成途径 。2)补救合成途径:利用游离的碱基或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过程,合成核苷酸的途径。l 脑、骨髓等只能进行此途径。第一节 嘌呤核苷酸的代谢1.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和CO2 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核苷酸的过程。2. 嘌呤核苷酸的
20、从头合成1)嘌呤环合成原料的元素来源 N1天冬氨酸 C2和C8N10-甲酰基四氢叶酸 N3和N9谷氨酰胺的酰胺基 C4、C5和N7甘氨酸 C6CO22)PRPP生成的关键酶: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PRPP合成酶或PRPPK) IMP(一磷酸次黄苷)合成的关键酶:磷酸核糖酰胺转移酶 (PRPP酰胺转移酶或GPAT)3)生成AMP和GMP的氨基及能量来源 AMP:天冬氨酸、GTP GMP:谷氨酰胺、ATP4)IMP的合成要点:在磷酸核糖分子上逐步合成嘌呤环;PRPP是重要的中间代谢物,它不仅参与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而且参与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及两类核苷酸的补救合成。是5-磷酸核糖的活性供体。3.
21、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 补救合成节省从头合成时的能量和一些氨基酸的消耗;体内某些组织器官,如脑、骨髓等只能进行补救合成。4. HGPRT缺陷引起Lesch Nyhan 综合征(自毁容貌症) 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障碍,脑合成嘌呤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基因缺陷引起核苷酸能力低下,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良。此综合征以高尿酸血症及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5. 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症的生化机理:通风是由于大量的尿酸盐在关节腔中累积引起的。尿酸是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黄嘌呤氧化酶是该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催化次黄嘌呤生成黄嘌呤,并继续催化黄嘌呤最终生成尿酸。别嘌呤醇的化学结构与次嘌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