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DOC 35页).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DOC 35页).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DOC 35页 部编版 语文 九年级 下册 第三 单元 知识点 汇总 DOC 35 下载 _九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知识点9.鱼我所欲也一、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教育家。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二、朗读节奏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6万钟/则不辩
2、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三、内容理解1中心论点:人应当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内容结构(1)第一段:人应当舍生取义论证过程:先通过鱼和熊掌来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要舍生取义。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证明义比生命更重要。然后得出结论“所欲有甚至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最后进一步论证,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第二段人应保有本心,不要见利忘义。论证过程:先从正面举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的实例,证明保有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其次从反面举贪求
3、“万钟”的例子,论证丧失本心会见利忘义。最后通过反问,强调人应当保有本心。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反例所用修辞和论证方法,所起作用?排比:强有力的批判了这种丧失本心、见利忘义的行为。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人应保有本心,不能见利忘义,要舍生取义的论点,鲜明有力。四、重点问题1.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生活常理为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引出中心论点;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暗含着大义比生命重要的观点。2.文中出现的成语: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孟子提倡
4、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舍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准则,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慷慨赴难,为国捐躯。4.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第句意思相反,第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5.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2)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3)善
5、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6.补充道理和事实论据(1)道理论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2)事实论据(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体现了“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6、泰然赴死,体现了“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发表最后一次演讲7.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的?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更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8.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义:道义、大义
7、。言行合乎道德规范,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五、理解性默写1.哪句话体现了全文的大意: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3.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4.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
8、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7.不辩礼仪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0.唐雎不辱使命【生字注音】唐睢不辱(j)使命 秦王怫(f)然怒 免冠徒跣(xin)以头抢(qing)地 休祲(jn)降于天天下缟(go)素 秦王色挠(no)【重点字词句义】1、通假字: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3、词类活
9、用: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4、一词多义:徒 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惠 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若 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不辱使命(辱没、辜负) 易安陵(交换)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 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故不错意也(所以) 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逆寡人者(违背) 非若是也(这样) 虽千里不敢易(即使) 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 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布
10、衣之怒(平民)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 以头抢地耳:撞;罢了 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休祲:吉凶的征兆 秦王色挠(屈服) 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免冠徒跣(脚)6、重点语句翻译: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虽然:既便如此。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
11、“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秦王怒气冲冲地对唐雎说道:“你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形吗?”唐雎回答道:“我还没有听说过啊。”秦王说道:“天子发怒,可以使尸体倒下上百万具,鲜血流满上千里的地方。”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说道:“大王曾听说过平民百姓发怒的情形吗?”秦王说道:“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路,把头拼命地往地上撞罢了。”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徒: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于
12、是派唐雎出使秦国。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拿一千里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这三个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胆识的人啊。(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迸发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再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如果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被逼得)一定要
13、发怒,(那么现在立刻)倒下两具尸体,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将会因此而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理解性默写】、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3、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4、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4、【课文内容理解】1、如何理解句中加点字词:“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秦王说这话的目的是进行恫吓,从上文“且秦灭韩亡魏”一句来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那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表现秦王的骄横。2、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秦王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以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这句关键是一个“轻”字,“轻”什么呢?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也是骄横的表现。3、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
15、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4、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前倨后恭5、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6、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7、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16、。8、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2)与臣而将四矣。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9、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3分)*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
17、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10、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是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国。11、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12、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秦王要求“易地”肯定是包藏祸心的,所以安陵君和唐雎君臣坚决不答应。具体答案依学生见解,不求统一。13、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
18、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11.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余幼时即嗜学嗜:特别爱好无从致书以观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得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同意复词。借。“假”也是借的意思。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录毕,走送之走:跑。不敢稍逾约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因此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已经道:学问、学说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交流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奔向。执:拿着叩问:求教。叩,请教。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
19、提出。质,询问。或遇其叱咄或:有时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复复:这里指辩解。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卒:最终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支:通“肢”四肢的意思汤:热水。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再:两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腰白玉之环腰:用作动词,腰佩右备容臭容臭:(xi)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烨然若神人烨(y)然:光彩照人的样子。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缀:这里意为“跟随”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给予,赠送凡所宜有之书宜:应当不必若余之手录若:像假诸人而后见也。假:借流辈甚称其贤
20、贤:贤能生以乡人子谒余谒:拜见余朝京师朝:朝见撰长书以为贽贽: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言和而色夷色:脸色夷:平易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谓:说是可谓善学者矣是:这谓:称作谓余勉乡人以学者谓:说【重要句子翻译】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译文: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译文: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译文: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译文:曾快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
21、辈求教。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译文: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6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译文: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7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译文: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8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译文: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9.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译文: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10.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文:因为心中有足
22、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如人了。11.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现在在太学里学习的各个学生,朝廷每天有米粮供给,父母每年给(他们)冬夏的衣服,没有受冻挨饿的担心;坐在大厦里面读书,再也没有奔走的劳累了。12.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题得不到回答、要求得不到满足的。13.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凡是应该有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动手抄写,要向别人借来书才看得到。1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