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各课知识点解析汇总(DOC 15页).docx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650580
  • 上传时间:2023-04-2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0.4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各课知识点解析汇总(DOC 15页).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各课知识点解析汇总DOC 15页 部编版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知识点 解析 汇总 DOC 15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各课知识点解析9.古诗三首一、阅读理解暮江吟唐代: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一、词语注释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二、古诗大意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一粒粒真的珠子一样,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三、赏析问答1.江水为什么一半

    2、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2.暮江吟这首诗中,作者赞美哪些景物是“可怜”的?“可怜”的意思是可爱。当作者看到弯弯的如弓一样的新月、珍珠一样的露珠时,他感到这一切都是可爱的。四、课文主题暮江吟通过描写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时,江边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从侧面表达了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题西林壁宋代: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词语注释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

    3、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各不同:各不相同。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缘: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二、古诗大意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三、赏析问答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

    4、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四、课文主题题西林壁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美丽景色,同时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看事物必须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从各个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雪梅宋代: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词语注释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降(xing):服输。骚人:诗人。阁笔:放下笔。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二、诗歌大意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

    5、也不肯服输。难以评议梅与雪的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三、赏析问答1.这首诗的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将梅花和雪花人格化,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表达了诗人的喜爱赞美之情。2.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就是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题西林壁先描写了看到的庐山景色,然后阐述了道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雪梅在末句点明了雪和梅的特点,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

    6、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四、课文主题雪梅通过把梅花和雪花进行对比,告诉了人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二、读写组词暮m(暮色、暮年、暮气)吟yn(吟唱、吟诵、呻吟)题t(题字、题诗、问题)侧c(侧影、侧门、侧重)峰fng(峰峦、山峰、顶峰)庐l(庐山、庐舍、草庐)缘yun(缘由、缘故、姻缘)降xing(降伏、归降、降龙伏虎)阁g(阁下、阁子、阁楼)费fi(费事、费解、费时)须x(必须、须知、须要)逊xn(逊色、逊位、谦逊)输sh(输血、输入、运输)瑟s(瑟瑟、瑟缩、瑟瑟发抖)骚so(风骚、牢骚、骚扰)三、多音字似s(好似)sh(似的)降xing(投

    7、降)jing(降落)10.爬山虎的脚一、读写组词虎h(老虎、虎口、壁虎)操co(操心、操办、操劳)占zhn(占领、占有、攻占)嫩nn(嫩绿、嫩草、娇嫩)顺shn(顺风、顺水、通顺)均jn(均匀、均衡、平均)叠di(重叠、叠加、叠印)隙x(缝隙、空隙、乘隙)茎jng(茎叶、细茎、花茎)柄bng(叶柄、话柄、刀柄)萎wi(萎谢、萎靡、枯萎)瞧qio(细瞧、小瞧、瞧不起)固g(固定、固然、固执)蜗w(蜗牛、蜗居、蜗角之争)曲q(弯曲、曲线、曲折)二、多音字曲q (弯曲)q (歌曲)重chng(重叠)zhng(重要)三、近义词房顶屋顶 舒服舒适 均匀匀称拂过擦过 漾起荡起 触角触须痕迹印痕 牢固结实

    8、休想别想新鲜鲜嫩 粘贴 萎枯引人注意引人注目四、反义词新鲜陈旧 舒服难受 弯曲笔直牢固松散 细小粗壮 牢固薄弱五、理解词语均匀:分布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如:雨量均匀。空隙:中间空着的地方。嫩茎:初生而柔弱的茎。拂过:本课指风轻轻吹过爬山虎的叶子。痕迹:事物留下的印痕。本课指没有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不几天连一点印痕都没有了。休想:别想;不要妄想。漾起波纹:原指水面微微动荡,本文指爬山虎的叶子被风一吹,象波浪一样上下起伏。蛟龙:古代传说中指兴风作浪、能发洪水的龙。牢固:结实;坚固。六、句子解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9、。“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铺”在这里读 p。这两句话具体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先概括地写出叶子绿得新鲜,看着舒服。令人惊叹的却是叶子长得如此整齐,铺排得那么均匀“叶尖一顺儿朝下”,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就好像是哪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图画。.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叶柄”是连接叶片和茎的部分。作者用这三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中间的长句子是对第一句的补充,更具体地说明脚是长在茎与叶柄相连之处,而且是从叶柄的反面伸出来

    10、的,它由六七根枝状细丝组成。作者又以蜗牛的触角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写得非常逼真,可见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十分仔细、认真。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外形特点。七、阅读问答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爬墙。2.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3.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不只写脚,而要先写叶子呢?原因有两个:一是爬山虎的叶子靠脚才能够爬满墙,这满墙的叶子,正是

    11、脚的功劳,进一步突出了脚的作用之大;二是我们通常先看到的是爬山虎的叶子,仔细观察才能看清爬山虎的脚,所以先写了叶子。4.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是怎样变化的?“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巴住墙就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细丝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它在墙上才贴得很紧。八、课文分段第一段(1):家里和学校都有爬山虎,引起作者的观察兴致,引出下文。第二段(2):主要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三段(3-5)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时怎样一步步向上爬的。九、课文主题本文通过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

    12、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了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十、课后习题1.从作者对爬山虎叶子的描写、对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的描述及对爬山虎爬墙过程的详细描写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2.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茎上伸出的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3.(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2)茎上长叶

    13、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3)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十一、小小练笔请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的方法,抓住牵牛花的生长特点写一写。牵牛花有着一根根青绿色的茎。那茎犹如一条条穿着绿装的手臂,绿得像碧玉、像翡翠。它们伸展到旁边的树上,把树缠了一圈又一圈,好看极了。茎上又伸展出一片片叶子,叶子绿极了,让人看着很舒服,绿叶如春,一副生机盎然的样子;叶子的柄是红色的,这把牵牛花的绿点缀得更加耀眼夺目了11.蟋蟀的住宅一、读写组词翻fn(翻身、翻新、人仰马翻)劈p(劈杀、劈砍

    14、、劈柴)缓hun(缓和、缓慢、缓冲)浊zhu(浑浊、浊浪、浊流)丈zhng(丈夫、一丈、万丈高楼)撑chng(支撑、撑腰、撑船)竭ji(竭诚、竭力、竭尽全力)累li(劳累、拖累、累人)血xu(血液、鲜血、血压)液y(液晶、液态、液体)奔bn(奔跑、奔波、奔腾)茂mo(茂密、茂盛、声情并茂)滋z(滋润、滋养、滋生)隆lng(隆重、隆冬、轰隆隆)肢zh(肢体、四肢、节肢动物)躯q(躯干、躯体、身躯)二、多音字降xing(投降)jing (降落)倒do(倒下)do(倒立)盛shng(盛开)chng(盛饭)三、近义词缓缓一一慢慢 巍峨一一高耸 巨大庞大 茂盛一一茂密 滋润一一滋养 创造一一发明奔流不息

    15、一一川流不息四、反义词合拢张开 上升下降 巨大微小 茂盛稀疏 滋润干枯 黑暗一一光明精疲力竭精力充沛 奔流不息一一停滞不前五、理解词语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混沌:传说中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隆隆:形容剧烈震动的声音。照耀:(强烈的光线)照射。奔流不息:指水急速地流动而不停息。造句:时间就像奔流不息的江水,永不停止。滋润:增添水分,使不干枯。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造句:只有认真研究,才能有所创造。六、句子解析1.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

    16、鸡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把天地比作大鸡蛋,写出了天地的样子。“混沌”的意思是指我国民间传说中指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团的状态。2.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头顶天”、“脚踏地”说明盘古的身体很大,突出了盘古这个巨人的高大形象。3.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这句话用了一些意思相反的词,“轻”、“重”,“缓缓上升”、“慢慢下降”来描写天地的变化以及不同。运用这样意思相对的词语,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直观。“冉冉”、“缓缓”写出了天上升、地下降

    17、的速度很慢。4.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盘古用身体撑在天地时,最长长到了9万里长。他这一撑,就撑了一万八千年,这不仅需要超乎常人的力量,更需要顽强的意志。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巍峨的 巨人比作柱子,说明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的巨人。5.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说明盘古耗尽了身体的最后力量,实在支撑不住了,为了将天地分开,贡献了自己所有的力量。6.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揭示出美丽多彩的世界是盘古用生命换来的,总结了盘古开天辟地的伟大功绩,点名了文章中

    18、心。七、阅读问答1.盘古创造宇宙前是什么样子的?天地未分、混沌一片、盘古沉睡。2.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把“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去掉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又不知过了多少年”说明天和地形成的过程非常漫长,写出了盘古不辞辛苦的开天地的无私与伟大。3.“”省略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他的头发变成了粗壮的大树。他的牙齿变成了雄伟的长城。4.这个故事是真的吗?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不是真实的。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对很多现象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如天、地是怎样形成的,月亮、太阳、星辰是怎样来的,花鸟鱼虫是怎样出现.于是

    19、,人们展开想象,创作了盘古开天地、创造宇宙万物的故事。八、课文分段第一段(1):写有个叫盘古的巨人沉睡在混沌一片的天地里。第二段(2-4):写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第三段(5-6):写盘古用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九、课文主题课文通过描写盘古创造宇宙的过程及结果,让我们体会到了盘古不怕牺牲、敢于创造、无私奉献的品格,同时也让我们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十、课后习题1.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心目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我心目中的盘古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他为了不让天和地合拢就撑在天和地之间,倒下后他的身体化为世间万物,他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2.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盘古用斧头把“大鸡蛋”劈开,分成了天、地,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他头顶天,脚踏地,身体随着天升高、地加厚而不断长高,直到天、地成形后才累倒在地上,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各课知识点解析汇总(DOC 15页).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5058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