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DOC 17页).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DOC 17页).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DOC 17页 新鲁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 知识点 DOC 17
- 资源描述:
-
1、1.人口与地理环境一、人口增长模式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由人口基数和自然增长率共同决定,其中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它影响着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快慢(或速度)。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差异农业革命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工业革命开始后,人口增长又明显加快。3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4.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类型类型类型类型名称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特点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转变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转变的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
2、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5.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现代型。(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3)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4)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二、人口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问题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影响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社会养老费用增加,社会需求不旺,老年人生活困难、孤单加大对资源、环境、就业、经济等的压力,影响经济发展,也不利于人口素质提高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三、人口迁移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一段
3、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2国际人口迁移(1)19世纪以前:由旧大陆到新大陆。(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3国内人口迁移(1)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2)新中国成立以来: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5人口迁移的影响四、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1)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2)制约因素: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资源丰富程度正相关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
4、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开放程度正相关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生活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3.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1)条件: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碍未来人口的生活质量。(2)实质:最适宜的人口数量。4世界各国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1)世界: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2)地区: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2.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一、城市化1城市化(1)主要表现:
5、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2)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推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城市化特点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变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2不合理的城市化表现:(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耕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引发城市内涝、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问题。(2)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严重、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6、、社会秩序混乱、交通拥挤等。三、地形表态对聚落的影响1河流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2聚落规模与河流地貌的关系:如华北平原耕地连片,常形成大规模的乡村;江南水乡河网密布,耕地破碎,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3聚落选择的地点,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还要避免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虑洪水的威胁,因此聚落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4在山区河谷中,为防御洪水,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而且还要注意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5
7、在平原低地,为防御洪水,人们通常要加高和加固河堤。3.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体系一、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2)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类型分布住宅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工业区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3)成因: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如北京市中心城区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行政区。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分化影响显著。不同地块地价的不同和不同经济活动付租能力的差异决定了城市土地利用的性质。社会因素:职业、收入水平、民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往往会
8、影响人们对住宅区的选择。在区位上,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存在背向发展的趋势。行政因素:政府的政策也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之一。2城市空间结构(1)含义: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也叫城市地域结构。(2)主要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与服务功能、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城市等级职能级别服务种类服务范围高高多大低低少小2.城市等级体系特征(1)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与距离关系(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三、地域文化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的地域文化,都会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
9、通过建筑景观和格局表现出来。4.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选择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1)气候:光照、热量、水分、水热组合及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生产。气候决定一个地区的农业类型、农作物品种及耕作制度。(2)地形:不同地形适宜发展不同农业类型。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会引起农业的不同。(3)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4)水源: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1)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2)交通运输:对易腐变质产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